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專訪>>“電纜大亨”秦樹明的投資經

藝術 齊白石 投資 齊魯壹點 2017-05-20

人物名片:

創客專訪>>“電纜大亨”秦樹明的投資經

秦樹明,筆名璞石。1948年生,河北省河間市人,新華線纜集團董事長;全國勞動模範,九屆、十屆河北省人大代表,明清及近代字畫、奇石收藏家;西河大鼓表演藝術家,璞石衝潑彩藝術創始人。

2010年3月,62歲的秦樹明再揮大手筆:投資數億元的“璞石書院”在德州正式開建。

年過六旬,再次創業。此前,他靠電纜產業成為河北省納稅大戶、全國勞動模範。他在電纜領域已經拼了數十年,很早就不再滿足於這一傳統單一的商業模式,於是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他,從電纜產業到文化產業的轉型就成了必然。

對於此次投資,有人大呼精妙,文化產業是未來趨勢,大有可為。也有人斥為“犯傻”,假設沒有投資文化產業,而是將這幾億元投資房地產,河北商人秦樹明的資產又要刷新。

確實,以秦樹明的財富早可以頤養天年。可是當你聽完他的故事,從一位泥腿子成長為富豪,或許你能體會到一位漢子的奮鬥、拼搏;從說書人到對書畫的收藏,再到成為“鬼才畫家”,或許你更能瞭解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追崇,以及對夢想的執著。

★德州新景

“我還沒退休呢,你就想清閒了。”接過父親秦樹明的電話,在海南度假的秦廣芬趕往德州,他被父親委以重任,負責管理德州璞石書院的項目。

璞石書院的投資興建,在德州掀起了波瀾。

投資數億元,項目建成後,力爭引進價值10億元以上的古今中外文物薈萃,以古今文物、書法、國畫和奇石的收藏、創作及展覽展示,並研究傳承國學論壇等非物質文化,營造古樸、清新、高雅的專業創作、學術交流的文化環境和打造文化旅遊勝地。屆時,它將成為全國,甚至是亞洲最大的文化平臺,德州也將會有一張新的名片。

項目的落戶頗具戲劇性。璞石書院的籌建者秦樹明,是位電纜巨頭,他看中了德州的區位和人文優勢,本希望能在德州投建電纜項目。一番考察之後,德州的區位優勢和齊魯文化,給秦樹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定在德州投資,但不是電纜,而是文化產業。

經常從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的市民可能會注意到,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西側,採用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一片建築就是德州璞石書院。它以“中軸貫穿,兩翼齊飛”的空間形態,將蘇州園林的婉柔靜美與北方建築的雄偉壯觀融匯一體,從建築到收藏均體現出極高的文化品位,納山樓亭閣、樹水聲光於一“城”之中,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藝術的和諧統一。

對於他的此次投資,有人大呼精妙,文化產業是未來趨勢,大有可為。也有人斥為“犯傻”,假設沒有投資文化產業,而是將這幾億元投資房地產,河北商人秦樹明的資產又要加上一串數字。

作為電纜巨頭的秦樹明並不缺錢,他想做一份事業,希望給後人留下些什麼。

★說書人

尚未建成時,秦樹明的璞石書院就頗受關注,這與他的收藏故事有關。他收藏的書畫中,不乏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名作,不少藏品是被限制出國的,甚至有些拍賣會上,會借用秦樹明收藏的書畫來壓場。

上世紀80年代,靠電纜產業富裕起來的秦樹明開始收藏名家名畫,只要有錢就會收入囊中。秦樹明用他自己的話說,收藏書畫,只進不出。他明白,一旦出手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彼時,收藏市場還沒有今天的火熱,秦樹明憑著對書畫的熱愛瘋狂收藏。

“可能我捨不得吃喝,但是收藏一定捨得。”

秦樹明說,對書畫收藏的熱衷,是源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1948年,秦樹明出生於河北河間市的一個農村家庭。1962年,秦樹明小學畢業,家裡再也沒有能力供他讀書了,於是回家放牛種田。後來,秦樹明的母親開始擔心了,在兄弟六個,兩個妹妹的家庭裡,秦樹明能娶到媳婦嗎?彼時,在河間當地,西河大鼓的說書人不愁找不到媳婦。

於是盲人哥哥彈三絃,秦樹明學習西河大鼓,他走上了藝術之路,就在此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傳統知識,藝術細胞得以發酵。

好景不長,幾年之後,在那個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秦樹明的書說不下去了,他開始為了生計奔走。

當時,秦樹明所在大隊上有一家電纜廠,叫河間縣前門線材廠,土打土鬧,用壓力燒煤火,一段只能壓一米來長。秦樹明專管跑合同,期間,勤奮的他在此期間積累了些許資本。

★拼命三郎

1985年,這一年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他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秦樹明辦起了新華電纜廠。

首要的問題是需要設備。他去天津考察,人家給了個計劃,從製造小型電纜到中型電纜,這樣一套設備需要人民幣60萬元,連借帶湊,秦樹明才弄到18萬元,去哪兒找這60萬元?

秦樹明通過多方打聽,得知天津郊區武清縣有個小雷莊,專門出這種設備的零部件,如果買來組裝就省錢了。

秦樹明喜出望外,忙奔了小雷莊。在那定下了機器和零件運回廠裡,他請來專家帶著幾個年輕人,沒黑沒日地幹,硬是把這些機器給站了起來。全部設備總共才花了5萬元左右。

難題接踵而至,由於機器的使用和生產環節缺少技術指導,生產的電纜不夠規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買了輛破舊的80型摩托車風裡雨裡地跑,往返於故鄉和天津之間,向天津的專家請教,常常是早出夜歸。

有一次,快過年了,天冷得正緊。那天一早秦樹明騎摩托車去了天津,踏雪歸來時,已是夜半時分。工廠的門衛聽到熟悉的摩托車聲,卻望不見人進門。他出去一看,秦樹明已經凍僵在摩托車上下不來了。

門衛忙喊來幾個小夥子,連抱帶抬,把他弄進屋裡,放在炕頭上,身上捂了好幾床棉被,半天才緩過勁來。

他確實是累垮了。秦樹明帶回來的技術,工廠試機成功,工人們捧著自己生產的電纜歡呼雀躍的時候,他卻把自己關在屋裡,倒頭睡去。

這一覺竟睡了兩天兩夜,50多個鐘頭,一覺醒來,他抻抻胳膊手腳,每一個關節都在卡巴卡巴作響。

就是憑著他的這股拼勁,藉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秦樹明換來了另一番天地。精明的秦樹明,在市場大潮中迎風破浪,所生產的電纜從大江南北飛到大洋彼岸,成了河北省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省人大代表,他的名字也出現在富豪榜的名單上。

★鬼才畫家

事業的成功,此時沉睡了多年的藝術細胞開始在秦樹明身上不知不覺地復甦。

2003年臘月26日,秦樹明做了一個神奇的夢。

“夢見齊白石老先生到我的畫室來了,他收我這個徒弟,先教給我畫老鼠。”秦樹明說,至今他仍然記得非常清楚,先畫哪兒,怎麼動筆怎麼畫,在夢中,齊白石先生一連教他畫了五個老鼠。

把老鼠畫完之後夢就醒了,秦樹明看了看錶,凌晨四點鐘。可是畫畫的場景在腦子裡記得特別清楚,於是他穿上衣服就去了畫室,按照夢中齊白石老先生教他畫的五隻老鼠,按照次序一個個的又畫出來。

第二天,家人看到以後都不相信這些畫出自秦樹明的手中。為了證實,秦樹明又畫了幾幅,這讓家人驚訝不已。

這個事情有點懸、有點詭異,後來究其原因,秦樹明說,他收藏名家畫作,對齊白石的畫情有獨鍾,不僅觀賞也模仿練習,日有所思夜有所感,此夢就不足為奇了。

從此,秦樹明在激烈的市場潮流忙裡偷閒,所畫畫作,栩栩如生,臨摹的墨寶,瀟灑飄逸,他的繪畫漸入佳境。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走上了潑彩的道路。

色彩調好了,卻有急事要出去,秦樹明將色彩潑在畫卷上。等他回來後,卻驚訝於隨手一潑的驚豔:形成的畫卷,精緻特別,色彩斑斕,頗有意境。從此,他開始潛心研究潑彩,2008年至2009年《黃河》、《長江》、《長城》,天地人三部曲的大型書畫作品被上海吉尼斯總部批准為吉尼斯世界之最。

57歲學畫畫,沒有受過一天的科班教育,秦樹明被成為“鬼才畫家”。

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熙民對他做出肯定:“雖然我認識不是很深,對藝術而言,這個畫能流傳下去,作為文物流傳,歷史會證明這一點。有的人畫出來的畫,轟動一時,他死了,他的畫也跟著死了,再也沒人看了。所以我祝福他,我鼓勵他,我相信他會獲得很大的豐收。”

對話秦樹明:

記者:有人替你算了一筆賬,在2010年,如果你將數億元資金投資房地產而不是璞石書院,可能獲益更多,更快。對此有人說你犯傻,你怎麼看?

秦樹明:企業家不能光看錢,還得做點能留於後世的東西,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璞石書院,作為文化會傳承下去,留下精神財富,而房地產就不會這樣,只會是鋼筋水泥,而且不會得到傳承。更重要的是,國家也倡導文化產業,目前璞石書院項目已獲得有山東省宣傳部、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財政廳批覆的“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記者:企業發展過程中,你認為什麼因素是最重要的?

秦樹明:做事先做人。

我們家祖輩受儒家思想影響比較重,一直積德行善,有著“秦大善人”稱號。今天你有能力幫助了別人,你沒有損失什麼,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結了善緣,當你有困難時,別人會向你伸出同樣的手。同時,做企業也要有社會擔當,比如說,儘管我的電纜企業可能不賺錢,但是為了附近百姓的就業問題,我仍然將企業持續運營。還有,人生的道路上要學會堅持,人要有韌性才能有所作為。

記者:企業家,鬼才畫家,你更喜歡被提及哪個身份?

秦樹明:企業離不開文化,文化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的,這讓我有兩套思想,企業工作勞累時,通過寫寫畫畫,可以消除壓力和焦躁不安的情緒。

記者:在家庭教育上,更注重什麼?

秦樹明:更注重孝道,更注重孩子們的德行、信用。

對老人,我們兄弟六個輪流照顧老母親,在每家住兩個月,必須是兒子兒媳親自照顧,不能請保姆,只要老人家生氣了,或者心情不好了,明年便不再到這家來了——這是對做兒女的面子上最大的傷害。

對孩子而言,教育他們做人一定要有德行、講信用。舉個小例子,記得我們家的三(三兒),小時候買東西,商家因為忙碌不僅沒收錢,反而還倒找了錢,買回來一大堆東西。我知道後,便問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應該怎麼做?孩子說不對,應該退回去。就這樣的一個個小事,為孩子立德。

記者:今後,你個人有何規劃?

秦樹明:有三件事,一是養生功(秦樹明早年習武,拜名師為徒),這是一項公益項目,將它傳承發揚,讓更多人的人受益;第二件事是將自然派的研究創新推向世界,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有獨特的方法,目前正在籌備自然派藝術研究院;三是傳承學習研究三希堂法帖,目前已經與故宮出版社達成意向,計劃將三希堂法帖推向學校,讓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志強)

編輯 小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