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裡的倫勃朗

油畫 倫勃朗 盧浮宮 美術 藝術 鳳凰藝術 2018-11-29

原標題:荷蘭黃金時期的大師-倫勃朗

盧浮宮裡的倫勃朗

《倫勃朗肖像》

藏於盧浮宮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 Gérard Blot

大事記

1606年,出生於荷蘭萊頓(Leiden)

1624年,阿姆斯特丹學畫

1631年,定居阿姆斯特丹

1634年,和莎斯姬婭(Saskia)結婚,但是後者於1642年去世

1663年,晚年的戀人:亨蕾克切·斯托芬(Hendrickje Stoffels)去世

1669年,在阿姆斯特丹逝世

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dit Rembrandt)

十七世紀荷蘭著名的畫家、版畫家、藝術品收藏家。繪畫作品色調偏暖、人物常有內在外顯的哲理氣息、背景慣用深色;版畫涉及主題較廣:有宗教類、神話類、裸體女子等,刻痕構成的銅板上的繪畫十分細緻,黑白層次豐富。著名作品有:1632年的《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刨學課》、1642年的《夜巡》等。

倫勃朗說過:“倘若我想要豐實我的靈魂,不以榮耀,但以自由。”

彼時的荷蘭

新教當時在歐洲的北部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同於天主教,它反對宗教畫的創作與使用,原因之一在於擔憂畫中的成像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宗教過熱或曲解的後果。這一現象導致了宗教訂購的銳減,因此在市場上,私人訂購以及藝術家自主售賣畫作變得越來越普及。私人訂購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新興的“貴族”階層,而這一類富裕階層的產生源於荷蘭十七世紀的經濟繁榮和貿易頻繁。也因此十七世紀的荷蘭被人稱頌為“黃金時期”。

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下,大師倫勃朗現世。

倫勃朗出生於一個較為富庶的家庭,父親是磨坊主。他14歲便進入著名學府-萊頓大學學習。沒過幾個月,他就感到自己對這樣的學習生活不感興趣,想嘗試藝術,於是他放棄學業,在萊頓本地給一名畫家當學徒。

萊頓畢竟是一個比較寧靜的小城,藝術資源也不夠豐富。因此,倫勃朗於1624年北上前往阿姆斯特丹進修,師從著名的畫家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拉斯特曼曾旅意,受到卡拉瓦喬的影響,作品明暗對比明顯,筆觸常十分細膩。學於拉斯特曼的倫勃朗自然也十分重視明暗的佈置與運用。

在阿姆斯特丹短暫學習之後,倫勃朗回到家鄉,成為了獨立藝術家,開始承接訂購。他和同行揚·利文斯(Jan Lievens)共享一間工作室。年僅22歲的倫勃朗便開始收徒弟了。倫勃朗嘗試的藝術媒介也不少,最有名的當屬素描、油畫和蝕刻版畫。1631年,在父親去世之後,倫勃朗再一次來到阿姆斯特丹,後定居下來。

他和他的藝術

倫勃朗的藝術生涯很特別:他不曾離開過祖國,不曾到過歷史輝煌、史蹟諸多、名畫遍佈的意大利,也不曾到過法國、英國等其他國家,他對於外國藝術文化的學習常是通過藝術品流通和版畫這些形式。正因如此,他受到的影響都被溶於他獨特而強烈的個人風格中,是他倫勃朗式的風格。1630年起的作品裡可以看到他對明暗對比的獨特理解與運用(此時卡拉瓦喬的明暗對比正在無限“風靡”中),他的光影描繪不是機械化的,而是理性地通過“片光片影”去描摹人物事物表面的受光情況,進而展現內在。1650年左右的畫裡有著威尼斯畫派色彩的韻味,色調偏暖。

盧浮宮裡的倫勃朗

«手拿大衛信的浴中的拔示巴»

(Bethsabée au bain tenant la lettre de David)

創作於1654年

H. : 1,42 m. ; L. : 1,42 m

藏於盧浮宮博物館

可於黎塞留館,三樓,844展廳觀賞到作品

© 2007 Musée du Louvre / Angèle Dequier

這幅畫的整體視覺效果和氛圍營造展現出了倫勃朗成熟期的風格:威尼斯畫派的暖調、引起聯覺的意境描繪、斟酌的光影表現、特選的主題以及大膽的構圖。

拔示巴的故事源於聖經:大衛王瞧見了浴中拔示巴的模樣,便一見傾心,欲佔有她。於是發出一封信件召見拔示巴。然而已婚的拔示巴面對如此情景,難以抉擇。

倫勃朗選擇的是拔示巴浴中的一刻,由於信件元素的加入,畫面所要說的故事便豐滿了起來。也正是因為這手中的一紙召見,將整幅畫的氛圍帶動了起來,可以說是“一封信引起的沉思”。

光主要打在了年輕貌美的拔示巴身上,暗示她的美是她與大衛王的故事的起因。然而拔示巴的凝滯的神情和室內的昏暗光線又暗示道:這件事情的荒唐、無奈和她的不知所措。

他的藝術和他的愛情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第一段婚姻在1634年,是與畫商亨德里克·範·伍倫伯格(Hendrick van Uylenburgh)的親戚:年輕的莎斯姬婭(Saskia)的相識相知。兩人曾育有好幾個孩子,但都不幸夭折,最後僅1641年出生的提圖斯(Titus)存活了下來。

盧浮宮裡的倫勃朗

《提圖斯的肖像,藝術家的兒子》

(Portrait de Titus, fils de l’artiste)

藏於盧浮宮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 Hervé Lewandowski

婚後,倫勃朗的藝術事業也蒸蒸日上。他接到了不少肖像畫的訂購。同時,莎斯姬婭和小孩們、生活中的一條馬路、街邊的一名乞者也常是他素描、繪畫的主題。

然而,提圖斯出生不久,1642年,妻子莎斯姬婭便染病去世了。喪妻之後的倫勃朗十分悲傷。他堅持創作,也為孩子請了保姆。後來與寡婦格蕾切(Geertge Dircx)有一段故事,然而此時的倫勃朗並不那麼快樂,直到遇到了亨蕾克切·斯托芬(Hendrickje Stoffels,他僱用的僕人),倫勃朗才漸漸重拾笑顏。然而這段愛情被當時的社會所不容。

盧浮宮裡的倫勃朗

«頭戴絨制貝雷帽的亨蕾克切·斯托芬»

( Hendrickje Stoffels au béret de velours)

H. : 0,74 m. ; L. : 0,61 m.

© 2006 Musée du Louvre / Angèle Dequier

INV. 1751

畫中,亨蕾克切·斯托芬睜著的水靈的大眼、白裡透紅的白嫩肌膚以及微抿的嘴巴盡顯她的年輕。她身披精緻的外衣,耳環及服飾的綴飾有著低調奢華之感,貝雷帽依稀可見。

暖色調的柔光照映和自然溫和的光影對比,體現出倫勃朗無限的溫情,因此才有筆下的柔情。筆觸不算特別細膩,但是一筆一畫都銜接自然。畫面有著靜謐的氛圍。

亨蕾克切是倫勃朗筆下的常客。另有好幾幅她的肖像畫留存至今,如今藏在柏林和倫敦的美術館。亨蕾克切的陪伴使得晚年的倫勃朗筆下生輝。

此外,倫勃朗也是一名藝術品藏家。藏品非常豐富。但是收藏所花費的錢財使倫勃朗的經濟情況時而堪憂,尤其是在客戶訂購的款項還未支付完畢的時候。倫勃朗留存的文件中不乏有催款一類的信件。後來,他的藏品在他破產的時候被迫出售。

盧浮宮裡有乾坤

盧浮宮專門設有“倫勃朗展廳”,位於黎塞留館,三樓。

儘管盧浮宮未藏有倫勃朗年輕時候的作品,但是其他時期的多幅倫勃朗作品齊聚一堂,適宜的布展藉由不同的主題和創作時期為觀者提供一個欣賞藝術家繪畫風格演變的機會。

盧浮宮裡的倫勃朗

«倫勃朗展廳»,盧浮宮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 Gérard Blot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