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藝術 文物 書法 文玩 《收藏·拍賣》雜誌 《收藏·拍賣》雜誌 2017-08-29

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中國的家族收藏,往往在父與子的傳授中延續。但父子兩代人的審美趣味、個人愛好很多時候並不會完全相同,韓天衡與韓回之父子就是如此,兩人在各自熱衷的領域積極探索,同時又“優勢互補”。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也是家族收藏壯大的開始。所以,家族收藏往往傳下去的是家族的文化和精神。

——編者按

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老韓與小韓在深切交流

老韓與小韓,風格迥異的做派

小韓的收藏受到老韓很大影響,但他對記者說:

“父親是一個非常‘專’的人,在篆刻、繪畫、鑑定、書法都有巨大成就。而我是一個比較貪玩的人,學習的出發點就是自己的喜好,我所涉及的門類非常龐雜。雖然從小生活在藝術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中,但是大樹下面只長草,我想要有自己成就,就不能受父親太多的蒙蔭。”

老韓,韓天衡,1940 年生於上海,中國著名書法家。擅國畫、篆刻、美術理論及書畫印鑑賞。其創作、展覽、著述之豐厚,社會職務與榮譽之多自不必說,這裡只舉一件,老韓前兩年將他個人收藏的1136 件藝術珍品(其中包括唐人寫經、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黃道周、倪元璐、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古代名家的書畫印以及文房共700餘件,以及韓天衡自己創作的書、畫、印290件)全部捐獻給了上海市嘉定區政府,收藏於韓天衡美術館。

小韓,韓回之,1977 年生於上海,自幼從其父韓天衡學習書畫篆刻。1997 年畢業於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繪畫專業,後留學日本。2008 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考古研究生院考古系。又投於陳佩秋大師門下,學習繪畫和書畫鑑定。他目前主要的工作為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除此之外也有一大堆社會職務頭銜,隨便拿出一個來也都是響噹噹,比如西泠印社社員。

小韓雖深受老韓影響,但無論穿戴打扮卻與老韓迥異。老韓是一副儒雅學者的派頭,一絲不亂的頭髮,常年襯衫西裝開衫。而小韓則紮起了髮髻,留著髭鬚,無論中式西式服裝,通通配以珠串摺扇,頗有魏晉名士的風度。不但如此,兩人的興趣愛好、學問研究、收藏方向也完全不同。老韓是書畫家、金石家,喜愛收藏古代的書畫和印章。但小韓則以收藏古玩雜項為主,收藏領域涉及古代兵器、中國文房、域外印章等門類,具體說有硯臺、筆墨、爐瓶、印章、陶瓷、紫砂、銀壺鐵缶、菸斗打火機……各式各樣,不一而足。

小韓戲稱自己“是一流的專業,二流的教育,三流的水平”。也就是說,自己打小在藝術家庭里長大,選擇的專業和學校都是最好的,卻沒有像父親深入一行。有這樣一個令人高山仰止的父親,小韓卻走出了和父親不同的路子,因為他很清醒, 基本上是一句話:“書畫印領域,現狀是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父親玩書畫印,基本上把可以玩的都玩絕了,市場上較少能找到比他玩的更好東西。”

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小韓收藏的雜件頗具特色

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方式

小韓受到老韓的影響很大,主要在收藏理念、方式方法、觀察事物的眼光,也包括對於收藏界大趨勢的預測。老韓有諸多收藏心法,小韓深以為然。比如,什麼藝術品具有收藏價值呢?老韓認為主要有三點:第一,有沒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第二,看是技巧背後是否有豐厚的文化內涵。第三,看作品是否少而精。

三四歲的時候,小韓就跟著父親逛古玩城了,還經常被父親帶到大藏家的家裡看藏品,什麼田黃、雞血、白芙蓉,都是經常可以見到的。老韓對小韓說:“你要好好看,能看到摸到這些東西是很大的福氣。”雖然當時看不大明白,但後來小韓明白了父親的用心。

十多歲的時候,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玩泥巴,小韓已經開始自己去淘貨了。20 世紀80 年代末,中國還沒有像樣的古玩市場,但小韓覺得那是最快活的時光,就是一到週末,踩著自行車從靜安寺到福佑路的古董街,去找自己喜歡的古董。

小韓覺得父傳子,師傅帶徒弟,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延續的脈絡方式,也是很好的學習方式。自習可以在觀念上和概念上跟隨父親學習,從小受到薰陶,是一種很好的傳承方法。有一次在日本,父子倆去逛一家古玩店,老韓發現一個手卷,打開一看是一個2.7米的“唐人寫經”。老韓說,這件藏品非常難得,可以給小韓做一個學習標本。像這樣的事情,經常會發生。 老韓從小就對小韓說:“我們收藏的文物,是學習的老師,是親密的愛人,不能拿收藏的東西去牟利。”老韓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老韓曾給陸儼少先生刻過300 多方印章,給謝稚柳、應野平、程十發、徐子鶴先生都刻過100 多方,給劉海粟、李可染先生各刻過20 多方,給黃胄、唐雲、吳作人、宋文治也刻過一些。他們覺得老韓很懂藝術,贈給他的書畫都很精。他可以捐掉,但從沒賣掉。他只賣自己的“土產”——篆刻和字畫。

在這一點上,父子兩人同屬貔貅,收來的藏品,只進不出。除非送人或者弄丟了,收藏的藏品是不會拿去賣的。小韓說,“收藏”二字,“收”是一個動詞,代表金錢的支付;而“藏”卻是關鍵,需要長期保存和進一步研究。

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小韓的藏品

收藏,走自己的路

老韓與小韓,最終形成了相互獨立的收藏結構:老韓以書畫印為主,小韓以文房雜項為主。小韓認為自己的審美是22 歲以後才固定的。1999 年,他去日本學習書法,師從日本書道家高木聖雨。對小韓而言,日本是一箇中國藝術品的寶庫。日本人習慣於保存舊物,很多家庭都能找到100-200年前的中國文00-20他與父親商量,讓他在日本憑藉自己的眼光買藏品。

日本人對中國文物的見解影響了小韓。工藝美術畢業的他,開始更欣賞一些工藝水平高、精工細作得來的古董,比如他曾在日本買入了大量漆器,集中於宋、元、明三代。畢竟古時的一件漆器製作工序相當之長,有的甚至要上50多層漆,耗時年餘。

去年底,父子倆在韓天衡美術館舉辦了一次《蘭室長物》大展,是文人審美情趣指導下的書齋雅玩。他們把古代文人書房中看的、讀的、賞的、玩的種種器物,諸如詩書畫印、古籍拓本、竹木牙角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都集中起來,想讓人們通過展覽一窺古代文人士大夫審美情趣指導下的文房器物。父子倆分工明確:老韓是策展人,挑大樑,向藏家借文物,負責所有平面的東西。小韓主要執行,負責所有工藝類展品。

去年12 月,小韓在西泠印社美術館搞了一次《他山之玉——域外古印特展》,將上下8000 年,橫跨數萬公里,材質、形式多樣的印章以及印章在地中海、歐洲、非洲、西亞和中亞的脈絡梳理出來,他試圖探索域外印章和中國傳統印章的交匯點。老韓在展覽致辭中說:“這在印章中引入國際化視野,是一次新的嘗試。”

老韓與小韓,父子倆和而不同的收藏路

老韓與小韓

家族收藏的是一種精神

老韓一直告誡小韓要好好奮鬥,因為他收藏的這些藏品最終是要捐給國家的。2011 年,老韓將他個人收藏的1136 件藝術珍品捐獻國家,連2000 萬元的獎金全都不要。小韓完全支持父親的“壯舉”,但他目前並不打算將自己的收藏捐獻。

“所以家族收藏,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個實質的過程。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傳承,一種對於文化知識的傳承。藏品本身只是一個媒介,精神和方法才是關鍵。”小韓說。

他們認為家族收藏的理念非常重要,但中國目前並沒有貴族,更缺少家族收藏的理念。他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收藏,在正確的審美和知識下進行收藏。最不想看到的,則是把文物變成金融產品炒上天,卻忽略了藝術品文化傳承的本質。

文/ 董萍

圖/ 由受訪者提供

今日編輯 / 雨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臺有: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臺,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臺!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scpm200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