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東西橫跨滏陽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八閘與“稻引千畦”

西八閘位於永年縣東南部,分佈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鎮境內滏陽河的北岸,距廣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內的滏陽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鎮田堡村止,在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從明嘉靖9年(1530年)開建閘之首,至明崇禎十四年(1645年)期間,先後共建成惠民閘、濟民閘、普惠閘、阜民閘、便民閘、潤民閘、廣仁閘、廣濟閘八座灌溉閘。因均勻分佈古城的西面,故稱西八閘。

八閘的建築材料以石、磚、為主,為涵洞式機構,通過鐵製裝置可提放閘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結構嚴密,工程堅固,為這一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閘的建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創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東西橫跨滏陽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八閘與“稻引千畦”

西八閘位於永年縣東南部,分佈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鎮境內滏陽河的北岸,距廣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內的滏陽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鎮田堡村止,在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從明嘉靖9年(1530年)開建閘之首,至明崇禎十四年(1645年)期間,先後共建成惠民閘、濟民閘、普惠閘、阜民閘、便民閘、潤民閘、廣仁閘、廣濟閘八座灌溉閘。因均勻分佈古城的西面,故稱西八閘。

八閘的建築材料以石、磚、為主,為涵洞式機構,通過鐵製裝置可提放閘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結構嚴密,工程堅固,為這一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閘的建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創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東西橫跨滏陽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八閘與“稻引千畦”

西八閘位於永年縣東南部,分佈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鎮境內滏陽河的北岸,距廣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內的滏陽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鎮田堡村止,在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從明嘉靖9年(1530年)開建閘之首,至明崇禎十四年(1645年)期間,先後共建成惠民閘、濟民閘、普惠閘、阜民閘、便民閘、潤民閘、廣仁閘、廣濟閘八座灌溉閘。因均勻分佈古城的西面,故稱西八閘。

八閘的建築材料以石、磚、為主,為涵洞式機構,通過鐵製裝置可提放閘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結構嚴密,工程堅固,為這一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閘的建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創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藏兵洞

藏兵洞為隋末夏王竇建德所建,青磚砌築。抵禦唐兵曾用此洞運兵,以迷惑唐兵,故有“夏王兵 數不清”之傳說。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東西橫跨滏陽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八閘與“稻引千畦”

西八閘位於永年縣東南部,分佈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鎮境內滏陽河的北岸,距廣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內的滏陽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鎮田堡村止,在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從明嘉靖9年(1530年)開建閘之首,至明崇禎十四年(1645年)期間,先後共建成惠民閘、濟民閘、普惠閘、阜民閘、便民閘、潤民閘、廣仁閘、廣濟閘八座灌溉閘。因均勻分佈古城的西面,故稱西八閘。

八閘的建築材料以石、磚、為主,為涵洞式機構,通過鐵製裝置可提放閘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結構嚴密,工程堅固,為這一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閘的建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創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藏兵洞

藏兵洞為隋末夏王竇建德所建,青磚砌築。抵禦唐兵曾用此洞運兵,以迷惑唐兵,故有“夏王兵 數不清”之傳說。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永年古城

,位於邯鄲市東北20公里的永年縣廣府鎮。是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稱曲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他擁兵坐鎮,獎勵農桑,固守一方。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他曾下令對此城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使它具備了城池的功能。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牆876個,極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使整個城防變得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原來的土城為六裡十三步,至元朝時增為九里十三步,相當於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改砌為磚城,城牆高12米、寬8米。現存的永年古城,牆高10米,寬8米,除城樓、角樓等建築已毀外,牆體及護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東西橫跨滏陽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八閘與“稻引千畦”

西八閘位於永年縣東南部,分佈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鎮境內滏陽河的北岸,距廣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內的滏陽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鎮田堡村止,在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從明嘉靖9年(1530年)開建閘之首,至明崇禎十四年(1645年)期間,先後共建成惠民閘、濟民閘、普惠閘、阜民閘、便民閘、潤民閘、廣仁閘、廣濟閘八座灌溉閘。因均勻分佈古城的西面,故稱西八閘。

八閘的建築材料以石、磚、為主,為涵洞式機構,通過鐵製裝置可提放閘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結構嚴密,工程堅固,為這一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閘的建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創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藏兵洞

藏兵洞為隋末夏王竇建德所建,青磚砌築。抵禦唐兵曾用此洞運兵,以迷惑唐兵,故有“夏王兵 數不清”之傳說。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永年古城

,位於邯鄲市東北20公里的永年縣廣府鎮。是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稱曲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他擁兵坐鎮,獎勵農桑,固守一方。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他曾下令對此城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使它具備了城池的功能。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牆876個,極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使整個城防變得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原來的土城為六裡十三步,至元朝時增為九里十三步,相當於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改砌為磚城,城牆高12米、寬8米。現存的永年古城,牆高10米,寬8米,除城樓、角樓等建築已毀外,牆體及護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汽車駛過護城河上的狐形拱橋,穿過城門停在了甕城之內。何謂甕城?就是在頭道城門與二道城門之間隔離出來的,一個形象像個大甕的一段空城。進城的人與車馬必定要通過它才能進得城去,是一塊戰時用來誘敵深入其中,而後集而殲之的伏擊之地。有一條成語叫做“甕中捉鱉”,它就是在這裡誕生的。

我佇立在城樓之上眺望,城內屋宇櫛比,街道縱橫。錯落而起伏的屋頂上,青灰色的瓦稜之間寫意著歷史的滄桑,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遠去的,戰火硝煙中的故事。隋未時期,風煙四起。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十八路反王群雄逐鹿。大夏王竇建德於此築城定都,自號大夏。大有領袖群雄,掌乾握坤之勢,終成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道不朽的風景。

看城外,護城河水在靜靜地漱流,似乎有說不盡的話語要給我們講。但從護城河的臉上,我們卻看不出它內心湧動、奔騰著的情感。它把一切一切的哀怨與訴求,希冀與期盼,全都深埋在心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獨自承受。城與河,脣齒相依,它們各自都在靜靜地聽著對方的訴說:千百年來,蔽日的狼煙,燻黑了古城的歷史,讓它顯得深邃而幽遠。無情的戰火,炙烤得古城,失去了亮麗的容顏,使它顯得古樸而凝重。護城河水是它流淌不息的淚水,終日以淚洗面也忘不掉災難給它帶來的傷害,它只能是無言以對,默默地忍受這一切,任時光的梳子,梳理它難以言說的痛傷。

"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臥牛救廣府

廣府城位於縣城臨名關鎮東偏南25公里處。

很久很久以前,廣府城是一個島國,島上品字形立下三座大山,松柏蔽日,古木參天。不知到了哪朝哪代,這裡忽被兵家看重,於是,他們就從四鄉抓夫拉丁,劈山動土,慢慢就築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迄今,這裡仍有“三山不見,四海不幹”的傳說。所謂三山,即圍市街口、府前口、縣前口三個十字口)。

築城伊始,四城門分別藏下神異的臥牛。據說,逢上洪水到來,四頭臥牛便會一齊負著城牆站起來,水漲一指,城牆就會長高一寸,洪水再猛,總也漫不過城頭。

一年,玉皇大帝令龜大王水淹“湖廣四川”,不料,黿年邁耳聾,錯把“湖廣四川”聽作“廣府四關”。只見它接下聖命,糊里糊塗率著蝦兵蟹將,引著洪鋒,一路興風作浪,直逼廣府城根。這時,神牛“哞哞”直叫,城頭越升越高。不料半夜時分,洪水陡然漫過半截城牆。緊急關頭,只聽城頭鸞鈴響作一片,原來,關帝老爺被神牛請出了廟門。關公騎赤兔馬行至北城上,猛地望見茫茫水色之中,有個笸籮大小的老黿,正在拼拿搖旗吶喊。關公大怒,揚起手中青龍偃月刀,遠遠指著那怪說:“你好個孽畜,叫你水淹湖廣四川,誰叫你來淹廣府四關?這廣府本該出夠三斗六升芝麻的官,你若淹了府,豈非逆天行事,快快滾開!”那老黿聽罷,不敢怠慢,帶著眾水族,徑著朝著東北遁去,到了借馬莊,搖身尾下10畝方圓的一個大坑,即黑龍潭,古“龍潭夜月”為永年八景之一,驟然將水縮歸東海。至此,才算結束了那場水患。

臥牛守城的事兒,年長日久,漸漸傳入江南。明朝時,江南有些人便將目光瞄向了廣府。不久,東、西、南三方的臥牛,都被南人盜走了。如今,人說只有北城牆下尚有一頭拐牛留著。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弘濟橋

弘濟橋位於廣府古城東2.5公里處,東西橫跨滏陽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八閘與“稻引千畦”

西八閘位於永年縣東南部,分佈在西沿村和南沿村鎮境內滏陽河的北岸,距廣府古城5公里。永年境內的滏陽河流域。由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鎮田堡村止,在這段近10公里的流程中,從明嘉靖9年(1530年)開建閘之首,至明崇禎十四年(1645年)期間,先後共建成惠民閘、濟民閘、普惠閘、阜民閘、便民閘、潤民閘、廣仁閘、廣濟閘八座灌溉閘。因均勻分佈古城的西面,故稱西八閘。

八閘的建築材料以石、磚、為主,為涵洞式機構,通過鐵製裝置可提放閘板,控制水量。它的建造結構嚴密,工程堅固,為這一地區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西八閘的建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創造,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的作用,迄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廣府地下隧道---藏兵洞位居水下

藏兵洞

藏兵洞為隋末夏王竇建德所建,青磚砌築。抵禦唐兵曾用此洞運兵,以迷惑唐兵,故有“夏王兵 數不清”之傳說。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永年古城

,位於邯鄲市東北20公里的永年縣廣府鎮。是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稱曲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他擁兵坐鎮,獎勵農桑,固守一方。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他曾下令對此城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使它具備了城池的功能。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牆876個,極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使整個城防變得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原來的土城為六裡十三步,至元朝時增為九里十三步,相當於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改砌為磚城,城牆高12米、寬8米。現存的永年古城,牆高10米,寬8米,除城樓、角樓等建築已毀外,牆體及護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汽車駛過護城河上的狐形拱橋,穿過城門停在了甕城之內。何謂甕城?就是在頭道城門與二道城門之間隔離出來的,一個形象像個大甕的一段空城。進城的人與車馬必定要通過它才能進得城去,是一塊戰時用來誘敵深入其中,而後集而殲之的伏擊之地。有一條成語叫做“甕中捉鱉”,它就是在這裡誕生的。

我佇立在城樓之上眺望,城內屋宇櫛比,街道縱橫。錯落而起伏的屋頂上,青灰色的瓦稜之間寫意著歷史的滄桑,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遠去的,戰火硝煙中的故事。隋未時期,風煙四起。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十八路反王群雄逐鹿。大夏王竇建德於此築城定都,自號大夏。大有領袖群雄,掌乾握坤之勢,終成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道不朽的風景。

看城外,護城河水在靜靜地漱流,似乎有說不盡的話語要給我們講。但從護城河的臉上,我們卻看不出它內心湧動、奔騰著的情感。它把一切一切的哀怨與訴求,希冀與期盼,全都深埋在心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獨自承受。城與河,脣齒相依,它們各自都在靜靜地聽著對方的訴說:千百年來,蔽日的狼煙,燻黑了古城的歷史,讓它顯得深邃而幽遠。無情的戰火,炙烤得古城,失去了亮麗的容顏,使它顯得古樸而凝重。護城河水是它流淌不息的淚水,終日以淚洗面也忘不掉災難給它帶來的傷害,它只能是無言以對,默默地忍受這一切,任時光的梳子,梳理它難以言說的痛傷。

永年廣府古城-----名勝古蹟及傳說

看夕陽晚霞映照在永年古城身上,獵獵戰旗在夕陽裡閃爍著血紅的光。我似乎讀懂了古城,讀懂了護城河。千年不變的情懷,當是我們毎一個人一生中難得的追求與嚮往!閒說千秋歷史,淡看人生未來。漫步在永年古城,不由我遐思滿懷,信口吟道:“功名豈能千秋在?風流唱盡終是衰。護城外河水無言語,巍峨城樓安在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