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文物 郵票 考古 愛玩的想公子 愛玩的想公子 2017-09-24

美石為玉,玉潤方寸——郵票上的玉器

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時期,玉器就出現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了。以玉為載體的玉文化深深的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直至今日,玉石器仍是我們非常鍾愛的一種佩戴和裝修用品,活躍在我們周圍。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紅山C型龍

玉器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也曾經數次登上郵票。如1978年發行的以工藝美術品為主題的郵票中,其中名為“旭日東昇”的作品就是一件玉雕;2000年為紀念農曆庚辰龍年,髮型了一套以龍為主題的特種郵票,其中就有兩枚郵票的主體圖案為玉器,一件是出土於內蒙古紅山文化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C型龍,還有一枚是出土曾侯乙墓葬中的戰國龍;2011年和2012年更是連續兩年發行了兩套以玉為主題的特種郵票,分別是《良渚玉器》和《和田玉》,由此可以玉器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1978年出版的工藝美術主題的郵票

其實早在8000多年以前,玉石就因為其溫潤、純潔、凝重的氣質,被人類從眾多石材中掉選出來,經過精心的打磨和雕刻,製作成各式圖案和形狀,用於祭祀神靈和祖先,被賦予了超自然的力量,成為溝通人和神的媒介。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龍(文物)》 圖一圖二為玉器

玉石的這一功能一直延續至商周時期,並形成了一整套詳細的禮玉製度。《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中國的“六器”起源於周代。據史料記載,周代是我國古代禮制最興盛時期,上自天子、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有嚴格的禮制約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了一系列禮玉,其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禮玉便是“六器”。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良渚玉器》 2011年發行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人們對玉器認識的深入,士大夫們將真實存在的玉器與君子的品行聯繫在一起,建立了以玉為核心的價值體系。這一時期,玉器成為了貴族階層標榜自己道德品行的最佳飾物,有了“君子無故,與不離身”的說法。玉器也因為其物理特性,被賦予多種高尚的品德。《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玉說》中記載了孔子論玉之八德:“君子比得於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如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扣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黜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貫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玉有五德”、“玉有八德”的提出,也體現士大夫對於玉的鐘愛。”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和田玉》 2012年發行

到了漢代,由於視死如視生管觀念的流行,玉器在這一時期,大量被用作喪葬用品,形成了獨特的喪葬禮儀制度。就目前考古資料來看,兩漢墓葬中,出土了許多精美的玉器製品,如玉衣、玉握、玉晗、玉塞、玉佩飾等等,幾乎所有漢代貴族墓葬中,都能發現用玉做的明器,也體現出喪葬用玉在當時的流行程度。到了東漢末年,由於社會動盪,經濟凋敝,用玉衣入殮的這一奢侈行為逐漸趨於衰落。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殷墟玉器

從新時期時代開始到兩漢,玉器一直為王公貴族所壟斷,直到魏晉時期,由於人文思潮的影響,玉器才逐漸走下神壇,走出貴族,走向民間。也正是玉器走進老百姓,使得玉器的形制越發功夫,工藝越加精湛。宋代以後,玉器中實用器大大增加,紋飾也多體現吉祥如意的寓意。明清時期,是我國玉器發展的另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玉器製作更為精良,也成為人們把玩、欣賞的工藝品。

方寸上的國寶(3)——郵票上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2017年發行

從新石器時期一直到明清,玉文化一直貫穿這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玉器的發展史,就一部濃縮的中華民族文明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