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00後真的來了。

還以為他們只是王者農藥裡坑隊友的小學生?

最近的開學季告訴你——

這是最後一批以90後為主體的新生,往後將是00後的天下。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他們是威脅?是希望?

與其貼標籤,不如走近來看看——

《零零後》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它從06年開始,選擇了幾位尚在幼兒園的00後。

此後的十年,將他們的成長點滴記錄下來。

關於它,眾說紛紜。

有人說這是大型避孕廣告:

看完更不敢生孩子了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有人說是留學廣告。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有人說是二胎宣傳片。

獨生的哭死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其實,00後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被概括和定義的群體。

我們只有在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身上,摸索他們的時代共性。

Sir這就給你介紹其中的四個孩子。

一一:不食人間煙火

這個叫“一一”的小姑娘,沒有人不喜歡。

對她的評價:“酷炸天”、“獨立且勇敢”、“知性美”……

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憑什麼?

她的幼兒園老師也說,她有一種悠然自得、高貴的氣質。

一一從小獨來獨往。

幼兒園,別的小孩抱團,她自坐自玩。

每每被問,為什麼不合群。她都堅定說,我不想交朋友。

她的話甚至頭頭是道: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這是我的權利。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在別人家,這樣的孩子也許會被懷疑自閉症。

但一一家不同。父母不在意,甚至放任她的孤獨。

所以,與其問她為什麼喜歡獨處,不如問父母為什麼放任。

Sir發現,一一的父母都是安靜內斂的人。

媽媽溫婉平和,說話慢條斯理,井井有條。

爸爸呢,把訪談的機會,全都交給了妻子。他出鏡時,只在女兒身邊微笑,不與鏡頭互動。

難怪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對一一來說,交朋友是需要學的,父母不催,她卻在學校裡一點點學會了,找到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十三歲的一一,回到了她的幼兒園,做義工。

她不習慣跟一群小朋友玩耍,便到一旁,獨自做起手工。

不久,小朋友紛紛來到她身邊,都拿起了手工。

他們模仿著一一的樣子,他們也成了她的鏡子。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孩子的性格塑造,光靠打罵懲罰,也許作用不大。

孩子身邊人的一舉一動,才是被模仿的對象。

安靜內向的一一,用自己的方式獲得了小朋友的喜愛,離開時大家紛紛與她擁抱。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最要好的小男孩還問她——

一一姐姐,一一姐姐

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小樑和小劉:現實版“七月與安生”

小樑說,他適合傳統教育。

小劉說,他適合西式教育。

他倆是發小。

年紀不大,也懂得不多,但對中西式教育各自的利弊,都有一番思考。

它需要每個孩子、每個人他都有自控力

中國的傳統教育就是一種學得很開心、一種是很痛苦

教育效果因人而異

vs

傳統教育的特點可能是比較系統吧,更有效

國際化教育比較鬆,但可以讓自己選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家庭背景的不同,也讓他們被安排了不同的成長軌跡——

小樑的父母,給予他傳統的“獨裁式”家教。陪伴他長大的,是鋼琴、補習班、眼保健操、學習日程表……

小劉的家庭,採用了“民主式”的教育。陪伴他長大的,是桌球、滑板、單車、金庸小說……

但是,人生可以被安排嗎?

他們就像是現實中的“七月與安生”,天性與約束之間在長久地撕扯。

被抑制的那部分,不會消失,而是總在等待被補償的一天。

小樑,幼時其實是個最管不住的熊孩子。一會這,一會那,老師罰他坐好,他偏不,非要弄點響動。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小劉,原來是班上最能接受教育的好學生。每個孩子都喜歡他,爭相得到他的認可,包括小樑。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看樣子,這兩個小孩好像互相生錯了家庭。

但故事在他們倆身上,是相互交匯的。

年級升高,小劉漸漸難適應傳統教育,學習成績落後。尖子生的焦點一下消失了,心態變得不穩定。

他創造力強,社交能力也很好,只是學業欠佳。

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國外,想回歸幼時那種,得到集體認可的安全感。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調皮的小樑,已經訓練得品學兼優,刻苦耐勞。

他承認,雖然傳統教育學得更痛苦,“但還是更適合我”。

適合,不僅是性格。在他的考慮當中,也包括了現實、家境。

小樑已經不再是抗拒管束的小孩。

心裡面嚮往自由的部分,他也仍然保留著——

和父親騎行川藏線,嘗試了最賣力地去做一件事;在初中畢業上,和大家互相潑水,整個人顯得格外地恣意。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他們之間“七月與安生”的故事,沒有那麼殘酷,卻同樣照出了人生的多面稜角。

萌萌:叛逆,是想保護自己

萌萌曾乖巧可愛。她深愛父母,會笑,會撒嬌,會生氣,也會哭泣……

上幼兒園時,爸爸離去,她哭得最厲害,一哭,引起整個班一起哭。

可是,生活有著最大的反轉。

15歲的她,耳不離耳機,眼不離手機。父親對她說話,不回答。父母邀她出門,不願意。

冷言少語,不苟言笑……

她喜歡跳舞、社交、鎖在房裡,偷偷搽亮晶晶的指甲油、做直播。

可是,再不與父母分享快樂了。

訪談時,媽媽談起過去的萌萌,忍不住落淚。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他們給家裡新添了一個小妹妹。

對,在《零零後》中,萌萌是唯一要面對父母二胎的小孩。

二胎,對父母來說,也許意味著一個新的生命,一道新的保障,一段更幸福的人生。

但對萌萌,她覺得——

自己失去了價值。

父母不喜歡我了,我被忽略、被取代……這些都是萌萌心裡的煩惱。

而二胎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事實上自古以來,要維持人類的延續,平均每對夫婦都要生育兩個以上的孩子。如果只生一胎,意味著人口每隔一代就減少一半,直至消失。

選擇生一胎、二胎、三胎……(或者不生)都是正常的,所有人只生一胎,反而不正常。

所以,心態的失衡錯不在萌萌——

她所處的環境,同齡人多是獨生子女,自己不是,好像就不正常,生命中被搶走了什麼東西。

不只是社會。

父母對她的態度,也讓她沒有安全感。

萌萌的爸爸嚴厲而強勢。

有一次,萌萌一家出去玩。她找不到自己的房卡。爸爸在一邊冷言冷語:我們幫不了你,每個人都掛著牌子(房卡),就你不掛,祝願你找得著……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萌萌越發感覺自己被不公平對待。

她不但改變不了,甚至連表達自己想法也做不到。

自尊近乎崩潰,怎麼辦?

叛逆。

你們剝奪我的價值,我也不需要你們來證明我的價值。你們不尊重我的意願,我也不尊重你們。

萌萌沉迷於化妝、社交、直播……

在家裡找不到的存在感,她要通過外界補償回來。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她排斥家庭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是,討厭妹妹。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開始排斥她。

惡性循環就這樣開始了……

這個家庭的溝壑,似乎只能越來越寬。

獨自面對鏡頭,她落下淚水,說,很想回到過去。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叛逆的背後,是她對父母的愛無力的渴望。

怪爸爸?

他一直要求萌萌解決自己的事,後果自己承擔,似乎在推開萌萌。

但在一次交談中,他說:孩子如果什麼都聽你的,將來長大了也麻煩,你必須要讓她有自己的想法。

妹妹2歲,正是寸步離不開父母的年紀;萌萌15歲,要開始接觸社會、學習自理了。

父母區別對待的方式,讓她誤解,認為全家人都不關心她。

親子之間,好像失去了相互體諒。

當今網絡,對熊孩子群體的討伐,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困難?”——12萬人關注,瀏覽量超過1.6億。

高贊答案,不乏有惡劣的“洩恨”方式。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摧毀”,似乎成了一種新的政治正確。

說實話,這種方式也挺“熊孩子”的——

一味任性,脫離實際,不顧後果。

問題不是摧毀一個熊孩子太困難,而是製造一個熊孩子太隨便

Sir認為,《零零後》好就好在,它沒有給一代人粗暴地貼上標籤,也沒有把熊孩子判定為無可救藥。

要做的首先不是評判,而是去

《零零後》冷靜、客觀呈現了一批孩子不同的模樣。

它明白,用一種價值觀去束縛所有孩子,正是最大的狹隘。

就連從小被人教導要合群要交友的一一,也明白。

長年的獨處,給了她超越許多同齡孩子的獨一無二的理性和深邃目光。

13歲的她這麼說——

要求人外向,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緊密地,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但它對內向的人是有些不公平的。

它在要求每個內向的人都變得外向。

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優點,比如能更安靜地思考、沉澱。

人當然是能外向能內向才是最好的。

那樣,就擁有這兩個世界裡面各一半最好的東西。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各一半最好的東西。”

這,也是我們對00後,乃至每一代的期望——

不要整齊劃一的定義。

我們生而不同,然後也該和而不同。

十年拍成的國產劇,十年一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漢斯寂寞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