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幼兒園 不完美媽媽 ???? 玩具 數學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2019-04-18

現在幼兒園真的都不教知識,開始“純玩”了嗎?

剛剛過去的18年底,教育部發出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幼兒園就要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爸爸媽媽當然也想讓孩子開心快樂地過童年。

可是真的啥也不學了,整天就是玩,自家孩子會不會落後別人家孩子啊?比如下面這個媽媽的擔心: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今天就來解析一下,幼兒園為啥要“純玩”?

玩和學真是彼此對立,水火不容嗎?

咱們中國人提倡頭懸樑、錐刺股的寒窗苦讀精神,一度覺得“遊戲”會妨礙孩子的學習,所以要學,就最好別玩。

但事實上呢?玩遊戲,也是要學習的

每個寶寶生來就會玩遊戲嗎?不是的!

遊戲是通過學習,才逐漸發展、成熟的行為。因此,也可以說,孩子玩遊戲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 舉個例子:

小寶寶躺在嬰兒床上,小手偶爾碰到了一條繩子,於是小床上方那個和繩子連著的玩具就叮叮噹噹響了起來,

這個現象引起了寶寶的注意,他很嚴肅地想要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多次以後,寶寶就把自己的動作、繩子、以及玩具的搖動、聲響聯繫起來了。

這時,寶寶的表情就顯得很輕鬆愉快,他一次又一次地故意去碰繩子,想讓玩具響起來,遊戲就發生了。

由此可見,遊戲同樣需要學習,遊戲的學習,是個漸進的過程。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從出生開始,寶寶從遊戲中學到了啥?

每個媽媽一定都有這樣的體驗:抱著小寶寶,寶寶的任何表情變化都讓媽媽欣喜異常。媽媽會立刻模仿孩子的動作,追隨孩子的反應。

比如孩子吐吐舌頭,我們也跟著吐吐舌頭。我們的模仿,也反過來成為寶寶的榜樣,寶寶又跟著我們學……

這樣循環往復,不就是社交的基本框架嗎:共同參與、等待、輪流、重複。

而且,每個媽媽跟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一定都不自覺地包含了下面幾個要素:

1、身體接觸;

2、眼神交流;

3、微笑;

4、談話;

5、簡單而重複的歌謠;

6、儀式化的重複動作;

7、速度中等、有節奏感的動作等。

這些因素,也讓孩子學習到了——合作,而非競爭。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到了幼兒園,如何通過“玩遊戲”來“學習”?

爸爸媽媽都比較熟悉坐在課堂聽講這樣的學習方式。

但這樣的方式,對大孩子、成年也是比較合適,但對於年幼的孩子,卻是很不合適的。

讓孩子在玩5分鐘的學習效果,可能遠遠超過30分鐘的靜坐聽講。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表格: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從這張表格,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遊戲比聽課,更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對於孩子來說,“聽講”實在是太抽象了。而通過實際的活動、遊戲,獲得的直接感性經驗,才能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

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聽講”這種整齊劃一的方式,肯定更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特別需求。

如果老師講的內容,孩子沒興趣,那孩子難免會給自己找點“小刺激”來獲得自我滿足,比如做小動作、說話、跟小夥伴嬉戲……

這樣一來,孩子又難逃老師和家長的責怪:

“你就是貪玩不愛學習!”

孩子只是不能適應這樣的學習方式,卻因此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多委屈啊?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讓孩子在幼年好好玩遊戲,才是今後好好學習的基礎。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如何幫孩子好好玩?

1、允許孩子玩自發遊戲

小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絕對不是你給她設計好了,教給她玩的。他更喜歡那種自己發展起來的遊戲。

比如幼兒園操場上,孩子們在自由活動,他們在空地跑來跑去,看見一個洞,過去用手指摳半天,看見一個小東西,扔下去撿起來玩半天,等等等等。這種看似荒謬,重複地做法,其實是很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發展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源泉。

2、學會適當干預

適當的干預,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不僅能讓孩子感覺到來自爸爸媽媽、老師的支持,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親密的關係。

而且,在大人蔘與的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影響也悄然發生了。成人對遊戲適當的指導,能幫孩子從當前的經驗中,學習和獲得新的知識技能。

干預之前,問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更恰當的參與孩子的遊戲:

1、孩子在幹嘛?我有必要干預嗎?

2、我的干預會影響或打斷孩子的遊戲嗎?

3、會抑制孩子的獨立探索嗎?

4、會豐富孩子的遊戲經驗和學習嗎?

5、如果我不干預,會怎麼樣?

6、干預和不干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我們干預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任務

這樣看來,“適當的干預孩子的遊戲”好像挺不容易做到的吧?

由此可見,讓孩子“純玩”,並不是把教育的要求降低了,反而是為了孩子能接受到更好、更適合的教育,在遊戲活動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而對老師,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幼兒園不教計算、識字……孩子真的零起點入學?

不像小學生“聽課”那樣教,並不代表孩子就不能學習到數學、文字了。

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裡,好的啟蒙教育,都已經把這些知識滲透在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遊戲中。

孩子的早期數學技能中,有一部分是在上學之前就具備了。

看看下面這些和孩子玩耍時的對話

玩具小狗有幾隻眼睛?小蜘蛛有幾條腿?

數一數剛剛我們爬的樓梯有多少級?

寶寶碗裡的米飯多,還是爸爸碗裡的米飯多?

這個玩耍的過程,已經幫助孩子構建出數字概念和對數量的理解。

再比如:

1、看,寶寶有1、2、3塊,媽媽有1、2 塊,現在媽媽也有1、2、3塊,就跟寶寶一樣了。

2、寶寶吃了2片小餅乾,現在你還剩下1、2片小餅乾了。

3、哥哥給了你一輛小汽車,現在哥哥還剩下一輛小汽車了。

這已經是早期加法和減法,幫孩子觀察數量之間的變化關係。

還有:

1、這隻狗好大啊,那隻狗很小哦。

2、今天寶寶推小汽車好快

3、今天太陽出來了,天氣很熱,我們穿短褲吧。

4、爸爸背的包好重啊,寶寶背的包輕一點。

這些詞彙有助於孩子認識長度、重量、速度、體溫等測量概念。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 再說說語文。

即便不刻意地,讓3、4歲的孩子像小學生那樣在坐著學寫字,年幼的孩子對語言、文字也不是完全陌生的。

比較有教育意識的爸爸媽媽,一定不會否認故事、繪本、親子閱讀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從寶寶六個月大,就可以開始親子閱讀了。從布書、硬紙板洞洞書、到紙質的繪本、到文字更多的故事……

對孩子來說,書就是玩具、讀書就是玩耍的過程。

閱讀並不只是坐在那裡看書,看一種類型的書。不論是從閱讀內容上來說,還是閱讀方式來說,都是可以更豐富的

比如:

媽媽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可以給媽媽講故事;

除了聽故事,還可以和爸爸媽媽,和玩具手偶們一起表演故事;

在熟悉的故事的基礎上上,你們一起改編了新故事……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不斷調整、重新組織語言,這對於孩子的語言、邏輯、表達、想象力都特別有幫助。

而且,孩子未來的識字能力,也始於對書籍的熱愛和興趣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儘管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在讀圖,但是漸漸地會開始對字有興趣。

這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看書的封面,教孩子把書名念出來。

書名很短,也方便記憶。下次要讀書的時候,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找,大聲地告訴爸爸媽媽:

今天想讀哪本書啊?叫什麼名字啊?

對於那些已經看了好多遍,孩子都爛熟於心的書,我們可以適當地指著文字,做一些點讀。

久而久之,那些反覆出現的字和詞彙,每次出現的時候孩子自己就能找出來。

然後就可以鼓勵孩子去一些大部頭書裡,找找他熟悉的字,用這樣的方法,孩子找完一本大部頭書,就彷彿看完了一樣,特別有成就感,以後真正看起大部頭書來,也不會對孩子閱讀造成恐懼。

幼兒園不教計算、寫字了,”純玩“到底能學啥?看完你就明白

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就是靠閱讀,閱讀可以說是教育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能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培養好孩子的閱讀能力,上小學也不用太擔心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