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藝術教育 孔子 國學 藝術 中國文明網 2017-05-17
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國學社、文學社表演《孔子講學》。

師生沉浸在美妙的陶笛樂曲中。

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繪美社團展示油紙傘畫作。

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學生曼妙的舞姿盡顯藝術風采。

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在書法室揮毫潑墨。

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社團學生作品展示廳。

惠州學校展青少年青春風采 弘優秀傳統文化

美麗的校園藝術長廊。

芳菲彩蝶五月天,無邊春色滿校園。日前,惠州市第二中學(以下簡稱市二中)的全體師生及部分學生家長代表們歡聚一堂,共同迎來學校班歌比賽暨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文藝匯演。

“這場活動,是對全體師生及家長的一次彙報,也是對師生多年努力的一次總結。”作為這場文藝匯演的總導演,市二中校長李木春深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不易。“此次活動不僅全校24個班級班班有節目,更是20幾個社團團團有參與。”

據悉,一場“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很多學校掀起了一股傳統文化教育回潮,然而對於市二中而言,“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沒有離開課堂”,每週四下午國學、書法、古箏、剪紙等各類活動如期開展,已經在市二中堅持了三年之久;陶笛、豎笛等樂器進課堂更是已長達五六年;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陣地,各類學生社團已經發展到了20多個。正如此,市二中積極參與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學校評選,期待“西枝江畔觀瀾書院再續華章”!

一場文藝展演

撫古箏吹陶笛文藝展演古韻悠長

輕撫古箏,一曲《瀏陽河》飄逸灑脫;誦讀經典,一段《詩經·小雅·鹿鳴》古韻悠然;演繹國學,一場《孔子講學》漾滿仁義之情;吹奏陶笛,一首《森林狂想曲》悠遠綿長;作畫油紙傘,一把傘撐起幾多情懷……僅僅瀏覽這場社團成果文藝匯演的節目單,就可以讀出中華文化的些許神韻,而觀看這場隆重中還略顯稚嫩的演出,看到的有學子們奕奕青春風采,亦折射出他們對中華傳統的獨特理解。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其魅力、生命力不言而喻。”校長李木春在教學一線時擔任政治老師,卻是一個十足的國學迷,“如今,我們大力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等,其實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實際上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只是,近年來政府及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教育,以前零散的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才被重新組合起來,其實,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沒有離開我們的課堂。”

在採訪中,記者留意到,在李木春的辦公桌上擺著兩本特殊的教材 《文明基因:孝誠愛》。“這是我在孔子故鄉山東曲阜參加全國中小學校長高峰論壇暨傳統文化進校園交流大會時,專家老師推薦的書籍,德融數理的理念,對於我們的教學有很大的啟發作用,我特意訂購了一批,每位老師人手一套。”其實,市二中對於學生的德育,傳統文化的滲透,就是在這一本一本書、一堂一堂課的積累中而來。

20多個社團

揚個性塑品行社團活動有聲有色

既然是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文藝匯演,那麼市二中的社團開展得如何呢?據介紹,市二中根據教師專業特長,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類社團活動,現有學生社團20多個,其中陶笛、豎笛、合唱、民間美術、繪畫、古箏、剪紙、經典誦讀、外語等成為學校的精品社團。“學校重視開展社團活動,其實有著一舉多得的目的,一來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二是不斷提高學生在藝術、文學、體育等方面的修養,另外這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豐富的社團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學習之外有個讓他們伴隨一生的愛好。”李木春介紹。

作為市二中團委書記、歷史新知社團的指導老師,段國玉在社團課程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學生在技藝學識方面的增長與積累,更看到了他們日常行為的悄然改變。“歷史新知社團的活動非常豐富,觀看歷史影片、編排歷史短劇、畫歷史漫畫等等,其中改編、排練歷史短劇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形式,大家熱情也非常高,例如《孔子講學》、《黃香溫席》等歷史故事在學生們的演繹中更有時代氣息,也更具教育意義。”

段國玉在採訪中特別提到,歷史新知社團中有幾個特別頑皮的 “問題學生”,他們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連家長都管教不了,但是在社團活動中,所有的問題都不見了,他們表現得主動、積極、友善。“其實,這樣的改變不僅僅在歷史社團存在,在社團活動中與人為善的氛圍讓所有人都會受到感染和薰陶。”段國玉說,就連自己也收穫頗豐,“剛畢業時,作為新老師會更加功利,注重成績,而現在,對學生由衷的關愛更多,也更自然。”

多系列主題活動

多形式多渠道 傳承優秀文化重在踐行

事實上,除了常規課堂教學,市二中為了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紮根校園,還推出了一系列主題活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學生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

“讓學生們學習傳統文化,我們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行動。”李木春介紹,“傳承美德”系列活動就是要學生把行動落到實處。“我們的家訓、我們的風氣、我們的節日、我們的禮儀”四個方面的活動運用課程教學、主題活動、道德實踐,把傳統文化教育貫穿於學習生活全過程,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對其的認知認同和行動自覺。

國學經典誦讀,幾乎是傳統文化教育的“標配活動”,市二中為了將其辦出新意,採取“學”“讀”“看”“寫”“賽”的方式,激發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積極性。學,即開設國學經典導讀課;讀,開展“誦讀經典一刻鐘”活動;看,即組織學生觀看國學百家講壇;寫,即開展“書寫經典一刻鐘”活動;賽,即每學期組織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國學經典讀後感徵文比賽、國學經典名言名句書法比賽、“書香班級”評選等。此外,“日行一孝” “日行一善” “儉以養德”“誠信潤心”四個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學生從日常學習中入手、從小事做起,從小養成“隨手做好事、隨處可行善”的良好習慣。

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讓學生踐行,更要老師理解其中深意。因此,市二中還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課評比活動,老師們為此準備了民歌、民樂、書法、繪畫、篆刻、剪紙等豐富多彩的課程。

李木春(市二中校長)

優秀傳統文化亟需正名

“人們對傳統文化存在太多誤讀,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亟需我們為它正名。”在採訪中,市二中校長李木春邀記者落座之後,便開門見山地表示,自己通過培訓、學習、閱讀傳統文化典籍理解其中深意,感悟頗深。自從“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實施以來,向來對國學就頗有興趣的李木春接連參加了幾場相關培訓,“不要指責學生不懂傳統、不愛傳統,就連我們老師、家長對傳統文化都缺少全面清晰的認識,這一課我們都要補一補。”

談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誤解,李木春舉出了一連串的例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句,其解釋也為人熟知,然而孔子學院對其的最新解釋為:如果我的教育思想(指孔子的思想)受到時代的崇尚,能夠服務於社會,不是由衷的高興嗎?如果我的教育思想沒有被全民接受,能夠受到部分人的學習,不是同樣值得高興嗎?如果人們並不瞭解我的思想,而是按照為人的基本準則行事,不也是君子嗎?同樣國學名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已成為很多人追求一己私利的藉口,然而其正確的解釋是:如果人不有所修為,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還有“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已被人們曲解為“無毒不丈夫”。

事實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如何傳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校之長,李木春已經開始勾勒二中的教學規劃。“重視傳統文化教育,首先我們要明確主體,這裡絕不僅僅是學生個人的事情。我們計劃從老師、家長、學生三方入手,讓大家從觀念上轉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對其有親近感、敬畏心,進而願意接受、傳承和發展。”

陳光前(市二中副校長)

萃取傳統文化中的教育精髓

從教30多年,陳光前對於如今的傳統文化熱潮感慨頗深。“曾幾何時被批判、摒棄的傳統文化回潮,讓我們對現行教育也有所反思,也許藉著這股傳統文化熱潮,我們可以從其中探索教育之根本,迴歸教育之本真。”

對於學生學習的敦促,我們常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變成了吃苦,實際上是,學習態度出了問題,學習缺乏內在動力。“現在的學生揹負著巨大的排名壓力、升學壓力,學習競爭極其激烈,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樂趣,讓孩子迷失了學習方向。”陳光前表示,如今,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則是一個契機,學校能重拾傳統文化中的教育精髓以及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學校把傳統文化教育也引入了家長課堂,用‘苟不教父之過’,‘父之所貴,慈也;子之所貴,孝也’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給家長們上了生動而深刻的一課,也為家校共育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陳麗蓉(市二中藝術中心負責人)

尊重教育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藝術中心主任,在其他學校並沒有這樣一個頭銜,而在市二中是個統管學生社團活動、深化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崗位。“這個崗位最初的確立,就是因為學校領導班子,尤其是李校長到任以來,注重第二課堂的開展,注重校園文化、社團文化的建設。”陳麗蓉介紹,目前,學校有國學、書法、合唱、陶笛、豎笛、歷史、繪美、乒乓球等20多個社團,每週四學校都會拿出下午兩節課的時間搞社團活動,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讓每個學生髮展一項愛好,學到一技之長。

“當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更要尊重和研究教育規律,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興趣,比如將經典詩詞與相應的配樂結合,再加上舞蹈等藝術形式,自然會產生極佳的薰陶效果。”陳麗蓉介紹,學校為此也付出了很多,例如從硬件配備方面,書法課的大班臺是區教育局捐贈的,乒乓球室的設備也是社會資助的;在軟件管理上,學校通過向兄弟學校取經,加強跨班制的社團管理,豐富各類社團課程內涵,做了諸多細碎繁雜的工作。

賀敏 孔秀(七年級學生家長)

為包容友善的校園氛圍點贊

嘉嘉、阿華,是市二中七年級的兩名特殊學生,他們是自閉症兒童。小學六年一直進行融合教育,去年9月份正式進入市二中進行融合教育學習。“感謝全體老師對這兩個孩子的幫助和教育,使得這兩個孩子可以過上像普通孩子一樣的中學生活。”兩位家長提起孩子的校園生活,對學校的讚譽之情難以言表。眾所周知,自閉症孩子的上學會遇到重重困難,溝通有障礙,交往有障礙,學業也是很大困難。再加上國內融合教育方面沒有特助老師,沒有資源教室,普教老師對自閉症孩子的瞭解甚少,“這讓我們非常擔心,可以說憂慮重重。”

“沒想到孩子被分配到二中之後,開學的前兩天,學校就非常重視,副校長、社團管德育的老師,包括七年級組長在李校長的號召下全部到位,約談我們兩位家長,瞭解自閉症,還問我們需要哪些幫助和配合,還幫我們配備了資源教室,供孩子學習,讓我們感動不已。”令兩位家長感動的不僅僅是學校的重視與負責,還有包容友善的校園氛圍。“開學後,學校將孩子交給了一位非常有愛心、非常負責任的班主任曾老師,老師在班上給學生做了很多普及自閉症的工作,讓班上有一個接納的氛圍,還倡導同學們去幫助他們。下課時間,同學們會帶著他們玩遊戲、做黑板報,讓我們的孩子很喜歡這個集體,喜歡去二中上學。曾老師還跟班上其他任課老師溝通,讓其他老師瞭解並接納我們的孩子。例如社團美術老師馮老師,就非常樂意發展我們孩子的美術方面的特長,讓孩子喜歡上美術課,且在美術課中增加了積極性和自信心。”

自閉症是無藥可治的,但是愛的環境會讓他們情緒穩定,行為越來越良性發展。“曾老師及李校長等領導對我們兩個自閉症孩子的接納、幫助、以及關愛,這才體現了教育的本真,他們真的是一群讓我們不得不感謝,不得不感恩,不得不點讚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家長及學生名字均為化名)(惠州日報記者張 培 圖片均由惠州日報記者 郭亮平攝)

芳菲彩蝶五月天,無邊春色滿校園。5月5日,惠州市第二中學(以下簡稱市二中)的全體師生及部分學生家長代表們歡聚一堂,共同迎來學校班歌比賽暨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文藝匯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