'禹城市張莊中學辦成農村百姓家門口的名校'

禹城 農村 德州 文化 體育 服裝 不完美媽媽 山東教育新聞網 2019-07-16
"

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多年穩居禹城市先進行列,接連斬獲德州市初中教學成果一等獎,先後榮獲“德州市規範化學校”“德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等20餘項榮譽稱號。這一項項榮譽指向的是一所普通的鄉鎮中學——禹城市張莊中學。是什麼支撐張莊中學勇立教改潮頭,成為一所聞名遐邇的優質學校呢?

政府大手筆投入成就教育“最大的民生”

“老校沒有餐廳,學生們吃飯或站或蹲;土操場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住宿是幾十個人擠一個大通鋪……”站在張莊中學舊址,校長張富強如此介紹道。

2016年10月,張莊中學搖身一變,成為佔地面積51畝,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佈局合理,各功能室齊全的現代化校園,僅半年時間就吸引了60餘名在城裡就讀的學生轉學回來。原來,為彌補資金缺口,禹城市創新學校建設PPP模式,引資3.4億元,實施了14所城鄉學校的改造、建設工程,張莊中學即是首批受益學校之一。

學校建設項目立項後,考慮到原學校離鎮政府駐地較遠、交通不便等因素,張莊鎮政府決定對學校進行易地新建,把環境最好、交通最便利的地塊劃撥給學校辦學。鎮黨委書記趙玉民強調,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名校,就是最大的德政。在鎮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該鎮提前撥付拆遷和徵地補償資金,保證了按時交付地塊。短短几個月,學校實現了華麗蝶變。

漫步校園,感觸最深的是校園文化的精緻、豐富、有特色、成體系。據副校長馬興國介紹,這是他們結合學校實際自主設計打造的,力求讓每一面牆都能說話,都能育人。晚飯後,為讓學生“伴著夕陽的餘暉,感受經典的溫暖”,“校長大講堂”在校園草坪上開講了。校長侃侃而談,學生們靜心聆聽,過路的村民禁不住駐足觀看。“現在可以說,城裡學校有的,我們都有;甚至城裡學校沒有的,我們也有。”副校長殷良恩自豪地說。

校長教師攜手共建“和諧高效課堂”

在校園裡採訪,在教室裡聽課,與教幹教師們座談,最觸動筆者的是師生的精神面貌:每個人都從容不迫,神采奕奕,充滿自信和激情。張富強表示,張莊中學這些年教育教學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勤奮進取、師德高尚的教幹教師群體馳而不息地抓教學。

學校深入推進“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形成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和諧氛圍,打造高效課堂,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全市教育教學工作會召開,張莊中學是唯一的鄉鎮學校觀摩點。針對近年來新入職教師人數大幅增加的實際,學校實施教師成長“1+1+N”工程,建立師徒結對制度,實現了新老教師結對成長。

政教主任、“德州最美教師”任玉芹說,學校非常重視考試後的總結分析,成立了專門的成績測算小組,級部會分析到每位教師,教師會分析到每名學生,真正找出到底哪裡做得不夠。分析得透徹到位,教師們努力的目標、方向便明確了,“和諧高效課堂”自然生成。

豐富多彩的活動促學生全方位發展

隨著下午第二節下課鈴聲響起,學校社團活動開始了。校園裡頓時沸騰起來,到處是學生們的歡聲笑語:音樂社團咿呀學唱,舞蹈社團翩翩起舞,合唱社團歌聲悠揚,手工社團探索創新,足球健將馳騁球場……

張莊中學的社團活動每週三下午開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報自己喜歡的社團,把愛好逐步變成特長。學校的大課間活動編排獨具匠心,一段齊背《少年中國說》、一段校長和教師們自編的武術操、一段“繩”採飛揚,既讓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放鬆了身心、鍛鍊了身體,又弘揚了傳統文化。

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們學會了合作、感恩。在感恩爺爺奶奶的習作裡,留守兒童安安深情地記述下奶奶為自己縫衣服時“把線頭伸到嘴裡潤溼,然後用左手輕輕捻著,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針孔明明那麼大,卻總是穿不進去”。採訪至此,筆者分明看到,誇美紐斯所說的“學校是造就人的工場”已經在張莊中學實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