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中華創世神話 與世界對話

藝術 創世神話 文學 美術 新民週刊 2017-05-19

中華創世神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維密碼,蘊藏著中華民族最初哲學思想體系的雛形。正如古希臘神話之於歐洲文明,上古神話也是中華民族之魂。

記者|闕 政

當和夏娃,潘多拉的盒子,達摩克利斯之劍,阿喀琉斯之踵,斯芬克斯之謎,皮格馬利翁效應,諾亞方舟……提起西方神話,全世界人民都能脫口而出。不僅神話故事流傳甚廣,神話本身也形成了體系,儼然已經是全球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啟發了後世無數藝術創作。

而一旦說到中國的創世神話,或許本國人還能憶起幾個小時候聽來的民間傳說——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但這些神話故事典出何方?如何流傳?有何價值?我們又為何自稱“華夏兒女”?自稱“炎黃子孫”?自稱“龍的傳人”?恐怕就沒有幾個人能說明白。

對於海外喜愛中國文化的人而言,他們可能崇拜孔孟、老莊,喜歡讀李杜的詩,但在創世神話這塊,中國似乎一直是缺席的。儘管有涉及中華神話的大量古籍存在,也有不少研究神話的學術成果——但是相比較西方文化,我們的研究整理明顯不夠系統,神話的普及還遠不到家喻戶曉的程度。

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一場建國以來最聲勢浩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大型梳理工程拉開了序幕——預計將花10年時間,完成15個重大工程,“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工程正是其中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當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更需要我們建立起自己的哲學思想系列,建立起中華民族的歷史觀,自信地面向世界,在國際語境中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

創世神話東衰西盛

在系統爬梳中華創世神話之前,不妨先來看一看西方創世神話中的重要代表——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

今日所知的古希臘神話,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而古羅馬詩人奧維德也在他的代表作《變形記》中描寫了天地初開時的混沌。

如今最為世人熟悉的神族譜系,莫過於“奧林帕斯神族”——宙斯、赫拉、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愛美神阿芙洛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托斯……這些神話傳說不僅留存在文學作品裡,還啟發了後世無數藝術品類的新創作,比如浮雕、壁畫、戲劇,一直到繪畫、影視,成為藝術家汲取靈感的重要源泉。

用 中華創世神話 與世界對話

早在1748年對龐貝古城遺址進行首度考古挖掘時,就曾出土過壁畫作品《史詩繆斯》,如今藏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繆斯是天帝宙斯和記憶女神的女兒,也是文藝女神,主司一切思想創作。在龐貝古城出土的所有繆斯題材壁畫都刻有詳細銘文,記載著每位繆斯的姓名。

羅馬最偉大的雕塑家安東尼歐·卡諾瓦也創作過以愛美神為題材的雕塑作品《愛神與賽姬》——美麗的賽姬為了尋回消失的愛人,打翻了理應帶回給維納斯女神的玻璃瓶,煙霧瀰漫之際陷入致命的昏睡狀態,幸得愛神丘比特的吻所救。

而以神話故事為題材的繪畫創作就更是數不勝數,留下了無數名家經典——早期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繪製過《春》《維納斯的誕生》兩幅以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為背景的“蛋彩畫”。喬爾喬內也繪製過以維納斯為主題的油畫《沉睡的維納斯》,提香同樣繪製過《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到了巴洛克時期,魯本斯的《劫奪呂西普斯女兒》《三美神》、委拉斯貴支的《鏡前的維納斯》,題材也都來自古希臘羅馬神話。

直到現在,西方創世神話還在給予影視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奧德賽》《一千零一夜》《諸神之戰》《宙斯之子》《木馬屠城記》《俄狄浦斯王》……

先民智慧啟發後世

相較之下,中華創世神話已經在全球文化話語體系中缺席已久。

但回望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總讓我們振奮。上古神話誕生於人類矇昧時代——雖然那是一個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時代,卻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各民族文化意識萌芽時期的創造,蘊藏著祖先對自然和世界的原始認識及豐富的想象。

先古人民為了生存,試圖與自然抗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祖訓。中華創世神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維密碼,蘊藏著中華民族最初哲學思想體系的雛形——“盤古開天”的創造性區別於西方“上帝造人”的學說,“天人合一”的科學性,和以“中原”為平臺各民族融合的文化傳統,都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正如古希臘神話之於歐洲文明,上古神話也是中華民族之魂。

然而,儘管有涉及中華神話的大量古籍存在,也有不少研究神話的學術成果,但是相比較西方文化,我們的研究整理明顯不夠系統,神話的普及還遠不到家喻戶曉的程度。由於1840年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使我們的祖國經歷了漫長的屈辱和苦難。文明的斷裂、文化的缺失,讓人深切感到重新樹魂鑄魄的重要性——當我們的祖國在日益強大的時候,更需要我們建立起自己的哲學思想序列,建立起中華民族的歷史觀,從而自信地面向世界,在國際語境中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

怎樣傳承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了新的歷史形勢下襬在每一個文化人面前值得重新思考的新命題。

舉全市文藝之力

在上海,“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工程早就於2015年底正式啟動,工程負責人是市委宣傳部部長董雲虎。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鬍勁軍看來,這項工程具有三大著眼點:“第一是著眼於增強文化自信,為中華文化培根固元。第二是著眼於實現偉大復興,為中華民族樹魂鑄魄。從思想理念、傳統道德、人文素養三個角度來看傳統文化的價值,三位一體推動這新一輪的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第三是著眼於弘揚城市精神,為振興海派文化壯骨強身。”

用 中華創世神話 與世界對話

培根固元、樹魂鑄魄、壯骨強身——胡勁軍特別強調了這三個關鍵詞。他表示:“全世界對‘文明從哪裡來’的話語爭奪一直未滅,我們再不做就晚了。在創世神話的洋洋世界中確立中華神州的位置,弘揚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民族團結精神,弘揚改天換地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傳播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傳播以天下為己任、厚生愛民的執政理念——這些神話中蘊含的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

據悉,上海蔘與這一“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宏大工程,有著“三多”的特點——多藝術品種創作,多產品系列開發,多媒體渠道傳播。目的是要打造“六個高地”——詩歌創作、音樂創作、舞臺劇創作、影視創作、網絡文藝創作和文創產品開發。

在這樣的高目標嚴要求下,全市的文藝力量都投入了進來,總共有4大類11個初期項目正在同步進行——比如市作協負責40萬字工作用書和簡略版的文學故事腳本的撰寫,在民間敘事和典籍中追溯神話源頭,為其他藝術品類的創作提供基礎。同時,作協還於今年4月啟動了長篇敘事組詩的創作,5萬多字史詩的基本骨骼已經具備。市作協副主席孫顒告訴記者:“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也就一萬五千行。中華創世史詩的創作難度在於沒有先例可循,我們會採用現代詩和古詩同步創作,進行多樣化的嘗試,也為史詩後續的轉化預留空間——比如新詩可以朗誦,可以做成詩劇;而古詩則可以體現在碑刻、書法等藝術門類。”

又比如美術創作:市文聯已與多位畫家簽約,進行30本的主題連環畫創作,迄今已完成18本。後續還將有雕塑、主題繪畫等接連不斷。

與此同時,市文廣局和市文聯還將聯手打造多媒體史詩劇、主題交響樂等舞臺藝術創作;上海戲劇學院已經在進行以《山海經》神話人物為結構貫穿的舞劇創作;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的新越劇也將以神話傳說中的黃帝蚩尤之戰為題材,反映維護和平、遏制戰爭的主題。市文聯和上海廣播電視臺還將排演神話主題雜技劇;市文聯也將與中福會合作排演神話題材兒童劇……影視創作同樣不落人後,據悉,作協正在為上影集團創作電影《禹神治水》的劇本,已經到了完結階段。孫顒看過劇本後非常興奮:“它將原始時代部落的複雜關係都體現出來了,完全可以拍成大片,會有廣泛的受眾。”

文本為骨,形象為血肉

其實,要深入研究闡釋中華創世文化從零碎簡短殘缺到連續完整的漫長髮展,講清楚神話的演變,蘊含的思想理念、傳統道德、人文素養,深入研究和西方其他地區神話的異同、漢族神話與少數民族神話的異同,講清楚共性和個性——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創世神話工程初創階段,最大的難度就在於神話人物的形象塑造。不得不努力回到歷史場景,回眸往昔的那些重要考據。今人塑造遠古的神話人物,雖然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但這樣的想象也要求創作者給予更多經得起推敲的歷史合理性。古籍儘管浩瀚,但下功夫整理頭緒可以一點點理清楚,然而神話人物形象嚴重缺失,讓廣大人民喜愛的達到公認程度的神話更是鳳毛麟角。大家對熟悉的神話人物,大體都集中文學讀本,與遠古創世神話的人物形象關係不大,諸神的形象,對今天的創作者來說都很茫然——即便是一般老百姓比較熟悉的后羿與嫦娥,讓人記得的也僅僅是他們的動作:一個是彎弓的大力,一個是飛天的婀娜。

更何況,神話人物很多都是以半人半獸的形象出現,塑造唯美可愛的人物形象很不容易。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卻有助於人們迅速直觀地記住神話傳說。

於是,作協責無旁貸地打了頭陣:目前,一本洋洋40萬字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工作用書已經編寫完成。主持編寫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總編輯趙昌平。在孫顒看來,文學整理是創世神話工程的源頭和母題。原本只是想把創世神話內容切分為100多個故事場景,方便後續的主題繪畫創作。但趙昌平足足花了一年多時間,從各種經史子集中尋找創世神話的蹤跡,並將其梳理成章,將龐雜零散的民間傳說爬梳成了系統性的中華創世神話溯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本工作用書中,趙昌平為後續的繪畫創作列出了詳細的“繪畫建議”。比如在講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時,特別在附錄中詳細表述了三幅畫的創作建議——第一幅為“羿謁西王母得不死藥圖”,為突出故事中的宇宙意識並豐富畫面,宜先以淡墨繪吳越東夷族對宇宙結構的認識作為畫面背景,其中的人物、動物形象應當影影綽綽。背景的頂端繪雙翼覆蓋東王公、西王母的希有鳥(代表道一),西側為陰神西王母,東側為陽神東王公,二者或為鳥翅所覆,或可登於鳥翅上,作相望狀……第二幅為“嫦娥奔月圖”,月以弦月狀為宜,嫦娥整體態勢是由東向西奔月飛昇,但可設想為左手抱兔,右手指天而作回首下望狀,以與地下的羿相應……第三幅為“天上人間圖”,羿在人間為宗布神,嫦娥於月宮主人間子嗣與搗制仙藥,也可點綴侍女素娥一二人。構圖可參重慶沙洲壩出土棺木後額“搗藥圖”等而加以改造……

正是如此詳細的典籍梳理和繪畫建議,為後續的繪畫等文藝創作提供了紮實的基礎。“2016年1月28日我們開了動員會,從一開始的初衷就不是簡單的美術創作,而是文藝創作。”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施大畏告訴記者,“我們用連環畫作為切入點——組織了上海、北京、四川等多地優秀連環畫家,從40萬字的文本中梳理出30個故事,採用20開的形式,創作30個彩色繪本作品。如果說文字是骨頭的話,這些連環畫就是骨頭上的一片肉,將來還會有別的文藝形式,使之愈加豐滿。”

據悉,這些連環畫家收到的稿酬非常微薄,每一幅只有800元稿費,藝術家們的創作更多是一種文化自覺。不僅如此,施大畏在任職中華藝術宮館長時,還曾請來孩子們參與創作,童心想象的神話形象同樣很棒,還能與藝術家互動,融入最終的創作。他們還曾把完成的樣書送到學校,請老師和家長、孩子們提意見——不少家長就建議為許多神話中的生僻字加上拼音,方便更多孩子閱讀。

如今,第一批18套連環畫繪本圖書已於今年3月底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第二批12套預計也將於7月底出版。已完成的18套作品不但今年4月在上海舉辦了社區巡展,5月還去到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展覽。

接下來,市文聯和美術家協會還將進行100多張主題大畫的創作,包括國畫和油畫。公共場地的大型雕塑創作也在籌備啟動之中。這樣的塑造,不僅讓以往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內容變得更為貼近現代審美,也更方便現代讀者理解中華創世神話,為中國文化走出國門開了一個好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