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這幅畫作創作完成,作者只見過三次,大師吳冠中為作品改名!
大畫匠
1/7 “父親”那暴跳的青筋、刀刻般的皺紋、從細小的毛孔裡滲出的汗珠,以及乾裂焦灼的嘴脣;藏民那樸實的衣飾、慵淡的眼神、隨意排放的器皿和平實的構圖已經將美術中的人文關懷和生活結合在了一起。這幅作品就是畫家羅中立的成名作。
2/7 1980年夏天,羅中立《父親》創作完成,1980年10月 《父親》到成都參加四川青年美展,1980年12月 《父親》到北京參加全國青年美展,1981年4月 《父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3/7 《父親》畫作採用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畫中國的一位普通的,貧困的,苦澀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老人枯黑,乾瘦的臉上佈滿了象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悽楚、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象是在緬懷過去,又象是在期待未來。
4/7 畫作中這為飽經滄桑,卻又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期待,有著樂觀精神和堅韌的奮鬥力的普通老農民,在他身上彙集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的百折不屈的創造力,強烈的視覺效果在觀眾的心中產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偉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羅中立毫不遮掩的把農民的“醜”真實的表現出來,才使得“父親”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有血有肉。
5/7 看到這幅油畫,讓每位讀者的印像中充滿了這位純樸的農人,不禁讓我感懷,這也許是作者對父親及終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面朝著的黃土,背朝著的天,混著泥土的汗水,深邃不見的眼,這就是作者要表達的農民一生的縮影。
6/7 自油畫作品《父親》出世至今,對它的好評從未間斷,人們對畫中的各部分索取得淋漓盡致,讓農民的兒女能湧出淚來,讓人們浮躁的內心肅然起敬,這是屬於農民個人的魅力,更是這幅油畫給我們帶來的一種無形的力量,是“不問收種,只問耕耘”的特殊情感,是這一生貢獻給土地的有力證明!
7/7 羅中立,1948年出生,重慶市璧山縣人,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家,教育家,四川美術學院原院長 。1984年晉升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晉升為教授。現任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家政府津貼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油畫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7-09-24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