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標準更無權威可言

藝術 文化 人民網 2017-05-06

藝術評論家王進玉近日發文說,藝術無標準,有標準就不叫藝術。追求無限的可能才是藝術最本質的特性,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每一筆每一畫都規規矩矩、因循守舊,都有固定的公式、套路,那不是藝術創作,而是流水生產或工藝複製。另外,藝術更無權威可言。相反,它甚至是反權威的。一旦有了所謂權威,或者人為地樹立一個權威,那麼便意味著在藝術上有了標準和統一,而這恰恰是對藝術的限制,甚至戕害。

真正的藝術家

無須太多外在的標籤

李敬東近日在《北京晚報》上發文說,當今書壇求名位與名氣者,越來越多,追名而獲利本不足怪。但是,真正的藝術家,是無須諸多外在的標籤,也大可不必請理論家來塗脂抹粉的。古往今來的真名士,他們注重的是名節和操守,視之比生命還重要。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世間萬物都有定數,有常與無常互相轉化。可見,君子重名節,小人重名位,是千古不移的一句箴言。

互動融合是美術館數字化的

必然選擇

有人曾說,數字美術館將代替實體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強調,互動融合是未來美術館數字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他提出“未來館”的概念,由實體展覽、虛擬展覽及第三方(增強現實)展覽三部分組成,是一個全新概念的雲空間美術館。在雲空間內,數以萬計的展覽被呈現,任何一個展覽都像“點”一樣存在,而每個“點”打開又將是一個全新的立體空間。高鵬說,今日美術館在策展時,會引導和幫助藝術家提供線下線上兩套方案,線上的“未來館”可以實現藝術家在實體展館中無法實現的創意。

臨摹之作以原創名義

去銷售就是詐騙

自由撰稿人杜洪毅近日說,無論是中國傳統還是西方藝術,在創作技巧學習過程中都存在對前人作品摹寫的事實。但若將這種學習性臨摹當作對抄襲的辯護,那就大有問題了。首先,若要將臨摹作品公開展示,就得註明為臨摹。其次,臨摹同時代人的作品,就不宜公開展示發表或送進市場。再者,臨摹、仿作、原創之間的關係應該釐清,臨仿作品與原創作品有本質性區別,將臨摹之作以原創名義送去銷售或通過其他途徑博取名利,本質上就是一種詐騙行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