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南北環境、水資源等條件差異大,北方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南方多水稻,所以也造就了北方人喜愛麵食,南方人愛吃大米的飲食文化。但由於南方水稻一年二到三熟,所以米粒多粗糙無光澤,蒸米飯時特能吸水而且發散不粘。不如北方大米好吃,北方大米好吃而在於它生長期長一年收穫一次(尤其東北大米更長)大米看上去晶瑩剔透有油性,大米不太能吸水,蒸出米飯又粘又香!但是有著中國第一米的大米居然沒在東北,而是在河南省的原陽縣!那麼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呢?

"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南北環境、水資源等條件差異大,北方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南方多水稻,所以也造就了北方人喜愛麵食,南方人愛吃大米的飲食文化。但由於南方水稻一年二到三熟,所以米粒多粗糙無光澤,蒸米飯時特能吸水而且發散不粘。不如北方大米好吃,北方大米好吃而在於它生長期長一年收穫一次(尤其東北大米更長)大米看上去晶瑩剔透有油性,大米不太能吸水,蒸出米飯又粘又香!但是有著中國第一米的大米居然沒在東北,而是在河南省的原陽縣!那麼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呢?

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南方水稻

原陽縣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北面是黃河故道,南面是黃河高灘,原陽縣水稻生長區就在長60千米、寬15千米的狹長背河窪地帶中。特殊的黃河沉積土,加之用富含有機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黃河水澆灌,水稻生長期內晝夜溫差較大,所產大米米質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香味純正,蛋白質、澱粉以及銅、鐵、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營養成分豐富,尤其是昔日的鹽鹼地還賦予了原陽大米天然的獨有鹼性,使原陽大米煮飯時不需加鹼就香味十足,有“中國第一米”之稱

"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南北環境、水資源等條件差異大,北方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南方多水稻,所以也造就了北方人喜愛麵食,南方人愛吃大米的飲食文化。但由於南方水稻一年二到三熟,所以米粒多粗糙無光澤,蒸米飯時特能吸水而且發散不粘。不如北方大米好吃,北方大米好吃而在於它生長期長一年收穫一次(尤其東北大米更長)大米看上去晶瑩剔透有油性,大米不太能吸水,蒸出米飯又粘又香!但是有著中國第一米的大米居然沒在東北,而是在河南省的原陽縣!那麼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呢?

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南方水稻

原陽縣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北面是黃河故道,南面是黃河高灘,原陽縣水稻生長區就在長60千米、寬15千米的狹長背河窪地帶中。特殊的黃河沉積土,加之用富含有機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黃河水澆灌,水稻生長期內晝夜溫差較大,所產大米米質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香味純正,蛋白質、澱粉以及銅、鐵、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營養成分豐富,尤其是昔日的鹽鹼地還賦予了原陽大米天然的獨有鹼性,使原陽大米煮飯時不需加鹼就香味十足,有“中國第一米”之稱

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原陽大米

原陽大米種植歷史悠久,最早文字記錄見於《宋史·河渠志》:北宋熙寧年間,王安石提倡放淤改土種稻,“卞漳多見其效”,熙寧六年(1073年)10月,陽武縣民邢宴等三百六十四戶言:“田沙鹼瘠薄,乞淤灌植稻菽……以助興修。”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域內的明代墓葬中發現了炭化的稻穀穀粒。

1968年,“原陽大米之父”喬永慶在原武公社南關大隊試種水稻600畝,當年畝產達到450斤。其後,原陽縣水稻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萬畝鹼區變良田,黃水引來稻花香”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原陽縣水稻種植規模得以迅速擴大。

1973年8月22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用《引來黃河水鹼區稻花香》為題,深入報道。

1991年11月15日,原陽縣首屆“大米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佈會。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原陽大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南北環境、水資源等條件差異大,北方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南方多水稻,所以也造就了北方人喜愛麵食,南方人愛吃大米的飲食文化。但由於南方水稻一年二到三熟,所以米粒多粗糙無光澤,蒸米飯時特能吸水而且發散不粘。不如北方大米好吃,北方大米好吃而在於它生長期長一年收穫一次(尤其東北大米更長)大米看上去晶瑩剔透有油性,大米不太能吸水,蒸出米飯又粘又香!但是有著中國第一米的大米居然沒在東北,而是在河南省的原陽縣!那麼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呢?

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南方水稻

原陽縣地處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北面是黃河故道,南面是黃河高灘,原陽縣水稻生長區就在長60千米、寬15千米的狹長背河窪地帶中。特殊的黃河沉積土,加之用富含有機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黃河水澆灌,水稻生長期內晝夜溫差較大,所產大米米質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香味純正,蛋白質、澱粉以及銅、鐵、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營養成分豐富,尤其是昔日的鹽鹼地還賦予了原陽大米天然的獨有鹼性,使原陽大米煮飯時不需加鹼就香味十足,有“中國第一米”之稱

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原陽大米

原陽大米種植歷史悠久,最早文字記錄見於《宋史·河渠志》:北宋熙寧年間,王安石提倡放淤改土種稻,“卞漳多見其效”,熙寧六年(1073年)10月,陽武縣民邢宴等三百六十四戶言:“田沙鹼瘠薄,乞淤灌植稻菽……以助興修。”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域內的明代墓葬中發現了炭化的稻穀穀粒。

1968年,“原陽大米之父”喬永慶在原武公社南關大隊試種水稻600畝,當年畝產達到450斤。其後,原陽縣水稻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萬畝鹼區變良田,黃水引來稻花香”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原陽縣水稻種植規模得以迅速擴大。

1973年8月22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用《引來黃河水鹼區稻花香》為題,深入報道。

1991年11月15日,原陽縣首屆“大米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佈會。

2003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原陽大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東北大米只能排第二,中國第一米居然在河南這個縣

原陽大米分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