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

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

在德國,小學入學沒有面試,不看簡歷,基本都是就近入學。入學時看不出來哪個孩子厲害,哪個不厲害,但是德國人相信,一個身體和心理髮展平衡,從小擁有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的孩子,一定走得更遠更穩。

作者:悠悠媽;本文來源: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去年四月,也就是悠悠還未滿四歲時,我們收到一封來自區政府的信,信上寫著:“您的孩子還有兩年就要讀小學了,我們將於五月X號在XX學校對所有今年滿四歲的孩子家長召開有關幼升小準備活動的會議,請按時出席。”

這麼早就開始做準備了,我也是佩服德國人的計劃性。問了周圍的家長,所有同齡孩子的家長都收到了這封信,大家都是去同一所學校開會。

會議是在我們區一所公立綜合學校的大禮堂舉行的,現場來了大約三百名家長,都是住在我們區的家庭。主持會議的是某小學校長和三名小學老師。他們都是區政府派來的,並不屬於同一小學。

會議上,校長和老師輪番發言,向父母們講述如何為小學入學做準備,學前階段需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在我腦海裡,幼升小的要求都是諸如認識26個字母、認識幾百個字、能從1數到100、會20以內加減法之類的量化要求。

德國幼升小要求的畫風卻完全不是這樣的,他們的要求非常細緻入微,照顧到方方面面,很多並不能量化。不知道見過世面的中國媽媽們,看到德國的要求會怎麼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生活自理能力

  • 會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

  • 會扣釦子、拉拉鍊、系解鞋帶和皮帶

  • 會打結、用橡皮筋扎頭髮

  • 會拿出和收納自己的物品:書包、筆袋、運動包等

這一條老師放在了最前面說,可見德國人是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擺在了第一位。老師一再強調,在上小學之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包括正確對待、收拾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二、大運動能力

  • 會控制自己的身體:

    1、能沿著一條線走(包括向後退)、走平衡木、保持身體平衡

    2、能一隻腳站立(包括閉著眼睛時)

    3、能超著目標扔球和接球

    4、能跳過一個障礙物或一條線(包括雙腳併攏跳)、攀爬

0-6歲是人類發展大運動能力的關鍵期,大運動也是幼兒其他能力發展的基礎,德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三、精細運動能力

  • 會剪紙/剪出形狀、粘貼、摺紙和串珠子

  • 學會拿筆,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 會用筆描線、會寫自己的名字

  • 會使用卷筆刀、橡皮擦

  • 會畫基本物品、塗色時不塗出格、能將一張空白紙畫滿

  • 在與其他孩子玩耍中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力度


其實這些能力,都不需要刻意去訓練和要求孩子,日常生活中本來就有很多機會去使用手,再加上平時的玩具也會涉及到(比如這周團的蒙氏布書)。

我們只要有意識地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和鍛鍊,不代勞,掌握這些能力是水到渠成的事。

像悠悠學會使用剪刀、握筆、寫字、描線、扎鞭子都不是我教的,而是她自己觀察和模仿周圍的人,自學的結果,過程中一點壓力都沒有,倒是養成了她自己琢磨和改進的自學能力(當然,如果她向我請教,我是會給她建議的)。

用生活完成教育的精髓在於:創造機會讓孩子去探索,不要總覺得孩子是我們教會的,其實孩子自己摸索學會的更能促進TA的能力發展和自信!

四、數學思維能力

  • 認識顏色,說出不同顏色的名字

  • 分清上下前後左右(空間思維)

  • 能將物品按特點分類(如按形狀、顏色、材質、功能等)

  • 能發現相似物品之間的區別

  • 比較物品:大/小、高/矮、胖/瘦、輕/重等

  • 對6以內的數量能一眼判斷,而不需要用手去數

  • 認識骰子的每一面

德國幼兒園裡雖然沒有課程,也不會對孩子有加減法心算之類的要求,但是他們很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

經常有人問,德國幼兒園沒有課程,那孩子們是怎麼學的呢?其實玩玩具也能學到很多啊,一點不比課程差,效果甚至可能比課程更好!

德國幼兒園和家裡大量的桌遊、邏輯狗和LÜK思維訓練教具就是他們的“教學”材料,每天都會接觸,孩子們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鍛鍊數學和邏輯思維,這也是最符合學齡前兒童大腦發育特點的玩中學方式。

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

幼兒園老師也會讓學齡前兒童做一些練習題。

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

我一直覺得真正懂教育的媽媽,不是不推娃,而是有智慧、有章法地推——懂得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興趣。看起來都是娃自願學的,實際上背後少不了父母用心的隱形引導。

五、語言表達能力

  • 能清晰且足夠大聲地陳述

  • 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敢於向人求助

  • 能講述經歷、複述短小的故事,會提問

  • 能準確描述物品和人


語言表達能力這一塊德國老師特別強調了講故事和表達自我這兩大能力。

講故事、描述人和事情經過都是對“敘事性語言”的運用,敘事性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更高級的書面語言,也是拉開人語言能力差距的判斷標準。

而表達自我的關鍵則在於孩子說出自己想法的勇氣和意願,不完全與語言水平相關。

家長平時在家要注意營造願意傾聽孩子、尊重孩子想法、平等對話的氛圍,孩子才會形成在集體和權威(老師)面前敢於表達自己需求和想法的膽量和習慣。

六、社會能力

  • 能命名自己的情緒

  • 懂得聆聽別人,不打斷別人說話

  • 能聽從語言指令並執行

  • 能參與特定多人遊戲、堅持玩到遊戲結束,並在遊戲中貢獻自己的想法

  • 具備一定的挫折容忍力

  • 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接受自然後果

社會能力基本是包羅萬象了,凡是與人打交道涉及到的能力,都可以歸為社會能力。

這方面我以前也寫過很多,主要靠家庭教育和社交經驗的積累。父母的以身示範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嘴上嘮叨再多,不如自己先做到。

德國老師特別強調了聽從指令並執行的能力,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就無法適應小學集體生活和學習。如果一個德國孩子到了5歲還是把大人說的話當耳邊風,無視規則,可能會被家庭醫生和幼兒園老師建議在幼兒園多待一年,等待能力成熟後再進入小學。

七、聽力能力

  • 能分辨發音比較接近的詞語

  • 能分辨不同的聲音,區分大聲和小聲

  • 能聽完一段旋律後唱出這段旋律

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要調動全感官,那麼當然少不了耳朵。德國人很看重耳朵的靈敏性和聽覺分辨力的鍛鍊。

德國兒醫對四歲孩子的體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測耳朵的聽辨力,包括要孩子重複一些非常奇怪的發音。

德國醫生解釋之所以測這個,是因為從小學開始,課堂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聽覺接收的(俗稱“聽講”),若聽覺無法高效地吸收信息並存儲於大腦,那麼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表現出容易走神、聽不進去、聽了也記不住、一聽就忘的症狀——既缺乏專注力,又缺短期記憶力的表現。

為了讓孩子做好進入學校學習的準備,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通過聽覺接收和處理信息的習慣(當然視覺接收也很重要).

八、專注力和耐力

  • 能安靜地坐著(如吃飯、聽講和寫作業時)

  • 能堅持不懈地努力完成任務,哪怕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也能繼續嘗試

  • 能承受一定壓力

  • 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德國老師要求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就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坐姿、學習態度、專注聆聽和閱讀習慣都是可以從小在家培養的。

我們可以在家讓孩子接觸一些書面材料(比如遊戲書、互動書、迷宮書等等書籍形式的“玩具”),逐漸適應書面指令,養成坐在桌前寫寫畫畫的好習慣。

九、生活常識和禮節

  • 知道日常物品的名稱

  • 日常常識: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齡、住址、家庭成員、聯繫人電話號碼

  • 不跟陌生人走,有自我保護意識

  • 知道在課堂上發言前要先舉手

總體來說,德國幼升小的要求是很簡單的,學齡前階段側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為孩子做好進入學校學習的心理準備。

在德國,小學入學沒有面試,不看簡歷,基本都是就近入學。入學時看不出來哪個孩子厲害,哪個不厲害,但是德國人相信,一個身體和心理髮展平衡,從小擁有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的孩子,一定走得更遠更穩。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

作者簡介:悠悠媽,定居德國,精通德國早教與教育,代表作《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

意猶未盡

什麼樣的孩子走得更遠?德國幼升小的要求給了我答案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 全國各省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310

  •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6

  •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