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著名作家二月河,愛讀書的人恐怕沒幾個不知道他。他的“帝王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堪稱清代帝王題材文學作品之中的扛鼎之作。三部作品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生動傳神的人物刻畫、曲折精彩的情節設計,以及高超純熟的寫作技巧,令無數讀者競折腰。這三部作品後來還被相繼改編成電視劇《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登上千家萬戶的熒屏,影響力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在《雍正皇帝》中,二月河為了塑造雍正銳意整頓吏治的決心,設計了一個很有震撼力的經典情節:張廷璐科場舞弊案。大學士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在擔任江蘇學政期間,接受他人請託,收受重金賄禮,上下其手暗箱運作,破壞國家科舉制度,人為操控科考成績,雍正皇帝獲知後勃然大怒。他不顧其兄長張廷玉位居首席大學士的情面,毅然決然下令斬殺張廷璐,從此張廷璐在很多讀者心目中被定格為一個貪官形象。

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那麼,這個讓很多人過目不忘的張廷璐,在真實歷史中又是怎樣一個人呢?《清史稿》記載,張廷璐出身於清朝著名的宰相世家張英家族。張英是康熙朝名臣,學識淵博,品行端方,才幹卓越,深受康熙賞識,歷任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於康熙三十八年入閣拜相,官居文華殿大學士。

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張英不僅才學兼優,且教子有方,後輩子孫賢才輩出,《清史稿》說他“自英後,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為講官”。長子張廷瓚,歷任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張廷玉,更是了不得,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相,“康乾盛世”締造者之一,歷任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

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張廷璐是張英的第三子,於康熙五十七年中進士,而且還是一甲第二名的榜眼,可見文采非凡。張廷璐的仕途雖然不及父兄那麼風光,也是一帆風順,歷任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侍講學士。雍正元年之後,出任地方官,先後主持福建鄉試、河南學政。雍正三年,奉調回京擔任國子監祭酒。

雍正七年,張廷璐出任江蘇學政。江浙一帶歷來是“人文淵藪”,國家選拔賢才的重點地區,可見雍正對於他的信任倚重。張廷璐不負眾望,在江蘇學政任上表現出色,並且創造了一個奇蹟:連任江蘇學政三屆九年,被稱為“向來所無之事”。

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張廷璐在江蘇學政期間,清廉自守,克己奉公,從未有過任何貪墨受賄之事。他不僅沒有在雍正時期被腰斬,在乾隆時期還繼續當江蘇學政。他哥哥張廷玉為了避嫌,在他任職期滿後請求把他調離崗位,乾隆皇帝反而大不樂意:“江蘇學政緊要甲於天下,張廷璐久於此位聲名甚好,已卓有成效矣。朕即位之初,豈肯舍此可信者,而另用他員耶?”堅持要他再幹一任。乾隆九年張廷璐告老還鄉,於次年在桐城老家以七十高齡善終。

由此可見,張廷璐的真實經歷,與文學作品《雍正皇帝》大相徑庭。張廷璐不僅不是罪大惡極的貪官,且官聲很好,成績斐然,雍正、乾隆都對他非常賞識信任。張廷璐並未獲罪被殺,而是平安善終。

因此,自《雍正皇帝》問世以來,要求為張廷璐“恢復名譽”的呼聲從未停止,很多人都對這段內容提出質疑,比如作家、編劇王曉馬撰文《張廷璐的冤案要平反昭雪》,認為“讓一代名相遭此莫名冤獄”,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二月河筆下一個“貪官”被雍正處斬,為什麼很多專家教授為他喊冤

著名教授紀連海也認為,張廷璐為官正直清廉,卻被“莫名其妙地提前20年在菜市口殺頭”,“對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大員,應按本來面目刻畫,不應正反倒置”。畢竟《雍正皇帝》雖然是文學作品,但還是屬於現實主義題材範疇,應該儘量貼近歷史原貌為妥。

參考資料:《清史稿》《張廷玉年譜》《歷史上的父子宰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