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週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候的農事豐收的祭祀活動,上古時期的農事是否能夠豐收,經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的活動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三元"的來歷說明

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農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農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週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候的農事豐收的祭祀活動,上古時期的農事是否能夠豐收,經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的活動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三元"的來歷說明

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農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農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週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候的農事豐收的祭祀活動,上古時期的農事是否能夠豐收,經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的活動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三元"的來歷說明

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農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農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7月為何被稱為"鬼月"?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週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候的農事豐收的祭祀活動,上古時期的農事是否能夠豐收,經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的活動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三元"的來歷說明

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農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農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7月為何被稱為"鬼月"?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據說從農曆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民間以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等辦法,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它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當然,點燈引路等辦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夠"遠走他鄉"。

七月時,鬼門初開群鬼紛出,一時"群鬼亂竄",由於鬼剛剛經歷一夏的墓居煎熬,飢腸轆轆,所以給餓鬼施食就成為要緊之事。

由於此時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後代子孫的家中,祖先之靈便可飽餐祭品。

中元節為什麼在路邊燒紙?

"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各地的人們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準備,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

各地風俗不同,各種活動也不同,各地的說明名稱也大不相同。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

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

(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

"中元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到人家,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地檢校人間百姓的功勞罪行來做賞:"地官就在七月十五中原赦罪"。

地官管理的是地府,所以就檢驗的是地府的大小眾鬼。據傳說,在中原之日,地官就把地獄大門打開,眾鬼都離開冥界,

接受檢校,有家人的鬼回家去,沒有的就遊蕩人間。所以我們都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鬼魂活動。

"孟蘭盆節"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七月報恩月,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

據《大藏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這種儀式最早是從目連救母的法會開始流行。

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

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七月半"說法的由來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週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候的農事豐收的祭祀活動,上古時期的農事是否能夠豐收,經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的活動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三元"的來歷說明

說起中元節,自然讓大家想到上元和下元,這在簡單介紹一下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

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

正月十五天官賜福,農曆七月十五地官赦罪,農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7月為何被稱為"鬼月"?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據說從農曆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民間以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等辦法,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它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當然,點燈引路等辦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夠"遠走他鄉"。

七月時,鬼門初開群鬼紛出,一時"群鬼亂竄",由於鬼剛剛經歷一夏的墓居煎熬,飢腸轆轆,所以給餓鬼施食就成為要緊之事。

由於此時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後代子孫的家中,祖先之靈便可飽餐祭品。

中元節為什麼在路邊燒紙?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一般是7天(所以有些提前在7月半之前舉行祭祀,你也不要感到奇怪),

主要是祭奠新老亡人(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的節日,而這一段時間正是新老亡人回家的日子,故祭奠是不在墓地的,應在回家的路上。(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

為不驚動活人燒祭冥紙時多在午夜12點後,在路口用石灰畫上圓圈在圈內燒紙,並唸叨死去的人的名字,告之來拿錢物,圈外燒紙怕被野鬼搶了祭品。(作者這邊是這樣的習俗 如果大家的習俗不一樣,可以分享出來)

當然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說下自己這邊"農曆7月15日"叫什麼名字,也可以分享下您那邊的習俗,讓大家開開眼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