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郵票 春節家書 文學 桂花 美文 陽光小鎮 2019-02-25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XX兄:

一別數年,別來無恙?上次分別已是五年前的中秋,那時朗月正圓,桂花正香,我們在院中把酒,賞月聞花論事,好不愜意。近來多夢,常常夢迴從前,夢見兄臺身影。時光荏苒,四季輪轉,我們不再年少,雄心雖猶在,壯懷已不再,歲月的塵讓人或多或少生出念舊的憂傷,兄弟之間唯夢中相見,方可了卻些許牽掛。嫂夫人可好?請代為問候。兩月之後,我來與兄臺見面,不知有無時間?請回復……”

xx年xx月xx日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xx兄:

來信收悉。如你一樣,我也常常牽掛往日弟兄。這次你來,是我與夫人期盼多年之事,恭候!日子像流水,一天接一天,終日勞頓但不知忙啥,不知不覺你我都不年少,但仍無多少成就,好在我們還有時間,還有改變和進取的機會。生活的薰陶下有許多話想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先不說了,萬萬言欲一吐為快,還是等兄來吧,屆時好好敘敘……”

xx年xx月xx日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這是普普通通的一來一往兩封信。 那時候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更沒有即時通訊工具,人與遠方的交流,無論工作還是情感,基本靠寫信。戀愛中人尤其兩地分居者,相思苦,兩地愁,都藏在筆墨裡。那時兩地分居的夫妻,幾年下來就能積攢一大摞信件。剛畢業那會,愛人分在市裡的外貿公司,我分在國防科工委下屬的某兵工廠,分居一年,我們不停地寫信,有一次愛人還在信裡寫了一首藏頭詩,每行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建東我心,今在何處”(建東是我的乳名)。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我們得承認,筆墨表達在紙上的情感,跟輸入法表達在手機上的情感,其厚度完全不一樣。寫信是一件鄭重其事的事,寫信之前要想好寫什麼,寫時要凝神屏氣,生怕寫錯了字,寫完一遍遍檢查,看有沒有不妥,如果有錯字或者表達得不夠好,就重寫一遍。寫完後莊嚴地裝進信封,莊嚴地用膠水把信封糊好,然後莊嚴地到郵局買張郵票,莊嚴地把郵票貼在信封右上角,再莊嚴地把信投進郵筒,之後就等待收信人的回信。等待的時間很漫長,短則十幾天,長則幾個月、半年或一年,有些信石沉大海,再無消息……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而手機上的聯絡就隨意很多。有什麼事,抓起手機,三言兩語就發出去了。有時候連字都懶得打,只用表情包裡的某個符號表達自己的態度。想想看,這樣的方式與寫信相比,是不是有快餐與滿漢全席的差別?誰知道表情包裡的玫瑰花、擁抱、親吻等有關愛的表情,與紙面上的“我愛你”相比,哪個更有溫度、更有份量?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現在的各種即時通訊工具,可以讓人跟通訊錄裡的每個人隨時聯絡,萬里之外,半秒之遙,想誰了就發個微信或視頻,讓世間的見面和表達如此輕易。正因為輕易,才少了從前的儀式感和厚重感。世間諸事,一個道理,得來輕易,就不珍貴。如今大約沒有人寫信了吧,甚至很多90後都不知郵局、郵票是做什麼的,更不用說寫信了。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那時候讀書,有種叫“小紙條”的東西暗中傳來傳去,男生給女生寫,女生給男生寫,怕老師發現,更怕家長髮現。寫小紙條很忐忑,看小紙條更忐忑,少年的那點小心思、小朦朧、小曖昧都藏在紙條裡,怕別人知道,時不時因此臉紅。現在小學的孩子都有手機,他們的手機裡估計也少不了小心思、小朦朧、小曖昧吧?這是人生的必經過程,也是無須迴避的美好,現在的家長早不視此為洪水猛獸了,這是進步。但手機裡的小曖昧遠不及紙條上的生動,因為手寫的紙條要考慮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用什麼方式交給對方,是等下課後悄悄夾在TA的書裡,還是在放學回家的必經路口等TA,還要考慮TA若不收,我的臉該往哪裡擱。而手機就無所謂了,管TA願意不願意收,輸完了一按發送鍵,嗖,就過去了,但TA有沒有收到你真不知道,因為TA可以假裝沒收到……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那時候的“我想你”是真的想你了,想你便寫封信,幾頁紙、十幾頁紙甚至幾十頁紙,傾訴傾訴相思苦。然後等你的回信。我的信在郵局員的手裡翻山過嶺、漂洋過海終於抵達你手裡,你看完立馬回信,回信又在郵局的手裡翻山過嶺、漂洋過海到達我這裡。讀信的過程既激動又喜悅,世間沒有比感情得到迴應更讓人愉悅的事情。現在的“我想你”只是想起了你,想起你便發條信息,寥寥數語,甚至還有因粗心而導致的拼音同音字,辭不達意……手機鍵盤上,h和m靠得太近,你可記得那個笑話?某公司老闆給員工發信息,“今晚聚餐,大家都要參加。”某個員工很激動,本想回復“好的”,但手一哆嗦,回覆成“媽的”......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世間的花開花落總讓人有許多感傷,有人喜歡把這感傷表達出來,與遠方的朋友分享,於是書信承載著寫信人的情感、情緒和情懷,從這個鄉村到那個鄉村,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從春天到夏天,從秋天到冬天,從去年到今年......酸甜苦辣都在信裡,陰晴圓缺也在信裡,還有祝願,還有祝福,信封裡裝著的不僅僅是幾頁紙,還是一顆飽滿的心......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學經歷了一個輝煌期,我有幸經歷了那個過程並寫了上百萬字的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那時候發表作品,有的報紙或雜誌往往在文章末尾註明作者工作單位和通訊地址,看到作品的文學愛好者,會根據地址給你寫信,所以從前有個概念叫“筆友”,就是兩個喜歡寫東西的人,從未謀面,更未深談,只憑寫信交流,便成了好朋友。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那個時候的文學愛好者都有很多筆友。筆友是喜歡文學的人,有情懷、有境界,並且對社會、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與他們交往,你能瞭解遠方的風情以及遠方的人怎麼生活。筆友是觀察社會、思考人生的另一個窗口,也是吐苦水、述訴求的渠道。遠方的筆友把心裡話說給你,你把心裡話說給他,人生風雨中,就這樣互相鼓勵著向前走,真誠,坦率,不功利……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現在不會有了。現在的人都是網絡“微生物”,微信、頭條號、微博、微聽、微視、抖音、火山小視頻、快手——這些眼下流行的通訊工具或娛樂工具,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溝通交流,正因為方便,我覺得現在的親情不如從前濃郁,現在的友情不如從前厚重,現在的愛情不如從前純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享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時代進步了,但有些漸漸消失的東西值得懷念,不是嗎?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那些年的信友,如今都已走散。時隔多年,大家都在有歌也有哭、有悅也有傷的歲月裡各自行走,不知他們還好嗎?從末謀面,但久存心間,這幾天重讀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幾行熱淚在眼裡、幾重滋味在心頭。寫這篇短文時突發奇想,給朋友們寫封信,但家裡沒有信紙,正好娘要去超市買菜,我託她捎本信紙,但超市裡的人告訴娘:“現在哪有信紙了?小學生作業本行不行?”娘買了一本回來,我就用作業本寫幾行字吧,一來送給陽光小鎮的朋友,二來回憶一下從前寫信的感覺……

那些年,我們寫過的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