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十二新②|新精品打造背後的精心

迷霧、冷雨、暗夜、黑傘……作為十二藝節的揭幕大戲,也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一開場,就把觀眾拉回到70年前上海解放前夜最驚心動魄的場景。這臺舞劇,在創作理念、舞蹈形式、敘事結構和美學風格方面所進行的大膽創新,讓它稱得上是文化創作的“新精品”。


十二藝十二新②|新精品打造背後的精心


圖說:《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兩週來,我們驚喜地發現,有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品同樣在創作理念、藝術結構、敘事方式、舞臺呈現上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和實踐,是全新的,精彩的。

新時代 新內涵


林則徐的故事,被電影、電視、舞臺演繹過很多次。天津青年京劇團帶來上海的新編歷史京劇《欽差林則徐》可以說繼承了新編歷史劇的兩大優良傳統——以史為鑑和“守本納新”,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感。林則徐作為清代民族英雄,作品並沒有展示人們熟知的虎門硝煙等情節,而是獨具匠心地描寫這位重任在肩的欽差輕裝從容地上任,謝絕沿途官員的迎送禮儀,堅辭各種饋贈,趕赴水災發生地區撫卹災民,還用自己的俸銀資助災民等一系列故事,從生活視角生動地表現他為官清廉、盡責、心繫百姓的感人故事。他與妻子相處感情真摯,唱詞中也沒有講空話、大話,而是圍繞家庭、朋友和商場等側面,通過種種人物關係的演繹,在平凡小事中向當代觀眾生動詮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時代內涵,可以說連通了歷史與現實。


十二藝十二新②|新精品打造背後的精心


圖說:《民樂情》演出照 官方圖

大型秦腔現代戲《民樂情》更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和現實意義。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始終被韓正卿書記為公為民、廉潔自律、不搞特權的情節吸引。通過老百姓的不理解、不支持,家人對於他大公無私的不理解,到韓書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說服家人,在工地真抓實幹,親力親為帶領老百姓修建水庫,到最後調離民樂,老百姓依依不捨惜別之情,深深地打動著觀眾的心。

新結構 新表達


如果說《欽差林則徐》用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傳統藝術形式演繹歷史英雄人物,那麼民族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則以全新、唯美的藝術形式,講述了一個曾撥動億萬中國人的心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培育信仰和塑造靈魂的故事。作品一方面將蒙古族的舞蹈藝術、民族音樂藝術、服裝和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劇的創作當中,使整個劇目飽含著大草原的空靈與生機,視聽上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衝擊力。另一方面,在藝術結構上,用“第一課”和“第二課”的形式,展現兩代人的心靈碰撞和情感交融,以當代視角與多重空間的表現手法,把今天的課堂和當年的草原這兩個並無直接關聯的場景,寫意般地對接起來,在虛虛實實中建立起一個個美輪美奐的空間場景,讓“草原英雄小姐妹”這一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老故事”以嶄新的藝術形象矗立在舞臺上。


十二藝十二新②|新精品打造背後的精心


圖說:《草原英雄小姐妹》劇照 官方圖

新手法 新座標


很多觀眾在看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後讚歎“有看大片的即視感”。這一方面,歸功於石庫門、弄堂、馬路、旗袍裁縫店等海派文化元素細緻入微的呈現,道具的考究讓一段歷史檔案在舞臺上“活起來”。另一方面,也是創作團隊對舞美的大膽創新。舞臺上,豎掛的磚灰色景片自由流動、旋轉開合,戲劇情境和故事空間隨之切換、打開,景片移動、推拉、旋轉中,又留出許多空間交給燈光語彙去表達,更細膩地描畫出這個極其複雜的故事。無論是“風雨如晦”的街角夜巷,還是暗藏玄機的報館暗房,這些都不只是單純的視覺符號,而是營造具有辨識度和真實感的戲劇氛圍,讓觀眾沉浸劇中,觸摸歲月,感知時光。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撰文說,願《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為當代中國舞劇的一個最新座標,勇敢探索出中國舞蹈藝術的新路。(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