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官渡之戰後依然擁有強大的實力。為什麼袁氏最後滅亡了呢?'

"

袁紹這個人算得上是漢末三國被黑的最慘的一個了,

袁紹出身於名門望族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袁紹是庶出被過繼給了早逝的伯父袁成,袁紹外表很英俊,很得家族長輩的喜愛,早早的就出來為官了,不久母親病逝然後父親又病逝了,袁紹辭官服喪六年,然後袁紹拒絕了朝廷的徵召開始隱居生涯,究其原因是宦官專政,迫害官僚士大夫與太學生,歷史上稱為黨錮之禍。可謂明哲保身,待時而動。

袁紹雖然名義上隱居但是家世身份不可能毫無作為自絕於外,暗地裡還是與一些人來往,黃巾起義爆發以後朝廷取消了黨禁。大將軍何進因為袁紹顯赫的家世徵召袁紹為部下,很是信任袁紹,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

"

袁紹這個人算得上是漢末三國被黑的最慘的一個了,

袁紹出身於名門望族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袁紹是庶出被過繼給了早逝的伯父袁成,袁紹外表很英俊,很得家族長輩的喜愛,早早的就出來為官了,不久母親病逝然後父親又病逝了,袁紹辭官服喪六年,然後袁紹拒絕了朝廷的徵召開始隱居生涯,究其原因是宦官專政,迫害官僚士大夫與太學生,歷史上稱為黨錮之禍。可謂明哲保身,待時而動。

袁紹雖然名義上隱居但是家世身份不可能毫無作為自絕於外,暗地裡還是與一些人來往,黃巾起義爆發以後朝廷取消了黨禁。大將軍何進因為袁紹顯赫的家世徵召袁紹為部下,很是信任袁紹,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依然擁有強大的實力。為什麼袁氏最後滅亡了呢?

袁紹屢次勸說何進誅滅宦官,但是何進的母親、妹妹(何太后)、弟弟都站在宦官一頭,何進搖擺不定。袁紹無奈下對何進說徵召四方猛將豪傑對皇太后實行兵諫,結果何進反被宦官殺死,袁紹袁術等人趁機誅殺宦官。而這時董卓來到了京城,不久就另行廢立,袁紹拔刀對董卓說天底下難道只有你董公有刀嗎?然後就逃到了冀州。

初平元年,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董卓就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師的袁氏宗族全部給殺了。豪傑大多歸附袁紹,人人想著為他報仇,州郡蜂擁而起的部隊,沒有不打袁氏旗號的。討伐董卓的各州郡長官各懷異心,糧盡之後也就各奔東西了。而這時的袁紹準備另立皇帝,遭到了弟弟袁術的斥責。

初平二年,韓馥部將麴義反叛,袁紹勾結鞠義,這時公孫瓚起兵攻打韓馥,袁紹派說客謀取了冀州成為冀州之主。冀州北面有公孫瓚,南面有袁術,這是袁紹的兩個勁敵。袁術雖然是袁紹的弟弟,但兄弟二人向來不和。

袁紹多次打敗白馬將軍公孫瓚,黑山軍首領張燕派部將為公孫瓚助陣,也被袁紹擊敗,黑山軍與袁氏開始結怨。

初平三年,袁術與袁紹開戰,袁術向公孫瓚求援,公孫瓚令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同時聯合陶謙,用來威逼袁紹,袁紹與曹操合擊,大破袁術、公孫瓚以及陶謙的聯軍,接連打敗袁術,把袁術擠到淮南。

初平四年,袁紹大舉進剿黑山、黃巾軍。斬殺於毒及其部眾一萬多人。接著,沿著鹿腸山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將他們全部剿滅。又接連擊滅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多支黑山、黃巾部隊,屠其屯壁,大肆殺戮,斬首數萬級。

此後幾年,袁紹繼續致力於討伐公孫瓚。將公孫瓚圍困在易京,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和黑山軍首領張燕帶領十萬救兵分三路向易京進發,先後被袁紹打敗,公孫瓚無路可走,於是縊殺了姐妹妻子,然後引火自焚。

此時的袁紹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袁術稱帝兩年後就眾叛親離,在走投無路之際,一向不合的袁氏兄弟袁術表示願把帝號讓給袁紹,他指使主簿耿苞為自己當皇帝找根據,並公之於眾,而袁紹的手下們都認為耿苞妖言惑眾,混淆視聽,應當殺頭。袁紹知道時機還不成熟,唯恐露出馬腳,令人殺了耿苞。

建安四年,袁紹統帥十萬精銳步兵和一萬騎兵奪取許都,一舉攻滅曹操。而袁紹的部下們意見不一,不能統一形成合力,袁紹自恃地廣兵強、糧食充足,決意與昔日的盟友曹操開戰。

官渡之戰大家都知道了。袁紹損失七、八萬人,武器、輜重、圖書、珍寶無數。當他跌跌撞撞走進部下蔣義渠營帳中時,握著蔣義渠的手,無比傷感地說:我把自己的腦袋都交給你了。雖然官渡之戰失敗了,但是並沒有動搖袁紹的統治根基,回到冀州後,袁紹陸續平定了各處的叛亂。

建安七年,袁紹病死。袁紹平時素有德政,去世之時,河北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市裡巷間揮灑著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袁紹死後,袁氏集團隨即陷入分裂袁譚、袁尚為了爭奪權利相互攻伐。曹操趁機起兵攻打袁氏。

建安十年,袁譚被殺,袁尚與二兄袁熙逃亡遼西烏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定烏桓,袁尚、袁熙敗走遼東,被公孫康所殺。

官渡之戰袁紹固然損失慘重,但仍有極強的實力,可以說曹操在戰後也只是有了自保之力而已。袁紹死時,整個袁紹集團的主要力量還存在。兒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長子袁譚是青州刺史,外甥高幹是幷州刺史,次子袁熙是幽州刺史,這些地盤在東漢末年時期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尤其是冀州,更是大州。

官渡之戰並不是決定性的勝利,既沒有使曹操贏得了最終勝利,也沒有使袁氏集團土崩瓦解,只是縮小了曹操與袁紹的差距。

真正決定了袁氏集團成敗的是袁紹在繼承人上的猶豫不決。袁紹和夫人都喜歡小兒子袁尚的美姿顏,但又沒有明確表示立袁尚為繼承人,於是袁紹長子袁譚與少子袁尚相互攻伐,袁紹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而大打出手。

建安七年,曹操攻打袁譚,袁譚向袁尚求救,袁尚不願給袁譚兵馬鎧甲於是袁尚親自領兵救援袁譚,曹操退走後,兄弟二人因為兵馬鎧甲發生矛盾,袁譚失敗後投奔了曹操,袁氏集團也就正式走入了末路。

袁氏兄弟內鬥除了他們不識大體之外,與袁氏謀士內鬥也是分不開的,袁紹麾下不同地域士人間的長期鬥爭傾軋才是袁紹集團最終失敗的深層原因。

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矛盾,不僅存在於袁紹集團同時也貫穿三國各政權,其中,對於袁紹集團的危害極大,袁氏謀士的爭鬥加速了袁氏的滅亡。而袁氏兄弟在謀士慫恿下的內訌則將強大的袁氏集團推向了全軍覆沒的不歸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