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裡的印章:《倚天屠龍記》

我一直認為《倚天屠龍記》的開頭寫得好,好就好在大的時空轉換,而在大時空轉變中,還把一個人的感情寫得細膩而真實,小郭襄一驢一人一把劍,獨行天下卻始終擱不下楊過,行遍所有楊過走的地方,雖然是“天涯思君不敢忘”,卻再也見不到那個人,郭襄的深情讓人想到世間所有的真情,轉眼峨眉派已成天下一大門派,她的徒孫滅絕師太已經成了能一掌斃掉自己徒弟的決絕之人,深情與決絕只在一線之間。因為時空大轉變太大,使整個人物架構都與《射鵰三部曲》的前兩部有些割裂開來,而金大俠仍在自己的風格之內給我們講述沒有疏離感的武俠故事。

金庸作品裡的印章:《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插圖)

今天我們接著說《倚天屠龍記》裡的印章。

第一方印章:

金庸作品裡的印章:《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的印章徐三庚刻“曾經滄海”)

印面文字是“曾經滄海”,意思很直白,當然是唐代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代稱,正當青春年少的郭襄,遇到了一代情痴楊過,試問情竇初開的少女,那一個能經得起高強的武功,絕世的風評,三粒金針的諾言,更何況,還有專門為她定做的三個生日禮物,小東邪“一見楊過誤終身”,見過楊過這樣的“滄海”,其他的一切都覺得是“將就”。她終因對楊過的痴痴迷戀而終身不嫁,花開花落,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婦的發邊也有了白髮,萬般無奈之下,她終於創建了峨眉派。

徐三庚是清代徽宗著名的印人,只是一直存有較大爭議,贊之者稱他的印與字,“吳代當風,綽約飄逸,有絕世之姿。”貶之者則認為他故作姿態,“讓頭舒足”般的多事。而其實,徐三庚由浙入皖,他的印風即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要求,在浙、皖流派史中又具有印章流派史“九九歸一”的重大意義。是清鄧石如吳讓之後較重要的一位印人。這方印則並非他本人特有的風格,漢白文鑄印的章法,漢鑿印的刀法,本來端莊雍容的章法以破碎感強烈的中粗端銳的線條完成,使整方印有了較強的滄桑感,這是附合印文內容和氣質的。

第二方印章:

金庸作品裡的印章:《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裡的印章)

印文是“身行萬里半天下”,打從張無忌受人之託接下了送楊不悔的事,小小年紀的他開始了他的江湖之行,在這段江湖裡,他開始了他真正的歷練,開始了他真正的成長。見識了武林騙局,見識了人心險詐,這是一個生在冰火稻,長在蝴蝶谷的少年不曾經歷的,那樣的環境像極了大學校圓,其作用是讓張無忌讀萬卷書(有幸的是張無忌讀的都是醫書);而這次的西行之旅,其作用在於讓張無忌行萬里路,這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路,這是張無忌從單純少年成長為一個稍有心機的江湖俠士的過程。

翁大年是清代篆刻家,江蘇吳江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於理論,他精於考證,他的篆刻多取法秦漢,印章結體工緻妥貼。這方印以鐵線細篆入印,但章法上還是漢印式的章法。行刀線條稍稍有些明人物徵,略有工藝化傾向。章法上,這一方印因為每字仍謹守漢法,互相基本不發生關係,因此顯得板結,匠氣較重,如果僅從篆刻水平出發,這方印並不值得師法。只是選這方印放在第二部的卷頭,卻顯得很合適。

第三方印章:

金庸作品裡的印章:《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中的印章“肝腸如雪意氣如虹”)

印文是“肚腸如雪,意氣如虹”。人說身為俠士,當然是劍膽琴心的。不管遇到多少的欺瞞與哄騙,張無忌身體裡的血仍是純潔的,他仍堅守著他自己的意氣的堅純,這一部中的張無忌,已經學會了九陽神功,學會了乾坤大挪移,已經可以憑籍他自己的功夫“排難解紛當六強”,在天下第一大門派擔任了教主,但他始終不改他內心的赤子之心,始終堅守著他心中的正義。是真正意義的肝腸如雪,意氣如虹。

林皋是清初篆刻家,福建莆田人,所作印章章法簡繁相參,疏密處理周詳,刀法穩健,挺拔遒勁而不事修飾。篆法多用小篆、繆篆,古雅清麗,我們現在見的更多的陳巨來的印章風格跟他是一脈相承的,他們更遠一點的風格代表是汪關,他們的印作都是勻淨典雅的。這一方印是典型的林皋風格,線條典雅流暢,篆法秀麗婉轉。這與印文的內容也基本是吻合的。這方印中的文字也有相應的明代風格,字與字之間並沒有太多聯繫,因此也略略顯得各自為戰,還不足以構成一方氣息統一的印作,這是明代印人在章法上的共性。

第四方印章:

金庸作品裡的印章:《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裡的印章“可是當年人面”)

印文的內容是“可是當年人面”,《倚天屠龍記》最終以阿離的“不識張郎是張郎”收束,這當然是阿離一個人一生的寫照,當然也是每個在江湖上成長的江湖人的寫照,人必然要成長,歲月必然流逝,張無忌不是當年的張無忌,阿離可曾是當年的阿離,再展開些,周芷若還是漢水的那個周芷若?徐達、常遇春也不再是當年的徐達、常遇春。一個人年紀大了,不會再是少年時的模樣,這是所有人人生的無可奈何。

刻這方印的是清人鞠履厚,我們在寫《天龍八部》時說過,擱在當時當代,他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是“雲間派”的大師,但放到整個篆刻史,地位則要低得多,這方印雖以滿白麵目出現,但其實印中的線條多以書寫感強烈的面目出現,全印密實不透風地團在一方印中,幾乎不給透氣的餘地,這方印的章法中只是滿滿的填字,只是在線條加入了切刀形成的澀感,這並不足以支撐全印章法上的問題,這是新人刻滿白印最易遇到的問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