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發告別微博網友被證實自殺:熬過1584天,我熬不下去了

抑鬱症 微博 旅行 世衛組織 社會 新聞晨報 2018-12-16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時光機”發告別微博網友被證實自殺:熬過1584天,我熬不下去了

“時光機”發告別微博網友被證實自殺:熬過1584天,我熬不下去了

12日23時59分,網友“旅行的孤獨風”利用時光機功能發微博稱:“當你們看到這條微博,我已經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於在今天凌晨結束了。”13日凌晨,警方評論證實,該網友已經離世,並提醒大家正視抑鬱症,及時就醫治療。

不久,微博用戶“走飯”也出現在當天熱搜排行榜——2012年3月,“走飯”同樣通過這一方式離世,此後,她生前發佈的最後一條微博成為眾多抑鬱症患者的傾訴對象。截至2018年12月13日,該微博評論數已經超過148萬。

來自時光機的微博遺言

容我去死一死可好,我既然已經崩潰到這種地步了。容我大哭一場,然後安靜地死一死如何。”這是“旅行的孤獨風”置頂微博的內容。其賬戶基本資料顯示,該賬戶屬於一個“24歲,射手座,現居北京”的男生,但後經警方證實,該地址並非其實際所在地。

12月12日23時59分,“旅行的孤獨風”的微博出現這樣一段文字:“當你們看到這條微博,我已經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於在今天凌晨結束了。謝謝各位,我熬不下去啦,所以我走了。對不起,各位,我還是撐不下去。”需要注意的是,該微博是通過時光機(延時發送)功能發佈的。由於時光機可定時提前發佈微博,因此很難確定其實際發佈上述文字的時間。

察覺出“旅行的孤獨風”言語間想要自殺的意圖,不少網友紛紛主動聯繫北京警方,並在評論區留言安慰他:“請你喝奶茶好不好?天寒地凍的,請你喝奶茶然後我們聊聊天好不好?”此後,該事件引發近萬名網友關注、轉發。

13日凌晨1時27分,微博大V江寧婆婆轉發該微博稱,經北京警方核實,“旅行的孤獨風”所填地址系假地址,目前正在聯繫屬地警方。10時9分,江寧婆婆再次更新進展:

經過北京、廣州、深圳三地警方艱苦工作,已經找到“孤獨的旅行風”的遺體。“他選擇了非常決絕的離開方式,沒有給我們救援的機會。我必須再說一次,要正視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及時就醫治療,絕大多數抑鬱症是可以好轉治癒的。”

“樹洞”裡的148萬條留言

隨著“旅行的孤獨風”的離世,抑鬱症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很快,“走飯”兩個字出現在微博熱搜排行榜上。

2012年3月18日,微博用戶“走飯”利用時光機發布遺言,與世界告別。最後一條微博中,她透露,自己患有抑鬱症,因此選擇輕生。不久,警方發佈消息證實,90後女生“走飯”已於當天凌晨離世。

以這樣悲劇的方式“走紅”後,“走飯”在其微博留下的眾多精彩詩句被廣泛傳播,而她發佈的最後一條微博也成為眾多抑鬱症患者傾訴心事的“樹洞”。2014年2月,有網友在該微博下留言稱:“走飯微博下的評論已經達到28萬,每天都有無數人來到這條微博下和她說話,訴說著自己的願望,抱怨著生活的煩心事。他們明知道博主不會回覆他們,卻兀自喃喃不休。所以你看,這個世界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冷漠。”事實上,截至12月13日,“走飯”最後一條微博下的評論數已經超過148萬,其中既有抑鬱症患者的傾訴,也有眾多陌生人對彼此的鼓勵。

某種意義上來說,“走飯”或許已經成為抑鬱症患者最信賴的“樹洞”。在“孤獨的旅行風”11月23日發佈的名為《抑鬱症的第1571天》的文章中,也曾提到“又去走飯下面留言了”。但令人遺憾的是,“樹洞”裡各種溫暖的鼓勵似乎並沒有攔下“孤獨的旅行風”離開的腳步。

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不足兩成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方網站介紹,近年來,抑鬱症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常見疾病,患者人數超過3億。不同於普通的情緒波動,或者面對挫折挑戰時產生的短暫情緒反應,抑鬱症會對患者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尤其是長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鬱症,很可能導致患者在工作、生活中表現不佳,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自殺。“每年有近80萬人因自殺死亡,自殺已經成為15至29歲年齡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對抑鬱症已經有了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但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抑鬱症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療,許多國家中甚至不到10%。

2017年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中國大概有5400萬的抑鬱症患者,和全球的患病比例比較接近,其中只有20%的患者接受了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稱,導致各國接受治療患者比例始終不高的主要原因為:缺乏資源和訓練有素的衛生保健人員,以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等。“不能作出準確評估是影響有效治療的另一因素。在不同收入水平的所有國家中,抑鬱症患者經常不能得到正確診斷,還有些非抑鬱症患者常常會被誤診並被誤開抗抑鬱藥”。

專家:抑鬱症患者應及時接受系統治療

北京安定醫院抑鬱症治療中心房萌副主任醫師介紹,所謂抑鬱症其實是大眾比較通俗的叫法,專業領域中一般會分為抑鬱發作、雙相情感障礙等不同情況。一般對於輕度患者來說,通過旅遊、運動、與家人朋友談心等方式,可能會緩解症狀,甚至自愈。但對於中度、重度患者來說,還是需要接受系統治療,“越早就醫越好”。對於網上抑鬱症患者之間的溝通,房萌表示,病友之間能夠更好地瞭解彼此症狀、感受,“抑鬱症患者的許多症狀,與普通人溝通是很難獲得理解的,甚至還有可能被別人視作矯情、做作,病友之間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且一些已經痊癒的患者還能從過來人的角度為正在發病的患者提供一些建議,是非常有效的”。但她同時也指出,如果溝通雙方均為患病期患者,彼此間的頻繁溝通反而可能會使雙方均沉溺於低落的情緒狀態中,甚至可能變味為自殺方式的討論。

談及如何和身邊的抑鬱症患者相處,房萌表示,每個患者的情況都不太一樣,有些患者可能更希望獲得關注,有些患者則有可能因為家屬朋友的過度關注引發更強烈的自責。因此她建議,一旦發現身邊的親人、朋友出現抑鬱症症狀,及時帶其去專業醫院接受系統治療。“最近幾年,網上發佈患病信息後,網友替患者打求助電話的情況很多,但往往會出現聯繫不到患者或者患者不願意就醫網友也無權替其作決定的情況,因此最好還是由家屬出面”。房萌說,她在接觸抑鬱症患者的過程中發現,不少患者都對接受治療、服用藥物有比較大的牴觸情緒。“大家對抗抑鬱類藥物似乎不太能像感冒藥那樣輕鬆接受,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顧慮。但其實抑鬱症也是一種疾病,尤其是到了中度、重度階段,患者除了情緒外,神經遞質等身體微觀層面也會發生變化,只靠自己調節很難緩解,必須要藉助專業治療的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