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

奇奇是我同事女兒,她媽媽說去年剛送幼兒園的時候,哭了足足三個多月,後來才慢慢好一些。

奇奇媽:“孩子路上好好的,看到幼兒園大門就開始哭,送進去好一段,吃完早

飯就又開始哭,斷斷續續哭了三個多月。”

我:“孩子哭,你們做什麼了?”

奇奇媽:“就是安慰她,你看小朋友們都玩的多好,他們不哭你也別哭了,還有那麼多玩具多好啊,還有大滑梯……類似這些話吧,效果不好,有時候我說完,孩子反而哭地更厲害,愁啊!”

她說完嘆口氣,看得出她對去年孩子入園的經歷還心有餘悸。

現在是9月中旬剛剛開始,又有一批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開學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知道又有多少類似奇奇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有很明顯的分離焦慮,只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其實,如果奇奇媽能夠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開始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孩子一起分步驟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練習,也許孩子入院就是另一番情景和心情。

"

奇奇是我同事女兒,她媽媽說去年剛送幼兒園的時候,哭了足足三個多月,後來才慢慢好一些。

奇奇媽:“孩子路上好好的,看到幼兒園大門就開始哭,送進去好一段,吃完早

飯就又開始哭,斷斷續續哭了三個多月。”

我:“孩子哭,你們做什麼了?”

奇奇媽:“就是安慰她,你看小朋友們都玩的多好,他們不哭你也別哭了,還有那麼多玩具多好啊,還有大滑梯……類似這些話吧,效果不好,有時候我說完,孩子反而哭地更厲害,愁啊!”

她說完嘆口氣,看得出她對去年孩子入園的經歷還心有餘悸。

現在是9月中旬剛剛開始,又有一批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開學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知道又有多少類似奇奇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有很明顯的分離焦慮,只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其實,如果奇奇媽能夠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開始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孩子一起分步驟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練習,也許孩子入院就是另一番情景和心情。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1. 被忽視的焦慮,孩子正疲憊痛苦地默默承受

如果你的孩子剛剛運動回家,看到桌上水杯端起就喝,結果由於水溫太熱燙了嘴,你不可能永遠不再讓孩子喝水,而是會引導他以後喝水之前試探一下水溫,如果水熱吹一吹,等一等再喝。

我家大寶兩歲半的時候,燙了一次嘴,我就是這麼做的,這個年齡的小孩練習幾次就能自己處理喝水問題。再到後來他拿吸管杯喝水,都習慣性問我一句:媽媽,你給我倒的水熱嗎?再到後來,他吃東西之前,都會試探一下溫度,然後再大口吃,在吃喝方面,防燙已經成為他獨立能力的一種,這是練習所得。

​卓越的教育學家蘇斯博士說:“樹不能說話,所以我要為他代言。”

焦慮的孩子正在默默地忍受著痛苦,不為自己父母所知,大部分人直白或簡單地理解為“內向粘人”、“不捨得媽媽”、“適應能力差”、“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就好……”

很遺憾,這些常規認識掩蓋了孩子焦慮的真相,孩子繼續默默獨自承受,有研究表明,沒有經過治療的焦慮不會自愈,只會以其他形式暫時掩藏。但事實上孩子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可以通過大人(通常是父母)正確指導練習,來改變現狀,從而改變思想。

"

奇奇是我同事女兒,她媽媽說去年剛送幼兒園的時候,哭了足足三個多月,後來才慢慢好一些。

奇奇媽:“孩子路上好好的,看到幼兒園大門就開始哭,送進去好一段,吃完早

飯就又開始哭,斷斷續續哭了三個多月。”

我:“孩子哭,你們做什麼了?”

奇奇媽:“就是安慰她,你看小朋友們都玩的多好,他們不哭你也別哭了,還有那麼多玩具多好啊,還有大滑梯……類似這些話吧,效果不好,有時候我說完,孩子反而哭地更厲害,愁啊!”

她說完嘆口氣,看得出她對去年孩子入園的經歷還心有餘悸。

現在是9月中旬剛剛開始,又有一批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開學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知道又有多少類似奇奇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有很明顯的分離焦慮,只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其實,如果奇奇媽能夠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開始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孩子一起分步驟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練習,也許孩子入院就是另一番情景和心情。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1. 被忽視的焦慮,孩子正疲憊痛苦地默默承受

如果你的孩子剛剛運動回家,看到桌上水杯端起就喝,結果由於水溫太熱燙了嘴,你不可能永遠不再讓孩子喝水,而是會引導他以後喝水之前試探一下水溫,如果水熱吹一吹,等一等再喝。

我家大寶兩歲半的時候,燙了一次嘴,我就是這麼做的,這個年齡的小孩練習幾次就能自己處理喝水問題。再到後來他拿吸管杯喝水,都習慣性問我一句:媽媽,你給我倒的水熱嗎?再到後來,他吃東西之前,都會試探一下溫度,然後再大口吃,在吃喝方面,防燙已經成為他獨立能力的一種,這是練習所得。

​卓越的教育學家蘇斯博士說:“樹不能說話,所以我要為他代言。”

焦慮的孩子正在默默地忍受著痛苦,不為自己父母所知,大部分人直白或簡單地理解為“內向粘人”、“不捨得媽媽”、“適應能力差”、“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就好……”

很遺憾,這些常規認識掩蓋了孩子焦慮的真相,孩子繼續默默獨自承受,有研究表明,沒有經過治療的焦慮不會自愈,只會以其他形式暫時掩藏。但事實上孩子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可以通過大人(通常是父母)正確指導練習,來改變現狀,從而改變思想。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2. 分離訓練很重要

父母如果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焦慮原理和逐步降低焦慮的方法,就可以承擔起教導孩子克服焦慮的工作。因為,目前咱們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帶著孩子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去解決入園焦慮的,但只有小部分父母做到對孩子的幫助指導。

教會孩子面對恐懼和焦慮非常重要,在入園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父母通過耐心練習指導,培養孩子養成獨立面對焦慮的能力,對孩子成長有不可磨滅地積極意義,比買10套樂高還要重要。

幼兒園小班,大都是三歲多的孩子,這個年齡段正好就是人生髮展階段的分離焦慮與日俱增的時期。最早,分離焦慮從孩子一歲左右開始,在未來三四年裡,有增無減,直到幼兒園畢業才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增加而漸漸消失。

小孩對新的環境會感到好奇,有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則會感到恐懼,除此之外,沒見過的醜陋動物或者穿著奇怪的陌生人,也可能會嚇到孩子。

患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認為和父母分離很不安全,對於分離的危險有超出實際的恐慌,在孩子心裡,這是跨不過去的坎。

田田9月剛入幼兒園,她表現為大哭、粘人、憤怒、生氣,哭著哭著還吐了。晚上回家她會做噩夢,看到媽媽就會抱住不放手,生怕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各種現象表明,田田也是個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

孩子對自己這些行為往往感覺身不由己,這不是孩子錯,父母切勿打罵或和別的孩子比較,積極應對,總能解決的。

"

奇奇是我同事女兒,她媽媽說去年剛送幼兒園的時候,哭了足足三個多月,後來才慢慢好一些。

奇奇媽:“孩子路上好好的,看到幼兒園大門就開始哭,送進去好一段,吃完早

飯就又開始哭,斷斷續續哭了三個多月。”

我:“孩子哭,你們做什麼了?”

奇奇媽:“就是安慰她,你看小朋友們都玩的多好,他們不哭你也別哭了,還有那麼多玩具多好啊,還有大滑梯……類似這些話吧,效果不好,有時候我說完,孩子反而哭地更厲害,愁啊!”

她說完嘆口氣,看得出她對去年孩子入園的經歷還心有餘悸。

現在是9月中旬剛剛開始,又有一批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開學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知道又有多少類似奇奇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有很明顯的分離焦慮,只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其實,如果奇奇媽能夠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開始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孩子一起分步驟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練習,也許孩子入院就是另一番情景和心情。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1. 被忽視的焦慮,孩子正疲憊痛苦地默默承受

如果你的孩子剛剛運動回家,看到桌上水杯端起就喝,結果由於水溫太熱燙了嘴,你不可能永遠不再讓孩子喝水,而是會引導他以後喝水之前試探一下水溫,如果水熱吹一吹,等一等再喝。

我家大寶兩歲半的時候,燙了一次嘴,我就是這麼做的,這個年齡的小孩練習幾次就能自己處理喝水問題。再到後來他拿吸管杯喝水,都習慣性問我一句:媽媽,你給我倒的水熱嗎?再到後來,他吃東西之前,都會試探一下溫度,然後再大口吃,在吃喝方面,防燙已經成為他獨立能力的一種,這是練習所得。

​卓越的教育學家蘇斯博士說:“樹不能說話,所以我要為他代言。”

焦慮的孩子正在默默地忍受著痛苦,不為自己父母所知,大部分人直白或簡單地理解為“內向粘人”、“不捨得媽媽”、“適應能力差”、“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就好……”

很遺憾,這些常規認識掩蓋了孩子焦慮的真相,孩子繼續默默獨自承受,有研究表明,沒有經過治療的焦慮不會自愈,只會以其他形式暫時掩藏。但事實上孩子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可以通過大人(通常是父母)正確指導練習,來改變現狀,從而改變思想。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2. 分離訓練很重要

父母如果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焦慮原理和逐步降低焦慮的方法,就可以承擔起教導孩子克服焦慮的工作。因為,目前咱們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帶著孩子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去解決入園焦慮的,但只有小部分父母做到對孩子的幫助指導。

教會孩子面對恐懼和焦慮非常重要,在入園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父母通過耐心練習指導,培養孩子養成獨立面對焦慮的能力,對孩子成長有不可磨滅地積極意義,比買10套樂高還要重要。

幼兒園小班,大都是三歲多的孩子,這個年齡段正好就是人生髮展階段的分離焦慮與日俱增的時期。最早,分離焦慮從孩子一歲左右開始,在未來三四年裡,有增無減,直到幼兒園畢業才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增加而漸漸消失。

小孩對新的環境會感到好奇,有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則會感到恐懼,除此之外,沒見過的醜陋動物或者穿著奇怪的陌生人,也可能會嚇到孩子。

患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認為和父母分離很不安全,對於分離的危險有超出實際的恐慌,在孩子心裡,這是跨不過去的坎。

田田9月剛入幼兒園,她表現為大哭、粘人、憤怒、生氣,哭著哭著還吐了。晚上回家她會做噩夢,看到媽媽就會抱住不放手,生怕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各種現象表明,田田也是個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

孩子對自己這些行為往往感覺身不由己,這不是孩子錯,父母切勿打罵或和別的孩子比較,積極應對,總能解決的。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3. 分離訓練

(1)改變孩子認知,感覺也就隨之改變

可以和孩子約定做對話遊戲,在玩中循循善誘

媽媽:“寶寶,媽媽離開你的視線,並不是消失了,我還會回來的。”

寶寶:“媽媽沒有消失,還會回來。”

一開始,一遍兩遍,孩子肯定不明白什麼意思,父母就強化練習,讓孩子明白,目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他或她腦海裡媽媽消失身影不等於再也見不到了。就從這個最基本點開始練習。

(2)製作一本屬於孩子的專門畫冊

父母和孩子一起畫畫,在父母離開的時候,孩子可以閱讀。

就畫上3個場景:孩子和父母一起玩耍的場景;父母去了另一個房間,孩子單獨玩玩具或畫畫看書等;父母回來了,一家人一起玩耍。

可以和孩子看著這個專門畫冊,一起講故事,鼓勵孩子多多講述,這是一種潛移默化地滲透。

(3)鍛鍊孩子在家庭內獨立

可以做以下行動,逐步嘗試:

本來看書地時候,孩子坐在父母懷裡,現在讓孩子坐在父母身邊的椅子上。

讓孩子獨自玩玩具,家長不在緊緊陪伴和依偎,可以找自己的事情忙一忙,讓孩子適應一下這種距離。

本來父母去廁所孩子都要跟著,試著讓孩子等在門外。

(4)讓孩子在家庭外獨立

媽媽,特別是全職媽媽,一開始可以嘗試1小時外出,讓可靠之人幫忙照看孩子,這樣孩子會慢慢適應在熟悉的環境中,短時間沒有媽媽的陪伴。慢慢增加外出時間的長度,直到增加到半天、一天。

然後嘗試,讓可靠之人帶孩子外出參加活動,可以是畫畫、運動等孩子喜歡的項目,有新鮮感和好奇心驅使,會掩蓋孩子焦慮的爆發。一旦發現有焦慮跡象,可以先暫停活動,回到孩子熟悉的家中,分階段來,慢慢嘗試。

讓孩子提前接觸其他小朋友,培養與同齡人交往的友好開端。

"

奇奇是我同事女兒,她媽媽說去年剛送幼兒園的時候,哭了足足三個多月,後來才慢慢好一些。

奇奇媽:“孩子路上好好的,看到幼兒園大門就開始哭,送進去好一段,吃完早

飯就又開始哭,斷斷續續哭了三個多月。”

我:“孩子哭,你們做什麼了?”

奇奇媽:“就是安慰她,你看小朋友們都玩的多好,他們不哭你也別哭了,還有那麼多玩具多好啊,還有大滑梯……類似這些話吧,效果不好,有時候我說完,孩子反而哭地更厲害,愁啊!”

她說完嘆口氣,看得出她對去年孩子入園的經歷還心有餘悸。

現在是9月中旬剛剛開始,又有一批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開學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知道又有多少類似奇奇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有很明顯的分離焦慮,只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其實,如果奇奇媽能夠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開始針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孩子一起分步驟地進行一些針對性練習,也許孩子入院就是另一番情景和心情。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1. 被忽視的焦慮,孩子正疲憊痛苦地默默承受

如果你的孩子剛剛運動回家,看到桌上水杯端起就喝,結果由於水溫太熱燙了嘴,你不可能永遠不再讓孩子喝水,而是會引導他以後喝水之前試探一下水溫,如果水熱吹一吹,等一等再喝。

我家大寶兩歲半的時候,燙了一次嘴,我就是這麼做的,這個年齡的小孩練習幾次就能自己處理喝水問題。再到後來他拿吸管杯喝水,都習慣性問我一句:媽媽,你給我倒的水熱嗎?再到後來,他吃東西之前,都會試探一下溫度,然後再大口吃,在吃喝方面,防燙已經成為他獨立能力的一種,這是練習所得。

​卓越的教育學家蘇斯博士說:“樹不能說話,所以我要為他代言。”

焦慮的孩子正在默默地忍受著痛苦,不為自己父母所知,大部分人直白或簡單地理解為“內向粘人”、“不捨得媽媽”、“適應能力差”、“過一段時間適應了就好……”

很遺憾,這些常規認識掩蓋了孩子焦慮的真相,孩子繼續默默獨自承受,有研究表明,沒有經過治療的焦慮不會自愈,只會以其他形式暫時掩藏。但事實上孩子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可以通過大人(通常是父母)正確指導練習,來改變現狀,從而改變思想。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2. 分離訓練很重要

父母如果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焦慮原理和逐步降低焦慮的方法,就可以承擔起教導孩子克服焦慮的工作。因為,目前咱們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帶著孩子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去解決入園焦慮的,但只有小部分父母做到對孩子的幫助指導。

教會孩子面對恐懼和焦慮非常重要,在入園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父母通過耐心練習指導,培養孩子養成獨立面對焦慮的能力,對孩子成長有不可磨滅地積極意義,比買10套樂高還要重要。

幼兒園小班,大都是三歲多的孩子,這個年齡段正好就是人生髮展階段的分離焦慮與日俱增的時期。最早,分離焦慮從孩子一歲左右開始,在未來三四年裡,有增無減,直到幼兒園畢業才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增加而漸漸消失。

小孩對新的環境會感到好奇,有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則會感到恐懼,除此之外,沒見過的醜陋動物或者穿著奇怪的陌生人,也可能會嚇到孩子。

患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認為和父母分離很不安全,對於分離的危險有超出實際的恐慌,在孩子心裡,這是跨不過去的坎。

田田9月剛入幼兒園,她表現為大哭、粘人、憤怒、生氣,哭著哭著還吐了。晚上回家她會做噩夢,看到媽媽就會抱住不放手,生怕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各種現象表明,田田也是個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

孩子對自己這些行為往往感覺身不由己,這不是孩子錯,父母切勿打罵或和別的孩子比較,積極應對,總能解決的。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3. 分離訓練

(1)改變孩子認知,感覺也就隨之改變

可以和孩子約定做對話遊戲,在玩中循循善誘

媽媽:“寶寶,媽媽離開你的視線,並不是消失了,我還會回來的。”

寶寶:“媽媽沒有消失,還會回來。”

一開始,一遍兩遍,孩子肯定不明白什麼意思,父母就強化練習,讓孩子明白,目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他或她腦海裡媽媽消失身影不等於再也見不到了。就從這個最基本點開始練習。

(2)製作一本屬於孩子的專門畫冊

父母和孩子一起畫畫,在父母離開的時候,孩子可以閱讀。

就畫上3個場景:孩子和父母一起玩耍的場景;父母去了另一個房間,孩子單獨玩玩具或畫畫看書等;父母回來了,一家人一起玩耍。

可以和孩子看著這個專門畫冊,一起講故事,鼓勵孩子多多講述,這是一種潛移默化地滲透。

(3)鍛鍊孩子在家庭內獨立

可以做以下行動,逐步嘗試:

本來看書地時候,孩子坐在父母懷裡,現在讓孩子坐在父母身邊的椅子上。

讓孩子獨自玩玩具,家長不在緊緊陪伴和依偎,可以找自己的事情忙一忙,讓孩子適應一下這種距離。

本來父母去廁所孩子都要跟著,試著讓孩子等在門外。

(4)讓孩子在家庭外獨立

媽媽,特別是全職媽媽,一開始可以嘗試1小時外出,讓可靠之人幫忙照看孩子,這樣孩子會慢慢適應在熟悉的環境中,短時間沒有媽媽的陪伴。慢慢增加外出時間的長度,直到增加到半天、一天。

然後嘗試,讓可靠之人帶孩子外出參加活動,可以是畫畫、運動等孩子喜歡的項目,有新鮮感和好奇心驅使,會掩蓋孩子焦慮的爆發。一旦發現有焦慮跡象,可以先暫停活動,回到孩子熟悉的家中,分階段來,慢慢嘗試。

讓孩子提前接觸其他小朋友,培養與同齡人交往的友好開端。

幼兒園新入學哭三個月,只因媽媽沒有做分離焦慮引導,如何避免

【反思】

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嘗試,這都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堅持。

依據焦慮心理學知識,你可以讓孩子知道,他或她有很多選擇的機會,父母也是。養孩子很辛苦、很累人,但孩子小時候父母的持續付出,可以換來孩子和家庭未來更好的生活,一種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共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