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藝術 濟水 花鳥畫 牡丹 書畫看點 書畫看點 2017-09-09

唐太宗李世民問大臣許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載祀典,濟水甚細而尊四瀆,何也?”許敬宗答曰:“瀆之為言獨也,不因餘水獨能赴海也,濟潛流屢絕,狀雖微細,獨而尊也。”一脈濟水,三隱三現,卻至清遠濁,堅守其節,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子們畢生追求的境界。濟水流域物華天寶、地傑人靈,賢相名將、文人墨客不乏其人。盧士傑,就誕生在古濟水之北的濟陽縣。

每個晴朗的早晨,他都沿著黃河大堤慢跑十幾裡,看大堤綠蔭,吸清新空氣,盡享自然美境。黃河水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也滋潤了他的藝術生命,賦予他藝術靈感。他從事藝術教育三十年,積澱豐富,厚積薄發,近兩年先後分別在濟北政務中心和濟南市博物館成功地舉辦了個人書畫展,並受到同行和各界的關注與讚譽。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盧士傑先生的花鳥畫,以吳昌碩、齊白石為師,以書入畫,大氣磅礴、凝鍊遒勁。國畫小品則簡潔明快、端莊典雅。為當代花鳥畫帶來一縷清涼。看他的字,方圓結合,融合適度,筆力雄健,力透紙背。每一筆都精到而富有變化,字與字之間,融會貫通,行雲流水,銜接自然。筆墨憨時,濃墨重彩,印成一團,字跡模糊但隱隱可現;字跡淡時,枯筆蒼辣,似斷似連,似人之滄桑。他學畫刻苦用心,除遍訪名師外,還把能找到的歷代花鳥畫大師的作品歸類、放大,研究結構和筆墨變化,從中吸收營養。他以文人的筆墨,表現大眾喜歡的題材;繼承古意幽韻,又能表達現代生活氣息,不斷推陳出新。他的題材和筆墨風格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雅俗共賞。他畫梅蘭菊竹,更多的是雞、魚、牡丹,牡丹富貴,大雞吉祥,有魚(餘)連(蓮)年。

他畫魚深得山東畫魚第一人張鶴雲教授真傳,筆墨變化自然,活靈活現,一群遊動的錦鯉躍然紙上。他在農村長大,家家戶戶養雞,從小就熟悉雞的生活情態。工作後,仍要到散養的雞場寫生。筆墨功夫加上生活的功底,使他畫的雞,生活氣息豐富、筆墨層次明晰多變,神采韻致靈動,深受大眾喜愛。而牡丹乃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盧士傑先生帶著敬畏的心情,欣賞的眼光創作。他筆下的牡丹,濃墨重彩,雍容華貴;品性卓然不群,如洛神出水。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寫意花鳥畫就是一泓透明的水,讓人的品格心性傾瀉於紙上一覽無餘,赤裸裸地暴露於觀者面前,容不得半點掩飾。的確是這樣,盧士傑的花鳥畫,色彩明快對比強烈,破墨之法,富有變化。中鋒用筆,筆法活潑爽利厚實,筆筆見精神,濃淡乾溼,自然沖和。傳統筆墨,而透著新鮮的現代生活氣息,卓然獨立於書畫之苑。作品中的氣勢是其骨子裡那種大氣、那種潛質的自然流露,其作品深受到廣大收藏者的青睞,並流傳到美國、泰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被廣為收藏。

以平常心面對生活,以超然的心對待名利,以真誠的心對待真理、朋友和書畫藝術,做朝野皆聞的黃鐘大呂,或者秀山麗水間的一柄長笛,或者是牛背上的一支柳哨,都是人生的愜意之事。“為學日增,為道日損”,對書畫藝術的追求,既要為學,又要為道,他知道書畫藝術道路漫漫,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2016年他拜花鳥畫名家趙英水先生為師,潛心學習,提高技藝。“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相信盧士傑先生,借濟水精神,與濟水同悠,百折不回,達到藝術的理想彼岸。(徐樹愛 龐惠君)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盧士傑,書畫家,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濟南市書協會員,齊魯聞韶書畫院院長,職業美術教員。1966年出生於山東省濟陽縣,1986年師範院校畢業,1993年山東省教育學院中文系畢業。自1987年從事美術教育、教學三十多年來,刻苦研習美術教學與美育,在延續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借古通今,在花鳥畫領域不斷探索中國畫的新知與創新;堅持“書畫同源”的中國藝術理念,日日臨池,書畫技藝相映成輝,取得驕人的業績和榮譽。他繪畫題材廣泛,筆下的雛鷹、雄雞、鬆鶴神態可人、富有動感;天香牡丹雅緻絢麗,芊芊紫藤濃艷欲滴。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同行業及全國藝術大展並獲獎,作品被畫廊及國外友人收藏。2016年1月拜齊魯師範學院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趙英水教授為師,繼續深造,期待繪畫技藝更進一步。

作 品 欣 賞

Art appreciatio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與濟水同悠——畫家盧士傑的藝術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