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差,老婆實在不想守了,我的思想也漸漸開始轉變,不怎麼來錢是一個原因,歲數大,做的年長煩燥,才是主要的問題。領著老婆子到處走走是早有的念頭,可她不想騎摩托出行,好說歹說,才同意近點走一次看看。我選了摩旅西口古道,讓她先體驗一下,慢慢培養相向的興趣吧。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說走就走,隔天早七點,和妻子騎標誌125踏板出發,經薩拉齊、託縣、新店、殺虎口、右玉、左雲,晚六點半到應縣休整,行程380公里。

薩拉齊、托克托縣、新店子鎮在內蒙境內。其中托克托黃河文化歷史久遠,現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戰國設雲中郡。因河套地肥水美,位居要衝,歷朝歷代,都屬北部邊疆,王權有效管轄範圍。境內歷史旅遊資源豐富,雲中、黑水泉、東勝州、鎮虜衛等古城遍地,是內蒙古古遺址保存最好地區之一。

這條路三十年間,我已是第四次走了,但一次和一次印象不同。殺虎口由最早遠遠立在崖畔上的幾個土包子烽火臺,換成土匪寨子樣的隘口,現在又建成了青磚長城景區。由過去的緲無人煙,變成了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周圍荒山禿嶺,已經被人工林子,全部覆蓋。綠水青山,風景如畫,完全沒有了舊社會走西口時的蒼涼、悽婉和前途迷茫的感覺。社會在變革,自然環境也隨之得到很大改善,右玉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和毅力,獲得了巨大成功。這裡的綠化真不是說的,太美,太讓人震撼了。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殺虎口明代以前稱殺胡口,山西右玉與內蒙和林地區的長城要塞,是明清直至民國年間,山西人走西口重要地理分界,故也叫西口。走西口是指中國近代一次人口大遷徏,從明朝開始到民國初年,在長達四百餘年中,晉、陝、冀民眾,背井離鄉到蒙古草原謀生,上演了無數悲歡離合、生離死別的歷史大劇,也為蒙古草原和中原政治、經濟、文化的交融起到積極作用。早先河套地區外來人口,絕大部分能與走西口扯的上關係。經久不衰的地方劇《走西口》道明瞭,我們祖先口外討生活的辛酸經歷,每代人,每次聽都會纏綿悱惻、淚眼婆娑。那種飢寒交迫、流離失所,被迫逃荒的景象讓人不堪回首。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由內蒙被稱西口第一鎮的新店子出來不遠,便到了山青水秀的山西右玉地界。觸景生情,這讓我突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走這條路,大巴上同事們一出隘口,被高坡下玉米、高粱、煙樹、稀村,一望無垠的異地風光所傾倒。因為大都是第一次出省、出遠門的年青人,驚呼連連。一位美女同事,情不自禁的站起來高歌人說山西好風光,人美、歌美、景美。全車沸騰,情緒高漲,歡樂的氣氛彷彿就要掀開車頂,衝上雲宵。當時我曾懷疑,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拋妻棄子,冒著生命危險走西口呢?今天重走西口古道,看著雁北如此壯美的生存環境,我更添疑問。疑問歸疑問,我們沒有生長在幾百年前,不能知道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歷史自有原因,珍惜當下,才是更加積極的人生。

右玉到左雲、懷仁,特別是金沙灘那裡,路很差勁,大車一輛接一輛,灰塵蔽日。有一段堵車超五公里,死死不能動,好在小摩托穿行,影響不是很大。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右玉是晉北大門,與內蒙涼城、和林毗鄰,境內殺虎口是古時防禦要塞,後為民族交融、通商走廊。左雲隸屬大同市,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漢明長城旅遊資源豐富。懷仁地處雁門關外,桑乾河上游,金沙灘是當年宋遼古戰場,據傳北宋楊家將曾在此浴血奮戰。

應縣的木塔也由路人變成巨星。早些年,矗立路邊的高塔,名氣雖然很大,但瀟瀟雨霧裡,隻身孤獨地站在低矮的市井中,並無多少生氣,顯得非常突兀。路邊僅有的一個流動照相攤,也是無精打采。爬上允許登臨的第三層,可俯瞰應縣全景,但總是感覺,實際情況配不上它響徹世界的大名。現在可不同了,前有高塔君臨天下、光芒四射,後有殿堂,森嚴壁壘、層層疊疊。周邊配套古建氣宇軒昂,橫豎大街,一派漢唐風貌。塔下公園,闊大無邊,密柳繁花,戲臺高築,臺上晉劇,臺下廣場舞對臺爭豔。整個縣城古風與現代交相輝應,美不勝收。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應縣位於山西北部,城區西北木塔,全稱是佛宮寺釋迦塔,建於公元1056年,遼蕭皇后倡建,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也是世界現存最高木塔。塔高五層近68米,呈平面八角形。

今天是我摩旅第一次帶妻遠行,雙人騎行,操控不太適應,難為路應急經驗不足。因處置失當,在大紅城鄉附近泥溝裡倒車,人、車、行李,全泡泥水,狼敗不堪。更可氣的是情緒失控,歇斯底里,妻子無端受累。到應縣酒店,清理四個小時才稍見人樣。左臂受皮外傷較為嚴重。唉,血的教訓啊!

走西口第二天,早六點四十分出發,經砂河鎮、東臺,行車120公里,十點到臺懷鎮黛螺頂腳下。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出砂河鎮向南不遠,便開始爬山,起初路修的還行,可快上東臺時,水泥路寬溝大坑一路相隨,顛的人七暈八素,非常難走,加上山勢漸陡,盤山道略顯高峻,老婆有點緊張,我儘量慢點,讓她適應。其實這和西藏、雲貴川的山路比,平夷的多了。全國有山的地方多,各種山路凶險不一,險道處少人來往,風景原始、自然、奇譎,開發出來的景區,是不會有這樣別緻瑰麗的。我多年來匹馬單騎走四方,最大樂趣就是在名山大川的險道間自由穿行,體會這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真諦。

駐車換下騎行服,兩人開始順臺階上攀黛螺頂。聽這裡的環衛工說,上下需要兩小時,可我們只存在了一個小時。原因是人太多了,累死都沒歇腳的地方,只好隨著人流拼命向上滾動,汗水溼透了全身,眼睛被漬的無法正常視物。梯子的半拉被一階一扣的膜拜者佔據,這種虔誠和旁若無人的心態讓人折服。頂上人更多,大部分是信徒,規規宏大,陣勢下人,跪拜組織的秩序儼然,如同大典。插腳別說,立錐之地也難尋,照相更得免了,匆匆下山。

大螺頂和二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樣了,樹木蔥籠、生機勃勃、綠意盎然,頂上殿宇高聳、香菸繚繞、人山人海、揮汗成雨。過去這個山包,從頭到腳一覽無餘,頂上只有幾臺大型望遠鏡,可以遠眺五臺,但少人問津。有同事好奇花錢去看,我將一根食指立於物鏡前,問其是否看到南天一柱,她說沒有,司鏡人說這大口鏡,鏡片前根本不聚焦,你就別費那勁氣了,我哈哈一樂,同事才知我在惡搞。唉,年青無糗事,回憶皆甜蜜,點點滴滴鮮活愰如隔日。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中午十一點半,找酒店休息,下午三點逛街,廟宇前拍幾張照,四點半就回酒店了。這麼多年摩旅,今天是最悠閒的一天,行程只有120公里。

五臺地區過去也有走西口謀生的人群,現在境況就完全不同了。五臺山是國家5A景區,位列中華十大名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

走西口第三天,今天開始是返程,因不想走回頭路,西向繞行,可沒想到,路要好走的多。早五點四十臺懷鎮出發,經豆村鎮、穆柯寨、峨口鎮、代縣、雁門關、廣武、朔州、清水河、喇嘛灣,晚六點半到託縣住宿,行程385公里。

今天走的還是西口故道,但也是北宋楊家將故事的發源地。西出五臺山路過南臺景區,景色依然非常美麗,山路上遇到兩班徒步五臺的遊客,他們悠閒的心態和非凡的毅力,真心讓人羨慕。

地圖上的木各村,當地人喜歡稱穆柯寨,依山傍水的寨子前,建有穆桂英紀念殿,有一個村民守著大門。建築是新的,但華麗漂亮,很配這個故事中的美女虎將。因正殿上鎖,院子裡拍幾張照片,休息會兒,直奔村子後面山頂上的白雲寺。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白雲寺佔地面積不大,但位居峰頂,地勢險要,南可遠眺五臺群山,有五臺北衢門戶之稱,北可俯瞰峨口全城及北方廣袤平川。白塔高居山巔,群峰拜服;腳下殿宇齊整,威嚴肅穆;廟堂最東邊崖壁上,是新建高聳入雲的磚塔,清麗挺拔。一位神態怡然的老僧,在塔下給我介紹了白雲寺的前世今生,並留影紀念。據傳乾隆皇帝多次在此駐蹕,人文自然雙絕。

雁門關多次開車路過,都因種種原因,沒能進景區看看,這次準備專程前往。

過代縣北上,雁門關宣傳標誌,便不時出現在路邊,有牌樓,也有楊家將雕像,其中一個村名就叫試刀石,越走越讓人感覺到,古代的戰火烽煙就要燒到眼前。可不曾想到的是,山裡大雨,景區內塌方,閉關已有幾日了。我的天,點真背,這千里騎車辛苦來訪,就這麼輕描淡寫的化為泡影了。沒辦法,試刀石村前,沙石便道,冒險翻大溝上G208奔朔州。

其實,G208所經的雁門關伏擊戰遺址,雁門關險路十八彎,山埡口觀景臺,才是更好的體驗。層層上疊的山道,危險刺激;大壑深溝,群峰壁立;蒼松翠柏,鳥獸和鳴。夫妻二人,匹馬單騎繞行其間,雲裡霧裡,疑似仙人。

山埡口下來,便是雁門關北口景區,同樣大門緊閉。正好有當地人在這做工,肯請帶入景區周邊看看,雖然沒能深入,也算聊慰心願吧。

雁門關在代縣北,是長城重要隘口,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與寧武關、偏關合稱外三關。古時據匈奴、突厥、遼等遊牧民族侵擾,1937年10月,八路軍在此伏擊日軍汽車運輸隊,擊毀敵人汽車四百餘輛,取得雁門關伏擊戰大捷。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翻越雁門山後,在G208邊上,偶遇廣武大帝雕像群和博物館。建築整體構建氣勢宏偉,牌樓高聳,廣場闊大,白色的格調,在蔥綠的原野上顯得非常耀眼。可惜的是,沒有一個遊人,也不知為什麼,步道踏板多有剝落。

走西口第四天,早六點半出發,十點到家,行程140公里。三天半,總里程一千餘公里的西口尋蹤,順利結束。故地重遊,感慨萬千,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應了那句古話滄海桑田,瞬夕萬變的進步,考驗到了我們的接受能力。第一次與妻子千里走單騎,她很滿意,表示以後還會這樣陪我旅行。託縣出來沿黃河,走幾十公里,溼地景觀不錯,雲中郡旅遊開發正在大力進行。

千里走單騎之西口尋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