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DEVOTION》:Steam好評率92%的恐怖解密遊戲到底好在哪裡?

遊戲機 Steam 臺灣 觀音 驚悚遊戲 一隻古零 2019-02-23

赤燭遊戲發行

《還願DEVOTION》:Steam好評率92%的恐怖解密遊戲到底好在哪裡?

《還願》是《返校》團隊赤燭遊戲的最新力作,這是一個擅長結合史實題材的臺灣本地遊戲開發商。《返校》曾獲2017年Indiecade卓越體驗獎。不同於一般的恐怖遊戲,赤燭團隊在其中融入了道教,東南亞神等怪傳說,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遊戲體驗。

與2D《返校》的背景設定是以民國50、60年代作為原型的架空世界不同,3D《還願》將故事線設定於1980年代的臺灣,把第一視角著眼於一戶普通的三口之家。赤燭團隊企圖透過 《還願》這款遊戲,在“家”這個在熟悉不過的領域中,探索特定年代裡的記憶與情感。遊戲中的場景變幻莫測,卻都圍繞著“家”展開:昏暗的客廳裡有些泛黃的日曆,廚房裡沒洗的碗筷,女兒美心有些零亂的臥室,魚缸裡死氣沉沉的紅龍魚,牆上殘破不堪的尋人啟事,和終結一切的衛生間。

同時,赤燭遊戲在渲染恐怖氛圍的同時體現了臺灣特有的文化與風俗。團隊特別參考了臺灣當地的佛教,道教等元素,將恐怖解密與第一人稱視角相結合;極具80年代風格的美術設計與懷舊風格的背景音效,完美地重現了臺灣80年代的生活質感。

遊戲獨有特色

《還願DEVOTION》:Steam好評率92%的恐怖解密遊戲到底好在哪裡?

《還願》採用第一人稱視角的探索模式,易於將玩家帶入遊戲的恐怖氛圍。最重要的是與現實生活重合度較高,遊戲裡折射的點滴或多或少的都曾在現實中,每個普通人的生活裡上演。各種高能都在不斷挑戰尖叫分貝。且不說一閃而過的鬼影和突然消失的女鬼,包圍女兒美心的沉重氛是具有真實壓力的--父母對其過度期望和家庭爭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後美心被確診,我個人更傾向於是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或精神疾病。

沉浸式遊戲體驗是《還願》的一大亮點,角色扮演是永不過時的遊戲模式。《還願》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廣大適齡或非適齡青年(不分性別)自稱“爸爸”的宏願,更不用說《還願》裡可愛的寶貝女兒“美心”。不管你怎麼說,這個“爸爸”都值的一當。此外,遊戲中突出的兩大尖銳矛盾--父母方的望女成鳳和夫妻間爭吵對子女的影響,不止出現在80年代的臺灣,甚至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這種熟悉的情景很容易引起玩家的同理心,會更關切美心的不幸遭遇,和對她的處境給予深切的同情。不少玩家都希望能靠自己在遊戲中不斷的探索和磨合,能夠給美心一個美好的結局。

同時這種探索與解密機制結合,一方面是對劇情的開拓,另一方面也是對80年代臺灣本地特色文化,宗教的挖掘。劇情設計和場景動畫都極具生活氣息,只要玩家反抗意識不過於強,都很容易入戲。(有請提示:膽兒略小的玩家請自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護體)

靈異的民間傳說

《還願DEVOTION》:Steam好評率92%的恐怖解密遊戲到底好在哪裡?

慈姑觀音是遊戲中神明般的存在,其實說白了就是何老師這個神婆整出來的。實際上根據Adam-LGH大佬的解讀,慈姑觀音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實際上是紫姑,又叫廁神,這裡就不搬運啦)但臺灣地區向來比較篤信這些,多多少少有關於鬼神志怪的傳說。比如觀落陰的說法,狐仙等的事蹟。

且不說祛病治災,聚財多福,通靈更是各路神仙們必備技能之一。因受佛教,道教文化的影響,這類民間傳說都不同程度含有輪迴,果報的意味。遊戲中杜先生在觀音的引導下見到了女兒美心的業障因果,決心剜眼拔舌成全美心。慘烈是真的慘烈,殘疾也是真的殘疾。

《還願》以一種血肉模糊的方式傳遞了一個消息:靈異民間傳說的可信度就在於,如果你是誠心的,那它在你眼裡就是真的。

深度剖析愛和人性

《還願DEVOTION》:Steam好評率92%的恐怖解密遊戲到底好在哪裡?

其實一部分人,比如我本人,對恐怖的東西是不太感興趣的。但《還願》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

這款特意選在元宵節當晚上新的遊戲,不但很好的呼應了“慈姑觀音”的忌日,而且精準的催生出了一系列話題:何老師,美心可憐,還願等都在熱搜榜佔據一席之地。話題本身不僅包含了專業遊戲玩家,還有非專業遊戲玩家:剝開恐怖的外殼,玩家和看家們看到的是文化和人性的內核。

《還願》的結局無疑是致鬱的,但遊戲本身帶給人們的思慮和感觸卻是治癒的。斥責何老師落後的文化習俗,和冥頑不靈地杜先生,沒有人不心疼那個可愛善良的美心小天使。

這就是赤燭遊戲所展現出來的,恐怖遊戲的作用不僅僅是出奇制勝,嚇誰一跳,而是利用這種恐懼揭開被愚昧和無知所掩蓋的生活現實;是利用這種恐懼喚醒一些被人遺忘,被生活本身所模糊的一些真相。是隻要拿出誠心,所求之事一定能達成?還是表達愛意一定要建立在犧牲的基礎上?

《還願》不是一款具有現實生活背景的恐怖遊戲,它的每一塊佈景,都有跡可循;它的每一個風俗,都有出處;甚至可以說《還願》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現狀。

關於《還願》的不同解讀

《還願DEVOTION》:Steam好評率92%的恐怖解密遊戲到底好在哪裡?

《還願》用不同的角度吸引著大眾的注意力。不論是對80年代臺灣生活的再現,還是宏大的地域文化,宗教展示,亦或者是由此引發的關於愛和人性的思考,這些方方面面都使得《還願》這個遊戲更加立體,更加有內涵。

遊戲快要結束的時候杜先生推開門,只剩美心的背影和草東沒有派對在孤獨的唱著。如果美心實現了好起來的願望,也是一樣還想和爸爸媽媽談論宇宙和天空,或是沙灘裡的碎石和人生吧。

《還願》本身代表的是一種期許。回顧整個遊戲,杜先生始終用跌跌撞撞地步伐,獨自在家不停地轉悠。由他對慈姑觀音從一而終的信奉,到最終將美心殘忍地獻祭(我將此理解為一種儀式,所以將其行為定義為獻祭),他所求的不過是一個需要女兒恢復健康,恢復正常的結果。

那麼最後需要思考的是,這一世的美心已死,那句“爸爸,我們回家吧。”是上一世的美心來還願呢,還是下一世的美心還願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