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幼兒園 神經科學 睡眠 英語 音樂 媽媽沒時間 2019-02-15

前幾天,小樣媽又看到一條新聞,一位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被氣到進醫院了

還記得我小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寫作業。媽媽不在旁邊監督,所以也不會因為作業的事和我生氣。

可是現在,陪寫作業的媽媽越來越多,她們和孩子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

真是應了那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其實想讓孩子學習好,不是光靠陪寫作業就能解決的。更多的功夫,應該花在孩子入學前,也就是幼兒園階段。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比如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喜歡學習;

提升專注力,讓他能坐得住;

豐富孩子的體驗,儘早幫他開啟大腦;

還有讓孩子充分地玩耍,提升空間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能力等。

這些事情做與不做,差別是很大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入學後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動力。

有媽媽會說,“孩子上學前,我給他做準備了呀。花錢給他上早教班,風雨無阻地接送,還教他認字、背古詩、做算術題。怎麼上了小學,寫作業還是那麼費勁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用錯了方法

抓住孩子的關鍵期,給他做早教,確實能開發孩子的智力,但前提是方法要科學。只有遵循了大腦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們花的功夫,才能體現在孩子的成績上。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所以今天,小樣媽就來分享一些腦科學的知識。如果你家寶貝還沒有上小學,就抓緊時間,幫孩子開發智力吧。

(稍後我也會針對已經上學的孩子,寫一篇學習方法的文章,記得關注哦。)

01 豐富的體驗幫孩子塑造大腦

在我們的觀念裡,想要孩子成績好,就得多學習。

曾經在節目裡看到一個媽媽,整天把自己5歲的女兒圈在家裡學習。做完數學題做英語,做完英語寫漢字,寫完漢字再練鋼琴。

女兒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和爸爸一起玩電動遊戲。既不和小朋友接觸,也沒有搭積木、畫畫、跑跑跳跳的機會。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媽媽以為這樣的刻苦學習能讓女兒打個好基礎,結果專家過來一測,發現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語言能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都比同齡的孩子滯後了

也就是說,媽媽讓女兒做的這些練習,不但沒有促進作用,還給孩子拖後腿了。

如果你也在用死記硬背、大量做題的方式幫孩子做幼小銜接的準備,就要引起注意了。

6歲前,真正能幫孩子開發智力的,不是做題,不是盲目地上早教班,而應該是給孩子豐富的體驗和刺激。

比如陪孩子聊天,讓他看不同的色彩,聽不同的聲音,玩這個年齡應該玩的遊戲,用不同的材質畫畫,聽和諧的音樂,接觸外語,參觀動物園、博物館等。

為什麼體驗越豐富越好呢?

因為孩子的大腦在6歲前發育非常快,可塑性極強。而大腦可塑性的基礎,正是神經元相互連接所構成的複雜網絡。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孩子的大腦想象成是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網絡越發達,孩子就越聰明

在剛出生的2年,大腦的主要工作是不停地造新馬路

從2,3歲開始,除了造新馬路,原來那些很少使用的馬路會被一一拆除。經常使用的馬路則會保留下來,越建越寬,以便讓信息更高效地傳輸。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頭腦中重要的馬路都能被保留下來,作為將來學習的基礎。所以增加孩子相關的體驗,儘早地使用這些馬路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就拿語言來說,不僅外語有學習的關鍵期,越早接觸,學習效果越好。

就連我們的母語,也是和孩子說得越早,說得越多,孩子越聰明。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有研究發現,在落後的農村地區,孩子們的智力水平明顯要低於城市裡的孩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貧困地區的孩子大多由爺爺奶奶帶大,所以他們接受的語言刺激非常少。

可能整整一天,和爺爺奶奶的交流,也不過是“起床了,吃飯了,睡覺了”這幾句話。

其實現在很多城市裡的孩子,雖然物質條件好,但因為父母工作忙,只能整日與老人、保姆為伴,他們能接觸到的東西也是很單一的。

所以不管工作多忙,我們都要留出時間陪孩子說話、體驗和玩耍。別等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才追悔莫及。

02 早教不等於超前教育

小樣幼兒園有個同學名叫“包包”。小小年紀,爸爸媽媽就已經用早教班,把他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填滿了。

不僅週末要上課,週一到週五幼兒園放學後,也要急急忙忙趕去上課。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雖然爸爸媽媽望子成龍,不想讓包包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樣的過度教育,恐怕只會起反效果。

很多家長和包包爸媽一樣,以為早教就是要提前教,儘早教。但其實,“早教”只是早期教育的意思。

我們只有遵循科學規律,讓孩子在適宜的年齡做適宜的事,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比如很多孩子還沒學會爬,爸爸媽媽就急著讓孩子學走路,甚至以此為傲,覺得跳過爬這個階段,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殊不知爬行對孩子平衡能力、空間能力的發育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孩子上小學後字總是反著寫,分不清b和d,p和q,就是因為嬰兒期該爬的時候沒有爬夠。

還有很多父母像包包的爸媽一樣,只看重學習,剝奪了孩子玩耍、遊戲的機會。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但對6歲前的孩子來說,遊戲恰恰是他們探索、學習的基本方式,能幫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發展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樣媽經常會分享一些早教類的遊戲。比如用遊戲來學習數學裡的形狀、數量、規律等,還有用遊戲來開發孩子的創造力、記憶力

這些遊戲我都會帶著小樣玩。小樣不僅很享受這個過程,不知不覺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比同齡孩子有更強的專注力和好奇心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這就是遊戲的魔力,把學習變成一件簡單、快樂的事。

其實早教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讓孩子記住多少知識,而是幫他們保留和拓寬頭腦裡的馬路,促進各種能力的發展,同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將來的正式學習做準備。

03 自由地探索,比對錯更重要

在給孩子早教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我們常犯的錯,就是過於強調“教”。

我們總以為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怎麼教,他就會怎麼學。

孩子玩玩具,我們會說“你玩的不對,應該這樣玩。”

孩子畫畫,我們會說“你畫的不像,怎麼沒給媽媽畫上頭髮?”

孩子背古詩,我們會說,“你這句背錯了,應該是……”

在孩子面前,我們總是拿著放大鏡挑錯,結果不僅掃了孩子的興,更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還有思考能力。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孩子都是小科學家,他們面對問題時,會主動地探索和學習。

可是在很多成年人眼中,除非有人教,否則孩子什麼都不懂。真的是這樣嗎?

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他們找來一群15個月大的孩子,想知道當玩具不能發出聲音時,孩子是否能根據線索,推測出是人的問題,還是玩具的問題。

於是他們設計了兩組實驗。

第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先向孩子演示:阿姨A按玩具,玩具會響,阿姨B按玩具,玩具不會響。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當孩子自己按玩具,玩具也不會響時,僅管只有15個月大,他們還是推測出應該是人的問題。所以這組寶寶把玩具遞給了媽媽,希望媽媽能幫自己按響玩具。

而在第二組實驗中,研究人員演示的內容是:阿姨A按玩具,第一次玩具響了,第二次玩具沒響,阿姨B按玩具,也是玩具一次響,一次沒響。

輪到孩子自己按,玩具也沒響。於是這組寶寶推測,可是能玩具壞了。所以他們沒有向媽媽求助,而是拿起了桌上的另一個玩具。

腦科學告訴你:你以為在給孩子早教,其實卻在拖孩子後腿

這個實驗讓我們知道,即使是15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很不錯的推理能力。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好像沒那麼聰明呢?

原因是我們沒有給孩子安靜玩耍和思考的機會。

我們總是忙著教他怎麼玩,忙著糾正他的錯誤,所以孩子沒有機會開動腦筋,讓自己變聰明。

其實對孩子來說,玩玩具沒有對錯,畫畫沒有對錯,背古詩也沒有對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思考、創造,還有興趣的培養,能力的發展,才是最寶貴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了3個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方法:

  1. 豐富的體驗幫孩子塑造大腦
  2. 早教不等於超前教育
  3. 讓孩子自由探索很重要

希望媽媽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能用對方法,少走彎路。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了轉發支持小樣媽哦。

歷史文章:

培養孩子創造力6歲前是關鍵,這3個方法很有效,也許你已經在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