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藝術 建築 城市規劃 亞洲 匯澳傳媒 2017-06-25

小城中的澳門人,每日忙忙碌碌,上班下班,遊走在澳門大街小巷,可曾留意過腳下常見平凡的石仔路?

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澳門的最大特色就是南歐建築及風格獨特的石仔路。

石仔路是澳門的一大特色,但對於愛美的OL來說,可能大部分都有過與石仔路有關的不愉快經歷,在此我們先為被日久失修的石仔路傷害過的高跟鞋默哀。撇開上述情況,石仔路對於澳門藝術作用與歷史貢獻還是不可忽視的,我們不妨忙裡偷閒,感受一下腳下藝術帶給我們的不一樣歷史體驗。

澳門的美麗與特色在於南歐風格的街道小樓,這是亞洲其他地方難以取代的,澳門從一個小小的漁村,搖身一變成為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悠閒旅遊城市。相比起賭城這個稱謂,它的文化價值與歷史底蘊更不容忽視,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城市規劃與建築,使這個平凡的小城市更具南歐特色與歷史韻味。

小城中的澳門人,每日忙忙碌碌,上班下班,遊走在澳門大街小巷,可曾留意過腳下常見平凡的石仔路?講起來,原來平平無奇的石仔路都有段故……

葡治文化 影響深遠

石仔路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期的葡萄牙里斯本,當時葡萄牙剛經歷地震,礙於資金問題,葡萄牙政府在重建里斯本時,用地震後的碎石重鋪街道。到後來葡萄牙幾乎所有城市都鋪設石仔路,當地人更將馬賽克藝術融入道路中,各種幾何圖形、象形圖案遍佈大街小巷。

澳門更如其他葡萄牙殖民城市一般,深受葡萄牙文化影響,城市內充滿著南歐色彩,黑白對比的馬賽克圖案,海洋文化充斥著當時整個葡治小漁村,魚、蝦、蟹、帆船、羅盤、星星、月亮等各種元素,鑲嵌拼貼出栩栩如生的圖案,串聯起來就是一幕幕歷史印記。

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八角亭前地以石仔路鋪砌出南北的指示方向。

昔日的澳門,人們稱呼「澳門街」,因為澳門地方細小,主要街道只有三條,包括營地大街、關前街、石閘門/草堆街。400多年前的澳門已經陸續鋪設石仔路,但150年前的澳門半島原始面積只有約2.78平方公里,澳門半島的市區面積更不足2平方公里,那麼,如此大規模的石材石料從何而來?單靠當時還沒有開發的兩個離島小漁村顯然是不可能的。

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早期的澳門石仔路多以俗稱麻石的花崗岩鋪砌。

原來,澳門幾百年前建設初期,許多葡國商船來澳門採購物品,商船幾經風浪、遠道而來,由於來時沒有攜帶貨物,於是需要攜帶大量俗稱麻石的花崗岩以穩定船隻、抵禦風浪,這些穩定船隻的石塊就稱為「壓艙石」。大量葡萄牙商船以此形式往來澳門與里斯本,用麻石換購大量澳門特產,當時粵語中俗稱「食水深」(謀取暴利)的典故就完全切合當時的情況,而澳門本地人對於葡萄牙人用不值錢的麻石換取他們的民脂民膏深惡痛絕,每次見到有葡萄牙的商船靠岸,都會嘆一句「食水咁深」。

匠心拼砌 平凡中見不平凡

經歷時代變遷,葡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花崗岩石仔路幾乎已經沒有,大部分都是近代鋪設的,取而代之更多的是由黑白二色粉石拼砌而成的石仔路面。因為澳門前身為葡萄牙殖民地,所以這些石仔路的圖案多以海洋文化為主調,既有簡單大氣的幾何圖形,亦有精巧獨特的象形圖案,但都離不開海洋文化,如蝦、蟹、星星、月亮、帆船等,記錄著一幕幕葡萄牙人遠征亞洲的航海文化,一幅幅馬賽克圖案就是一段段歷史印記,記錄著中西文化的交融,鑲嵌出中葡歷史的碰撞與火花。

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馬賽克圖案多以海洋元素為主,有船、魚、蝦、蟹、錨等,種類多樣。

有人疑惑,石仔路不防滑,又傷車胎,一不小心摔倒可能更易受傷,除了有特色及藝術性以外,實用價值真是不大,而早在廿多年前,澳葡政府亦是如此認為,所以一度將大三巴牌坊通往聖安多尼堂及連接白鴿巢前地的石仔路剷平,重鋪成瀝青路。但後來有居民反映,希望保留原貌及其特色,於是當局亦從善如流,重鋪石仔路,只是保留部分車用道路沒有更改。

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因安全理由,並非所有道路都會鋪設黑白粉石,車道仍源用傳統花崗岩石仔鋪砌。

20世紀90年代初,當局為保存葡萄牙特色,保護文化遺產,大力推動石仔街道的鋪設,務求將澳門打造成富南歐色彩與情調的歷史文化小城。鋪設石仔路所採用的黑白色碎石,亦是從葡萄牙大量採購回澳的粉石,是葡萄牙的特產。為了讓石仔街道鋪設技巧盡善盡美,當年更高價邀請葡萄牙的技術工匠來澳指導本地師傅鋪砌,這些葡國工匠薪金雖高,但技術確實與別不同,在他們的指導下,本地師傅的工藝亦有所提升,鋪砌的道路十分平穩,石塊亦不易鬆脫。

相比起賭場及高樓,平平無奇的石仔路確實不夠看,但恰恰是這些平凡的石仔,構築起整個澳門風格、馬交特色。石仔路就好比大三巴牌坊,象徵意義大於實用價值,向世界各地的遊客展現出澳門海納百川的胸懷和中西交融的魅力。

為你駐足 為你而傲

隨著迴歸後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寸金尺土的澳門,要欣賞大自然及開陽的景色已經不易,難道要連最後的澳門特色亦要剝奪嗎?很難想象沒有石仔路的澳門,還是那個充滿南歐風情的歷史小城嗎?

忙裡偷閒 藝術在我腳下

無論是平凡樸實的花崗岩石仔街道,還是藝術感強的馬賽克圖案,都在澳門印象中缺一不可。

作為一個在蓮花寶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城居民,對小城的所見所聞好像已經固化了,對身邊的一切都是習以為常,當被問起澳門的歷史,認知可能還沒有遊客來得多。當澳門人為高房價、高消費而日夜顛倒時,不妨停一停,看一看,大家每天營營役役,難道不是為把澳門建設得更好嗎?日常司空見慣澳門街道,其實充滿歷史韻味,充滿著澳門幾代人建設的成果,更見證著澳門的時代變遷,生活在小城中的我們,難道不應為此感到自豪嗎?

<文/攝:夏雨林>

本文來自「匯澳傳媒RECAP853」原創,如有抄襲,將追究版權,支持原創,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標明文章出處,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