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幼兒園 情感 小公主變形計 2019-02-28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一位讀者朋友私信我,說四歲半的女兒從來不主動談她在幼兒園裡的事,就算是大人問了,孩子也會說:“我不記得了!”當媽媽的,一方面是擔心孩子,另一方面也很困擾: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詢問孩子過往的經歷,這位媽媽說:

女兒一歲多時跟我們在一起,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我們把孩子送回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由爺爺奶奶帶了兩年半。現在我們條件好一些了,孩子也4歲了,就把孩子接到身邊來上幼兒園。她倒是沒哭幾天,就是話少,不愛跟我們聊學校的事。

她問:孩子現在這樣,我們家長要怎麼辦才能讓孩子開口呢?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我也是當媽媽的人。記得女兒剛上幼兒園時,我一整天心裡都空落落。好不容易接到孩子了,特別想聽孩子說說今天在幼兒園裡吃了什麼,做了什麼,交到了什麼好朋友,老師又新教了什麼兒歌……總之,很想了解孩子的情況,分享他們的快樂和憂愁。自己的孩子就是不開口,甚至對父母的這份心情完全不理解、不領情,一臉淡漠,家長難免會失落和心酸。

不過,比起直接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讓孩子開口上,還有一件事更重要也更緊迫:關注孩子的過往經歷,修復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安全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呈階梯狀不斷構建的過程。兒童時期的安全感是低級別的安全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安全感建構的級別逐漸上升,成為高級安全感,讓一個人能在獨立狀態下擁有對這個世界的掌控感。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兒童時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安全感建立可以分為三級。

第一級安全感:從孩子一出生到一歲半,這個階段是孩子建構安全感最重要的階段。此時的安全感主要來自母親。

剛出生的嬰兒對世界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完全依賴母親的照顧,餓了由母親的乳汁來餵飽;尿了由母親來幫助換尿布;冷了有母親的體溫溫暖。這些呵護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物質上是安全的;不僅如此,母親跟孩子的眼神交流和對孩子語言的及時迴應,也讓孩子在精神層面獲得滿足。

這種朝向母親,幾乎跟母親融為一體的安全感,成為孩子的第一級安全感,是孩子感知世界、建立認知的基礎。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第二級安全感:一歲半以後到孩子入托或上幼兒園前。這個階段,孩子逐步脫離對母親的完全依賴,開始嘗試接受周圍的世界。

這個階段不少孩子開始斷奶,又稱離乳。他們在短暫的不適應慢慢明白:除了母乳,還有很多其他食物也可以餵飽自己,這時,孩子的物質安全感得到了鞏固;

此外,孩子開始試著掙脫母親的懷抱,和更多的撫養人進行情感溝通;即使暫時看不見母親,他們也能跟小夥伴一起活動。這個過程,讓孩子獲得了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讓孩子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安全。

第一級安全感構建得越成功的孩子,越能勇敢的進入第二級安全感的建構。反之,則會滯後。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第三級安全感則是前兩級建構完善的基礎上,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

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可以接受獨立入睡,從分床再到分房睡,他們經由這個過程體會到:及時不跟父母在一起,自己依然安全;更多的孩子則在這個階段,嘗試離開自己朝夕相伴的照顧者,離開熟悉的家,到託兒所、幼兒園等完全不熟悉的地方,跟不熟悉的人相處,適應新的環境。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從這位媽媽所介紹的過往經歷來看,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很可能已經受到了三次破壞。

第一次:在正需要母親、與母親難捨難分的階段,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回到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雖然是親人,但在孩子的眼裡,卻是滿滿的陌生感。這個轉變完全是一刀切的,孩子沒有過渡期,也缺乏調整期,影響了第一級安全感的構建。

第二次:在跟爺爺奶奶相處了兩年半後回到父母身邊。這又是一次主要照顧者的突然轉換。對孩子而言,又需要重新適應。

第三次:孩子還在適應父母的陣痛中,不料,父母又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孩子的心理內在秩序已經被打亂了。不管是在幼兒園面對老師同學,還是回到家中面對父母,孩子都難以找到熟悉感和親近感。孩子的安全感極度缺乏。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孩子的安全感已經遭到破壞,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修復?

孩子跟父母不願意聊天,更不願意說起在幼兒園的事情。被問起來,直接說“不記得”,其實是孩子因為安全感的缺乏,下意識關閉了內心,是一種消極狀態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認識到這一點,最要緊的事情就是修復孩子的安全感。

(一)接納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如果孩子不想說,不逼迫、不強求、不比較、不遷怒。

不逼迫、不強求,就是給孩子留一個空間,讓孩子能夠在這個空間裡得到喘息,更得到機會自我成長。隨著孩子跟父母接觸時間的增加,孩子就有機會感受到父母更多的愛;隨著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熟悉和融入度的增加,孩子的參與度和成就感也會增加,很有可能有一天他自己就會開口分享了。

不比較就是從心裡真正尊重孩子,承認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不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標杆,不給孩子增加額外的壓力;不遷怒,就是不把自己的辛苦掛在嘴上,不責備孩子為何不懂父母的心。遷怒只會讓孩子恐懼,而恐懼只會讓孩子遠離。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分享、多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愛。

父母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自己一天的收穫等。別覺得孩子聽不懂。真心跟孩子分享,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如果孩子願意說,記得一定多傾聽。光是等待孩子把想說的話講完這一件事,有時就能讓孩子得到極大的滿足感。

在可能的情況下多陪伴孩子,並提高陪伴的質量。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讓孩子安心入睡;早起給孩子做一頓熱乎乎的早餐;送孩子去幼兒園時,蹲下身子給孩子一個擁抱,並目送她走進幼兒園再離開;幼兒園放學時,按照約定的時間等候在門外,讓孩子一眼就能看到。

支持孩子給爺爺奶奶和她想要聯繫的人通電話,打視頻,允許她說自己想說的話,直到她願意掛斷電話。這樣,孩子就知道,她回到父母身邊,不僅得到了父母的愛,而且之前她所愛的人也依然愛著她。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三)比起直接詢問,父母還有這些方式可以瞭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如果父母真的特別掛念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比起直接詢問,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孩子的接受度更高。

父母可以扮成孩子的夥伴,和孩子一起,在家裡玩她在幼兒園的玩過的遊戲;父母可以當孩子,讓孩子扮演成老師,再現幼兒園老師授課的情景。沒有孩子不喜歡遊戲,沒有孩子不喜歡像孩子一樣玩耍的父母。

此外,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多跟老師溝通,也是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狀況的好辦法。有一個巧手的媽媽,有能在親子運動會上奪得冠軍的爸爸,這會激起多少孩子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孩子不愛聊幼兒園的事?別急著讓他說,先幫孩子修復安全感是關鍵

孩子的成長是非線性的。常常審視孩子的過往經歷,從關鍵期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祕密,用接納、愛和陪伴去修復孩子的安全感,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了。

歡迎關注我,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小學孩子的母親,致力於家長的自我成長和孩子的心智健康,在頭條號和悟空問答持續分享原創、走心文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