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村”好戲開鑼

藝術 遙遠的鄉土 贛劇 音樂劇 江西商報 2017-06-27

JBN記者 吳宇宏/文 鍾麗婭/圖

“戲劇村”好戲開鑼

2013年,江西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省話劇團”)提出“戲劇村”概念時,被笑為“吹牛皮”;

去年,新劇場落成;

今年4月1日,“戲劇村”正式對外運營……

那個早先還在“轉企改制”漩渦中掙扎的江西省話劇團,已經華麗蛻變成了江西甚至江南地區首屈一指、擁有三家劇場的大劇團。

而今,“戲劇村”的建設還在進行,未來道路依舊荊棘密佈。

A

三個劇場一臺戲

巍巍馬頭牆悠悠廣仁莊,喝一碗早酒,刻一塊雕版,“樣式雷”建廣廈千萬間,江右子民謹記耕讀傳家……5月26日,由江西省話劇團創排演出的大型話劇《遙遠的鄉土》受第三屆全國優秀原創劇目展演組委會的邀請,在北京國家話劇院成功進行了首場演出。隨後,《遙遠的鄉土》連演三場,反響良好。

《遙遠的鄉土》是省話劇團轉企改制以來,繼 《生如夏花》之後第二部進京演出的大戲。2015年底、今年年初,該話劇已兩次在京演出,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受到第三屆全國優秀原創劇目展演組委會的青睞。藉著這股東風,《遙遠的鄉土》回到南昌連演18場,場場上座率達80%。

倘若時光倒退到五六年前,或更久些,同樣位於南昌市子固路這個文化街區中的省話劇團,絕對不敢奢想會有如今這般“明星”似的感覺。從2012年5月小劇場話劇《媽媽喊你回家打鬼子》“試水”演藝市場開始,省話劇團一直立於江西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潮頭”。隨著去年8月,一個有著218個座位的新劇場出現在省話劇團大院的中心位置,全新的“戲劇村”展現在南昌市民眼前。

“省話劇團原有一個618座的經典劇場,2012年推出了88座的黑匣子劇場,加上去年8月6日落成的218座新劇場,現在我們已有3個不同類型的劇場,演出總面積達到了2000平方米,‘戲劇村’已經形成。”說起這些,省話劇團副團長熊磊掩不住興奮之情。

跟隨熊磊的腳步,記者發現,原先進入大院最先映入眼簾的灰色老房子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氣派規整的兩層小樓房。“原先的老房子有近百年的歷史,外觀很破舊,裡面也雜亂不堪,省話劇團一直把它當倉庫……”熊磊介紹道。

“現在這裡成了一個全新的文化場所,真是要感謝文化體制改革。”公司的音響師丁海龍笑著說。

走進新劇場的演出大廳,裡面的裝修雖是老上海的懷舊風格,但設施卻十分具有現代感,反差鮮明。相比老劇場,新劇場的座位不僅更舒適,舞臺也顯得十分特別,比第一排座位還矮了一米多,觀眾居高臨下的視覺感將能得到更好的體驗。

“這個劇場很專業,燈光、音響高大上。”燈光師李向農向記者介紹道,目前劇院用的音響系統與國家大劇院是同一款。“相比省內頂尖的江西省藝術中心,我們的設備也毫不遜色。”熊磊自信地表示。

新劇場的確亮眼,但老劇場也不會完全閒著。雖然由於種種條件限制,老劇場暫時不能在基礎設施上面得到提升,但隨著近年來多部大戲的上演,劇團在購置新設備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而88座的小劇場以後將會改造成為一個試驗劇場,比如說書、單口相聲等,與觀眾更親近,也會有更多有趣、新鮮的內容和互動形式。

一個劇團,三個劇場,且風格各異,即使放眼整個江南地區,目前除上海之外,也沒有哪個省市的劇團能夠做到這一點。

B

將“牛皮”吹成真

“如果是在文化體制改革前,估計江西‘戲劇村’會一直‘沉睡’在概念中。”省話劇團團長及總經理林翰說。而彼時,當他信誓旦旦地說要“打造江西‘戲劇村’”,還被不少人譏諷是在“吹牛皮”。

2012年之前,省話劇團只有一個618座、陳舊破敗的經典劇場。作為改革試點單位,話劇團以體制改革為契機,在相關部門支持下,迅速修繕了經典劇場,又將原來的繪景間改造成全省唯一的“黑匣子”小劇場,建起自己的演出平臺,恢復了話劇的演出場地。

劇團要生存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陣地,如此,精品佳作才能水到渠成。這些年,省話劇團固有陣地不失,還抓住改革的契機拓展了新陣地。

2012年以來,省話劇團不斷從文化體制改革中獲益,他們一年創作8個新劇目,三天一場商業演出,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標兵”。作品《生如夏花》獲得第九屆中國話劇金獅獎的兩個獎項:一個新劇目獎,一個表演獎,其中新劇目獎填補了江西空白。小劇場話劇《窗床闖創》獲得201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到了2014年,劇團演出(包括下鄉的公益演出)更是不到兩天就有一場,員工年人均純收入也增長了十幾個百分點。

隨著改革的深入,省話劇團視野開闊起來,他們不僅在萍鄉等地的劇場開起了 “分店”,在2013年還藉著900萬元中央文化產業扶持基金“壯膽”主動出擊,加快了建設江西“戲劇村”的步伐,逐步建起了新劇場、演員公寓,並對88座的黑匣子劇場進行了更多的整理。

“最初建立新劇場並沒有想到‘戲劇村’的概念,後來大戲越來越多,忽視了小劇場。為了盤活整個大劇院,便去了北上廣考察,覺得這個概念對於我們來講可以試一試。”熊磊告訴記者,對於“江西省話劇團戲劇村”的設計,是要將此塑造成一個高藝術品位的戲劇文化基地,規模化的“江西文化演藝集散地”。

憑藉位於南昌市老城區步行街商業中心和滕王閣旅遊核心片區的優越地理位置,“戲劇村”完全可以依託滕王閣景區、滕王閣文化商圈,以省話劇團院子內的專業劇場為平臺,向遊客推介演出江西本土原創舞臺藝術精品。而作為南昌市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和大眾娛樂相結合的中心區域,“戲劇村”也同樣能為本土觀眾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化演出活動,為本地藝術人才的成長提供土壤。

“目前,滕王閣每年不少於50萬人次的國內外遊客,如果其中十分之一的遊客白天遊景點、晚上看演出的話,一年就有5萬遊客能從‘戲劇村’這個平臺領略到贛劇、採茶戲等贛鄱文化的魅力。”如此願景,熊磊表示幹勁十足。

據介紹,目前已建成的“戲劇村”已成為全省最大規模的小劇場集群,佔地面積5600平方米,一期開放3個劇場,可容納近900名觀眾。戲劇村將推出“場制合一”的概念,即劇場運作和戲劇製作一體化,劇目形式多元化,有話劇、音樂劇、兒童劇和江西各種地方戲曲等,能夠適應不同觀眾群體的欣賞需要。

C

打造戲劇綜合體

“隨著新劇場建成投入使用,目前 ‘戲劇村’已經形成了三個劇場環繞的新格局,為今後保持常態化演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願景雖好,但在真正的操作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資金、宣傳、內容、人員、交通、觀眾……面對接踵而來的困難,熊磊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一個一個去解決。

“900萬文化扶持資金只是用於劇場的建設,後期運營的資金還得完全靠自己。”熊磊告訴記者,目前整個戲劇村是作為子公司在獨立運營。前期省話劇團和企業合作兒童劇的演出(大多是引進的項目),幾年下來取得了一些收益,再加上平時的劇場出租、政府補貼等,現階段戲劇村的日常運作還能維持,但想要做大影響,擴大宣傳,資金仍然捉襟見肘。

“省話劇團這幾年看似很紅火,但有太多東西要經營,宣傳‘戲劇村’的資金目前還無法抽出,只能先想辦法依靠外力。”去年,省話劇團和南昌電視臺合作推出五十多場演出,觀眾不少,但社會影響卻仍舊平平。為了加強營銷力度,“戲劇村”找到票房推廣平臺“玩現場”一起合作,前者負責財務和提供場地,佔據51%的股份,後者則負責運營和演出,佔據49%的股份。“之前去北上廣考察的時候,也想將商業合作引進到日常的運營當中,但我們是場院結合,還涉及與家屬院的利益關係,未來或許只能選擇折衷的方法,就個別演出與商家開展合作。”對於目標,熊磊給出了三年的時間,“我們與玩現場訂下了三年之約,希望通過深度合作把‘戲劇村’這一品牌徹底推出去。”

除了資金和營銷,“戲劇村”目前還必須在演出內容和數量下狠下功夫。“想要保證‘戲劇村’的常態演出,每年至少需要達到90場的演出量。但以目前省話劇團一年大概40場的能力來講,要填補空白,只能和地方劇場合作,以及引進其他省份的優秀劇目。”在前期新劇場試運行時,“藝術村”與本土笑星阿志達成常態化演出合作協議,免費為《地寶當家》的節目提供演出場地,然後進行票房分成。“與北上廣的戲劇村模式不同,我們零場租,不給民營院團負擔。他們嚐到了甜頭,自然而來可以吸引到更多項目。當然,項目的質量還是會有考核。”

熊磊還表示,與民營院團的合作,內容上當然還是要體現出“戲劇村”的高規格,尤其是與新中原、琴島之夜這類在市民中頗有群眾基礎的民營劇院相比,想走親民路線的“戲劇村”要突出重圍就必須在製作、內容以及人員上更專業、更嚴謹、更有態度。“6月10日我們做的脫口秀相聲此前也在別的院場演出過,但在‘戲劇村’這個舞臺上就必須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那就是嚴謹。”事實證明,這樣的“嚴謹”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那天的新劇場座無虛席,座位甚至由218座臨時加至350個。

除此之外,作為“戲劇村”,傳統戲曲必不可少。明年,採茶戲、贛劇等江西傳統戲劇也都將出現在舞臺上,豐富演出形式。“省話劇團的中心沒有改變,依舊是為江西觀眾創作出更好的話劇作品,但在經營思路上正逐步向市場靠攏。省話劇團要發展,僅僅只是依託話劇動力還是太單一,所以希望能吸引各個年齡層次的觀眾,讓更多的人瞭解劇團和戲劇村,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戲劇平臺的綜合體。”熊磊說。

自4月1日開始到現在,“戲劇村”已經正式運營兩個月,與之前相比,常態化演出有了,觀眾也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看演出了。“我希望為戲劇村營造一個嘉年華的氛圍,不是那種吃飯喝茶的地方,而是作為一個節日,有情感上的共通。”對於未來,熊磊如是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