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蒲州梆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幹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

蒲州青柿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蒲州梆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幹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

蒲州青柿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豔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

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

永濟蘆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蒲州梆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幹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

蒲州青柿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豔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

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

永濟蘆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萬畝,採筍面積6萬畝,總產3.2萬噸,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學、栲栳、韓陽等黃河灘塗地帶。蘆筍又名石刁柏,嫩莖是含多種營養物質的高檔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綠筍表色濃,條形光直,口味清爽,營養豐富,是有效的防癌保健食品 。

張營米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蒲州梆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幹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

蒲州青柿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豔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

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

永濟蘆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萬畝,採筍面積6萬畝,總產3.2萬噸,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學、栲栳、韓陽等黃河灘塗地帶。蘆筍又名石刁柏,嫩莖是含多種營養物質的高檔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綠筍表色濃,條形光直,口味清爽,營養豐富,是有效的防癌保健食品 。

張營米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張營米醋”創始於明末清初,有三百年的釀造史,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產品以酸、香、綿譽滿河東,是烹飪之佳品 。張營小米醋釀造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桑落酒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蒲州梆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幹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

蒲州青柿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豔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

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

永濟蘆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萬畝,採筍面積6萬畝,總產3.2萬噸,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學、栲栳、韓陽等黃河灘塗地帶。蘆筍又名石刁柏,嫩莖是含多種營養物質的高檔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綠筍表色濃,條形光直,口味清爽,營養豐富,是有效的防癌保健食品 。

張營米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張營米醋”創始於明末清初,有三百年的釀造史,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產品以酸、香、綿譽滿河東,是烹飪之佳品 。張營小米醋釀造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桑落酒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桑落酒是中國傳統的歷史名酒,產於永濟市。關於桑落酒起因,當地有兩種傳說:一是在古蒲州城外東南5華里土龜塬后土祠下有個桑落泉,因用此泉水釀酒,所以起名桑落酒。

另一說法是,蒲州有酒坊名曰桑落,坊內有井,井旁有桑,每年桑椹成熟時,桑葉落入井中,用井水釀酒,釀成後封存,經過葉落枝枯之秋冬,到來年桑椹成熟時再開封,故有“懸食同枝枯之年,挪於桑落之辰”之說。

桑羅酒製作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交通信息

從太原前往永濟,可在太原南站乘坐D1905次動車,在永濟北站下車。

自駕前往永濟,走G5(京昆),S75(侯平),在永濟下高速。

往期精選:

老牛灣,黃河入晉第一彎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河曲­

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

紅棗之鄉——柳林

訂閱 “三晉文化旅遊”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古稱蒲阪(蒲州),又稱智邑,是堯舜建都的地方。

《帝王世紀》雲:堯舊都在蒲,舜都蒲阪。早在部落聯盟時期,蒲阪地帶就是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了。《禹貢》中描繪堯舜時代的九條貢稅線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永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餘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遊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遊區。

風景名勝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唐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詔由兵部尚書張說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橋,傾唐王朝之國力在渡口兩側各鑄四頭鐵牛做為固定錨地,用鐵鏈串連船隻連成浮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津浮橋的使用前後待續了1900餘年,從開元十二年開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毀於戰火,由鐵牛固定浮橋的歷史長達500年。浮橋被毀後,鐵牛依然靜臥於黃河岸邊,因為鑄於開元年間,而被稱為“開元鐵牛”。

1989年,黃河東岸的四尊鐵牛以及所屬的鐵人、鐵山、鐵柱先後被髮掘出土,成為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開元鐵牛,起固定作用的鐵牛每尊重達八萬斤左右,連同牽牛的鐵人、固定船隻的鐵柱以及鐵山、絞盤等物,耗用的生鐵相當於全國年產鐵量的百分之八十。每頭鐵牛邊上均鑄有一名牽牛鐵人,形態、表情各異,極為生動,據說分別代表四個不同的民族。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因王之渙的這個五言絕句,使得蒲州黃河邊的鸛雀樓躋身於中國四大名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將宇文護修建,當時鸛雀樓矗立於黃河岸邊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成為一方名勝。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鸛雀樓上的王之渙雕像

鸛雀樓毀於元初戰火,再加上黃河變遷,樓景俱失。詩以樓作,樓因詩名,《登鸛雀樓》所寓含的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鸛雀樓富含的文化底蘊使得它的復建工程備受矚目,復建的鸛雀樓座落在近十米高的臺基上,外形為四簷三層的仿唐風格,內部共九層,總高近74米。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原有範圍,東西寬200米,南北長35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裡地勢高敝,視野寬闊,寺院坐北朝南,居高臨下,依塬而建。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西廂記》中的主人公叫張生張君瑞,生活中的原型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是元稹的著名詩句。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他還寫過《鶯鶯傳》記載的就是自己年輕初戀時的故事。到了元代,王實甫就根據《鶯鶯傳》改編成了《西廂記》。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回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鶯鶯塔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即遊人在塔西以下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咯哇!咯哇!”的蛙鳴聲。這一奇異效應使遊客留戀往返,讚歎稱絕。

普救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蒲州故城

蒲州故城遺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

蒲州古城則是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後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長約5700米,明代蒲州城(內城)周長約5400米。明代蒲州城磚砌城牆保存完好,東、南、西、北四座城門都保存較好。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古城因為保存較好,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蒲州古城從明朝開始,因離黃河較近,屢受黃河水威脅。今天的蒲州城只留下半截城牆、鼓樓和一片殘垣斷壁,向人們訴說著古蒲州昔日的輝煌。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蒲州故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樑古城

解樑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為春秋時期晉國世卿智氏所建。

春秋戰國之際,晉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四大家族發生內戰,智氏兵敗晉陽,韓趙魏聯手瓜分智氏封邑,進而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智氏敗亡後,城池一直荒廢。目前,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長4.65公里,共設九座城門。城牆上寬4米,下寬15米,夯層明顯,厚0.08米,土中夾雜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老峰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永濟市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上。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周易》成書之前,這裡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唐宋以來,宗教的興盛進一步繁榮了五老山的道教文化,山中觀庵簇擁,寺院林立,香火繚繞,仙人飛昇,朝客雲集。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明萬曆19年,明神宗亦慕名而至,朝山進香,於農歷七月初一至十五朝山廟會,所以,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稱,被譽為我國北方道教文化名山。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五老峰風景秀美宜人,奇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水經注》稱“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時曾有64座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景區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野生動植物千餘種。

五老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盤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五座山峰組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壁立千仞,直插雲霄。

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歷史名人

楊玉環,父親楊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慶縣)司戶。祖籍宏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後徙居於蒲州永樂縣獨頭村(今永濟市)。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宋八大家,唐朝詩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王維,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

蒲劇(蒲州棒子)

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陝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畫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

蒲州梆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幹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麵、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

蒲州青柿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豔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

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

永濟蘆筍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萬畝,採筍面積6萬畝,總產3.2萬噸,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學、栲栳、韓陽等黃河灘塗地帶。蘆筍又名石刁柏,嫩莖是含多種營養物質的高檔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綠筍表色濃,條形光直,口味清爽,營養豐富,是有效的防癌保健食品 。

張營米醋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張營米醋”創始於明末清初,有三百年的釀造史,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產品以酸、香、綿譽滿河東,是烹飪之佳品 。張營小米醋釀造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桑落酒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桑落酒是中國傳統的歷史名酒,產於永濟市。關於桑落酒起因,當地有兩種傳說:一是在古蒲州城外東南5華里土龜塬后土祠下有個桑落泉,因用此泉水釀酒,所以起名桑落酒。

另一說法是,蒲州有酒坊名曰桑落,坊內有井,井旁有桑,每年桑椹成熟時,桑葉落入井中,用井水釀酒,釀成後封存,經過葉落枝枯之秋冬,到來年桑椹成熟時再開封,故有“懸食同枝枯之年,挪於桑落之辰”之說。

桑羅酒製作技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交通信息

從太原前往永濟,可在太原南站乘坐D1905次動車,在永濟北站下車。

自駕前往永濟,走G5(京昆),S75(侯平),在永濟下高速。

往期精選:

老牛灣,黃河入晉第一彎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河曲­

九曲黃河第一鎮——­­­­­­­­磧口

紅棗之鄉——柳林

訂閱 “三晉文化旅遊”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晉山晉水:舜都蒲阪——永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