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兩個兒子抱著屋簷哭,喊媽媽。妻子搭起梯子挨著在屋簷口上摸,七摸八摸摸到自己的那對翅膀。妻子插上翅膀,飛走了。

多卓做完齋回來,找不到妻子,只找到妻子穿過的衣服上的兩個蝨子,就拿到鐵匠的砧礅上去捶打,蝨子的血朝西方濺。多卓請鐵匠打了三雙鐵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向西方去尋找。

父子三人,尋呀,找呀,走了很久,來到一個龍塘邊,龍塘擋住了去路。他們在這裡歇了三天,兩個兒子天天哭著喊媽媽,哭聲驚動了癩格寶(即蛤蟆)。癩格寶教他們喝龍塘的水。喝呀,喝呀,龍塘的水被喝乾了。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兩個兒子抱著屋簷哭,喊媽媽。妻子搭起梯子挨著在屋簷口上摸,七摸八摸摸到自己的那對翅膀。妻子插上翅膀,飛走了。

多卓做完齋回來,找不到妻子,只找到妻子穿過的衣服上的兩個蝨子,就拿到鐵匠的砧礅上去捶打,蝨子的血朝西方濺。多卓請鐵匠打了三雙鐵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向西方去尋找。

父子三人,尋呀,找呀,走了很久,來到一個龍塘邊,龍塘擋住了去路。他們在這裡歇了三天,兩個兒子天天哭著喊媽媽,哭聲驚動了癩格寶(即蛤蟆)。癩格寶教他們喝龍塘的水。喝呀,喝呀,龍塘的水被喝乾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就從這裡前去找你們媽吧,我走不動了,在這裡等你們!”

兩個兒子告別了父親,下了龍塘。兄弟走進龍塘,遇到很多年輕、漂亮的婦女,她們的打扮跟兄弟倆的母親一模一樣。她們每個出來都對兄弟倆說:“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快接我回去吧!”兄弟倆不認。繼續東找,西找,來到一個不算漂亮的婦女面前,這個婦女把圍腰解開,拿出奶頭,說:“孩子,快來吃奶吧!”兄弟倆認到了自己的母親,緊緊拉著要母親快快回家。

旁邊一位老翁上前阻擋。母親跟他們說:“這是你們家公(外公)。”兄弟就求家公放他媽回家,家公說:“可以,只要你兄弟倆辦一件事。”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兩個兒子抱著屋簷哭,喊媽媽。妻子搭起梯子挨著在屋簷口上摸,七摸八摸摸到自己的那對翅膀。妻子插上翅膀,飛走了。

多卓做完齋回來,找不到妻子,只找到妻子穿過的衣服上的兩個蝨子,就拿到鐵匠的砧礅上去捶打,蝨子的血朝西方濺。多卓請鐵匠打了三雙鐵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向西方去尋找。

父子三人,尋呀,找呀,走了很久,來到一個龍塘邊,龍塘擋住了去路。他們在這裡歇了三天,兩個兒子天天哭著喊媽媽,哭聲驚動了癩格寶(即蛤蟆)。癩格寶教他們喝龍塘的水。喝呀,喝呀,龍塘的水被喝乾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就從這裡前去找你們媽吧,我走不動了,在這裡等你們!”

兩個兒子告別了父親,下了龍塘。兄弟走進龍塘,遇到很多年輕、漂亮的婦女,她們的打扮跟兄弟倆的母親一模一樣。她們每個出來都對兄弟倆說:“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快接我回去吧!”兄弟倆不認。繼續東找,西找,來到一個不算漂亮的婦女面前,這個婦女把圍腰解開,拿出奶頭,說:“孩子,快來吃奶吧!”兄弟倆認到了自己的母親,緊緊拉著要母親快快回家。

旁邊一位老翁上前阻擋。母親跟他們說:“這是你們家公(外公)。”兄弟就求家公放他媽回家,家公說:“可以,只要你兄弟倆辦一件事。”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兄弟倆問是啥事,家公說:“我走出一里路,你們把我找到了,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兄弟倆點頭:“要得!”

家公走了,母親給兄弟倆一根棍子,叫他們見啥好的,就用棍子打。

兄弟倆沒走多遠,看見大石頭後面有一棵桃子樹,結了一個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兄弟倆就用母親給的棍子打,桃子打落下來,變成家公。兄弟倆說:“家公,該放我媽回家了吧!”

家公說:“這是我藏,你們找我;現在讓你們藏,我找。我找不到你們,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兩個兒子抱著屋簷哭,喊媽媽。妻子搭起梯子挨著在屋簷口上摸,七摸八摸摸到自己的那對翅膀。妻子插上翅膀,飛走了。

多卓做完齋回來,找不到妻子,只找到妻子穿過的衣服上的兩個蝨子,就拿到鐵匠的砧礅上去捶打,蝨子的血朝西方濺。多卓請鐵匠打了三雙鐵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向西方去尋找。

父子三人,尋呀,找呀,走了很久,來到一個龍塘邊,龍塘擋住了去路。他們在這裡歇了三天,兩個兒子天天哭著喊媽媽,哭聲驚動了癩格寶(即蛤蟆)。癩格寶教他們喝龍塘的水。喝呀,喝呀,龍塘的水被喝乾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就從這裡前去找你們媽吧,我走不動了,在這裡等你們!”

兩個兒子告別了父親,下了龍塘。兄弟走進龍塘,遇到很多年輕、漂亮的婦女,她們的打扮跟兄弟倆的母親一模一樣。她們每個出來都對兄弟倆說:“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快接我回去吧!”兄弟倆不認。繼續東找,西找,來到一個不算漂亮的婦女面前,這個婦女把圍腰解開,拿出奶頭,說:“孩子,快來吃奶吧!”兄弟倆認到了自己的母親,緊緊拉著要母親快快回家。

旁邊一位老翁上前阻擋。母親跟他們說:“這是你們家公(外公)。”兄弟就求家公放他媽回家,家公說:“可以,只要你兄弟倆辦一件事。”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兄弟倆問是啥事,家公說:“我走出一里路,你們把我找到了,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兄弟倆點頭:“要得!”

家公走了,母親給兄弟倆一根棍子,叫他們見啥好的,就用棍子打。

兄弟倆沒走多遠,看見大石頭後面有一棵桃子樹,結了一個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兄弟倆就用母親給的棍子打,桃子打落下來,變成家公。兄弟倆說:“家公,該放我媽回家了吧!”

家公說:“這是我藏,你們找我;現在讓你們藏,我找。我找不到你們,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母親曉得了,就把兄弟倆變成兩把匙子,裝在碗櫃裡。家公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兄弟倆又要接媽走,家公又說:“這回你兄弟倆幫我把背後這匹山的柴砍光了再說吧!”

兄弟倆咋個砍得光呢,還是母親幫了忙。家公又要兄弟倆燒山,母親也幫了忙。家公還要兄弟倆把一斗二升小米撒播在地裡,母親也幫他們撒了。家公又要兄弟倆把撒下的小米全部撿起來。

兄弟倆在小米地裡一邊撿一邊哭:“娘啊,這回怕是不能接您回家了,這遍地的小米咋個撿得完啊!”母親說:“孩子,別哭,孃親幫你們。”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兩個兒子抱著屋簷哭,喊媽媽。妻子搭起梯子挨著在屋簷口上摸,七摸八摸摸到自己的那對翅膀。妻子插上翅膀,飛走了。

多卓做完齋回來,找不到妻子,只找到妻子穿過的衣服上的兩個蝨子,就拿到鐵匠的砧礅上去捶打,蝨子的血朝西方濺。多卓請鐵匠打了三雙鐵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向西方去尋找。

父子三人,尋呀,找呀,走了很久,來到一個龍塘邊,龍塘擋住了去路。他們在這裡歇了三天,兩個兒子天天哭著喊媽媽,哭聲驚動了癩格寶(即蛤蟆)。癩格寶教他們喝龍塘的水。喝呀,喝呀,龍塘的水被喝乾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就從這裡前去找你們媽吧,我走不動了,在這裡等你們!”

兩個兒子告別了父親,下了龍塘。兄弟走進龍塘,遇到很多年輕、漂亮的婦女,她們的打扮跟兄弟倆的母親一模一樣。她們每個出來都對兄弟倆說:“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快接我回去吧!”兄弟倆不認。繼續東找,西找,來到一個不算漂亮的婦女面前,這個婦女把圍腰解開,拿出奶頭,說:“孩子,快來吃奶吧!”兄弟倆認到了自己的母親,緊緊拉著要母親快快回家。

旁邊一位老翁上前阻擋。母親跟他們說:“這是你們家公(外公)。”兄弟就求家公放他媽回家,家公說:“可以,只要你兄弟倆辦一件事。”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兄弟倆問是啥事,家公說:“我走出一里路,你們把我找到了,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兄弟倆點頭:“要得!”

家公走了,母親給兄弟倆一根棍子,叫他們見啥好的,就用棍子打。

兄弟倆沒走多遠,看見大石頭後面有一棵桃子樹,結了一個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兄弟倆就用母親給的棍子打,桃子打落下來,變成家公。兄弟倆說:“家公,該放我媽回家了吧!”

家公說:“這是我藏,你們找我;現在讓你們藏,我找。我找不到你們,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母親曉得了,就把兄弟倆變成兩把匙子,裝在碗櫃裡。家公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兄弟倆又要接媽走,家公又說:“這回你兄弟倆幫我把背後這匹山的柴砍光了再說吧!”

兄弟倆咋個砍得光呢,還是母親幫了忙。家公又要兄弟倆燒山,母親也幫了忙。家公還要兄弟倆把一斗二升小米撒播在地裡,母親也幫他們撒了。家公又要兄弟倆把撒下的小米全部撿起來。

兄弟倆在小米地裡一邊撿一邊哭:“娘啊,這回怕是不能接您回家了,這遍地的小米咋個撿得完啊!”母親說:“孩子,別哭,孃親幫你們。”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母親請風幫忙,一下子就把撒在地裡的小米全部收到一起了。只是還差半升。母親變成只鐵鷂子,把鴉雀一個一個抓回來,叫它們把吃了的小米吐出來,湊足了一斗二升。這回家公再沒說的了,讓母親跟兄弟倆回家。但是不拿那對翅膀給母親。

可是當兄弟倆和母親一起回到龍塘邊上,因為時間太久,又不願離開找吃的,怕他們回來見不到他,多卓已經餓死去,變成根木柑(柚子)樹。母子三人來到樹下,見木柑又大又黃,摘了一個來吃,覺得很好吃,又摘了幾個背起,回原來的寨子裡去了。

"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瀘州敘永縣是水潦彝族鄉,是彝族同胞相對集中的一個區域。彝族是最古老的一個民族,並且他的歷史非常的悠久,而且據古籍記載,彝族的先祖其實是先會使用的天然火,並且發明了人工取火,對於彝族來說,火是非常的重要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並且彝族生活的地區有非常豐富的物質,為彝族的後代提供了非常多的食物原料。

而且彝族的祖先最先發明瞭農業和畜牧業,這些跟飲食都是相關的,尤其是我們現在吃的水稻,一直延續到今天,彝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我們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那裡體驗一下。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大家講一個在瀘州敘永縣水潦彝族流傳了很多年的傳說故事,聽起來非常有趣。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在崖邊上種了一大片地的小米。每年小米成熟的時候,就有一隻灰黃色的斑鳩飛來吃,吃飽了,還把成包成包(方言意思很多)的把小米運走。多卓氣得很。

這一年的秋天,那隻斑鳩又來吃小米了。多卓悄悄躲起來。只見斑鳩歇在坎坎上,把一對灰黃色的翅膀取下來放在樹椏上,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到地裡摘小米去了。

多卓把那對翅膀拿來插在腰上一會兒,斑鳩變成的姑娘回來了,找不到翅膀,就問多卓看見沒有。多卓故意說:“你吃了我多少小米,要翅膀,把我的小米還給我。”姑娘見自己的翅膀插在多卓的腰帶上,沒有翅膀不能飛走了,苦苦哀求。多卓說:“你就做我的妻子吧,我們生些娃兒,也好過日子。”姑娘點頭答應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帶著姑娘回家成了親,大家都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兩年過去了,生得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多卓和他的妻子、兒子生活得很好。

每逢妻子外出,多卓就拿出那對翅膀教兩個兒子玩飛,玩後,把翅膀藏在屋簷上。一天,多卓幫人家做齋,這是彝族的一種習俗,又叫齋祭(彝語叫“數補”或“數掙”)——歷史上彝族通行火葬,死者的骨灰用陶罐裝好,埋入地下或放在巖洞內。明、清以來,大部分改為裝棺土葬。

齋祭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齋祭的場面很大,有首古彝歌描述說:“打牛遍山紅,殺豬遍地黑,宰羊遍地白。”主祭者是死者的嫡系後代,要在住宅附近選一片很寬敞的坪子或耕地,用白木棒和樹枝等搭成一座“祭城”。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祭城”內分東西南北,用白木棒和繩索隔出彎曲小巷,直通城的中央,它表明死者一生走過的坎坷曲折道路,“祭城”中央停放著死者的靈柩。祭奠時間長短,也視死者的社會地位和家境而定:一般三天三夜或一天一夜,較長的九天九夜或七天七夜不等。前來祭奠的親戚,自帶糧食、犧牲(牛羊豬)、白酒、裹屍的布、象徵金銀的白木片、紙人、紙馬以及燈籠等物。

祭奠開始了,跳腳隊走前,嗩吶隊居二,吹奏喪樂,祭奠人彎腰垂手徐行,跟在後面。由東門進,西門出,南門進,北門出。這時鞭炮齊鳴,地炮震山響,慟哭聲四起,光景極其悲壯。)去了。整個齋祭由“布慕”主持,唸誦彝文經,經文內容涉及面很廣泛。其實有點類似於漢族的道士。傳說中的多卓應是精通此道的人。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兩個兒子抱著屋簷哭,喊媽媽。妻子搭起梯子挨著在屋簷口上摸,七摸八摸摸到自己的那對翅膀。妻子插上翅膀,飛走了。

多卓做完齋回來,找不到妻子,只找到妻子穿過的衣服上的兩個蝨子,就拿到鐵匠的砧礅上去捶打,蝨子的血朝西方濺。多卓請鐵匠打了三雙鐵鞋,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向西方去尋找。

父子三人,尋呀,找呀,走了很久,來到一個龍塘邊,龍塘擋住了去路。他們在這裡歇了三天,兩個兒子天天哭著喊媽媽,哭聲驚動了癩格寶(即蛤蟆)。癩格寶教他們喝龍塘的水。喝呀,喝呀,龍塘的水被喝乾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就從這裡前去找你們媽吧,我走不動了,在這裡等你們!”

兩個兒子告別了父親,下了龍塘。兄弟走進龍塘,遇到很多年輕、漂亮的婦女,她們的打扮跟兄弟倆的母親一模一樣。她們每個出來都對兄弟倆說:“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快接我回去吧!”兄弟倆不認。繼續東找,西找,來到一個不算漂亮的婦女面前,這個婦女把圍腰解開,拿出奶頭,說:“孩子,快來吃奶吧!”兄弟倆認到了自己的母親,緊緊拉著要母親快快回家。

旁邊一位老翁上前阻擋。母親跟他們說:“這是你們家公(外公)。”兄弟就求家公放他媽回家,家公說:“可以,只要你兄弟倆辦一件事。”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兄弟倆問是啥事,家公說:“我走出一里路,你們把我找到了,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兄弟倆點頭:“要得!”

家公走了,母親給兄弟倆一根棍子,叫他們見啥好的,就用棍子打。

兄弟倆沒走多遠,看見大石頭後面有一棵桃子樹,結了一個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兄弟倆就用母親給的棍子打,桃子打落下來,變成家公。兄弟倆說:“家公,該放我媽回家了吧!”

家公說:“這是我藏,你們找我;現在讓你們藏,我找。我找不到你們,你媽就跟你們回家去。”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母親曉得了,就把兄弟倆變成兩把匙子,裝在碗櫃裡。家公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兄弟倆又要接媽走,家公又說:“這回你兄弟倆幫我把背後這匹山的柴砍光了再說吧!”

兄弟倆咋個砍得光呢,還是母親幫了忙。家公又要兄弟倆燒山,母親也幫了忙。家公還要兄弟倆把一斗二升小米撒播在地裡,母親也幫他們撒了。家公又要兄弟倆把撒下的小米全部撿起來。

兄弟倆在小米地裡一邊撿一邊哭:“娘啊,這回怕是不能接您回家了,這遍地的小米咋個撿得完啊!”母親說:“孩子,別哭,孃親幫你們。”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母親請風幫忙,一下子就把撒在地裡的小米全部收到一起了。只是還差半升。母親變成只鐵鷂子,把鴉雀一個一個抓回來,叫它們把吃了的小米吐出來,湊足了一斗二升。這回家公再沒說的了,讓母親跟兄弟倆回家。但是不拿那對翅膀給母親。

可是當兄弟倆和母親一起回到龍塘邊上,因為時間太久,又不願離開找吃的,怕他們回來見不到他,多卓已經餓死去,變成根木柑(柚子)樹。母子三人來到樹下,見木柑又大又黃,摘了一個來吃,覺得很好吃,又摘了幾個背起,回原來的寨子裡去了。

敘永水潦彝族民間傳說:多卓和妻子,以及孩子們傳奇的故事

多卓的妻子和孩子們回家後,還是在那片岩邊種小米,每到收小米的時侯就悠悠地唱起懷念親人的歌:

多卓我的親人喲,

你為什麼離開我們?

高高的懸崖上扯一根青藤

藤的那頭有你的靈魂。

我們不能沒有你,

我們永遠想念你,

你在青藤那頭等著,

要沿著青藤去找你。

大家聽了他們孤兒寡母的歌聲,都跟著唱呀,還流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