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遊戲筆記本發展到今天,逐漸形成了兩個流派:一派堅持追求性能,把配置放在首位,廠商恨不得把市面上能蒐羅到的最好零部件,都塞進十幾寸的機身裡。

另一派稍微聰明些,開始思考性能與便攜之間的平衡,他們汲取了來自輕薄本和商務本的特性,推出迎合輕量化趨勢的產品,滿足想要隨時隨地暢玩大型遊戲的用戶。

最近我體驗的 2019 款戴爾 G7 遊戲本,便屬於後一派。與市面上的厚重遊戲本相比,戴爾 G7 會顯得更「薄」些。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當然,主打強悍性能的遊戲本我們見過不少,但保證性能的同時又要讓機身結構足夠輕薄、緊湊,市面上可選的並不多,這對廠商製造工藝的把控力要求頗高。

那麼,戴爾又是如何在這樣一個「薄」機身基礎下,兼顧足夠的遊戲性能?這也是本次體驗中我們所好奇的部分。

主打「精工設計」的戴爾 G7,亮點在哪裡?

外觀方面,2019 款 G7 和去年舊款有著很大的差異,更不要說潛藏在內部的配置、結構調整,這些變化在我真正上手後都逐漸明朗起來。

一個是模具,戴爾對 2019 款 G7 的模具進行了不少改進,單說整機整體厚度就到了 19.9mm,遠比去年 25mm 要薄得多。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加上 ACD 三面金屬材質、電鍍工藝的 Logo 和稜角分明的深黑色造型,讓新款 G7 定位於高端遊戲本的同時,也有別於主流範式的張揚,顯得更加內斂,這恰好也是這次戴爾 G7 想要體現的「精工機身」內涵。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說到「精工」,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疊刃設計,也就是覆蓋 G7 遊戲本側面的長線條結構。你很少會在傳統筆記本中看到類似的設計,它的好處是營造一種視覺上的輕薄,同時凸顯產品的質感,算是設計上的巧思。

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長線條也常見於各種工業設計當中,比如當年索尼推出的 PS2 遊戲機,就是用多根長線條將 CD 托盤隱藏在側邊。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還有一個體現「精工」設計理念的是四邊的散熱孔,它的靈感和剛才所說的「疊刃」一樣,均來源自超級跑車的進氣格柵。加上 C 面掌託部分的磨砂質感,和轉軸部分的鏡面高光設計,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明顯拉高了產品的檔次。

另外,G7 背部的兩個進氣格柵還能隱約看到藍色的散熱銅管,這也是它相較於其它遊戲本的一大設計特色。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接口方面,本次戴爾 G7 的選擇相當全面,超過 10 個接口分佈在機身左右兩側,還有意地將部分接口後置。

其中左側有一個 USB-C 雷電 3 接口,這讓外接顯卡成為可能;還有一個 USB 3.1 和一個 3.5mm 耳麥接口,而右側則有一個 2 合 1 SD 卡插槽、以及另一個 USB 3.1 接口。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至於機身尾部還有 HDMI 2.0、迷你 DisplayPort、有線網口、電源口和第三個 USB 3.1 接口,也有商務本常見的安全鎖,將這些插拔頻次不高的功能性接口放在機身尾部也挺合理的,也不會影響左右兩側幾個 USB 接口的走線,讓桌面亂成「盤絲洞」。

屏幕有 144Hz 刷新率,還是三面窄邊框

2019 款戴爾 G7 最明顯的一點改變,就是採用了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和市面上一些仍在使用寬邊框的遊戲本對比,G7 的屏幕顯然更具現代感。

至於屏幕點亮之後也令人驚喜,配合 73% NTSC 色域,讓屏幕本身素質可圈可點,但我更看重的是它的高刷新率特性。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大部分遊戲玩家應該對高刷新率顯示器不陌生,而戴爾這次也為 2019 款 G7 配上了 144Hz 刷新率屏幕,視覺流暢度方面自然比常見的 60Hz 更好,也避免在第一人稱射擊類等對幀率要求較高的遊戲中造成畫面撕裂,但對顯卡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當然,我手上這臺戴爾 G7 搭載的是 NVIDIA RTX 2060 顯卡,支撐一塊 FHD 分辨率高刷新率顯示器算是遊刃有餘。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144GHz 電競屏並非本次 G7 的唯一選擇,還有更高的 240Hz 刷新率屏幕可選,之後戴爾還會在官網獨家推出 OLED 屏的版本。

「ALIENWARE」級別的私人訂製遊戲體驗

G7 和 ALIENWARE 雖然已經是同門,但兩者的品牌定位還是有些區別。即使是不怎麼接觸遊戲的普通用戶,一提到「ALIENWARE 筆記本」,都會和「頂級遊戲 PC」劃上等號。

不過這次的新戴爾 G7,給一個「小外星人」的名頭也不過分。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這不僅因為它的工藝和配置,更重要的是它還預裝了此前僅能在 ALIENWARE 遊戲本上才能看到的「ALIENWARE 智能控制中心」。

這意味著,戴爾 G7 可以對 RGB 鍵盤燈進行自由定製,並預設性能模式等,確保每次開啟遊戲都處於最佳狀態。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打個比方,我在 G7 裡安裝了《絕地求生》、《只狼》等幾款遊戲,藉助 ALIENWARE 智能控制中心,就可以為單獨一個遊戲設置一種鍵盤燈方案,而當我啟動遊戲時,鍵盤燈也會發生對應的變化。

除了允許最基本的鍵盤燈顏色自定義外,控制中心還提供了包括頻譜、彩虹波、閃爍燈等多達 6 種燈效選擇,這對於想要凸顯個性化的遊戲玩家來說確實非常方便。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目前,全系 G 系列遊戲本都標配了「背光鍵盤」,也對 WASD 四個常用操控鍵做了標記,換作是高配版還可以升級為 4 分區 RGB 背光鍵盤,等於是將鍵盤燈進一步分割為四個區域,再分別定製。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Alien Fusion」直觀瞭解到 G7 的 CPU、GPU 等使用率。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音頻方面,控制中心也為不同種類的遊戲提供了預設音效選擇,比如常見的角色扮演、射擊或是策略遊戲等。所有功能都可以和鍵盤燈一樣,單獨為一款遊戲進行定製,實現每款遊戲從視覺上到聽覺上的全套「私人訂製」。

輕薄外形下,也可以擁有強悍配置

雖然戴爾 G7 確實比我見過的很多遊戲本都要來得輕薄和緊湊,但它內置的硬件也毫不含糊。

配置方面,我這次體驗的戴爾 G7 搭載了英特爾 Core i7-8750H 處理器,這顆芯片不算新,基本是當下大部分旗艦級遊戲本的標配;此外還有移動版 RTX 2060 獨立顯卡,單條 16GB 內存,以及 256GB NVMe 固態+1TB HDD 硬盤組合,基本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具體性能表現如何,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的 Cinebench 測試環節。在新的 Cinebench R20 中,戴爾 G7 可以達到多核 2637cb 以及單核 400cb 的水準。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至於在 3DMark 中的幾項標準測試中,Fire Strike 場景分數為 13592,Time Spy 場景分數為 5643,新增的 Port Royal 光線追蹤場景分數為 2981,整體表現不錯,足以應付大部分高畫質下的 3A 遊戲。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我還試了下 3DMark 中的壓力測試,它可以很好地模擬長時間遊戲環境下的 GPU 穩定性表現。

其中 Time Spy 環境下達到了 97.6% 的穩定性,CPU 和 GPU 的平均溫度基本在 76-83°C 範圍內波動,並能維持在一個穩定頻率下持續運行;而 Port Royal 光追場景下的壓力測試更是提升至 99.1%。

我們還試玩了幾款畫面較好的 3A 遊戲,分別是《刺客信條:奧德賽》、《極限競速:地平線 4》以及近期的大熱門《只狼》。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其中,《刺客信條:奧德賽》在「很高」畫質下,平均幀率可以達到 40fps 左右;如果降低一檔到「高」,平均幀率會上漲至 55 fps 左右。

考慮到《刺客信條:奧德賽》遊戲本身比較吃配置,像 RTX 2080、GTX 1080 Ti 這樣的顯卡,在 2K 分辨率極高畫質下也只能正好達到 60fps 的水準。換作是戴爾 G7 的話,我最後還是選擇了高畫質,並對抗鋸齒、陰影等特效做了些微調,基本能穩定 60fps 體驗。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接下來的《極限競速:地平線 4》,這款遊戲的優化就比較好了,戴爾 G7 可以在超高特效畫質下達到平均 78fps 的水平,遊戲流暢性完全 OK。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最後是最近比較熱門的「打鐵遊戲」《只狼》,由於該作對配置要求不算很高,我直接選擇了最高畫質,遊戲全程都可以保證在 60fps 下穩定運行。

當然,既然用上了 RTX 20 系顯卡,自然就逃不開「光線追蹤」的話題。目前支持光追特效的遊戲還不多,我選擇的是之前玩過的《古墓麗影:暗影》。本作在 3 月底正式更新了對 NVIDIA 光線追蹤及 DLSS 技術的支持。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從數據對比來看,對比未開啟光追的情況下,遊戲在高畫質下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 59fps;而如果你打開了光追開關,並選擇中等水準,幀率會下降至 54fps 左右。

很顯然,光追特效對於顯卡性能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就我個人看來,光追對畫面帶來的提升也十分有限。如果用戶對流暢度要求較高,我還是建議關閉這個開關,以換取更穩定的幀率表現。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遊戲之外,我還觀察了戴爾 G7 的散熱能力。畢竟對於這樣一款採用了輕薄機身的設備,它的散熱表現是存疑的,如果散熱沒做好,硬件再好也白搭。

實際遊戲過程中,戴爾 G7 的熱氣主要會從尾部兩側迅速排出,但事實上相比舊款,G7 在左右兩側還設計了一個斜向散熱窗,等於是四風口的設計。這對於內部熱量發散還是十分有效的;加上出風口的合理排布,也不會對掌託處以及鍵盤操作造成太大影響。

而據戴爾官方介紹,為了保證和同尺寸遊戲本一樣的散熱能力,這次戴爾 G7 不僅使用了新模具,還設計了一套四銅管散熱方案,以確保 CPU 和 GPU 的穩定輸出。

輕薄與強勁之間的巧妙平衡

總體來說,新款戴爾 G7 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部分都相比前代做出了改變,無論是新的模具造型,還是核心配置,基本沒什麼可挑剔的。作為首批搭載移動端 RTX 20 系顯卡的遊戲本之一,讓戴爾 G7 去應付當下主流 3A 遊戲也不成問題,還能滿足想要率先體驗光追特效的玩家。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戴爾還針對 G 系列遊戲本提供長達 2 年的全智服務,用戶可以全天 24 小時獲得戴爾技術人員的電話溝通,比如說對遊戲的調優,儘可能地讓核心用戶獲得最好的體驗。

但比起常見的硬件配置,這次戴爾 G7 最深得我心的還是它的機身質感。對比那些效果張揚、四周都是七彩燈效的遊戲本來說,戴爾 G7 絕對算得上是沉穩內斂的一派。

我們體驗了一週戴爾 G7 遊戲本,「小外星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畢竟,當年的遊戲少年進入社會,白日裡西裝革履過著空中飛人的生活,卻總想在鬆鬆領帶的間隙玩一會兒《魔獸世界》,囿於輕薄商務本跑不動遊戲的藩籬,苦於遊戲本不夠便攜在公務中拿出來也顯得不專業的痛腳,「遊戲中年」們在選擇筆記本產品時總有些左右為難。

而戴爾 G7 本身的窄邊框屏幕、疊刃設計和全黑金屬機身已經足夠討喜,關掉 RGB 鍵盤燈效後,就算是放在公開辦公場所也不會太引人矚目,顯然實現了一種巧妙的平衡,也給那些希望擁有高級質感產品和使用體驗的玩家,更多去選擇這類輕薄遊戲本的理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