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貴老漢的油糕鋪子 文/李生海

油餅 三農 終南文苑 2018-11-28
貴貴老漢的油糕鋪子 文/李生海

當年在曲江池集市上,有個“貴貴老漢”油糕鋪子,在當地很有名氣。老漢姓王,名字中有一個“貴”字,是西曲第一村民小組人。據說他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曲江池設立集市時就開始賣油糕、油餅了。

油糕鋪子位於曲江池集市的南邊,在雁引路與直通村南那條大路分叉的三角地帶,是門朝西的兩間草棚,草棚的背牆靠在西曲五組袁百喜茶鋪子的西山牆上。貴貴老漢此前在別處闖蕩時從事炸油糕多年,練就了過硬的炸油糕本領。油糕是他的主打品牌,附帶也炸些油餅賣。他的油糕個兒大、餡兒多,貨真價實。油糕餡兒的配料十分講究,有白砂糖、核桃仁兒、青紅絲等十多種。老人家操作的傢伙什兒全部擺在房簷下,從南向北依次為一個燒柴火的泥爐子、平底兒鐵鍋、控油的鐵架子、寬大的案板子、放油餅油條的竹筐子、裝油糕餡兒的瓷盆子、厚實的柳木墩子、大小兩摞瓷盤子、放筷子的竹箸籠子、一張長條形桌子和兩條長木凳等。每天賣完油糕,老人家都要趕在天黑前做好第二天的準備工作,如包調油糕餡兒、用開水燙麵、晾面等一系列事兒。我小時候最愛看他一塊塊攤在案板上晾面的壯觀場面,但我至今也不懂如何配製炸油餅的面,據說要用一半燙麵和一半發麵,最好是小米麵,那樣炸出來的油餅既好看又好吃。

老人每天早早起來生火、揉麵、架油鍋,先炸一些油餅,再炸油糕。做油餅時,老人用一根兩頭尖、中間粗的小擀麵杖,老遠就能聽到叮哩哐啷擀麵的聲音,面擀好後用擀麵杖尖兒在中間扎一個眼兒,用兩手提起來順鍋沿放進滾燙的油鍋裡,隨著鍋裡掀起無數油氣泡兒,油餅慢慢浮到油鍋表面,老人用一雙極長的竹筷子將先前放入油鍋的油餅翻個個兒,將另一個更早放入油鍋的油餅夾起來,在油鍋邊一磕,放到鐵架子上,讓油控出來,再繼續擀另一個……

做油糕時,他先從麵糰上揪下一塊麵,用兩手拍成較厚的小圓餅,挖一勺餡兒倒在圓餅中間,用瓷勺底兒壓一壓,然後兩手配合,幾經旋轉,將餡兒包裹在麵糰裡面,將手握處多出的一小塊麵糰揪下來,雙手輕輕一拍,一個油糕就做成了,順勢放進翻滾的油鍋裡,經過三次翻轉,焦黃噴香的油糕就炸成了。在做油餅、油糕的間隙,他還時而用手指頭蘸點熱油,在手掌心搓勻,以防麵糰粘手。

每逢有人來買油餅、油糕,他都熱情接待。對現買現吃者,老人總要把油餅用刀切成同樣大小的四塊,放在瓷盤裡,連筷子一起遞給對方,還不忘叮嚀一句“你慢用。”若是客人吃油糕,還要加上一句“小心燙著”。如有人需要把油餅、油糕帶走時,他便會綁紮好遞給對方。若是油餅,他便用一根紙繩從中間小孔中穿過去,綁上即可。若帶走的是油糕,則要根據油糕數量的多少,進行不同方式的綁紮。老人家綁紮油糕的技術堪稱一絕,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小片包裝紙,把油糕依次摞好,上面再放一小片紙,再用紙繩來回交叉纏上兩次,從上面打個結即可;五個以下的油糕只綁一摞兒,六個以上則要並排綁兩摞兒一紮,程序雖然都一樣,但必須多纏繞一道紙繩;若是九個以上,則三摞一紮,再多則為四摞一紮。但無論分幾摞綁紮,都綁得結實牢靠,整齊美觀,既不會將油糕壓壞,也不會中途散開。每當老人綁紮油糕時,都會有不少人駐足觀賞,對其高超的技藝讚不絕口,圍觀老人綁紮油糕也是一種享受。曾經有人詢問他為何不用一大張包裝紙或荷葉將油糕全部包裹起來,他說完全包裹起來,時間一久,油糕就會變頑變筋,吃起來不夠鬆脆,影響口感。

貴貴老漢每天做的油糕、油餅都能賣完,鋪子生意一直很好。國家對糧食統購統銷以後,不允許私人經營,加之老人年事已高,力不從心,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才不得不關掉了油糕鋪子。如今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凡是見過、吃過“貴貴老漢”油糕、油餅的人,是不會忘記他的油糕鋪子的。

(來源:2018年02月25西安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