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陶瓷藝術大師的光榮與夢想

藝術 陶瓷 美術 素描 掌中淄博 2017-05-19
一位陶瓷藝術大師的光榮與夢想一位陶瓷藝術大師的光榮與夢想

從一抔細土開始,精心調製比例混合,製坯、上釉、燒製,然後按照成品陶瓷的色彩和造型,進行或彩繪或刻瓷的藝術再加工。全程傾心製作,終成難得佳品。無怪乎劉永強有如此底氣:“從我的工作室走出去的陶瓷,全都是精品。”

劉永強,字魯仲,號崑山居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副祕書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淄博市刻瓷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先後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傑出青年陶瓷藝術家、山東省特級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是淄博刻瓷藝術界有重要影響的人物。

淄博肖像刻瓷鼻祖

1985年,21歲的劉永強以優異成績從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淄博瓷廠科研所工作。他勤奮好學,在張明文、李梓源、董善習、呂泉等大師影響下,對刻瓷藝術孜孜追求。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當人們對肖像刻瓷還認知之不多時,劉永強就開始嘗試探索,練就了一套過硬的一刀準刻瓷藝術手法。人物肖像刻瓷難度較大,因為不懂素描的人很難掌握面部比例。劉永強早在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時系統學過素描,具有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在創作中得心應手。他的人物類刻瓷作品高揚寫實精神,肖像和工筆人物作品刻畫細微,佈局慎重,人物清麗瑩潔,形成獨特藝術魅力。除此之外,劉永強刻的肖像瓷刻完後上色,然後高溫燒製,不但栩栩如生,更永不褪色。

淄博最初從事肖像刻瓷的人都在淄博瓷廠,劉永強更是淄博肖像刻瓷的鼻祖。1990年,劉永強應邀刻制的戈爾巴喬夫肖像,被外交部作為國禮贈送給本人。1992年6月,劉永強為來自28個國家的駐華文化使節作刻瓷表演時,波蘭文化使節看到為斯里蘭卡總統鐫刻的肖像時,連聲讚歎。這件作品被山東省人民政府作為禮品贈予總統本人,省外辦專門致函表揚劉永強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獨立創作精品不斷

新世紀交替之際,淄博瓷廠宣告破產,這讓視陶瓷藝術為畢生事業的劉永強一時接受不了。他對記者說:“我是個重感情的人,進淄博瓷廠是抱著幹一番事業的想法。瓷廠破產後,我一度以為陶瓷藝術幹不成了,初衷和想法沒法實現了。”

然而讓劉永強沒有想到的是,憑著他在淄博瓷廠練就的深厚功底,工作室成立後,創作邀約不斷,讓他對陶瓷藝術的堅守有了新的憧憬和動力,之後精品不斷,獲譽無數。

進入新世紀後,劉永強將人物肖像刻瓷發展到大型瓷板刻瓷和大型陶瓷瓶藝術刻瓷當中。他創作的大型刻瓷瓶《萬壑疏風圖》《清溪訪友圖》,通過對大山深處山石、溝壑、雲霧、樹木叢生的刻劃,讓人感受到天地的廣闊、大山的神奇、自然的壯觀、人間的和諧統一。大型山水刻瓷系列《和諧頌》,用超寫實創作手法表現出山水壯觀秀美的景象,讓人頓感激情奔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不言而喻。

傳承魯青國色天香

與很多陶瓷名家不同,劉永強十年前就擁有自己的窯爐,這讓他可以從陶瓷燒製的開始就精心準備作品,體現創作意圖。劉永強最為中意的魯青瓷作品,也是由這個窯爐燒製的。

高溫窯變,窯變無雙。經歷1360攝氏度高溫燒製的魯青瓷,其身世大有來歷。淄博魯青瓷問世於上世紀70年代,但成品率非常低。後來為了提高成品率,原淄博瓷廠的科研工作者經過上百次試驗,終於攻克技術難關。研製生產的魯青瓷胎體通透、釉面瑩潤細膩,如脂似玉。

記者見到劉永強時,他正在翻閱一本1980年油墨刻印的《陶瓷工藝》。他說,不但陶瓷藝術要創新,陶瓷技術也要創新,魯青瓷技藝更是如此。魯青瓷的生產在淄博瓷廠破產後被擱置,劉永強感到非常痛心。為保護這一陶瓷文化瑰寶不失傳,劉永強翻閱了大量相關書籍資料並認真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劉永強終於研製生產出光華朗潤的魯青瓷。產品一經問世,便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廣泛認可。經此工藝燒製的產品更接近天然,釉面細膩光潤。

魯青瓷的燒製成功,為劉永強在刻瓷領域創新、創作傳統文化題材的大型作品奠定了基礎。用自己燒製的魯青瓷作為模件進行創作,用刻瓷的形式進行創作,進一步凸顯了魯青瓷的獨特之美。

重現國瓷昔日明光

正因為有了從源頭製作到藝術創作的全程參與,劉永強自豪地說,從他工作室出去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陶瓷與陶藝完美結合的精品,寧缺毋濫。這並不是藝術家的偏執,而是劉永強的情懷。

中國陶瓷曾以傲人姿態呈現於世人面前,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其他國家的部分瓷種已經後來居上,在藝術瓷、日用瓷等多個領域都有所突破。劉永強說,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重現中國陶瓷曾經的舉世輝煌。

也因著這樣的情懷,劉永強在藝術和技術兩條路上不斷創新突破,攻關科研。2016年,劉永強被授予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榮譽稱號,他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劉永強說:“堅持繼承和發揚傳統陶瓷文化,這是我輩的責任。作為年富力強的行業藝術領頭人之一,我完全有責任去挑起這副重擔,哪怕壓力再大,我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中國陶瓷能重現輝煌。”

(記者劉洪霞 孔曉文)

責任編輯 劉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