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集體墮落的晚清皇族中,良弼是一個鶴立雞群的人物,與那些整日提籠遛鳥唱戲捧角兒的同僚相比,他是當時旗人中比較罕見的一個軍事人才,也是清室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1912年1月29日,良弼遇刺身亡,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此時距良弼之死,不足半月。

"

在集體墮落的晚清皇族中,良弼是一個鶴立雞群的人物,與那些整日提籠遛鳥唱戲捧角兒的同僚相比,他是當時旗人中比較罕見的一個軍事人才,也是清室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1912年1月29日,良弼遇刺身亡,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此時距良弼之死,不足半月。

宗社黨領袖良弼之死

良弼

良弼祖上是努爾哈赤幼弟巴雅拉,祖父就是鴉片戰爭中的那位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大學士伊里布。良弼1877年生於成都,其父早喪,與母親相依為命,是宗室中比較貧困的那一類人。也正是由於良弼早年的這段經歷,讓他與一般的八旗子弟截然不同,1899年,良弼被朝廷選派赴日本留學,四年後,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二期畢業回國,先後在清政府練兵處、陸軍部等部門任職,負責新軍的訓練、培訓工作,參與了清末一系列振武圖強的軍事活動。據史料記載:“改軍制,練新軍,立軍學,良弼皆主其謀。”他也由此博得了“知兵”之名。

1908年年底,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死,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對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出賣光緒帝一事懷恨在心,上任後立刻解除袁的職務,將其逐出了北京。為了拱衛京師的安全,載灃下令編練一支新軍作為禁衛軍,禁衛軍共一師一旅,12000餘人,該部除步隊第四標是由直隸、山東、河南一帶的精壯農民組成外,其餘全是旗人。他們待遇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清廷手中唯一的一支勁旅。載灃任命弟弟載濤為訓練禁衛軍大臣,良弼為第一協協統,載濤是個玩兒家,對軍事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良弼成了禁衛軍的實際組織者和領導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被迫啟用袁世凱主持對鄂軍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同時宣稱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並推翻清王朝,就推舉其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此時已有取清而代之的想法,但他對清廷裡唯一的將才良弼始終放心不下。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後,他先讓北洋大將馮國璋代替載濤當了禁衛軍首領,又明升暗降,任命良弼為軍諮府軍諮使兼鑲白旗漢軍副都統,解除了他的軍權。

"

在集體墮落的晚清皇族中,良弼是一個鶴立雞群的人物,與那些整日提籠遛鳥唱戲捧角兒的同僚相比,他是當時旗人中比較罕見的一個軍事人才,也是清室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1912年1月29日,良弼遇刺身亡,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此時距良弼之死,不足半月。

宗社黨領袖良弼之死

良弼

良弼祖上是努爾哈赤幼弟巴雅拉,祖父就是鴉片戰爭中的那位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大學士伊里布。良弼1877年生於成都,其父早喪,與母親相依為命,是宗室中比較貧困的那一類人。也正是由於良弼早年的這段經歷,讓他與一般的八旗子弟截然不同,1899年,良弼被朝廷選派赴日本留學,四年後,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二期畢業回國,先後在清政府練兵處、陸軍部等部門任職,負責新軍的訓練、培訓工作,參與了清末一系列振武圖強的軍事活動。據史料記載:“改軍制,練新軍,立軍學,良弼皆主其謀。”他也由此博得了“知兵”之名。

1908年年底,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死,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對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出賣光緒帝一事懷恨在心,上任後立刻解除袁的職務,將其逐出了北京。為了拱衛京師的安全,載灃下令編練一支新軍作為禁衛軍,禁衛軍共一師一旅,12000餘人,該部除步隊第四標是由直隸、山東、河南一帶的精壯農民組成外,其餘全是旗人。他們待遇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清廷手中唯一的一支勁旅。載灃任命弟弟載濤為訓練禁衛軍大臣,良弼為第一協協統,載濤是個玩兒家,對軍事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良弼成了禁衛軍的實際組織者和領導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被迫啟用袁世凱主持對鄂軍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同時宣稱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並推翻清王朝,就推舉其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此時已有取清而代之的想法,但他對清廷裡唯一的將才良弼始終放心不下。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後,他先讓北洋大將馮國璋代替載濤當了禁衛軍首領,又明升暗降,任命良弼為軍諮府軍諮使兼鑲白旗漢軍副都統,解除了他的軍權。

宗社黨領袖良弼之死

清廷退位後的禁衛軍

然而,宗室親貴並不甘心將手中的權力拱手相讓,自動退出歷史的舞臺。1月12日,良弼與溥偉、載濤、鐵良等貴族緊急商議對策,成立了“君主立憲維持會”,即俗稱的“宗社黨”,良弼成為事實上的黨魁。19日,宗社黨發表宣言,內容大致如下:

一、罷黜袁世凱,解散袁氏內閣;二、組建“戰時皇族內閣”,組織忠於清室的軍隊與革命軍決戰。

其實留學出身的良弼心裡很明白,革命之所以發生,其根本原因還是國家的政體問題,清廷如不進行體制內的改革,必然導致體制外的革命。基於這種認識,他極力宣揚君主立憲,在內部推行改革,推舉和選撥一些年輕有為的人才。無奈良弼此舉曲高和寡,其良苦用心甚至遭到廟堂之上一些顢頇大員的嫉妒和排擠。與此同時,作為清廷中唯一的知兵之士和獨撐危廈的幹才,良弼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革命黨人和袁世凱共同鎖定的目標。1912年1月26日,一個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的小個子同盟會員彭家珍身藏炸彈,早早來到良弼宅前等候。

事情的結果眾所周知,良弼身邊的幾名衛士毫無防備,倒地斃命,彭家珍本人也被一塊從下馬石彈回的彈片擊中後腦,當場身亡,而良弼則被炸傷左腿,兩天後不治而亡。死前良弼對妻子和女兒說:“我本軍人,死何足惜,吾見政府不可為,故組織宗社黨以圖挽救。今我死,清室亦亡,刺我者真知我者也。”良弼的臨終之言意味深長。

彭家珍刺殺良弼之舉成為清代末葉革命黨人暗殺活動的收官之作,而彭氏也被稱為同盟會歷史上的最後一名刺客。然而彭家珍究竟受誰指使?有人說刺殺行動是袁世凱公子袁克定和革命黨人一起策劃的,據說事後彭家珍的父親一直由袁世凱供養,每月從國庫裡領取1000元大洋。甚至還有一個傳言,說良弼被炸後截去了左肢,本無大礙,袁世凱見勢不妙,忙令主持巡警事務的手下趙秉鈞買通醫生,開藥酒一瓶,良弼飲後即死。

"

在集體墮落的晚清皇族中,良弼是一個鶴立雞群的人物,與那些整日提籠遛鳥唱戲捧角兒的同僚相比,他是當時旗人中比較罕見的一個軍事人才,也是清室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1912年1月29日,良弼遇刺身亡,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此時距良弼之死,不足半月。

宗社黨領袖良弼之死

良弼

良弼祖上是努爾哈赤幼弟巴雅拉,祖父就是鴉片戰爭中的那位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大學士伊里布。良弼1877年生於成都,其父早喪,與母親相依為命,是宗室中比較貧困的那一類人。也正是由於良弼早年的這段經歷,讓他與一般的八旗子弟截然不同,1899年,良弼被朝廷選派赴日本留學,四年後,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二期畢業回國,先後在清政府練兵處、陸軍部等部門任職,負責新軍的訓練、培訓工作,參與了清末一系列振武圖強的軍事活動。據史料記載:“改軍制,練新軍,立軍學,良弼皆主其謀。”他也由此博得了“知兵”之名。

1908年年底,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死,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對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出賣光緒帝一事懷恨在心,上任後立刻解除袁的職務,將其逐出了北京。為了拱衛京師的安全,載灃下令編練一支新軍作為禁衛軍,禁衛軍共一師一旅,12000餘人,該部除步隊第四標是由直隸、山東、河南一帶的精壯農民組成外,其餘全是旗人。他們待遇好,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清廷手中唯一的一支勁旅。載灃任命弟弟載濤為訓練禁衛軍大臣,良弼為第一協協統,載濤是個玩兒家,對軍事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良弼成了禁衛軍的實際組織者和領導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廷被迫啟用袁世凱主持對鄂軍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同時宣稱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並推翻清王朝,就推舉其為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此時已有取清而代之的想法,但他對清廷裡唯一的將才良弼始終放心不下。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後,他先讓北洋大將馮國璋代替載濤當了禁衛軍首領,又明升暗降,任命良弼為軍諮府軍諮使兼鑲白旗漢軍副都統,解除了他的軍權。

宗社黨領袖良弼之死

清廷退位後的禁衛軍

然而,宗室親貴並不甘心將手中的權力拱手相讓,自動退出歷史的舞臺。1月12日,良弼與溥偉、載濤、鐵良等貴族緊急商議對策,成立了“君主立憲維持會”,即俗稱的“宗社黨”,良弼成為事實上的黨魁。19日,宗社黨發表宣言,內容大致如下:

一、罷黜袁世凱,解散袁氏內閣;二、組建“戰時皇族內閣”,組織忠於清室的軍隊與革命軍決戰。

其實留學出身的良弼心裡很明白,革命之所以發生,其根本原因還是國家的政體問題,清廷如不進行體制內的改革,必然導致體制外的革命。基於這種認識,他極力宣揚君主立憲,在內部推行改革,推舉和選撥一些年輕有為的人才。無奈良弼此舉曲高和寡,其良苦用心甚至遭到廟堂之上一些顢頇大員的嫉妒和排擠。與此同時,作為清廷中唯一的知兵之士和獨撐危廈的幹才,良弼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革命黨人和袁世凱共同鎖定的目標。1912年1月26日,一個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的小個子同盟會員彭家珍身藏炸彈,早早來到良弼宅前等候。

事情的結果眾所周知,良弼身邊的幾名衛士毫無防備,倒地斃命,彭家珍本人也被一塊從下馬石彈回的彈片擊中後腦,當場身亡,而良弼則被炸傷左腿,兩天後不治而亡。死前良弼對妻子和女兒說:“我本軍人,死何足惜,吾見政府不可為,故組織宗社黨以圖挽救。今我死,清室亦亡,刺我者真知我者也。”良弼的臨終之言意味深長。

彭家珍刺殺良弼之舉成為清代末葉革命黨人暗殺活動的收官之作,而彭氏也被稱為同盟會歷史上的最後一名刺客。然而彭家珍究竟受誰指使?有人說刺殺行動是袁世凱公子袁克定和革命黨人一起策劃的,據說事後彭家珍的父親一直由袁世凱供養,每月從國庫裡領取1000元大洋。甚至還有一個傳言,說良弼被炸後截去了左肢,本無大礙,袁世凱見勢不妙,忙令主持巡警事務的手下趙秉鈞買通醫生,開藥酒一瓶,良弼飲後即死。

宗社黨領袖良弼之死

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大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

這些說法是否屬實還有待考證,但良弼之死最大的受益者顯然就是袁世凱和革命黨。1912年2月22日,孫中山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名義追贈彭家珍為“陸軍大將軍”,據說當時在祭奠彭家珍的詩文輓聯中有這樣一句:“個人肯為同胞死,一彈可當百萬師”。而良弼死後不久清廷即告覆亡,其後事草草,遺族皆無所恤,身後甚為淒涼。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一個異族統治的朝代覆亡,犧牲掉的往往是這個民族極優秀的人。”從這個角度講,大清最後的鐵桿保皇黨良弼算得上是一個末路英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