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2019年鬥魚嘉年華將在武漢漢口江灘公園舉辦。從2016年第一屆在上海的試水,到此後與武漢市的牽手,鬥魚嘉年華一路走來,即將迎來第四個年頭。

流水的遊戲,鐵打的鬥魚

這是一場全球規模最大的線下粉絲聚會,預計會有數十萬人現場遊玩,而網上觀眾人數更是以億計算。在這些鬥魚的忠實擁躉中,遊戲愛好者佔據了絕對多數。

鬥魚以遊戲直播起家,被稱作“中國版Twitch”。自誕生之日起,遊戲直播始終在鬥魚的業務版圖中佔據絕對核心的地位,為鬥魚貢獻了最多的用戶和流量。相應的,電競職業選手是鬥魚最重要的“核武器”,無論是鴻蒙初開時的Moon大神,還是如今呼風喚雨的PDD、旭旭寶寶、iG戰隊等人,均為鬥魚當之無愧的扛把子。

過去四年間,國內遊戲市場風雲變幻,群雄逐鹿。一方面,傳統的大型端遊和“槍車球”三大品類日漸式微,魔獸爭霸領銜的RTS時代王朝落幕、風流散盡;另一方面,以英雄聯盟、DOTA2為代表的MOBA遊戲迅猛崛起,統治地位延續至今,並藉著手遊的東風完成蝶變;而“吃雞”網遊的西風東漸讓幾乎所有觀察家跌破眼鏡,72小時吸金上億的騰訊“和平精英”則因其本土特色改造而讓玩家們又愛又恨。

唯一不變的,是永恆的變化。遊戲圈過去四年間走過的路再次印證了這一真理。

但這四年光陰,也見證了另一條真理:無論國內玩家的口味如何變化,想看頂級電競選手的直播,往往只能來鬥魚。數年間投入重金,鬥魚的遊戲主播儲備堪稱最強,沒有之一。

正所謂:流水的遊戲,鐵打的鬥魚。

行業的變遷 從群雄逐鹿到雙巨頭格局

如果要給遊戲直播行業定義一個最混亂的年份,這個年份一定是2016年。

2014年,鬥魚從A站獨立,邊鋒也隨之成立戰旗,加上原有的YY遊戲直播(虎牙),遊戲直播行業出現了最早的玩家。

經過了2年的發展之後,遊戲直播行業當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已經無法被忽視,有心者紛紛入局,其中王思聰在2015年9月成立熊貓。

沒過多久,和王思聰一樣是電競俱樂部老闆,也是富二代的OMG俱樂部候閣亭成立了全民TV,再加上龍珠、觸手、獅吼、網易CC等,專注於遊戲直播領域的公司一度達到了10家左右。

行業的大熱不僅僅體現在入局者的變多,也就是在這一年的7月,鬥魚這個當時經過兩年發展在遊戲直播行業唯一可以稱得上巨頭的公司舉辦了第一屆的嘉年華活動,地點選擇在了上海的錦江樂園。

這個實驗性質的活動在當時大獲成功,共計80000名用戶來到鬥魚嘉年華現場參加互動。其中,週六入園人數逼近了錦江樂園最高限流人數。

另外,50家鬥魚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到現場,微軟XBOX、奧飛動漫、心動、遊族、DXRACER等知名品牌位列其中。

或許這是遊戲直播平臺第一次展現自己真正潛力的一個時刻,要知道從線上到線下,這當中有著很大的不同,但鬥魚展示了即便走到線下,用戶和平臺和主播之間也有著很強的牽引力。

也就是在嘉年華之後的8月,鬥魚鬥魚宣佈完成C輪15億人民幣融資,由鳳凰資本與騰訊領投,刷新了當時直播界的融資記錄。

要知道在2016年3月,鬥魚剛剛才完成B輪1億美元的融資,其中依舊是騰訊領投的4億元。

資本的追逐或許是對這個行業大熱的最好註解,是對鬥魚嘉年華這張答卷的反饋。熱錢紛紛湧入這個行業,平臺之間的競爭開始加劇,那是屬於遊戲直播行業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處在於,在這種競爭之下,行業迅速的向前發展,壞處在於平臺之間嚴酷的競爭之下,跑流量→融資→繼續跑流量的野蠻式成長再次於這個行業被放大。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直播行業的亂象重生,很多我們無法用正常眼光去理解的事情一件一件的發生。

但這一切在今天看來或許是這個行業發展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經歷這樣的一個階段,這個產業才能發現自身的問題,慢慢的走向成熟。

群雄逐鹿的格局不在,熊貓、全民成為歷史,龍珠徹底轉型,以鬥魚、虎牙為代表的雙巨頭成了主流。

鬥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鬥魚的平均月活為1.364億,而虎牙的財報顯示2018年Q4的月活為1.166億。

不變的長尾+頂部流量生態

在這樣的變遷當中,為什麼是鬥魚和虎牙成為了最後的兩強?

這一點,我們可以仔細的去看鬥魚的發展,相比於背靠YY的虎牙,鬥魚這個完全獨立的形態更加具有典型案例的價值。

Gamewower依稀記得,在2016年鬥魚嘉年華的現場,鬥魚邀請了400位主播嘉賓參與當中,而這400位主播當中遊戲主播是絕對的大頭。

其中就有筆者的偶像,月神Moon,一個魔獸爭霸職業選手,作為一個可以被稱之為“上古時代”的電競職業選手,Moon剛一結束兵役,鬥魚就與之簽約,我們可以看到鬥魚對各個細分品類的重視。

流水的遊戲,鐵打的鬥魚

這種重視之下,我們所看到的是在一些細分的領域,如拳皇、星際爭霸等可能遠不如英雄聯盟的版塊上投入了重金,目前為止提到這些非熱門但有一定粉絲的項目,只有鬥魚擁有一定的流量,星際老男孩、河池等主播構建了鬥魚金字塔底的力量。

在這個期間,鬥魚還在持續的引入如DNF、DOTA、CF等版塊的主播,旭旭寶寶、伍聲、白鯊紛紛加盟鬥魚,在遊戲的多元化上,可以說鬥魚是最強的一家,極大的豐富了用戶的需求。

而另外一面,在熱門項目上,PDD在今年的加盟絕對一個標誌性的案例,作為最熱門項目當中最紅的主播,PDD的加盟可以看做鬥魚在發展基礎的同時,同樣沒有忽視頂層的建設。

流水的遊戲,鐵打的鬥魚

在整個生態的構建上,鬥魚是做的很完善,而很多競爭對手在這個過程中過多的聚焦於頂部流量,某一個時期,某平臺的流量70%來自英雄聯盟,從而忽視了長尾流量。

從2016年簽約Moon,到2019年簽約PDD,其實這就是鬥魚能夠成為如今的鬥魚的原因,長尾流量與頂部流量,鬥魚沒有忽視掉任何一個。從始至終,這是鬥魚唯一沒有變的大戰略。

遊戲為主,多元化為輔

與2016年的遊戲主播佔據主導相比,在2017年、2018年的鬥魚將嘉年華上,我們看到主播的構成有了些許變化。

遊戲主播儘管依舊是受到最多關注的一個群體,但是其它類別,如美食、戶外、音樂等領域同樣不容小視。

內容層上走向多元化,這是鬥魚在變化的事情,直播+的主題之下,電競賽事、娛樂造星、戶外大咖等主題一一開始了迅速的發展,這個戰略之下是滿足用戶除日常的遊戲內容外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讓用戶在鬥魚可以找到一切想看的內容。

以電競賽事這個內容為例,鬥魚一方面簽下了所能簽下的熱門項目的所有賽事版權,若LPL、KPL、S系列賽等,另外自己還積極的組織一些賽事,在《絕地求生》剛開始火的時候鬥魚黃金大獎賽就已經推出,在一些冷門項目如《魔獸爭霸》、《拳皇97》的賽事稀少的時候,鬥魚出了超級聯賽為這些項目的粉絲服務。

流水的遊戲,鐵打的鬥魚

在這個多元化下,鬥魚用戶的粘性越來越高,而很多其他平臺此時的主要聚焦力還是在主播方面,但主播的影響力能夠帶來流量的能力長久看來還是需要其他內容的輔助的。

舉例來說,遊戲主播的內容就像我們平時吃飯,這些內容是主食,但主食之外,需要有其它食物來調劑。

在2018年鬥魚直播節上,我們看到的是以電子競技賽事、二次元、音樂及汽車為主的十大現場主題。同時還加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漢派文化體驗等豐富的漢文化元素。這些就是主食之外的調劑。

而為期三天的直播節,從第一屆的8萬人猛漲到52.18萬人次,增長的幅度之大或許就是得益於在多元化上的突飛猛進。

在去年直播節期間,鬥魚CEO陳少傑表示未來的三個發展重點中,其中兩點與多元化有關:①會在主播的培養方面投入更多,並且給予他們全方面的幫助,形成完整的IP矩陣;②“直播+”和領域的垂直升級已經愈加明顯,鬥魚在技術和內容上會做進一步升級。

鬥魚正在全面的以多元化為根基,發展粉絲經濟,以一個個主播,一項項內容連接用戶,形成一個內容為導向的生態。

對於鬥魚嘉年華的未來而言,或許它會是未來國內最大的一個粉絲經濟的主要陣地,人與人、內容與人的形態在鬥魚嘉年華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另外一點在於,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無論是直播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類似鬥魚嘉年華如此大規模的從線上走到線下的活動都十分罕見,這樣的經驗是鬥魚寶貴的財富。

這個品牌的未來,將成為鬥魚對外展示自身實力的一個重要窗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