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走透透|“逛”在廈門

藝術 廈門島 建築 素描 央視新聞 央視新聞 2017-09-06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的性格所在,當地人的口味和情緒全在裡面。這裡是廈門的“八市”魚市場,全名是廈門第八市場,是老廈門九大菜市場中僅存的兩個菜市場之一,也是現今廈門最大的老市場,在這裡你會遇到很多老廈門人,這裡也承載著無數老廈門人的鄉愁記憶。

記者:“一般幾點你就要開工了?”

“八市”魚市場商販陳老闆:“我們六點就開始了,到晚上八點。”

記者:“一天能賣多少斤螃蟹?”

“八市”魚市場商販陳老闆:“一千多斤。”

記者:“為什麼很認‘八市’?”

廈門市民吳阿姨:“這邊以前,(海產品)從海里面一打上來,之後新鮮的非常新鮮。”

記者:“價格怎麼樣?”

廈門市民吳阿姨:“價格很好的,因為這個市場很大。”

記者:“哦,可以貨比三家。”

廈門市民吳阿姨:“我們如果到別的地方去,東西少,量少。”

曾經的“八市”緊鄰漁民上岸的碼頭,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便成為廈門“最新鮮最便宜”的海鮮集散地。三十多年前,“八市”開始了它的全盛時期,因自由貿易、捕撈技術和運輸條件的提高,這個靠海邊的市場漸漸以豐富的新鮮魚貨滿足了廈門人的海鮮情結。如今,這裡依然是廈門人最重要的“海鮮倉”,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特殊的海鮮供應,只要時節對了,總能在這裡找到最新鮮的海貨。“八市”如同一個收藏豐富的活動水產品博物館,即使再博學的廚師,也很難將市場裡的所有魚蝦貝類一一認全。

記者:“這裡這麼多品種都是什麼?”

“八市”商販陳老闆:“海鱸、黃花魚、還有石斑、黃翅、帶魚、赤鯮魚、虎魚、魷魚、金鯧。”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到廈門翔安澳頭村的時候,漁民已經出海歸來,將最新鮮戰利品變成了現金。澳頭位於廈門翔安區新店鎮,曾是四通八達的閩南古渡口。在廈門島沒有大橋隧道這些出海通道的時候,想去廈門島只有從澳頭村的這個渡口坐船才能過去。

央視記者王春瀟表示,澳頭村至今還住著蔣、蘇兩戶人家,各佔一半人口,兩姓祠堂前後相依,兩姓族人世代交好,睦鄰而居。蘇氏小宗是蘇姓的祠堂,曾經破敗的庭院經過精心設計翻建,既保留了閩南傳統建築的格局風貌,又融入了當代空間設計的理念元素。它獨具一格的面貌正是澳頭前世今生的精彩註腳。

今天的澳頭村依然有著漁村的淳樸風貌,但返鄉的華僑、留駐創作的各國藝術家,卻讓東西方藝術在此交融碰撞。

鄉居澳頭二十多年,蘇遙將他從田間海邊撿來的碎瓷片、老船木融為獨特的藝術語言,創造出極具辨識度的系列作品。多元的藝術創作、展出、交流活動已成為澳頭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藝術家(克羅地亞)Joseph Ahel:“因為這裡很安靜適合創作,有足夠的空間做工作室,木藝和食物,樓上作油畫和素描,這就是我在這裡的原因,這就是我在中國的原因,這就是我在廈門的原因。我必須說,我愛這裡,不是喜歡,是愛。”

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下,澳頭村民們的創作熱情也被喚起,這些真誠質樸的作品吐納著海的氣息,講述著對生活的熱愛。

廚師陳清明:“我從去年看到瑞典的藝術家來這邊澳頭展覽他們的畫,後來我自己說他們能畫畫,我當廚師本身會雕刻,我想想就叫他們幫我買了一些材料我自己開始畫第一張畫,就是這一張。以前客人來吃我的菜,最近客人還來看我的畫。藝術並不很遙遠,拿起筆來畫就可以了。”

澳頭是中國傳統農村在時代變遷中的驚喜樣本,也是閩南海洋文化與世界目光的美麗相遇。

央視記者王春瀟:“去過了魚市場,也去看過了小漁村,天色漸暗,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同樣和魚有關,這裡是廈門的沙坡尾。很多老廈門人說,這是廈門的發源地,當然有有很多的人告訴我,說這裡是廈門最後的一個漁港,不管它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我們所看到的是高樓林立間,沙坡尾以一個獨特的形式出現,你看,它整個建築都保持在二三樓這樣高的特殊的建築群當中,那麼究竟沙坡尾有著怎樣的故事?我們去找老廈門人問一問吧。”

沙坡尾位於廈門島南部,是廈門起源和漁港文化的見證。沙坡尾一帶曾漁業興旺發達,土生土長的吳大哥,祖輩就在沙坡尾的避風塢旁開商鋪,如今,商鋪還在,家也還在,三層老屋商住兩用,生活愜意。

沙坡尾居民吳國斌:“十點鐘之前木棧道這邊基本上是沒有太陽的,所以我們每天早上泡泡茶,吃吃油條,非常愜意的,應該是度時光的一個好地方,慢生活的一個好地方。”

近年來,沙坡尾進行有機更新改造,老城區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一座建築混搭、文化多元、創意無限、富含生活氣息的“活態博物館”,人們在其中可以品味傳統與現代和諧共存的獨特魅力。

沙坡尾老居民陳復授:“這塊三萬平方米的避風塢不簡單,假如你填起來可以蓋多少大樓。”

記者:“可以蓋很多個世茂。”

沙坡尾老居民陳復授:“所以當時有識之士都呼籲,一定要保留這個根。保留住廈門(本島)最後的一個漁港原生態,所以現在包括我們原住民也好,外來人開展文創,海洋文化港,把沙坡尾定位為海洋文化創意港。”

不是廈門人卻在這裡紮下了根的畫家蔡天安,用50多幅的沙坡尾畫作來表達自己對廈門的熱愛。形態各異的祖屋會不會被高樓大廈替代,畫家擔心,就用畫筆加緊把眼前的一切留下。而政府非但沒拆祖屋,沙坡尾的漁港痕跡在被保留的同時又融入新的元素。如今,這裡歷史與新潮融合,古老與時尚交織。

沙坡尾畫家蔡天安:“2012年我繼續在畫,到了2013年發現還沒拆,就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有感覺,很多人喜歡這個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