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亂局之中求安穩

百日維新結束後的袁世凱深得慈禧的信任,在那麼嚴峻的局勢之下,袁世凱救了慈禧等人,之後袁世凱的地位扶搖直上。但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緒帝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原本那麼信任的大臣居然出賣了自己,但是光緒帝的埋怨已經沒有用了。李鴻章在臨死之前還向慈禧保薦袁世凱,這更加抬升了袁世凱的地位。在李鴻章離世之後,袁世凱直接接收了李鴻章的遺產,成為了位極人臣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當時的才幹不用說了,在大清當中是數得上的,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袁世凱東南互保的策略使得自己的山東地區免收戰亂之禍,這一手段就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策略上的智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大清迫於內外局勢所在,不得已實行立憲新政,以圖自強。當時的外界力量很重視大清的新政,因為條約中的鉅額賠款,如果依靠當時大清的經濟實力是很難還上的,只有大清實行新政,經濟上面有了起色才有能力兌現條約上面的承諾。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亂局之中求安穩

百日維新結束後的袁世凱深得慈禧的信任,在那麼嚴峻的局勢之下,袁世凱救了慈禧等人,之後袁世凱的地位扶搖直上。但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緒帝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原本那麼信任的大臣居然出賣了自己,但是光緒帝的埋怨已經沒有用了。李鴻章在臨死之前還向慈禧保薦袁世凱,這更加抬升了袁世凱的地位。在李鴻章離世之後,袁世凱直接接收了李鴻章的遺產,成為了位極人臣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當時的才幹不用說了,在大清當中是數得上的,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袁世凱東南互保的策略使得自己的山東地區免收戰亂之禍,這一手段就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策略上的智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大清迫於內外局勢所在,不得已實行立憲新政,以圖自強。當時的外界力量很重視大清的新政,因為條約中的鉅額賠款,如果依靠當時大清的經濟實力是很難還上的,只有大清實行新政,經濟上面有了起色才有能力兌現條約上面的承諾。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新政之路

大清實行新政自然需要大能之人操持大局,在慈禧的眼中,袁世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得不說的是袁世凱也是真的有本事,新政在袁世凱的操持之下,發展的很快。這樣的發展有利有弊,利就在使得大清的國力略有起色,弊端就是這樣的新政傷害到了守舊勢力的利益,使得袁世凱舉步維艱。當時的慈禧太后和慶慶王奕劻是比較支持袁世凱的,但是下面的大臣自是忿恨不已,其中傷害最深的就是光緒帝的親弟弟載灃等皇族勢力。當時的慈禧和軍機大臣奕劻已經顧不上照顧皇族勢力了,只要袁世凱的新政不是很過分,兩人是不會管的。這時袁世凱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聯合奕劻打倒競爭對手瞿鴻禨,任用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像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張勳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亂局之中求安穩

百日維新結束後的袁世凱深得慈禧的信任,在那麼嚴峻的局勢之下,袁世凱救了慈禧等人,之後袁世凱的地位扶搖直上。但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緒帝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原本那麼信任的大臣居然出賣了自己,但是光緒帝的埋怨已經沒有用了。李鴻章在臨死之前還向慈禧保薦袁世凱,這更加抬升了袁世凱的地位。在李鴻章離世之後,袁世凱直接接收了李鴻章的遺產,成為了位極人臣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當時的才幹不用說了,在大清當中是數得上的,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袁世凱東南互保的策略使得自己的山東地區免收戰亂之禍,這一手段就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策略上的智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大清迫於內外局勢所在,不得已實行立憲新政,以圖自強。當時的外界力量很重視大清的新政,因為條約中的鉅額賠款,如果依靠當時大清的經濟實力是很難還上的,只有大清實行新政,經濟上面有了起色才有能力兌現條約上面的承諾。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新政之路

大清實行新政自然需要大能之人操持大局,在慈禧的眼中,袁世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得不說的是袁世凱也是真的有本事,新政在袁世凱的操持之下,發展的很快。這樣的發展有利有弊,利就在使得大清的國力略有起色,弊端就是這樣的新政傷害到了守舊勢力的利益,使得袁世凱舉步維艱。當時的慈禧太后和慶慶王奕劻是比較支持袁世凱的,但是下面的大臣自是忿恨不已,其中傷害最深的就是光緒帝的親弟弟載灃等皇族勢力。當時的慈禧和軍機大臣奕劻已經顧不上照顧皇族勢力了,只要袁世凱的新政不是很過分,兩人是不會管的。這時袁世凱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聯合奕劻打倒競爭對手瞿鴻禨,任用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像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張勳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得慈禧保全

物極必反,在各個方面飛速發展的袁世凱很快就惹得大局開始了動盪,在瞿鴻禨的促使之下,大清大部分的官吏對袁世凱開始了口誅筆伐,大局上面的波折很快就引起了慈禧的注意,袁世凱的對局勢變化很是敏感,還不等慈禧說話,袁世凱主動將北洋六鎮的軍權交了出來,自己辭別北洋前往京城中樞做起了一名文臣,從此蟄伏起來。但是袁世凱在慈禧那裡依舊是個紅人,收回袁世凱兵權只是慈禧不得已之下做出的事情。袁世凱這個時候開始了第一次受挫,但是在慈禧和奕劻護佑之下,安穩的生存了下來,雖傷到根本的袁世凱還保留了一絲元氣所在。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亂局之中求安穩

百日維新結束後的袁世凱深得慈禧的信任,在那麼嚴峻的局勢之下,袁世凱救了慈禧等人,之後袁世凱的地位扶搖直上。但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緒帝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原本那麼信任的大臣居然出賣了自己,但是光緒帝的埋怨已經沒有用了。李鴻章在臨死之前還向慈禧保薦袁世凱,這更加抬升了袁世凱的地位。在李鴻章離世之後,袁世凱直接接收了李鴻章的遺產,成為了位極人臣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當時的才幹不用說了,在大清當中是數得上的,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袁世凱東南互保的策略使得自己的山東地區免收戰亂之禍,這一手段就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策略上的智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大清迫於內外局勢所在,不得已實行立憲新政,以圖自強。當時的外界力量很重視大清的新政,因為條約中的鉅額賠款,如果依靠當時大清的經濟實力是很難還上的,只有大清實行新政,經濟上面有了起色才有能力兌現條約上面的承諾。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新政之路

大清實行新政自然需要大能之人操持大局,在慈禧的眼中,袁世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得不說的是袁世凱也是真的有本事,新政在袁世凱的操持之下,發展的很快。這樣的發展有利有弊,利就在使得大清的國力略有起色,弊端就是這樣的新政傷害到了守舊勢力的利益,使得袁世凱舉步維艱。當時的慈禧太后和慶慶王奕劻是比較支持袁世凱的,但是下面的大臣自是忿恨不已,其中傷害最深的就是光緒帝的親弟弟載灃等皇族勢力。當時的慈禧和軍機大臣奕劻已經顧不上照顧皇族勢力了,只要袁世凱的新政不是很過分,兩人是不會管的。這時袁世凱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聯合奕劻打倒競爭對手瞿鴻禨,任用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像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張勳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得慈禧保全

物極必反,在各個方面飛速發展的袁世凱很快就惹得大局開始了動盪,在瞿鴻禨的促使之下,大清大部分的官吏對袁世凱開始了口誅筆伐,大局上面的波折很快就引起了慈禧的注意,袁世凱的對局勢變化很是敏感,還不等慈禧說話,袁世凱主動將北洋六鎮的軍權交了出來,自己辭別北洋前往京城中樞做起了一名文臣,從此蟄伏起來。但是袁世凱在慈禧那裡依舊是個紅人,收回袁世凱兵權只是慈禧不得已之下做出的事情。袁世凱這個時候開始了第一次受挫,但是在慈禧和奕劻護佑之下,安穩的生存了下來,雖傷到根本的袁世凱還保留了一絲元氣所在。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二次受挫,成為眾矢之的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大約在1906年上下,隨著而來的還有更嚴重的打擊,那就是慈禧和光緒的去世。1908年十一月份,慈禧和光緒相繼離去,年幼的溥儀即位,年輕的載灃為攝政王。載灃何許人也?在袁世凱新政當中,和袁世凱有著很多矛盾的皇戚之一,也是光緒的親弟弟。載灃坐上了攝政王的位置,哪還有袁世凱的好日子過,再加上載灃年輕氣盛、毫無城府,袁世凱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在惶恐中度過。分析兩人其矛盾的產生有二,一是新政時期結下的政見矛盾,二是載灃的親哥哥光緒帝因袁世凱的出賣導致了剩下的歲月在幽禁中度過,一生毫無建樹。雖然慈禧在去世之前叮囑載灃要和袁世凱和睦相處,有著新仇舊恨的載灃在慈禧去世之後,對袁世凱馬上就起了殺心。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亂局之中求安穩

百日維新結束後的袁世凱深得慈禧的信任,在那麼嚴峻的局勢之下,袁世凱救了慈禧等人,之後袁世凱的地位扶搖直上。但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緒帝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原本那麼信任的大臣居然出賣了自己,但是光緒帝的埋怨已經沒有用了。李鴻章在臨死之前還向慈禧保薦袁世凱,這更加抬升了袁世凱的地位。在李鴻章離世之後,袁世凱直接接收了李鴻章的遺產,成為了位極人臣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當時的才幹不用說了,在大清當中是數得上的,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袁世凱東南互保的策略使得自己的山東地區免收戰亂之禍,這一手段就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策略上的智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大清迫於內外局勢所在,不得已實行立憲新政,以圖自強。當時的外界力量很重視大清的新政,因為條約中的鉅額賠款,如果依靠當時大清的經濟實力是很難還上的,只有大清實行新政,經濟上面有了起色才有能力兌現條約上面的承諾。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新政之路

大清實行新政自然需要大能之人操持大局,在慈禧的眼中,袁世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得不說的是袁世凱也是真的有本事,新政在袁世凱的操持之下,發展的很快。這樣的發展有利有弊,利就在使得大清的國力略有起色,弊端就是這樣的新政傷害到了守舊勢力的利益,使得袁世凱舉步維艱。當時的慈禧太后和慶慶王奕劻是比較支持袁世凱的,但是下面的大臣自是忿恨不已,其中傷害最深的就是光緒帝的親弟弟載灃等皇族勢力。當時的慈禧和軍機大臣奕劻已經顧不上照顧皇族勢力了,只要袁世凱的新政不是很過分,兩人是不會管的。這時袁世凱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聯合奕劻打倒競爭對手瞿鴻禨,任用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像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張勳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得慈禧保全

物極必反,在各個方面飛速發展的袁世凱很快就惹得大局開始了動盪,在瞿鴻禨的促使之下,大清大部分的官吏對袁世凱開始了口誅筆伐,大局上面的波折很快就引起了慈禧的注意,袁世凱的對局勢變化很是敏感,還不等慈禧說話,袁世凱主動將北洋六鎮的軍權交了出來,自己辭別北洋前往京城中樞做起了一名文臣,從此蟄伏起來。但是袁世凱在慈禧那裡依舊是個紅人,收回袁世凱兵權只是慈禧不得已之下做出的事情。袁世凱這個時候開始了第一次受挫,但是在慈禧和奕劻護佑之下,安穩的生存了下來,雖傷到根本的袁世凱還保留了一絲元氣所在。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二次受挫,成為眾矢之的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大約在1906年上下,隨著而來的還有更嚴重的打擊,那就是慈禧和光緒的去世。1908年十一月份,慈禧和光緒相繼離去,年幼的溥儀即位,年輕的載灃為攝政王。載灃何許人也?在袁世凱新政當中,和袁世凱有著很多矛盾的皇戚之一,也是光緒的親弟弟。載灃坐上了攝政王的位置,哪還有袁世凱的好日子過,再加上載灃年輕氣盛、毫無城府,袁世凱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在惶恐中度過。分析兩人其矛盾的產生有二,一是新政時期結下的政見矛盾,二是載灃的親哥哥光緒帝因袁世凱的出賣導致了剩下的歲月在幽禁中度過,一生毫無建樹。雖然慈禧在去世之前叮囑載灃要和袁世凱和睦相處,有著新仇舊恨的載灃在慈禧去世之後,對袁世凱馬上就起了殺心。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張之洞以死相保,袁世凱倖存

袁世凱在緊張局勢中倉皇逃到天津暫避風頭,在京的幾位重臣開始為袁世凱說情了,因為當時的袁世凱是大清為數不多的能臣之一,如果貿然殺掉,給大清造成的損失可是巨大的。可是年輕的載灃可不管這一套,一心想要除掉袁世凱,當時鬧得也是沸沸騰騰,已經71歲的張之洞也不得不出面,為袁世凱求情說,袁世凱在大清的軍事能力是最強悍的,溥儀帝剛剛即位,局勢不安穩,如果貿然除掉袁世凱,絕對會引起北洋六鎮軍隊的抗議。面對老臣張之洞的反對,年輕的載灃也會置若罔聞,張之洞最後以死相挾,才勉強保下了袁世凱一條小命,載灃讓袁世凱以足疾為由辭職返鄉了。這就是袁世凱的第二次受挫,相對於第一次來說,沒有了慈禧的庇護,袁世凱差點遭受大難。

"

說到大清晚期和民國接壤的時期,大家難免會想到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袁世凱。在大清晚期的時候,袁世凱是李鴻章在淮軍當中挖掘出來的一顆軍事新星。原本只是在軍事方面稍有作為的袁世凱,在後期為何成為了大清舉足輕重的人物?從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何又倉皇逃竄,在張之洞的庇護之下才勉強得以生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清晚期的袁世凱究竟是怎麼回事吧。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崛起

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之後,大清簽訂了《馬關條約》,面對這樣屈辱的條約,光緒帝決定實行維新運動,以圖自強。袁世凱正是維新派當中的一員,原本在李鴻章的北洋效力的袁世凱得到了眾人的推薦,得以與光緒帝暢談改革之具體事宜,袁世凱在軍事、外涉、用人、財政等方面的見識深得光緒帝的賞識。在百日維新的運動當中,袁世凱在新軍組建方面做出的貢獻很大,小站練兵建立了北洋軍的雛形。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光緒帝的維新改革觸及到了慈禧的權利,惹得慈禧對維新派人士很是反感。以光緒帝為主的維新勢力和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勢力鬧的勢如水火,急不可耐的光緒帝悍然發動“戊戌改革”,企圖利用袁世凱天津的新軍消滅以慈禧、榮祿等人的守舊勢力。事與願違,袁世凱不看好光緒帝激進的行為,將這次行動透漏給了軍機大臣榮祿,慈禧聽聞消息之後震怒不已,也就有了後來的戊戌改革的失敗。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亂局之中求安穩

百日維新結束後的袁世凱深得慈禧的信任,在那麼嚴峻的局勢之下,袁世凱救了慈禧等人,之後袁世凱的地位扶搖直上。但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緒帝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原本那麼信任的大臣居然出賣了自己,但是光緒帝的埋怨已經沒有用了。李鴻章在臨死之前還向慈禧保薦袁世凱,這更加抬升了袁世凱的地位。在李鴻章離世之後,袁世凱直接接收了李鴻章的遺產,成為了位極人臣的北洋大臣。袁世凱當時的才幹不用說了,在大清當中是數得上的,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袁世凱東南互保的策略使得自己的山東地區免收戰亂之禍,這一手段就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策略上的智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大清迫於內外局勢所在,不得已實行立憲新政,以圖自強。當時的外界力量很重視大清的新政,因為條約中的鉅額賠款,如果依靠當時大清的經濟實力是很難還上的,只有大清實行新政,經濟上面有了起色才有能力兌現條約上面的承諾。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新政之路

大清實行新政自然需要大能之人操持大局,在慈禧的眼中,袁世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得不說的是袁世凱也是真的有本事,新政在袁世凱的操持之下,發展的很快。這樣的發展有利有弊,利就在使得大清的國力略有起色,弊端就是這樣的新政傷害到了守舊勢力的利益,使得袁世凱舉步維艱。當時的慈禧太后和慶慶王奕劻是比較支持袁世凱的,但是下面的大臣自是忿恨不已,其中傷害最深的就是光緒帝的親弟弟載灃等皇族勢力。當時的慈禧和軍機大臣奕劻已經顧不上照顧皇族勢力了,只要袁世凱的新政不是很過分,兩人是不會管的。這時袁世凱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聯合奕劻打倒競爭對手瞿鴻禨,任用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像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曹錕、張勳等人都是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得慈禧保全

物極必反,在各個方面飛速發展的袁世凱很快就惹得大局開始了動盪,在瞿鴻禨的促使之下,大清大部分的官吏對袁世凱開始了口誅筆伐,大局上面的波折很快就引起了慈禧的注意,袁世凱的對局勢變化很是敏感,還不等慈禧說話,袁世凱主動將北洋六鎮的軍權交了出來,自己辭別北洋前往京城中樞做起了一名文臣,從此蟄伏起來。但是袁世凱在慈禧那裡依舊是個紅人,收回袁世凱兵權只是慈禧不得已之下做出的事情。袁世凱這個時候開始了第一次受挫,但是在慈禧和奕劻護佑之下,安穩的生存了下來,雖傷到根本的袁世凱還保留了一絲元氣所在。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二次受挫,成為眾矢之的

袁世凱第一次受挫大約在1906年上下,隨著而來的還有更嚴重的打擊,那就是慈禧和光緒的去世。1908年十一月份,慈禧和光緒相繼離去,年幼的溥儀即位,年輕的載灃為攝政王。載灃何許人也?在袁世凱新政當中,和袁世凱有著很多矛盾的皇戚之一,也是光緒的親弟弟。載灃坐上了攝政王的位置,哪還有袁世凱的好日子過,再加上載灃年輕氣盛、毫無城府,袁世凱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在惶恐中度過。分析兩人其矛盾的產生有二,一是新政時期結下的政見矛盾,二是載灃的親哥哥光緒帝因袁世凱的出賣導致了剩下的歲月在幽禁中度過,一生毫無建樹。雖然慈禧在去世之前叮囑載灃要和袁世凱和睦相處,有著新仇舊恨的載灃在慈禧去世之後,對袁世凱馬上就起了殺心。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張之洞以死相保,袁世凱倖存

袁世凱在緊張局勢中倉皇逃到天津暫避風頭,在京的幾位重臣開始為袁世凱說情了,因為當時的袁世凱是大清為數不多的能臣之一,如果貿然殺掉,給大清造成的損失可是巨大的。可是年輕的載灃可不管這一套,一心想要除掉袁世凱,當時鬧得也是沸沸騰騰,已經71歲的張之洞也不得不出面,為袁世凱求情說,袁世凱在大清的軍事能力是最強悍的,溥儀帝剛剛即位,局勢不安穩,如果貿然除掉袁世凱,絕對會引起北洋六鎮軍隊的抗議。面對老臣張之洞的反對,年輕的載灃也會置若罔聞,張之洞最後以死相挾,才勉強保下了袁世凱一條小命,載灃讓袁世凱以足疾為由辭職返鄉了。這就是袁世凱的第二次受挫,相對於第一次來說,沒有了慈禧的庇護,袁世凱差點遭受大難。

張之洞死保袁世凱,究竟是什麼原因?

袁世凱的兩次受挫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大清後期的大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清的管理班子進行了兩次大型的調整,對後期的新政事宜貽害深遠。歸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清一人專制的封建體制,這樣的體制在當時局勢之下,已經是非常的不合時宜,但是大清當權者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還在一味地堅持此體制的使用。不看清局勢發展趨向,只一昧的追求集權,這樣的大清走向滅亡是歷史必然的走向。大家針對袁世凱的兩次受挫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