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奕譞和左宗棠合影,十分少見。

醇親王還為這張照片寫了一首詩,題為《十月初十日慈寧門外行禮後邀恪靖侯來邸以西法照並做漫題一律》。

詩中寫道:

冠裳小㡧聚王侯,鴻雪無心故事留。堂上偶然連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如果當時有微信,醇親王一定會連圖帶詩發到朋友圈。

翁同龢一定會在朋友圈下面點贊並留言,這不他也在合影上題詩:

泰西奇器妙圓相,一匊亭育太古春。山河大地盡倒影,餘事貌遍賢豪人。

湘陰相公最奇特,當路老羆兀不馴。經行萬里歷百戰,卻來天府垂朝紳。

1885醇親王奕譞受命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奉命與李鴻章巡檢閱北洋艦隊,這是近代海軍史上惟一的一次親王閱兵。

在這次檢閱中,醇親王特地帶了廣東人樑時泰和德國人來興克兩位攝影師,兩人為當年參加閱兵的諸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記錄。

在清宮收藏中,有一組名為《王大臣官弁親兵照像》的照片,這些照片就是拍攝於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點就在閱兵時的旅順口。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奕譞和左宗棠合影,十分少見。

醇親王還為這張照片寫了一首詩,題為《十月初十日慈寧門外行禮後邀恪靖侯來邸以西法照並做漫題一律》。

詩中寫道:

冠裳小㡧聚王侯,鴻雪無心故事留。堂上偶然連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如果當時有微信,醇親王一定會連圖帶詩發到朋友圈。

翁同龢一定會在朋友圈下面點贊並留言,這不他也在合影上題詩:

泰西奇器妙圓相,一匊亭育太古春。山河大地盡倒影,餘事貌遍賢豪人。

湘陰相公最奇特,當路老羆兀不馴。經行萬里歷百戰,卻來天府垂朝紳。

1885醇親王奕譞受命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奉命與李鴻章巡檢閱北洋艦隊,這是近代海軍史上惟一的一次親王閱兵。

在這次檢閱中,醇親王特地帶了廣東人樑時泰和德國人來興克兩位攝影師,兩人為當年參加閱兵的諸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記錄。

在清宮收藏中,有一組名為《王大臣官弁親兵照像》的照片,這些照片就是拍攝於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點就在閱兵時的旅順口。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拍攝於大閱期間的照片。

醇王閱兵帶隨行攝影師,這一舉動也開了中國軍事史的先河。

家裡來了貴客要照相,外出閱兵帶攝影,醇親王對於攝影這項西洋藝術很是喜歡。

不僅如此,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本醇親王的“私家相冊”,裡面包含了他個人以及和兒子的多幅照片,此外還有王府府邸的影像。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奕譞和左宗棠合影,十分少見。

醇親王還為這張照片寫了一首詩,題為《十月初十日慈寧門外行禮後邀恪靖侯來邸以西法照並做漫題一律》。

詩中寫道:

冠裳小㡧聚王侯,鴻雪無心故事留。堂上偶然連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如果當時有微信,醇親王一定會連圖帶詩發到朋友圈。

翁同龢一定會在朋友圈下面點贊並留言,這不他也在合影上題詩:

泰西奇器妙圓相,一匊亭育太古春。山河大地盡倒影,餘事貌遍賢豪人。

湘陰相公最奇特,當路老羆兀不馴。經行萬里歷百戰,卻來天府垂朝紳。

1885醇親王奕譞受命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奉命與李鴻章巡檢閱北洋艦隊,這是近代海軍史上惟一的一次親王閱兵。

在這次檢閱中,醇親王特地帶了廣東人樑時泰和德國人來興克兩位攝影師,兩人為當年參加閱兵的諸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記錄。

在清宮收藏中,有一組名為《王大臣官弁親兵照像》的照片,這些照片就是拍攝於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點就在閱兵時的旅順口。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拍攝於大閱期間的照片。

醇王閱兵帶隨行攝影師,這一舉動也開了中國軍事史的先河。

家裡來了貴客要照相,外出閱兵帶攝影,醇親王對於攝影這項西洋藝術很是喜歡。

不僅如此,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本醇親王的“私家相冊”,裡面包含了他個人以及和兒子的多幅照片,此外還有王府府邸的影像。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私家相冊封面。根據內頁記載,相冊製作與1888年。

今天后海河沿旁宋慶齡故居就是當年醇親王府的一部分,清代最後兩位皇帝光緒和宣統都是從這裡走進紫禁城,坐上龍椅,王府也因此被稱為潛龍府邸。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奕譞和左宗棠合影,十分少見。

醇親王還為這張照片寫了一首詩,題為《十月初十日慈寧門外行禮後邀恪靖侯來邸以西法照並做漫題一律》。

詩中寫道:

冠裳小㡧聚王侯,鴻雪無心故事留。堂上偶然連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如果當時有微信,醇親王一定會連圖帶詩發到朋友圈。

翁同龢一定會在朋友圈下面點贊並留言,這不他也在合影上題詩:

泰西奇器妙圓相,一匊亭育太古春。山河大地盡倒影,餘事貌遍賢豪人。

湘陰相公最奇特,當路老羆兀不馴。經行萬里歷百戰,卻來天府垂朝紳。

1885醇親王奕譞受命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奉命與李鴻章巡檢閱北洋艦隊,這是近代海軍史上惟一的一次親王閱兵。

在這次檢閱中,醇親王特地帶了廣東人樑時泰和德國人來興克兩位攝影師,兩人為當年參加閱兵的諸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記錄。

在清宮收藏中,有一組名為《王大臣官弁親兵照像》的照片,這些照片就是拍攝於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點就在閱兵時的旅順口。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拍攝於大閱期間的照片。

醇王閱兵帶隨行攝影師,這一舉動也開了中國軍事史的先河。

家裡來了貴客要照相,外出閱兵帶攝影,醇親王對於攝影這項西洋藝術很是喜歡。

不僅如此,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本醇親王的“私家相冊”,裡面包含了他個人以及和兒子的多幅照片,此外還有王府府邸的影像。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私家相冊封面。根據內頁記載,相冊製作與1888年。

今天后海河沿旁宋慶齡故居就是當年醇親王府的一部分,清代最後兩位皇帝光緒和宣統都是從這裡走進紫禁城,坐上龍椅,王府也因此被稱為潛龍府邸。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五十歲生日時的照片。隨從的佈置可以對比他24遂時的第一張照片。

這本相冊就是當年跟隨醇親王大閱海軍的隨行攝影樑時泰拍攝和製作的,相冊的封皮上也寫著“樑時泰照相館”。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奕譞和左宗棠合影,十分少見。

醇親王還為這張照片寫了一首詩,題為《十月初十日慈寧門外行禮後邀恪靖侯來邸以西法照並做漫題一律》。

詩中寫道:

冠裳小㡧聚王侯,鴻雪無心故事留。堂上偶然連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如果當時有微信,醇親王一定會連圖帶詩發到朋友圈。

翁同龢一定會在朋友圈下面點贊並留言,這不他也在合影上題詩:

泰西奇器妙圓相,一匊亭育太古春。山河大地盡倒影,餘事貌遍賢豪人。

湘陰相公最奇特,當路老羆兀不馴。經行萬里歷百戰,卻來天府垂朝紳。

1885醇親王奕譞受命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奉命與李鴻章巡檢閱北洋艦隊,這是近代海軍史上惟一的一次親王閱兵。

在這次檢閱中,醇親王特地帶了廣東人樑時泰和德國人來興克兩位攝影師,兩人為當年參加閱兵的諸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記錄。

在清宮收藏中,有一組名為《王大臣官弁親兵照像》的照片,這些照片就是拍攝於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點就在閱兵時的旅順口。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拍攝於大閱期間的照片。

醇王閱兵帶隨行攝影師,這一舉動也開了中國軍事史的先河。

家裡來了貴客要照相,外出閱兵帶攝影,醇親王對於攝影這項西洋藝術很是喜歡。

不僅如此,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本醇親王的“私家相冊”,裡面包含了他個人以及和兒子的多幅照片,此外還有王府府邸的影像。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私家相冊封面。根據內頁記載,相冊製作與1888年。

今天后海河沿旁宋慶齡故居就是當年醇親王府的一部分,清代最後兩位皇帝光緒和宣統都是從這裡走進紫禁城,坐上龍椅,王府也因此被稱為潛龍府邸。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五十歲生日時的照片。隨從的佈置可以對比他24遂時的第一張照片。

這本相冊就是當年跟隨醇親王大閱海軍的隨行攝影樑時泰拍攝和製作的,相冊的封皮上也寫著“樑時泰照相館”。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私家相冊:奕譞和載灃兩父子。

放在今天,醇親王一定也是一個打卡達人,當然他的六個奕訢在1860年留下第一張照片後,也會在一些重要的地點或者日期,比如六十壽辰,給子自己留下一張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講,兄弟倆的這種對攝影的態度,這也顯示出作為王室成員的一種開明。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話放在大清皇室,簡直太貼切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四哥是那個被洋人攆到承德並崩逝於此的咸豐皇,六哥是那個人稱“鬼子六”的奕訢。

兩位哥哥當年爭奪皇位,沒奕譞什麼事兒。奕譞原本可以做個安穩的富貴王爺,沒想到後來卻成了皇帝的爸爸,再後來又成了皇帝的爺爺。

都說奕譞資質平庸,但這也是他在皇家得以善始善終的重要原因。奕譞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孕育了兩位皇帝,一個是1885年受命總理海軍事務。其實這兩件事也是一個事兒,因為他是皇帝的本生父。

奕譞也很有意思,對西洋器物的接受原勝於其他皇室成員。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時代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來自奕譞,當時他虛歲24,那時他還是醇郡王。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奕譞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故宮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應該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機營。

照片上,年輕的奕譞神采奕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侍衛,一人手握長矛,一人肩扛火銃,奕譞自己則身掛腰刀。

照片的上裱,有奕譞親筆題照的七律一首: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

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坐乍開襟。

雲容軋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下書:“晚操後步至長河作”,“醇郡王自題”,再下蓋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

這是年輕的奕譞,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日後他去辦理水師的時候,留下的詩詞卻是慷慨激昂,朗之有聲。

神機營是負責保衛紫禁城。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輕時代最早的一張影像。也是宮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幅,為研究我國軍事史、攝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資料。

意義確實很重大。

這張照片拍攝時,還是大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第24年。

據吳群在《中國攝影發展歷程》一書中“清宮攝影見聞錄”介紹:攝影術傳入清廷初期,宮裡人大都把它視為異端,說照相是“邪術”,要喪神失魄的。因此,道光、咸豐和同治皇帝都沒有照過相。

年輕的奕譞能在這時接受攝影術,可見其思想之新潮。當然奕譞的哥哥奕訢也在第二次鴉片戰中,留守北京談判,隨軍的國外攝影師為奕訢拍下最早的照片。照片上奕訢還是一臉惶恐。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王六哥奕訢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

奕訢的這張照片拍攝於1860年,比奕譞早三年。可能因為有了哥哥的經驗,奕譞拍照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但奕譞的照片卻保存在故宮裡。

這張照片能保存在故宮,據說是因為他的孫子溥儀當皇帝之後,從醇王府將其祖父、父親等許多照片,作為家珍移進宮內,由此流傳下來。

後來奕譞由郡王加封親王,是為醇親王,在清末官場上,老成持重, 也留下了不少照片。

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

回到北京,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由於左宗棠的性格偏執,難與同僚合作,在當年底就被外放去做兩江總督。

臨走前,醇親王奕譞特地邀請左宗棠來家中一坐,以示對老陳的眷顧。另一方面,1881年是光緒七年,兒子當皇帝已經有了年份。他這個過生父的,也要為兒子招攬賢臣。

在醇王府,奕譞和左宗棠兩人想談身患,臨了兩人合影作為留念。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奕譞和左宗棠合影,十分少見。

醇親王還為這張照片寫了一首詩,題為《十月初十日慈寧門外行禮後邀恪靖侯來邸以西法照並做漫題一律》。

詩中寫道:

冠裳小㡧聚王侯,鴻雪無心故事留。堂上偶然連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如果當時有微信,醇親王一定會連圖帶詩發到朋友圈。

翁同龢一定會在朋友圈下面點贊並留言,這不他也在合影上題詩:

泰西奇器妙圓相,一匊亭育太古春。山河大地盡倒影,餘事貌遍賢豪人。

湘陰相公最奇特,當路老羆兀不馴。經行萬里歷百戰,卻來天府垂朝紳。

1885醇親王奕譞受命總理海軍事務。

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奉命與李鴻章巡檢閱北洋艦隊,這是近代海軍史上惟一的一次親王閱兵。

在這次檢閱中,醇親王特地帶了廣東人樑時泰和德國人來興克兩位攝影師,兩人為當年參加閱兵的諸人留下一份珍貴的記錄。

在清宮收藏中,有一組名為《王大臣官弁親兵照像》的照片,這些照片就是拍攝於1886年5月20日上午,地點就在閱兵時的旅順口。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拍攝於大閱期間的照片。

醇王閱兵帶隨行攝影師,這一舉動也開了中國軍事史的先河。

家裡來了貴客要照相,外出閱兵帶攝影,醇親王對於攝影這項西洋藝術很是喜歡。

不僅如此,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本醇親王的“私家相冊”,裡面包含了他個人以及和兒子的多幅照片,此外還有王府府邸的影像。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私家相冊封面。根據內頁記載,相冊製作與1888年。

今天后海河沿旁宋慶齡故居就是當年醇親王府的一部分,清代最後兩位皇帝光緒和宣統都是從這裡走進紫禁城,坐上龍椅,王府也因此被稱為潛龍府邸。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五十歲生日時的照片。隨從的佈置可以對比他24遂時的第一張照片。

這本相冊就是當年跟隨醇親王大閱海軍的隨行攝影樑時泰拍攝和製作的,相冊的封皮上也寫著“樑時泰照相館”。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醇親王私家相冊:奕譞和載灃兩父子。

放在今天,醇親王一定也是一個打卡達人,當然他的六個奕訢在1860年留下第一張照片後,也會在一些重要的地點或者日期,比如六十壽辰,給子自己留下一張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講,兄弟倆的這種對攝影的態度,這也顯示出作為王室成員的一種開明。

醇親王留下故宮裡第一張照片,看看他的私家相冊

照片拍攝於奕訢的60歲生日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