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讀書法

袁枚 泰山 清朝 東海 善本古籍 2017-03-25
袁枚讀書法

清代著名學者、詩人袁枚12歲就中秀才。有人說他天分高,聰明絕頂;有人說他才高,可惜太狂。面對譭譽,他很清醒,既不為聰明過人而放棄學習,也不因有人攻擊就藏鋒縮芒。他認為自己天分高實在是讀書而得,“不讀者就是低天分”,因此他不再滿足舊時蜘蛛式的隨意學習,也不熱衷螞蟻式的堆砌學習,而是像蜜蜂那樣善於廣採花粉,再昇華為香甜的蜜。

首先,他廣讀博覽,反對偏廢。曾有一青年慕他少年早成,詢問他學習祕訣,讀哪些書成效最大,袁枚以房屋作喻,“學問之道,四子書如戶牖,九經如廳堂,十七史如正寢,雜史如東西兩廂,註疏如框闌,類書如櫥櫃,說部如庖湢井匽,諸子百家詩文詞如書舍花園。”各有妙用,“是皆不可偏廢。”尤其是面對諸種流派,不可以憑自己的好惡決定取捨,他以登山作比,“文尊韓,詩尊杜,猶登山者的上泰山,泛水者必朝東海也。然使空抱東海、泰山,而此外不知天台、武夷之奇,瀟湘、鏡湖之勝,則亦泰山上之一樵夫,海船上之一船工而已矣。學者當以博覽為上。”

其次,他十分強調讀書善於取神。他曾問老師說,“杜甫所以能‘下筆如有神’,在於‘讀書破萬卷’。”老師卻請他解釋“讀書破萬卷”。袁枚說,“廣讀才能有所獲,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為其胸中書太少。”而老師卻不以為然,說,“吾輩所以不如古人者,為其胸中書太多。”袁枚不解,老師說,“韓愈曾說,‘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意即讀書要精。”袁枚似曾明白,又問,“何以少陵有破萬卷之說?”老師告訴他,“此話貴在一個‘破’,一個‘有神’,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而用其糟粕也。”袁枚心領神會說,“蠶食桑而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再次,他讀書注重方法,往往讀、背、摘結合。63歲的袁枚曾作一詩,詩題說,“平生觀書必摘錄之,歲月既多,卷頁繁重,存棄兩難”。後來他辭官閒居南京隨園,最大樂趣仍舊是終日消磨一卷書。書房內高懸一聯:“讀書已過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他深感“一日不讀書,如作負心事;一書讀為盡,如逢大軍至。”他的家中“書堆至萬卷,豈無三千斤。”整日埋於書中,還感嘆“如何藏之腹,重與凡人均。”愛讀書、善讀書之心可見一斑。有人評他山居五十年,實未嘗一日廢書,實在不是過譽。妻子看他太辛苦,就故意打趣說,“反正你也不想再求功名,何不沉湎歌舞,歡歡喜喜呢?”袁枚聽了,似乎覺得有理,有時也聽從勸告,推書起身,但過一會,不知不覺又拿起書本,妻子不免嘆口氣,袁枚也跟著嘆氣,“似乎未死前,我法當如是。”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