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關於元好問的深情,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元好問收養了一個兒子的經歷。這個孩子就是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白樸的父親白華是金朝進士,白家和元好問家裡是世交,元白兩家交好要從元稹、白居易那裡算起。

不幸的是,幼年的白樸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蒙古軍對金朝大肆進攻,汴京城破,白樸和母親走失,元好問剛好也在城中,將他和姐姐收留起來,在戰亂中救下了白樸的性命。在亡國流亡的途中,元好問對白樸姐弟視若己出,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元好問也一直帶著他們姐弟一起生活。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關於元好問的深情,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元好問收養了一個兒子的經歷。這個孩子就是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白樸的父親白華是金朝進士,白家和元好問家裡是世交,元白兩家交好要從元稹、白居易那裡算起。

不幸的是,幼年的白樸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蒙古軍對金朝大肆進攻,汴京城破,白樸和母親走失,元好問剛好也在城中,將他和姐姐收留起來,在戰亂中救下了白樸的性命。在亡國流亡的途中,元好問對白樸姐弟視若己出,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元好問也一直帶著他們姐弟一起生活。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戰亂時期瘟疫橫行,年僅6歲的白樸感染上了瘟疫,生命危在旦夕,元好問不分晝夜地將他抱在懷裡,或許是這份父子真情感動了上天,白樸竟然在得病後的第六天出汗痊癒了。

白樸12歲時,元好問將白樸姐弟送歸給了投降蒙古在真定做官的白華,讓他們父子重聚,白華大為欣慰,寫詩感謝元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正是因為元好問的深情,在戰亂中救下了朋友兒子,並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才有了後來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首哀婉的殉情詩

摸魚兒

金 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併蒂者。沁水樑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跟《雁丘詞》一樣,詩人同樣在詩歌的開篇介紹了這樣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雁丘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大雁,而這首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年輕的男女。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關於元好問的深情,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元好問收養了一個兒子的經歷。這個孩子就是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白樸的父親白華是金朝進士,白家和元好問家裡是世交,元白兩家交好要從元稹、白居易那裡算起。

不幸的是,幼年的白樸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蒙古軍對金朝大肆進攻,汴京城破,白樸和母親走失,元好問剛好也在城中,將他和姐姐收留起來,在戰亂中救下了白樸的性命。在亡國流亡的途中,元好問對白樸姐弟視若己出,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元好問也一直帶著他們姐弟一起生活。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戰亂時期瘟疫橫行,年僅6歲的白樸感染上了瘟疫,生命危在旦夕,元好問不分晝夜地將他抱在懷裡,或許是這份父子真情感動了上天,白樸竟然在得病後的第六天出汗痊癒了。

白樸12歲時,元好問將白樸姐弟送歸給了投降蒙古在真定做官的白華,讓他們父子重聚,白華大為欣慰,寫詩感謝元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正是因為元好問的深情,在戰亂中救下了朋友兒子,並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才有了後來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首哀婉的殉情詩

摸魚兒

金 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併蒂者。沁水樑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跟《雁丘詞》一樣,詩人同樣在詩歌的開篇介紹了這樣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雁丘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大雁,而這首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年輕的男女。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這個故事發生在金章宗泰和年間,北京大名府的一個村子裡面,有一對互相愛戀的痴男怨女,他們的愛情得不到家裡人的同意,兩個人的私情非常深厚,卻不能如願成為夫妻,因此,他們兩個雙雙選擇了投水自殺。

村裡的人都以為他們兩個人是私奔逃走了,家裡人也讓官府幫著搜尋他們的下落,可是卻怎麼都找不到。最後,種藕的人在水塘中發現了兩具屍體,他們身上的衣服還可以辨認得出來,這件事情才終於大白於天下。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關於元好問的深情,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元好問收養了一個兒子的經歷。這個孩子就是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白樸的父親白華是金朝進士,白家和元好問家裡是世交,元白兩家交好要從元稹、白居易那裡算起。

不幸的是,幼年的白樸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蒙古軍對金朝大肆進攻,汴京城破,白樸和母親走失,元好問剛好也在城中,將他和姐姐收留起來,在戰亂中救下了白樸的性命。在亡國流亡的途中,元好問對白樸姐弟視若己出,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元好問也一直帶著他們姐弟一起生活。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戰亂時期瘟疫橫行,年僅6歲的白樸感染上了瘟疫,生命危在旦夕,元好問不分晝夜地將他抱在懷裡,或許是這份父子真情感動了上天,白樸竟然在得病後的第六天出汗痊癒了。

白樸12歲時,元好問將白樸姐弟送歸給了投降蒙古在真定做官的白華,讓他們父子重聚,白華大為欣慰,寫詩感謝元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正是因為元好問的深情,在戰亂中救下了朋友兒子,並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才有了後來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首哀婉的殉情詩

摸魚兒

金 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併蒂者。沁水樑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跟《雁丘詞》一樣,詩人同樣在詩歌的開篇介紹了這樣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雁丘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大雁,而這首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年輕的男女。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這個故事發生在金章宗泰和年間,北京大名府的一個村子裡面,有一對互相愛戀的痴男怨女,他們的愛情得不到家裡人的同意,兩個人的私情非常深厚,卻不能如願成為夫妻,因此,他們兩個雙雙選擇了投水自殺。

村裡的人都以為他們兩個人是私奔逃走了,家裡人也讓官府幫著搜尋他們的下落,可是卻怎麼都找不到。最後,種藕的人在水塘中發現了兩具屍體,他們身上的衣服還可以辨認得出來,這件事情才終於大白於天下。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悽美的愛情總是能夠感天動地的,梁山伯和祝英臺死了之後會化作雙飛的蝴蝶,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會化作樹上比翼齊飛的鴛鴦,而這一對痴情的男女,就化作了池塘中的互相依偎的並蒂蓮。因為這一年,池塘中的荷花,每一株都是並蒂而開。

一向深情的元好問聽到這個故事後,怎能不動情、怎麼不大有感觸呢?於是他就此寫下了另一首《摸魚兒》,就是《雁丘詞》的姐妹篇。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關於元好問的深情,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元好問收養了一個兒子的經歷。這個孩子就是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白樸的父親白華是金朝進士,白家和元好問家裡是世交,元白兩家交好要從元稹、白居易那裡算起。

不幸的是,幼年的白樸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蒙古軍對金朝大肆進攻,汴京城破,白樸和母親走失,元好問剛好也在城中,將他和姐姐收留起來,在戰亂中救下了白樸的性命。在亡國流亡的途中,元好問對白樸姐弟視若己出,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元好問也一直帶著他們姐弟一起生活。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戰亂時期瘟疫橫行,年僅6歲的白樸感染上了瘟疫,生命危在旦夕,元好問不分晝夜地將他抱在懷裡,或許是這份父子真情感動了上天,白樸竟然在得病後的第六天出汗痊癒了。

白樸12歲時,元好問將白樸姐弟送歸給了投降蒙古在真定做官的白華,讓他們父子重聚,白華大為欣慰,寫詩感謝元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正是因為元好問的深情,在戰亂中救下了朋友兒子,並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才有了後來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首哀婉的殉情詩

摸魚兒

金 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併蒂者。沁水樑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跟《雁丘詞》一樣,詩人同樣在詩歌的開篇介紹了這樣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雁丘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大雁,而這首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年輕的男女。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這個故事發生在金章宗泰和年間,北京大名府的一個村子裡面,有一對互相愛戀的痴男怨女,他們的愛情得不到家裡人的同意,兩個人的私情非常深厚,卻不能如願成為夫妻,因此,他們兩個雙雙選擇了投水自殺。

村裡的人都以為他們兩個人是私奔逃走了,家裡人也讓官府幫著搜尋他們的下落,可是卻怎麼都找不到。最後,種藕的人在水塘中發現了兩具屍體,他們身上的衣服還可以辨認得出來,這件事情才終於大白於天下。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悽美的愛情總是能夠感天動地的,梁山伯和祝英臺死了之後會化作雙飛的蝴蝶,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會化作樹上比翼齊飛的鴛鴦,而這一對痴情的男女,就化作了池塘中的互相依偎的並蒂蓮。因為這一年,池塘中的荷花,每一株都是並蒂而開。

一向深情的元好問聽到這個故事後,怎能不動情、怎麼不大有感觸呢?於是他就此寫下了另一首《摸魚兒》,就是《雁丘詞》的姐妹篇。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詩歌的開篇同樣是一個橫空出世之問,問蓮根有多少絲,蓮心有多麼苦?蓮根之思,諧音戀人之間的思念,這對相愛的年輕男女雖然死了,但是他們的愛情、他們的思念卻永存於世間;蓮心的苦,諧音戀人不能在一起的苦,他們真心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生不能成為夫妻,只能同死後結為並蒂之蓮,這其中有多少的痛苦,多少的怨恨,旁人又怎能知曉呢。

詩人連著用兩句反問,表達了聽說這個故事後的訝異和憤懣,是世俗的眼光害死了這對痴情的男女。雖然人間容不下這對痴男怨女,但是上天已經允許他們在一起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將會成為水邊生死相依的白頭鴛鴦,成為水中永不分離的並蒂蓮花,再也沒有人能將他們分離開了。

"

一部《神鵰俠侶》,開篇便是李莫愁哀怨淒厲地吟誦著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身死相許”登場,金庸大俠天馬行空又感情深沉的故事情節,讓這句詩歌隨著《神鵰俠侶》的熱播而風行天下。但是,人人都知道李莫愁念過這句詩,卻鮮少有人知道這句詩背後的作者是金代的大文學家元好問。

深情的詩歌背後,是一個更深情的詩人

《雁丘詞》是16歲的元好問看到一對大雁殉情時所寫,開頭一問被稱為是千古一問,驚天一問,驚天一答,寫出了人世間真情的可貴。元好問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深情感人的詩歌,不僅是因為他的文學才華,更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看重感情的人,內心方能對人間深情體會得如此細膩、如此深刻。

元好問的一生,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做了最好的總結與概括: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是時代的不幸,卻是詩家之幸,元好問用他的一顆敏感的內心,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滄桑,用文筆記錄下時代,記錄下內心的深切感受,創造了杜甫之後的又一座現實主義高峰。

深情的詩作背後,是一個更加深情的詩人,元好問與妻子感情非常好,19歲的時候娶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張氏,40歲的時候張氏因病去世,兩個人二十多年一直是在這個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惺惺相惜、互相扶持,元好問雖然生在詩酒風流的時代,但從來不去秦樓楚館。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關於元好問的深情,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元好問收養了一個兒子的經歷。這個孩子就是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白樸,白樸的父親白華是金朝進士,白家和元好問家裡是世交,元白兩家交好要從元稹、白居易那裡算起。

不幸的是,幼年的白樸一直生活在兵荒馬亂之中,蒙古軍對金朝大肆進攻,汴京城破,白樸和母親走失,元好問剛好也在城中,將他和姐姐收留起來,在戰亂中救下了白樸的性命。在亡國流亡的途中,元好問對白樸姐弟視若己出,雖然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元好問也一直帶著他們姐弟一起生活。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戰亂時期瘟疫橫行,年僅6歲的白樸感染上了瘟疫,生命危在旦夕,元好問不分晝夜地將他抱在懷裡,或許是這份父子真情感動了上天,白樸竟然在得病後的第六天出汗痊癒了。

白樸12歲時,元好問將白樸姐弟送歸給了投降蒙古在真定做官的白華,讓他們父子重聚,白華大為欣慰,寫詩感謝元好問,“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正是因為元好問的深情,在戰亂中救下了朋友兒子,並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才有了後來著名的雜劇作家白樸。

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首哀婉的殉情詩

摸魚兒

金 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併蒂者。沁水樑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跟《雁丘詞》一樣,詩人同樣在詩歌的開篇介紹了這樣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雁丘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大雁,而這首詞裡面殉情的是一對年輕的男女。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這個故事發生在金章宗泰和年間,北京大名府的一個村子裡面,有一對互相愛戀的痴男怨女,他們的愛情得不到家裡人的同意,兩個人的私情非常深厚,卻不能如願成為夫妻,因此,他們兩個雙雙選擇了投水自殺。

村裡的人都以為他們兩個人是私奔逃走了,家裡人也讓官府幫著搜尋他們的下落,可是卻怎麼都找不到。最後,種藕的人在水塘中發現了兩具屍體,他們身上的衣服還可以辨認得出來,這件事情才終於大白於天下。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悽美的愛情總是能夠感天動地的,梁山伯和祝英臺死了之後會化作雙飛的蝴蝶,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後會化作樹上比翼齊飛的鴛鴦,而這一對痴情的男女,就化作了池塘中的互相依偎的並蒂蓮。因為這一年,池塘中的荷花,每一株都是並蒂而開。

一向深情的元好問聽到這個故事後,怎能不動情、怎麼不大有感觸呢?於是他就此寫下了另一首《摸魚兒》,就是《雁丘詞》的姐妹篇。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詩歌的開篇同樣是一個橫空出世之問,問蓮根有多少絲,蓮心有多麼苦?蓮根之思,諧音戀人之間的思念,這對相愛的年輕男女雖然死了,但是他們的愛情、他們的思念卻永存於世間;蓮心的苦,諧音戀人不能在一起的苦,他們真心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生不能成為夫妻,只能同死後結為並蒂之蓮,這其中有多少的痛苦,多少的怨恨,旁人又怎能知曉呢。

詩人連著用兩句反問,表達了聽說這個故事後的訝異和憤懣,是世俗的眼光害死了這對痴情的男女。雖然人間容不下這對痴男怨女,但是上天已經允許他們在一起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將會成為水邊生死相依的白頭鴛鴦,成為水中永不分離的並蒂蓮花,再也沒有人能將他們分離開了。

一生都沒有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他卻寫出了兩首千古第一的殉情詩

他們這樣堅貞的愛情,比投水殉情的湘妃還要令人斷腸,連天邊的夕陽都為這樣的故事而默默無語,他們的愛情哪怕海枯石爛,也不會消亡,就算黃土掩埋了他們的身體,但他們的愛情、他們的靈魂卻將永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