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養玉,玉養人

本草綱目 翡翠 寧靜 聚璞軒商貿有限公司 聚璞軒商貿有限公司 2017-09-13

人養玉,玉養人

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這是民間的一個說法。玉石飾品經長期佩戴和把玩後,玉石的品質和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改善。

其一,玉石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使其透明度和光澤等發生了改善,即人養玉,一般三年的時間就能達到目的。

其二,人與玉石的長期接觸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即玉養人,對人的一生都起到作用。千百年來,皇室貴族除了佩戴寶玉之外,還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後,口中還都要含玉璧,或者穿著玉衣,藉以保護遺體。

天然的玉有“十寶九裂”的說法,這是因為大多天然的玉石都是有裂的,它可以吸收人身體的體液,其中的礦物質也可以滋養人一生,戴玉久了就會和玉的品德一樣,所以古時還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君子如玉玉生香,美玉含香香亦長”說法。人養玉,玉養人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極。又載:玉屑是以玉石為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人養玉,玉養人輕身長年。能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

現代科學分析,許多玉石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鉻、鐵等,如果經常佩戴使用玉石飾品,能使這些有益的元素通過皮膚的浸潤,進入人體,從而平衡陰陽氣血的協調,促進身體健康。

人佩戴玉飾品主要有:項鍊、耳墜、掛件、手鐲、手串、戒指、扳指、腰牌等。其他經常接觸的玉還有手把件、手杖、玉枕、玉墊、玉席、玉梳等。

說人養玉,是指玉飾品經人們長期佩戴會“越戴越透,越戴越亮,越戴越綠”,其中“透”,“亮”,“綠”分別指其透明度、光澤和顏色的變化。究其原因,主要從吸附水作用和軟拋光作用兩方面進行解釋。

吸附水是指滲入在礦物集合體中,吸附水作用主要表現在可以使玉飾品的透明度提高以及使其顏色發生變化。人們在佩戴玉飾品的過程中,玉飾品與皮膚接觸,人體皮膚的表面分泌的汗液,為吸附水進入玉石提供了條件。人養玉,玉養人

所以,玉首飾常戴水頭就好,越戴水頭越足,不常戴時就發乾。人體還會分泌出油脂,油脂進入到玉石的空隙中會增加其溫潤感。這與人們在加工玉石時,對其進行上蠟增強其溫潤感有相似的作用。

在吸附水作用下,玉飾品裡面的雜質,會伴隨著經年累月的摩擦,逐漸遊離出來,看起來越來越透、越來越亮,甚至飾品近表層甚至內部的綠色將較明顯的透漏出來,許多人佩戴玉飾品後覺得綠色是活的,會生長,其實都是透明度提高所致。

其次是軟拋光的作用。玉飾品在長期的佩戴過程中與人體的皮膚和衣物等發生摩擦作用,達到了軟拋光的作用。或者佩戴者經常性的轉動,類似水滴石穿的作用,這就使玉飾品的表面變的越來越光潔,越戴越亮的原因。

玉養人。主要從玉對人的品德和身體健康的影響兩方面來說。

中華民族有著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君子比德於玉”的高貴品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干戈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還有“冰清玉潔”般的清正廉潔;“冰肌玉骨”般的不屈性格,“拋磚引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謙虛好學、以及“溫潤如玉”般的無私奉獻之精神。

中華民族的玉文化源源流長,從新石器時代早期綿延至今,歷經幾千年而常勝不衰。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愛玉、佩玉的心理和審美意識,並將玉雕琢成鳥獸等各種圖案,增加了美感和對玉的信念,逐步轉化為對玉的崇拜。玉已成為了純潔、神聖、吉祥的象徵。

人們佩玉,可以培養人的高貴品質,剛正不阿的民族氣節,堅毅剛強、淡定從容的性格,不斷修煉以期接近或達到寵辱不驚、寧靜淡泊的最高境界,舉手投足之間都透著一股高雅和脫俗,使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人的心靈得到徹底地淨化,每時每刻心中充盈著幸福和快樂。

但專家稱:玉養人更多是一種心理暗示“玉石對人體有益”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玉石和人體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離子交換,翡翠等玉石中也並不明顯存在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玉養人”的說法,更多隻是一種心理暗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