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和田玉 考古 文物 珠寶 文藏 2018-11-28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的民族,玉文化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如果從目前發現的出土於黑龍江饒河小南山早期遺址的玉器算起,中國玉文化的歷史已有九千年左右。直至今日,尤盛不衰。

釐清和田玉的概念

中國古代狹義的玉的概念從地質學角度講指的是以透閃石為主的透閃石、陽起石的集合體,地礦界也稱之為軟玉。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清 和田白玉帶皮子料 連木座高五·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在論述和田玉東進的問題之前,筆者認為首先要釐清目前市場上「和田玉」的概念。本文所指的「和田玉」,特指新疆和田地區所產的透閃石玉料,而非目前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國檢中心)制定的珠寶玉石名稱中的和田玉的概念。國檢中心在二〇〇三年制定的標準中將礦物岩石中以透閃石為主的透閃石、陽起石的集合體(即我們俗稱的真正的玉)用「軟玉」與「和田玉」兩個概念來表示。各類鑑定證書中的「和田玉」名稱成了一個泛概念,以致目前和田玉市場較為混亂,大量消費者及玉器愛好者不明就裡,上當受騙者頗多。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商 玉羊首 殷墟婦好墓出土 原被認為是和田玉子料

從學術發展及古代玉器研究的角度出發,筆者並不贊同國家標準中將明顯帶有地域色彩的「和田玉」一詞表示玉的命名方法,建議國家以玉的礦物構成透閃石來命名,即命名真正的玉為透閃石玉或閃石玉,恢復和田玉的地域指示。至於國家標準中「軟玉」一詞的提法,因其為外來用語,並非中國古已有之的名詞,應棄之不用或僅保留在地質珠寶界供專業人士使用。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漢 帶皮和田子料玉琀蟬(正、背)長五·五釐米 寬二·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本文所述的和田玉則使用文物考古界的慣例,特指新疆和田地區所產的玉。而將其他地區所產的玉或不明確出產地的玉稱之為閃石玉或玉。這些玉與和田玉一樣,都是以透閃石為主的「真正的玉」。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中國是一個閃石玉礦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在古代雖然沒有一本詳細記述玉產地的書,但許多文獻中都有零星記錄。根據目前的地礦資料,中國已知的閃石玉礦帶、礦床或礦點計有二十多處,分佈於十幾個省區。許多玉礦也發現有古礦口,說明有些玉礦在古代已有開採。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馬銜山玉子料

齊家文化玉器的玉料不是和田玉

中國史前時期玉器的玉料來源以「就地取材」和「就近取材」為主,如紅山文化玉器玉料來源就以附近的遼寧岫巖地區所產的閃石玉為主。雖然還有一些早期文化中的玉料來源不十分清楚,但從發現的玉器實物看,與新疆的和田玉產狀均不相同,不可能來自遙遠的新疆和田。這一點已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較有爭議的是西北地區齊家文化的玉器,有些學者認為其中有來自新疆和田的玉料,尤其是一些白色玉料。那麼,和田玉是否早在齊家文化時期,即距今四千三百年至三千六百年前就已進入甘青地區呢?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天工開物》中所描繪的河中撈玉插圖

據筆者這幾年對新疆玉礦的調查,新疆和田地區古代容易開採的玉料是河中子料,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代。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來自新疆地區的玉料多采自和田地區的白玉河和綠玉河,夏季來臨,人們多至河中撈玉。另外,我們目前看到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和田玉子料,很少帶有糖色(山料玉常見的次生色),更少見帶有厚厚的風化皮。故齊家玉器中大量帶有糖色或風化皮的白玉料和青玉料不可能為和田的子料。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 玉璧 甘肅靜寧縣治平鄉後柳溝村出土

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四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甘肅肅北縣馬鬃山鎮的河鹽湖徑保爾草場和寒窯子草場兩處玉礦遺址進行了調查和發掘,發現了古玉礦坑二百六十六處,均為露天開採。發掘的半地穴式房址多為揀選玉料的作坊,在作坊遺址中,發現了玉料與毛坯。寒窯子草場在馬鬃山鎮東北三十七公里處,發現了礦坑六處,石料堆積二處,其玉礦遺址規模較小,玉料多青玉,且以露天開採為主,據介紹最早開採時間為騸馬文化時期。

「軟玉」與「和田玉」有何區別?齊家文化出土玉料真是和田玉嗎?

甘肅臨洮馬銜山玉礦 易華 攝

除馬鬃山遺址以外,這些年在甘肅境內的馬銜山、武山、臨夏、敦煌三危山等地區也都發現了玉礦資源,只是前些年一直沒有考古或地質工作者對其進行實際詳細的調查研究。

綜合近年發現,以及部分玉礦與齊家玉器的比對,齊家玉器的玉料極可能來源於甘肅地區。而甘肅發現的玉礦遺址一直使用到漢代,說明直到漢代這一地區都可能是中原玉器玉料的主要來源地。


原文作者:徐琳(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9月刊《封面故事——玉出昆岡:和田玉的故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