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地處贛西,境內景色宜人,巍巍羅霄環繞,悠悠禾水奔流,是贛鄱大地上一顆秀麗的明珠。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1%,是一個生態極好的綠色寶庫,有碧波崖、龍源口、高士山、禾山、九隴山等眾多瑰麗的自然景觀值得探訪。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歷史悠久,建縣已有1800多年,誕生了劉沆、劉定之、賀貽孫等一大批歷史名人,保留有牛田、樟梘、洲塘等一大批古色古香的村落,永新小鼓、盾牌舞、三角班採茶戲等一系列文化遺產也是極具地方特色,這裡還是全國知名的書法之鄉;永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有著太多厚重的紅色記憶,當時的湘贛省委就設在縣城,三灣鄉三灣村是著名的“三灣改編”發生地,紅軍長征先遣部隊紅六軍團從坳南鄉牛田村出發踏上西征之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以少勝多的戰鬥在龍源口鎮告捷,煙閣鄉黃竹嶺村是毛澤東夫人賀子珍和41位開國將軍的家鄉,永新是一塊有著紅色基因的熱土。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正是這“生態綠、歷史久、基因紅、人文濃“四大特點,才讓永新有了發展全域旅遊的底氣。其實,除了這些特點,永新還有一個鮮明的特色旅遊資源,那就是散落在這片山水間的諸多美食。吃喝貌似俗事,但也能吃成大事,吃出雅事,歷代帝王將相、英雄美女、才子佳人和書畫文學大家中都不乏著名老饕,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美食文章,一部美食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也是看得國人如痴如醉,美食在旅遊“吃喝玩樂購”過程中更是不可或缺,地位極為重要,成都市的寬窄巷子每年要接待上千萬本地或外來的吃貨,西安郊區的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袁家村就是靠美食做文章,一年接待的遊客居然超過了著名的兵馬俑。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必然也會孕育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永新位於湘贛兩省交界處,語言、飲食和風俗都受到湘文化和贛文化的雙重影響,這裡的祖祖輩輩又歷來喜歡外出打拼且善於學別家之長,自然又把外省的飲食精髓帶回不少,於是千百年來永新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習慣和文化 。地道的永新菜餚,在省內外都極有名氣,很受歡迎,發達地區的永新菜館早已猶如雨後春筍般的在增加,南昌吉安的永新菜館更是高朋滿座,食客如雲,永新菜用料生態、香辣可口、色澤豔麗,已然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地方菜系。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美食里名氣最大的就是永新狗肉了。永新狗肉、貴州花江狗肉、廣西玉林狗肉和江蘇沛縣狗肉並稱為“中國四大狗肉名菜”,其中屬永新狗肉烹製工序最為繁雜,永新鄉間有大批烹製狗肉的高手,大致的工序為:把狗生殺後,狗血瀝在水酒裡,也不剝皮,去毛後,放上架子(舊時鄉下多放在釘耙上)用幹稻草燒烤,待表皮烤至金黃後剖取內臟洗淨,剁成小方塊,放入鍋裡用茶油爆炒,傳出爆裂聲迅即加水文火慢煮一小時後加入血酒和早已炒好的辣椒燜二十分鐘,出鍋裝盤時須撒上胡椒粉。這樣燒出的狗肉,色澤豔麗,油光可鑑,吃起來卻油而不膩,飽而不厭,口感軟糯,其味妙不可言。真正吃狗肉的高手還會留下點狗肉湯在鍋裡煮豆腐,那更是別具風味。

狗肉冬天吃了暖骨健胃,能治風溼,在永新,除了會用傳統的“對夥“即多人湊份子吃狗肉,只要貴賓來了,都會殺狗宴請。永新狗肉的味道得到眾多美食家的讚賞,不僅列為江西名菜,而且也列入了中國名菜。很多名人對永新狗肉也是情有獨鍾,如末代皇帝傅儀在宮裡吃過了無數山珍海味,在吃過永新狗肉後讚不絕口;在永新戰鬥過多年的開國元帥陳毅,因熟知永新狗肉味美,曾用這道菜招待西哈努克親王等國賓;蔣經國在臺灣,也曾專門聘請永新人做狗肉吃;永新籍開國中將王恩茂耄耋之年在京參加鄉友小型聚會,席間不顧工作人員的勸阻連吃了七八塊鄉友做的紅燒狗肉,並且邊吃邊激動地用家鄉話說“還謝窩裡給狗喲好掐“(還是家裡的狗肉好吃),老將軍對家鄉美食的眷戀,讓在場的遊子們感同身受。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中國人對美食的追求從來不缺乏創造力,永新人更是不遑多讓,豬肚包雞是很多地方的名菜,但是在永新,豬肚卻被用來包狗仔。把四五斤重的狗仔按永新狗肉的方法烹至七八分熟,放入新鮮豬肚內,用線縫好,放入鍋內蒸一個小時即可,湯汁香濃的狗肉在旺火猛蒸的過程中和爽嫩的豬肚完美結合,出鍋後迅速用剪刀剪開肚包,在缽中把肚片和狗肉拌勻讓他們再次融味後方可享用。豬肚包狗仔因選料講究、工序繁瑣、口感極佳和營養滋補成為一道名貴的地方特色菜,也是舊時永新民間家境尚好的孕婦必吃的安胎菜。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血鴨是永新傳統名菜,即使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也是節慶日餐桌上的必備菜品。隔壁蓮花縣的血鴨被列入了十大贛菜,做法和永新血鴨相似,但在細節上略有不同,蓮花血鴨注重鴨肉刀工細碎,更易入味,永新血鴨鴨塊稍大,悶煮時間更長,兩者風味各有千秋,但總體來說是師出同門,均為井岡山下的經典贛菜。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扣肉是永新人宴會上的鎮桌之寶,承載了太多人的喜宴記憶。一碗成功的扣肉色澤鮮豔,肉香撲鼻,形狀漂亮,肥瘦相宜,口味霸道,但它的製作工藝繁瑣,對廚師的技術要求很高,講究炸、切、擺、蒸、扣,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了問題,菜品就會失了水準,主菜出了差錯,馬上就會成為客人們議論的對象,這對於宴會主人來說可是掉面子的大事。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幹椒爆炒五花肉是一道受到本地人熱捧的農家菜,它的起源說來有些辛酸和無奈,醫療條件落後的年代裡豬瘟盛行,農民好不容易養頭豬,一場病就可以讓他們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膽大者捨不得扔掉病死豬,但又怕直接吃了得病,於是通過高溫爆炒時放入水酒的方式消毒,沒成想這不但不會致病,反而誤打誤撞讓這道菜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異香,這與安徽名菜“臭桂魚”的來源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經濟條件大為改善,永新人早已不吃病死豬肉,但即使是新鮮肉也仍然會用這種方式爆炒,“好豬肉當齋(病)豬肉炒”在永新是一道有著歷史厚重感的經典美食。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廣東人愛喝湯,也會喝湯,自然有著各種著名的老火靚湯,然而在永新也有一道著名的湯品,那就是風味獨特的醬蘿蔔老鴨湯,現在已成為永新接待貴客必上的一道佳餚。此湯須精選三年以上的老鴨和永新特產醬蘿蔔,經3-4小時溫火蒸制而成,蒸制時要不斷掠去浮油以保證湯品清淡不油膩,一碗上等的醬蘿蔔老鴨湯,鴨肉軟爛,醬蘿蔔脆甜,湯味更是香濃無比,常飲此湯,能清熱去火,排毒養顏,實乃湯中極品也。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還有一道湯品,也非常有特點,那就是荷包蛋煮鯽魚湯,蛋和鯽魚皆是營養豐富之物,二者做成的濃湯,湯色呈奶白色,味道極為鮮美,又具滋補功效,因食材易得,做法簡單,故而經常出現在永新農家的餐桌上。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顆顆溫暖,蛋蛋濃香,2018年豐收節前,江西籍著名女藝人劉濤通過電視熒屏和微信為江西永新土雞蛋代言,這讓永新土雞蛋在全國名聲鵲起。永新是全國綠色生態名縣,是天然的優質農產品基地,擁有眾多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土雞蛋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永新人愛吃雞蛋,用土雞蛋做的菜餚在永新人的餐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無蛋不成席。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金錢蛋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喜慶,烹製方法也很有想象力,蛋用清水煮熟,去殼後用線拉成薄片(這個工序很講究,不可用刀,用刀容易導致蛋黃蛋白分離,只可用線,故而又叫線扯卜卜),將蛋片放入鍋中炒至金黃,撒上蔥花即可出鍋,此菜色澤豔麗無比,口感外焦裡嫩,形狀極富美感,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食慾。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直爽的永新人性子偏急,但在對待美食上卻極富耐心,蛋餃的製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碗貌似普通的蛋餃從剁肉,包餃,煮餃需要將近一個小時,但是永新的家庭主婦們為了撫慰家人們的胃,從來不會吝嗇時間。很多人關於這道菜的童年記憶是這樣的:自己坐在爐膛前添柴燒火,母親系著圍裙站在灶前,用調羹將蛋汁舀進油鍋後快速用筷子夾少許肉放入蛋花裡,再用鏟子裹成餃子狀,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瞬間四溢的蛋香肉香交織在一起,溫暖了無數永新人的童年。在紅亮的爐火和嫋嫋的炊煙中,孩子們漸漸長大,母親慢慢變老。在永新人眼裡,這是一道飽含著母愛親情的媽媽菜。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多山,雨量充沛,青草肥美,這為牛的養殖提供了天然的牧場,養牛在永新北鄉的懷忠和蘆溪是傳統產業,懷忠牛墟一直很旺,南鄉的煙閣和龍源口的老百姓也有養牛的習慣,只是方式別具一格,他們將牛趕入深山,任其長時間呆在野外自生自滅,需要時再去找回來,這樣的牛肉味道自然極好,是真正的純天然肉品。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的牛種一般都是黃牛,黃牛肉肉質緊實細嫩,嚼後味有回甘,不需要太高明的廚藝就能成為美味,小炒黃牛肉在永新是一道很受歡迎的家常菜。

紅燒牛腳可是硬菜,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豐富,一碗牛腳就是一碗膠原蛋白,這是進入永新的牛肉特色餐館裡必點的一道美味,軟爛香辣的紅燒牛腳好吃,但對廚藝和耐心也是不小的考驗,懷忠蘆溪等北部鄉鎮的廚師是做這道菜的行家裡手。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地處綿延幾百裡的羅霄山脈藏著無數的山珍,蜿蜒秀美的禾水河裡哺育了無盡的河鮮,禾水河,江南丘陵間一條再普通不過的河流,卻是永新幾十萬人口賴以生存的母親河,這條河發源至今,見證了彭震龍抗元兵敗後3000義士抱石沉潭的壯烈場面,也目睹了王佐、袁文才被錯殺的歷史事件,河水日夜流淌,夾帶著無數個這樣的永新故事匯入了贛江,也匯入了歷史的長河。

得益於歷屆政府沒有一味拿環境換髮展,再加上近年來的“城鄉環境整治”“藍天碧水保衛戰”、“河長制”等環保政策的落實,溪裡、河裡和水庫裡的水時至今日仍然比較乾淨,好的水質自然孕育了品質優良的河鮮,禾水河、小溪以及大片農田裡的各種魚類、泥鰍、黃鱔和田螺味道都十分鮮美。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黃鱔炒臘肉就是一道極富特色的永新菜,黃鱔剮好打扁切成段,放入鍋中和幹椒、臘肉爆炒,臘肉特有的鹹香剛好幫助鱔肉去腥提香,出鍋前再放幾片萵筍葉更是增色不少。如果從美食家的角度來看,黃鱔炒臘肉是一道不折不扣的時令菜,因為只有仲春天裡的黃鱔最肥美,彼時的臘肉還留有冬日炊煙的餘香,兩個季節裡產出的食材不期而遇後熱情相擁,美味即成。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青椒炒泥鰍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辣椒炒小魚乾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辣椒爆炒田螺

在很難吃到肉的日子裡,辣椒炒泥鰍,辣椒炒小魚乾和辣椒炒田螺三道河鮮小炒既是三道美味,又能夠為大家補充蛋白質。泥鰍是水中人蔘,小魚乾含鈣豐富,田螺號稱小鮑魚,都是營養滋補之物。在辣椒,生薑,水酒的作用下,寄生蟲被殺死,腥味一掃而光,鮮香得到提升。

很多離鄉多年的遊子說起這幾道菜,還是津津樂道,一槍撂倒日本中將的永新籍開國少將彭清雲將軍一直到晚年對辣椒炒泥鰍,辣椒炒小河魚乾,還是青睞有加,並且邊吃還要自顧念叨著一句家鄉話,家裡其他人聽了多年也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直到他的兒子彭少江先生回鄉時聊起這件事兒,經過家鄉人“破譯”,謎底才得到解開。原來這句話就是“王九嗯仔打窩劈,成驕亞哦咪”,意思就是泥鰍小魚,打個屁,裡面的辣椒都有味道,這是永新人人皆知的俚語,雖然有些粗俗誇張,但卻很好的描述了這兩道菜裡辣椒和泥鰍小河魚味道的完美融合;另一位永新籍開國少將李真將軍,是著名的將軍書法家,他情繫桑梓、熱心助學,將精心收藏的作品拍賣後在老家建了一棟先進的教學樓,他女兒李曉林女士介紹說老人家一直吃不慣北方菜,最喜歡吃的菜還是辣椒炒田螺,原先北京護城河裡的水還算清澈的時候,他們幾個兄弟姐妹會去裡面撈田螺做菜,而每次吃到這道菜都讓老將軍非常開心。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老將軍們南征北戰,離家多年,卻仍然是鄉音未改,對家鄉美食的依戀也是一如童年,真是令人感慨萬千。鄉食、鄉音和鄉景共同組成了鄉愁,植入了中國人骨子裡的鄉愁,無論離家多久多遠都無法忘卻。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在冰箱問世前,食物的保存可是個大問題,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有著各種各樣的妙招,永新的薰臘製品就充分體現了這塊土地上人類的智慧。永新地處山區,氣候溫潤潮溼,食物易變質,這裡的先人們巧妙地利用食鹽(醃)、陽光(晒)和炊煙(薰)三道工序將肉類的保質期延長到一年,甚至更久,更加令人驚喜的是,這些自然的生物化學反應居然讓肉類的口感和味道都有了神奇的變化,成了風味獨特的美食。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有著醉人琥珀色的煙燻臘肉看著就令人垂涎三尺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煙燻豬耳朵在餐桌上碰到美酒,就是一場美麗的約會。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濃香四溢的香腸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大腸很油膩,而且味道也不是很多人可以接受,薰腸則不然,異味在醃製和煙燻過程中變成了濃香,外緊內鬆的口感又很有嚼勁,所以喜之者眾多。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的黃牛肉質量很好,和辣椒和蒜頭一起炒製出來的煙燻牛肉乾味道更是一絕,是永新人正月裡的餐桌上一定不會缺少的乾菜。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家戶戶的冰箱基本都已普及,市場供應也非常充足,人們隨時可以買到新鮮菜。但由於煙燻製品的特殊風味,這一傳統保存食物的方法並未消亡。雖然醫生警告醃製食品和煙燻食品不利於健康,但就像煙鬼戒不了煙,酒鬼戒不了酒,胖子戒不了肥肉一樣,永新人對於煙燻食品仍然趨之若鶩,在充滿誘惑的美食麵前,任何忠告對於吃貨們來說都是蒼白無力的。

其實醫生的話要聽,但也不可全聽,更不能奉為圭臬,國外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火腿,國內浙江金華和雲南宣威的火腿, 都是醃製而成,卻並不妨礙它們成為風靡世界的食中珍品;而巴西燻肉和歐洲的薰培根也是公認的美食,久負盛名;重慶地區、湘西地區的人們極度青睞熏製品,但並沒有研究證明這兩個地區的平均壽命低於全國水平。決定身體健康的,主要還是基因遺傳、心情愉悅、生活規律和適度運動。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三月的永新,原野上草長鶯飛,陌上花開,耀眼金黃的油菜花和紫綠相間的紫雲英在明媚的春光裡相映成趣,禾河兩岸的百里原野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紅花草、鬆菇、地衣、蕎蔥、蕨菜,小筍酸菜都是產自春天裡原野上的美味,它們和臘肉,牛肉乾,臘腸等一干冬天裡醃製的美味組成了早春裡永新人慾罷不能的經典家宴。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去過不少地方,印象裡只有永新把紫雲英當作蔬菜食用,重油旺火蘸點水酒炒出來的"紅花草″,青翠欲滴,脆爽無比。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雷公絲炒肉末,這道從地上刮出來的美味,永新人都多次嘗過。雷公絲又叫地菇、地衣,一般是春天雷雨後才會長出來的苔蘚菌類植物,味道極為鮮美,但性寒,胃寒者切不可多吃。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酸菜炒筍。很多地方會用冬筍炒酸菜,但永新大多數時候更加喜歡用羅霄山脈特有的小竹筍炒酸菜,口感更嫩,味道甚佳。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鬆菇只出現在春夏兩季雨後的松林裡,是純天然的食材,這種菇類營養豐富,口感特別,由於至今還沒有很好的辦法實現人工種植,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是一道永新人餐桌上難得的珍貴美食。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蕎蔥是一種形似水蔥又像韭菜的野菜,長在陽春三月的野草中間,和雞蛋一起或炒或煸,口感皆無比細嫩,尤其是蕎蔥煸雞蛋,由於做法巧妙,雞蛋和喬蔥的鮮味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廣受歡迎。

品嚐早春五鮮,是人們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歡迎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春天的陽光雨露完全浸潤在了這些鮮味中,春味下了喉頭,春意自然湧上心頭。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栗子豆腐口感爽滑,營養豐富,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味,是永新餐桌上的家常菜,但很多外地人不僅沒吃過,連聽都沒聽過這道菜。栗子豆腐叫豆腐,其實跟豆子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它的原材料是山上的橡果,是純天然的食材。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人對菜品顏色極為看重,而豆芽炒香芹裡菜色的搭配被髮揮到了極致,講究“一青二白三黃四紅”,“一青”是芹菜管,芹菜必須是本地的土芹,若是換了西芹,味道顏色都會差很多;“二白”是豆芽稈;“三黃”就是黃豆瓣;“四紅”則是點綴其中的幾段乾紅辣椒。四種顏色晶瑩剔透、色澤豔麗,在碗中交相輝映,煞是好看。一碗普通的素菜,被烹飪高手們做成了玉雕一樣的藝術品。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在永新菜裡,青椒是神一樣的存在,好像跟什麼菜都可以混炒,青椒炒魚、青椒炒肉、青椒炒蛋、青椒血鴨、青椒炒豆腐、青椒炒黃豆、青椒炒毛豆、青椒蘿蔔乾、青椒茄子、青椒峨眉(扁豆)……這些青椒菜都是極為可口。但要說吃出青辣椒最原始的風味,還得是土得掉渣的火煨青椒。初夏熱烈的陽光裡,第一批本地青椒自然成熟,鄉民們會擇取肉厚肥碩的佳品,放入柴火灶的爐灰中,爐膛柴火熊熊,辣椒在熾熱的爐灰中慢慢煨熟,取出後洗去表面灰塵,放入缽中加上少許食鹽用木棒搗爛,一道濃郁地方特色的美味即成。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的地形相對規整,縣城又基本上位於縣中心,所以全縣的二十三個鄉鎮很自然的以東南西北分為四個片區,也稱作東南西北四鄉。永新人的性格大致差不多,但四個片區還是有些不同,甚至一個片區的差別都比較明顯,比如西鄉里的上西鄉和下西鄉不管語言還是風俗就都有些不一樣。

西鄉靠近湖南,有七個鄉鎮,傳統意義上又分為上西鄉和下西鄉,上西鄉由高溪鄉、文竹鎮和龍田鄉三個鄉鎮組成,而下西鄉包括裡田鎮、臺嶺鄉、龍門鎮和沙市鎮等四個鄉鎮。和永新其他地方的人相比,大多數西鄉人性格更樂觀豁達,也更有開拓精神,而上西鄉三個鄉鎮除了語言明顯有別於下西鄉外,眾多的茶館也是它的一個特色。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上西鄉茶館眾多,但絕大多數裝修並不豪華,消費很低,很接地氣,除了茶水外,茶客一般會點些茶點,花生餅子就是極具地域特色的小吃,最正宗的花生餅子產自文竹鎮,由棕油煎制而成,又脆又香,還不油膩,是茶館店裡的寵兒。或夏秋勞作後,或春冬雨雪天中,大家聚在茶館裡,點上一杯清茶,幾塊花生餅子,在鄉親間的嬉笑怒罵聲中,疲勞和煩悶一掃而光,這裡的百姓很會享受慢生活,日子過得愜意悠閒。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在很多上了些年紀的永新人記憶裡,都有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米豆腐。當年的縣城有著眾多的米豆腐攤,廣泛分佈在小農貿市場、豬仔墟上、商品大世界和汽車站這樣熱鬧的地方,米豆腐色呈淡黃,煮熟裝碗後撒上噴香的辣椒粉、蔥花、薑末和新鮮炸出的豬油,聞之清香,入口爽滑,一碗下肚,汗珠沁滿額頭,很是過癮。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江西人愛吃炒粉,永新人也不例外。只是江西其他地方爆炒前要用開水將粉條泡至筷子粗細,這樣會造成營養的流失,味道也會寡淡不少,而永新炒粉把細細的新鮮粉條直接入鍋,靠著鍋裡的高溫和油溫將粉條炒至綿軟,在鍋裡爆炒的時間明顯要超過其他地方,粉條自然更入味。

品質上佳的永新炒粉店或來自早餐店的小廚房,或來自露天夜宵攤,炒粉需要不斷地顛鍋,是個不折不扣的力氣活,所以灶前的操盤手一般是位健壯麻利的猛男,最厲害的可以同時炒六盤,只見六個爐灶一字兒排開,鐵鍋上下翻飛,油火此起彼伏,場面蔚為壯觀。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米果這道小吃很多地方都有,而用辣豆粉裹米果卻唯有永新,豆粉米果色澤誘人,狀若湯圓,口感軟糯,味道香辣可口中帶著一股豆香,這道永新傳統小吃最大的特色就是糯米粳米做成的米果外面裹上了辣豆粉,辣豆粉的製作過程非常原始,將辣椒和黃豆炒熟後,放入石磨中磨成細粉,辣椒和黃豆在碾磨的過程中味道相融,香氣撲鼻,即使是裹完米果剩下的辣豆粉,孩子們也不會放過,無論是放入口中直接食用,還是拌上新鮮的米飯,都是開心童年裡上等的美味。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木瓜涼粉是永新一道著名的小吃,不同於市面上經常看得到的的黑涼粉,永新涼粉以山上的野木瓜(不是臺灣木瓜,也不是傣族做菜的木瓜,而是山上一種假酸漿的種子)製成,顏色晶瑩透澈、口感清爽潤滑,風味怡人,是夏季裡的消暑佳品。雖然現在工廠裡生產出來的奶油冰棒冰激凌等冰製品很容易買到,但木瓜涼粉仍然在永新的夏日很有市場。

永新的街上涼粉攤擺設簡單,一般由兩個木桶,一塊案板,幾個凳子組成,一個木桶裝著晶瑩剔透的木瓜涼粉,一個木桶裝著碗和乾淨的水,案板上放著食醋、白砂糖等調味品,用來將碗中的涼粉送入口中的工具也很特別,是一片薄薄的篾片,極具鄉土味兒,印象裡涼粉攤後坐著的彷彿總是一位位身材微胖、慈眉善目的大媽或大娘。木瓜涼粉更容易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攤前的食客多為少男少女,或許是因為涼粉裡的酸酸甜甜,像極了夏日初戀的味道。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初春,人們卸下厚厚的冬裝,原野上草木復甦,一片翠綠。巧婦們三三兩兩,或提著籃子或拿個袋子沿著河邊田埂行走,她們在踏青,也在找尋一種屬於春天的美味一一艾葉草,將艾草帶回家,洗淨後加鹼煮至爛熟,濾幹水,搗成艾泥,再對半配上幹糯米粉揉勻,然後包餡揉成湯圓狀上蒸籠,旺火蒸熟即成。此物表皮光滑,色澤翠綠,清香撲鼻,甘中帶苦,嚼有韌性,食而不膩,不僅風味獨特,且能溫肺暖脾,散寒除溼,有防病保健之功效,春風又綠江南岸時節,艾米果是永新一道非常有特色的當季健康小吃。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永新的“和子四珍”頗有名氣,裡面的橙皮、密茄也就是加糖製作的蜜餞,並無特別之處,而醬蘿蔔和醬姜卻是製作工藝極為特別的醬製品,醬蘿蔔主要用來燉湯,而醬姜風味獨特,即使食療佳品,又是名貴茶點,醬姜表面有一層豐厚白霜,這是一種有益酶,白霜越厚,質地越好,姜肉是一種黃裡透紅漂亮的紅糖色,若無薑絲剛為上品,味甜辣,香醇郁,具有暖胃、補腦和提神的功效,用以烹製雞湯、鴨湯、排骨湯,也是味道醇厚鮮美。

永新醬姜全國僅有,生產歷史悠久,明朝時就曾作為貢品進獻皇宮,1938年起還出口過美國,永新家家戶戶都能製作醬姜,但卻以永新縣澧田鎮的梘田醬姜最為正宗,村子裡的祕製配方代代相傳,製作出來的醬姜最為美味爽口,物質匱乏的年代,農家只有在貴客到來時才會拿出來,對於孩子們來講是渴望而不易得的美味,爺爺奶奶、父母都會把它們放入小罈子並藏在某個不易發現的角落,一塊醬姜承載了無數永新人的兒時念想。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有了這麼多美食,怎能少了美酒?酒,是水、酒麴和糧食共同發力神奇的結晶,尤其是水質決定著酒的好壞,釀酒和泡茶的水道理相通,泉水為上,溪水為中,未汙染的河水和井水為下,羅霄山脈良好的植被涵養了大量充沛乾淨的山泉水源,無數個永新民間釀酒師傳承著祖輩們的釀酒技術,用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優質糯米和山間甘泉釀出了一罈罈芬芳無比的美酒。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水酒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老酒

立冬後,永新鄉間家家戶戶開始釀酒,釀酒的夜晚,屋外寒風凜冽,屋內卻在柴火的烘烤下溫暖如春,大人在放飛美酒的希望,小孩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糯米飯,這樣的夜晚很有親情味,讓永新人無比懷念。釀酒的過程需要耐心,先將秋季收穫的優質糯米放入木甄中蒸熟後置於酒盆,碼一層糯飯灑一層酒藥粉,如此重複,一直從盆底到盆面下沿三寸處,再在中間掏出空洞,蓋上靜候七天到十天,整個村莊就開始瀰漫著酒香,打開蓋子你會發現糯飯中間的空洞裡已經浸滿了酒。

此後的工序不同決定著酒品的不同,直接擠出來的酒叫酒娘,甜度很高,放置幾年後變成深紅色,就成了老酒。當年永新酒廠的“三灣老酒”比江浙的黃酒還要醇厚好喝,在市場上很是走俏。不管是水酒還是酒娘,由於酒質清澈,帶點甜味,喝起來貌似酒精度不高,其實它就像金庸筆下看上去年輕俊俏、身材瘦弱卻又身懷絕技的玉面郎君,你要是不把它放在眼裡,它會讓你醉到懷疑人生。永新人最喜歡喝水酒,家中待客,紅白喜宴都少不了它的影子,無數個寒冷的冬夜裡,鄉民都會用炭盆上溫好的水酒書寫屬於他們的詩意生活。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釀完水酒剩下的酒糟自然不會扔掉,因為還有大用處,酒糟經過蒸餾法可以釀出優質高度白酒,永新人稱其為糟燒、土燒或家燒,無任何勾兌,是真正的純糧白酒,當然這活得交給專業的鄉間釀酒師,因為除了對技術要求更高,還需要專業的器具,好的糟燒釀酒師釀出的白酒,糟香濃烈,口感柔和,不辣喉,不上頭,比絕大多數市場上的瓶裝酒好喝。

對於性格溫和的江南人來說,高度的糟燒性烈,沒有膽量是喝不下滿滿一碗的,但對於大多數性格剛毅的永新男人來說卻不在話下,因為這碗酒,拼死抗元的彭震龍誓師時喝過,龍源口大捷後的紅軍將士們慶功時喝過,為中央紅軍探路的紅六軍團西征壯行時喝過,這碗酒裡的豪氣干雲早已成為了這塊土地上男人們的重要基因。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封缸酒是永新人獨具匠心創造出來的特色酒,做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白酒和酒娘或老酒按一定比例勾兌並封壇保存一年以上,這種酒酒色極為漂亮,不像白酒那麼刺激,又沒有酒娘和老酒那麼甜度高,很適合獨酌或慢品,喝封缸酒就像在曉風殘月的楊柳岸邊,欣賞一位絕色美女長袖起舞,意境很美,但稍不留神就會醉倒在溫柔鄉里。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吉安美食半江西,廬陵佳餚數永新”,永新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風光好,天藍地淨美食佳,高橋大沙豬蹄和魚湯、坳南桃園臘味、龍源口西特牛腩煮豆腐、城北王廚特色農家菜、又一順蒸土雞、三灣路曾記狗肉、胖子鴨子、南鄉扣肉……

這片熱土上藏著數不盡的美食密碼,俘獲過無數人的味蕾,來此的旅人和歸家的遊子,不管寒暑春秋,也無論陰晴雨雪,或行走在鄉村山水間,或徜徉在縣城市井中,隨便找一家農家樂或菜館,點上幾個色香味俱全的地方菜,叫上一杯糟燒或水酒,慢慢地坐喝,美味從舌尖滑過的光陰如此閒適愜意,此刻眼裡的小城萬物和諧,時光慵懶,生活中的快樂,本應如此簡單。

2019文旅吉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來源:井岡藝苑 作者:曾建華

- 徵稿啟事 -

吉安旅遊微信公眾號自推出以來,一直受到廣泛好評。如果你也喜歡把關於吉安旅遊方面的的心得記錄下來,歡迎你把文字發給我們,我們會挑選合適的內容刊發。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期待你的來稿

出 品 方:吉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

本期責編:林奕辰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文旅吉安」

旅行|閱讀|諮詢|美食|雜記

空·

最全的永新美食都在這,“美食之鄉”來了就不想走

識別圖中二維碼,讓我們一起感受吉安之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