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早些時候,《每日郵報》記者潛入了一個位於英國米德蘭茲郡的亞馬遜倉庫。在堆積如山的商品中,他發現了一處名為“銷燬區”的區域。工人們將賣不出去的電子產品、光盤、書籍和玩具扔到箱子裡,然後一卡車拉到附近的焚燒爐和廢品填埋場,而不是回收或者捐獻給慈善機構。

類似的情景,也曾被法國 M6 電視臺和德國《國家週刊》記錄,政府和環保人士譴責這是一場生態災難,紛紛將矛頭指向了亞馬遜。而在 2017 年,奢侈品牌 Burberry 同樣銷燬了近 4000 萬美元的庫存。

理由很簡單,焚燒和丟棄商品,往往比退還給生產商更省錢。據一些商家透露,亞馬遜的寄件退貨費高達 17 英鎊,而銷燬“垃圾”卻只需要 13 便士(1 英鎊約等於 100 便士)。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早在 1983 年,受到美國遊戲業大蕭條的影響,雅達利就曾把數十萬盒卡帶運送到新墨西哥州的填埋場。對於北美最大的遊戲零售商 Gamestop 而言,將賣不出去、佔用庫存的商品直接扔進垃圾桶已然不是一件怪事。這種極端浪費的行徑,漸漸促使玩家群體中衍生出一個小圈子:Dumpster Diver,你可以理解為中文語境下的“垃圾佬”。

值得一提的是,Dumpster Diver 並不僅僅針對遊戲,他們往往會通過拾荒獲取收益,食物、電子設備、易拉罐都是狩獵的對象。但本文提到的“垃圾佬”大多來自玩家圈子,通常只會對遊戲相關的廢品感興趣。

無論如何,秉承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垃圾佬們不僅熱衷於從報廢主機中收集舊零件,時常還會去廢品區和填埋場找尋遊戲。他們一度備受世人冷眼,又一度拯救了瀕臨失傳的作品,這背後又藏著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成為一個垃圾佬

美國的售後和回收業務其實已經足夠完善,鳳凰城的 Waste Resources & Recycling,在網站上列出了“卡帶”和“遊戲外設”的回收名單。美國 CD 回收中心,也向廢舊主機敞開了大門。任天堂甚至有專門的廢品處理政策,且對象不僅限於自家產品。如果東西還能用,掛到 eBay 上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儘管從零售商 Gamestop 的年報來看,他們旗下有著遊戲相關的維修和翻新中心,2012 年時還“挽救”了 1200 萬款遊戲和近百萬臺設備。但不是所有的舊物都得到了妥善處理,由於回收涉及到郵寄、庫存和人工費用,有時一了百了的扔掉才是最佳選擇。

2008 年時便有玩家反應,一部分 Gamestop 門店銷燬了所有未售出的 PS1 光盤,這種丟棄的策略其實一直持續到現在,那些完好無損的淘汰商品,有時就靜靜躺在店面後門的垃圾桶裡。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理查德·加扎(Richard Garza)和好友威爾·霍納(Will Horner)會時不時的去這些地方探寶,他們經營著一個名為“OkChief420”的 YouTube 頻道,用來記錄自己的垃圾佬生活。

垃圾佬的目的往往不是賺錢,加扎平常忙著處理家裡的生意,霍納則在一家奧斯汀的燒烤餐廳工作。但有一段時間,兩人只要閒下來就會相約走上街頭,在那些臭氣熏天的地方翻箱倒櫃。很多老資歷的垃圾佬會在家裡展示“成果”,但加扎覺得這樣沒有說服力,更願意置身處地的帶著觀眾們冒險。

當然,這並非一項輕鬆的“工作”,你得把手伸到滿布玻璃碎屑和食物殘渣的未知領域,通常也不會有太過豐厚的收穫,加扎和霍納往往只能找到一些遊戲海報和包裝盒。

不過有時也能發現不錯的東西,比如《火爆玫瑰》(Rumble Roses)和《波斯王子:王者無雙》的 PS2 光盤。最大的收穫,還包括一個大型 Xbox 360 支架,以及放置其中的液晶電視。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1988 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如果州政府沒有明令禁止,那麼 Dumpster Diving 將被視為一種合法行為,垃圾一旦丟棄就會成為公共財產。加扎和霍納有次在“尋寶”時被逮了個正著,一個胖大嬸罵罵咧咧的走過來豎起中指。雖然遭人冷眼,但並不夠成法律上的問題。

相關政策也得到了“TksJohnFilms ”頻道播主,同道老手約翰的印證: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為此感到緊張。我以前在垃圾桶裡找到東西時也遇到過工作人員,每次他們都不介意我的行為。其次,你可以選一天中自己感覺最好的時間去(翻垃圾)。為了方便我一般白天出門,也不會引起人的懷疑。最後,請尊重垃圾桶。”

約翰曾經在 Gamestop 的廢品裡找到過未使用的 Playstation 和 Xbox 點卡,他一般一個月“Diving”兩次,然後把值錢的東西掛到 eBay 或 Craigslist 平臺售賣,2013 年時還從中賺到了 1000 多美元。若是稍加留意,社交網絡中不乏類似的“收穫宣言”,古老的遊戲、手柄和耳機、甚至是 Xbox 360 和 PS3,就像是剛剛從時間膠囊中解鎖而出的寶庫。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看到這麼多“不勞而獲”人, Gamestop 可能坐不住了。有些門店開始推行名為“Field Destroy”的銷燬政策,即使遊戲和主機保存完善,員工在扔掉之前仍被勒令刮傷光盤、剪斷線路或是撕碎說明書。但根據一位前員工的爆料來看,此舉並非是針對垃圾佬。一部分供應商的合同裡有明確指示,要求門店銷燬丟棄的遊戲和設備。再加上為了防止工作人員內部盜竊,似乎也只能出此下策。

加扎倒是無所謂能不能賺錢,他在 2014 年的復古遊戲大會 Retropalooza 上成立了“垃圾佬小組”:背後的主張,是把那些不被重視的老遊戲給保存起來。

下一頁:被垃圾佬拯救的遊戲

被垃圾佬拯救的遊戲

《無限城堡》(Castle Infinity),就是一款被當成廢品扔掉的遊戲。它誕生於 1996 年,當時還算小有名頭。作為最早面向兒童的 MMOG,該作的設計可以說頗具野心。清新亮麗的畫面、2D 橫版卷軸、可定製角色,還有內嵌的聊天與合作系統。除了同屏人數較少外,放到現在也算是合格的線上內容。

對於孩子們而言,《無限城堡》的故事同樣足夠有趣。為了躲避彗星撞擊,爬行動物們在 6500 萬年前創造了一個虛擬城堡,但不幸的是這個“安全港”仍有怪物出沒。直到人類後來掌握了互聯網,才得以進入虛擬空間,又由於孩子們具備驅逐怪物的能力,受到了當地住民的歡迎。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本作的巔峰註冊用戶曾一度達到 4000,考慮到 1996 年時的網絡普及率,這還算是個可以接受的成績。但運營團隊從第二年開始就遇到了麻煩,首先是 CD-ROM 的限制,導致用戶數量難以拓展。其次是該作的玩法極其依賴合作,對玩家水準和基數有一定要求。再加上服務器經常宕機,在線人數不增反減。

緊接著,開發商 Starwave 就與搜索引擎公司 Infoseek 合併成立了 Go.com。到了 1998 年,Go.com 被迪斯尼收入囊中,他們原計劃將《無限城堡》改名為“大力神城堡”(Castle Hercules)之後再發布,但一直未能付諸實踐。這個項目就如同燙手山芋一般,在不同的工作室之間輾轉騰挪、毫無進展,最終被徹底棄置。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此時的玩家社區,還保留著一小撮極為忠實的用戶。他們在討論版、ICQ 和 Messenger 上留下信息,互相交流延續《無限城堡》的可能性。但迪斯尼關閉服務器的方法並不僅僅是脫機保存,而是“物理性”的把數據扔到垃圾桶裡,希望看起來極為渺茫。直到 2000 年,一個名叫凱文·奎特(Kevin Quitt)的垃圾佬,聲稱自己從廢品堆裡發現了這份數據。

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個故事,人們認為相關文件可能只是被掩埋在某個亂糟糟的機房或檔案庫中,從“垃圾桶裡翻出來”的說法有些言過其實。但無論如何,奎特的貢獻還是得到了認可,他本身就是《無限城堡》的玩家,又由於通曉 C 語言,才得以迅速辨析數據的重要性。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伴隨著“第二春”的到來,有人創建了新的粉絲論壇,有人開始編寫遊戲的同人小說,還有人用復古的 256 色調色板設計了全新角色形象。終於在 2011 年,以斯潘塞·傑羅姆(Spencer Jerome)為首的幾名玩家成立了 Castle Infinity LLC 公司,為《無限城堡》架設了新的服務器,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而對於目前還在為之奮鬥的人們來說,垃圾佬的故事大概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

下一頁:“垃圾”的歸宿

“垃圾”的歸宿

如果目的不是為了保存遊戲,當垃圾佬們囤積了一大批貨物時,往往就得考慮“如何變現”或是讓廢品“死得其所”的問題了。前文提到,你可以在 eBay 或 Craigslist 掛個頁面擺攤,但這通常建立在“東西還能用”的基礎之上,損壞的卡帶和四肢殘缺的主機又該何去何從呢?

在百思買(Best Buy)的門店還比較多時,他們會通過回收計劃在各地安置廢品分類站點。垃圾箱排成一排,清晰的貼著對應標籤,電線和連接器、手柄和鍵盤、掌機、液晶屏、遊戲機無所不包。作為回報,玩家有時能夠拿到 10 美元的百思買禮品卡。不過,這項計劃僅僅對口居民,而且每人次每天只能置換三件物品,因此與亞馬遜和 Gamestop 這樣的大型企業無緣。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事實上,對於美國人而言,願意出錢買“垃圾”的不只有百思買。蘋果公司除了以舊換新的政策外,針對電腦設備的返還也會送出禮品卡。戴爾同樣與微軟達成過協議,面向 Xbox 360 和其他微軟產品推行有償回收。若是找到一些東芝生產的元件,還可以獲取“購買其它東芝商品”的折扣優惠。

廠商們出錢買廢品有時是利益使然,有時是受制於地方環保的強制政策。比如伊利諾伊州,就要求所有遊戲卡帶得到“妥善處理”,馬里蘭州和西弗吉尼亞州有針對“屏幕 4 英寸以上”電子設備的回收條例,緬因州和紐約州同樣對遊戲和主機的棄置有特殊要求。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一般來說,包裝盒、遊戲卡帶、主機包含 6 號塑料(聚苯乙烯)和 7 號塑料(聚碳酸酯),相當難以降解和循環再生,直接填埋肯定是不合適的,放到焚化爐還會釋放有毒化學物質,因此雅達利偷偷摸摸的行為才會變成醜聞。光盤的回收也相當棘手,雖然含有極少的鋁,大部分也是由塑料構成。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但遊戲機電路板和電池中的素材倒還有些價值,比如金、銅、鈳鉭鐵礦、銀和其他導電物質。特別是應用量很大的鈳鉭鐵礦,提煉後就會變成非常耐熱的金屬,主要被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售價曾一度達到過 330 美元/千克。由於利益巨大,民主剛果、盧旺達等中非國家還曾為這種資源大打出手。

“撿垃圾”的遊戲玩家

任天堂在回收方面倒是有一套自己的體系,他們在各地都配置了很多 UPS(聯合包裹服務)網點,向玩家提供免費的郵寄服務。待垃圾到達處理中心時,集中將其拆解粉碎,然後再將它們運出去進行回收。2017 年時,任天堂在美國、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等地共計處理了 200 噸廢品,回收率達到了 99%。

20 年前,垃圾佬還算一門不錯的“生意”。《Tobal NO.1》發售時,一部分玩家甚至會在拿到內附的《最終幻想7》Demo 後,把“本體”扔掉。但如今北美各地的廢品處理技術已經相當發達,根據 NeoGAF 的討論來看,隨著時間推進,垃圾箱裡的內存、硬盤、鍵盤、鼠標慢慢變成了硬紙板和宣傳海報。

從 2015 年開始,加扎和霍納出門“拾荒”的次數就變得越來越少,最近一期“Dumpster Diving”視頻還是兩年前的作品,他們目前主要將經歷集中在遊戲中古市場。考慮到人們對待電子垃圾的態度可能會變得愈發謹慎,垃圾佬的黃金年代,或許早早就已經結束了。

參考資料:

Nintendo Product Recycling

Gamestop is Cheap and Greedy

Dumpster divers retrieve gaming treasure from the trash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gamestop dumpster diving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