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藝術 美術 油畫 加拿大 象外 2017-05-04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人類與不合理面面相覷,他由衷地渴望幸福與合理。荒謬就誕生在人類的需求和世界的不合理沉默的對抗之中。”彼得·多伊格個展現場,貼著一些摘自阿爾貝·加繆的句子。

一位遠離人群生活,如今在拍賣場上日趨火熱的藝術家,一位總是處於“局外人”角色,意外離世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兩人的繪畫與文字在此相遇,透露出相似而有別的孤獨感。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木屋與獨舟:世界的不合理沉默”展覽現場圖

木屋與獨舟:世界的不合理沉默

彼得·多依格個展

時間:2017.03.30-2017.06.24

地點:林冠藝術基金會·北京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

可能的體驗

回到過去

“哪有什麼異國他鄉,只有旅行者才是異鄉人。”蘇格蘭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在 1883年的《銀礦小徑破落戶》一書中寫道。彼得·多伊格曾以“只有旅行者才是異鄉人”為個展標題。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鐵山》, 布面油畫, 230.12x 275.1cm ,1991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鐵山》局部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鐵山》局部

多伊格出生於愛丁堡,有蘇格蘭人的身份認同。三歲時,隨家人搬到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島,青少年時,他住在加拿大魁北克森林,80 年代,回英國求學。90年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短暫居住,後移居特立尼達首府西班牙港。“多伊格的作品裹挾著南美洲的暑熱,又封存了加拿大的凜冽風光,但從未描繪過倫敦。他說自己的作品記敘的是‘逃離的形式’(forms of escape)。”(Linda Pittwood)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白晝天文學》, 布面油畫, 200 x 280cm,1997-1998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作品

“‘逃離的形式’有多種,比如經常出現的獨舟和木屋的意象。他一直身處在自己的‘小島’上,同時又穿梭在世界各地。我覺得木屋代表著一個人身處荒蕪之地,獨舟在畫中則處於一種靜止狀態,且離岸邊很遠。他展現出的這種孤獨感讓大家體會到藝術家迷失在這個世界中。”策展人弗朗西斯·奧切德說。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 《泥沼》, 布面油畫, 197 x 241cm, 1990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泥沼》局部

站在多伊格的原作前,我像著了魔,有些腿軟,時而往前時而退後,想跟著畫面一起逃往另外的時空。或許,這些不是多伊格創作的,而是大自然藉著他的畫筆為自己畫的肖像畫,或許,他聽明白了大自然的聲音,用畫筆記錄下來。他從小待在大自然懷裡,童年時期加拿大魁北克森林的生活經歷成了他此後藝術的底色,也是他了解自己、觀察現代社會的參照系。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峽谷中的建築師之家》, 布面油畫, 200 x 250 cm, 1991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峽谷中的建築師之家》局部

1991年,碩士畢業的多伊格已經35歲,但畢業創作一幅都沒有賣出去,迫於生計,他差點放棄繪畫。不久後,他獲得白教堂藝術獎,在白教堂畫廊舉辦了個展,許多人因此記住了他。展覽後,人們前往參觀他對外開放的工作室,藏家開始收藏他的作品。這時起,多依格開始描繪透過層層密林看到的小屋,建築與自然以全新的關係展開對話。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現場圖片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局部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 《水泥屋西側》, 布面油畫, 199.5 x 275cm, 1993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水泥屋西側》局部

“我的繪畫是回憶、真實和照片的混合。”

多伊格喜愛音樂,收集過很多黑膠唱片,作品《紅舟》就是根據一張黑膠唱片《An Anthology》內的一幅畫面創作的。膠片內頁的圖片是六個人坐在獨木舟上,多伊格保留了一個長髮形象作為他畫中的人物,因為他認為這個人物很像耶穌。“人們總說音樂的啟發,我還不知道有哪個藝術家不受音樂的影響呢。我每天要在畫室裡待上 8 至 10 小時。音樂有助於創作過程。”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紅舟》,布面油畫, 92 x 76.4cm, 2000

“我在畫室工作時就會交替畫不同的作品,我不會只專注畫一幅畫。因為我不會整天凝視唯一的一幅作品,我會讓不同的作品相互誘發接下來的創作。作為畫家——一旦你決定成為畫家——最美妙的事就是享受繪畫的過程,而不是苦苦嘗試,最終扼殺自己的想法。當我年輕時,我試圖拒絕重溫藝術史,我一心希望創造一些嶄新的、現有藝術史之外的東西,但當我年歲漸長,我對自己的繪畫在藝術史中扮演的角色變得更感興趣。”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彼得·多伊格

記者問:你為什麼如此享受畫畫?

“畫畫這件事的可塑性無邊無際。你可以在其中做任何事。”彼得·多伊格答。

與藝術面面相覷似乎總能放大孤獨,藝術作品像顯微鏡一樣,引著我去解剖內在的悲喜。五月已至,夏天的味道開始瀰漫,藝術展也隨著氣溫升高開始密集,趁太陽還不能把人烤乾,趕緊去看展。

|近期活動|

TEDxBeijing論壇新聞發佈會

時間:2017.05.01

地點:農業展覽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16號

論壇請來一群非凡的設計師與設計管理者。上半場,呂永中、傅軍民、華壅、何武賢、細尾真孝、Ole Bauman將展現他們此時、此地對於設計與自身設計工作的理解。從當下出發端視傳統,從全球出發回首東方,直面環境帶給設計的種種影響,探索非凡設計生成法,聚集設計能量場。下半場,AB. 羅傑斯、胥一波、Hans Martin Galliker、孫博、青山周平、葉長安將呈現設計以及自身的設計工作對於每一個人生活與生活方式的影響。

更多展覽

| 北京地區 |

映·紀實影像獎

時間:2017.04.25 - 2017.05.13

地點:映畫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七星中街

重新思考,如何閱讀周遭現實

首屆“映•紀實影像獎”共選出十組作品,以各種視覺方式呈現今日社會的各種問題,文化、民族、教育、城市化進程、環境汙染等等……

陳博從2000年開始記錄宋莊畫家村,從原始村落式的生活到發展中的藝術市場、逐步擴張的商業開發。隨著新的行政規劃,宋莊畫家村或許將成為下一個“圓明園”,那時,陳博的攝影項目也將隨之結束。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藝術家成力組織的活動“第二屆裸體日”在潮白河邊舉辦,圖為藝術家索探在河中表演靜止浮水。宋莊鎮潮白河,2006年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六月聯合行為藝術節:藝術家四毛實施行為作品《如何證明你我不存在》。宋莊鎮大興莊村,2007年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宋莊摩托隊(左起):策展人張海濤、藝術家馮國東與竇金軍,在當時大部分藝術家還是騎自行車遊走在村落之間,摩托車一族已是較為奢侈。宋莊鎮辛店村,2004年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藝術家劉海在小堡租住的工作室中。宋莊鎮小堡村,2010年

生活在海外的金向怡拍下《歸來的流亡》,“對於漂泊海外的中國人而言,如果說語言的困境,文化的衝突,迴歸的不可預知都只是一場前戲的話,那麼母語的消亡,文化的‘被殖民’乃至迴歸夢想的破碎,這個現實就是一場永久的流放。”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被遺棄的屍骨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在這座靠海的城市,新一代人的愛情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故鄉

獲得一等獎是20歲的楊文彬的《大學社會》,照片與微信聊天截圖共同記錄了某高校學生會的生態。沒有“高考”這類終極目標的大學,像是一個“實驗場”,學生開始轉變為“社會公民”,“身邊的同學忽然紮上領帶,師哥們開始了對我們新一級師弟的指導規訓,還有一場場在高中沒見過的‘酷炫吊炸天’的晚會......同學們組建成了各種小圈子,開始向我高中時所想象的成人世界的生活規範靠攏。人是一個很複雜的動物,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至今使我困惑。”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簽到:校學生會召開的新學期的第一次全會。右邊的微信截圖為簽到通知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紅歌晚會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VIP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風采之星

沈忱個展

時間:2017.04.22-2017.05.27

地點:今格空間

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院798藝術區65幢

想把畫裡的顏色染到頭髮上

對沈忱來說,藝術創作的過程和作品本身一樣重要,重複帶來高度的知覺,每畫一筆,都要等它完全乾透,完成一幅畫需要很長時間。彩色的運用很簡單,大部分作品僅用兩種顏色;如果湊近看,會發現作品中其實暗含極其細微的色調變化。(讓我想到染髮後髮根到髮梢的顏色漸變)他希望用繪畫的方式去消除繪畫的概念——在不斷的重複當中把前面畫的覆蓋,在不斷的否定過程當中,原本意義上的繪畫最終消失。

到最後,留在畫布上的,只是時間的過程和覆蓋的痕跡。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沈忱,《無題-作品8024-14》,水彩紙,水墨,77×58cm,2014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沈忱, 《無題-作品12331-09》,畫布,丙烯,137×117cm,2009年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沈忱,《無題-作品31557-17》,畫布,丙烯,102×81cm,2017

肥皂

曾宏個展

時間:2017.04.29 - 2017.06.25

地點:楊畫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中二街

“當你試圖去畫一把椅子的時候,最後卻獲得了一塊象肥皂一樣的東西,但當你真的想去畫一塊肥皂時,卻無法捕捉到它分毫。”曾宏這樣說。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曾宏,《未知的形狀》,布面丙烯,205 × 225cm,2016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曾宏,《人民》,布面丙烯,120 × 160 cm,2017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曾宏,《形狀No.2》,布面丙烯,145x200cm,2017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曾宏,《燈泡》,布面丙烯,120 × 120 cm,120 x 80 cm(雙聯),2016

總有寧靜的風景

章劍個展

時間:2017.04.27 - 2017.05.28

地點:偏鋒新藝術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2號院B-11

我夢寐以求,是住進你的風景畫

“總有一種寧靜的風景打動你,不管是在哪兒?”向京問。

章劍答:“對,不管是在哪裡,總要找到一種逃避的窗口,如果找不到就很焦慮,東找西找,就是找。我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看能不能用它來看這些東西。你肯定想追求一種美好的東西,想用這種狀態的東西來改變一下你看到的。”

看章劍的“日常風景”系列,很想同他聊聊他眼中的印象派繪畫。章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畫的也多是北京的風景,粗大的筆觸,圓圈狀的陽光,層層疊疊的綠色或是交織的五彩......這是“日常”嗎?我不知道。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章劍,《沙灘上》,布面油畫,97 x 130 cm, 2013-2016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章劍, 《料峭之一》, 布面丙烯, 300 x 200cm, 2016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章劍, 《望京公園裡的小路之一》, 布面油畫, 300 x 200cm, 2014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章劍,《滑雪》, 布面油畫, 200 x 140 cm, 2016

橋舍青年藝術家聯展

安德生、陳亮、郭子、李蕭禾、王岱山、肖芳凱

時間:2017.04.15 - 2017.05.15

地點:橋舍畫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藝術區

年輕的人,自由地畫

“似夢非醒的情緒一把扔到畫布”(吳升知),安德生大概是剛夢見了中學的數學課,畫面散佈著阿拉伯數字和公式,夢醒後抓起比,“寫”下畫;郭子的畫很“小”,一個細胞、一朵花、一根樹枝都可以成為描繪的對象,在她筆下呈現出豐富的模樣,或俏皮或纖細。我們的小白以前寫過90後的李蕭禾,今年,以《上春畫印》為名,畫了更多的“色情”與“裸體”畫,她覺得裸體好看,畫面中“穿衣服很多餘。”擅長畫園林的肖芳凱、將日常生活異樣化呈現的王岱山、在畫布上留下視覺痕跡的陳亮也參與這次聯展。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安德生作品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安德生作品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李蕭禾作品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郭子作品

肖像熱

泰康攝影收藏

時間:2017.03.16 - 2017.05.13

地點:泰康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B2

原來以前的人是這樣拍照的!

清朝老者的端坐正面照、清末閨中女子捧花半身照、毛澤東的生活照、建國初期的“藝術寫真照”、50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員工的證件照......

自19世紀中葉攝影跨進藝術之門,自然地接續起肖像塑造與記錄之任。通過相機神聖的恩典,肖像照給人臉、裸體穿上了各式各樣的衣服,意即可辨識的階層、身份乃至種族優越感。

在數碼時代來臨以前,照相機一直都作為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制像工具而代表了一種凌駕於日常生活之上的力量。通過照相機捕捉、記錄和留存著人們的影像,經由這超常力量的中介,這些形象被聖化,經過時間的加持,它們隨時都有可能進入歷史。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阿芳,《老者坐像》,蛋白照片,21x27cm,1861-1870

王開照相館,《關紫蘭肖像》,銀鹽紙基,14x9cm,1930s

佚名,《北京電影製片廠建廠初期工作人員標準照相冊》,銀鹽紙基,每張4x2.5cm,1950s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昆明春城照相館等,《肖像》,銀鹽紙基,尺寸不等,1980s

疊合而轉動的身份

馮良鴻,李向陽,馬可魯,徐紅明

時間:2017.04.16 - 2017.06.11

地點:EGG畫廊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327號

將中國傳統的光芒沖洗出來的人

這次展覽的抽象藝術家都曾在美國、歐洲和中國本土深入巢穴地研究過西方藝術,擁有“疊合的藝術身份”而今,他們更醉心於在今天中國語境中變形了的偉大中國藝術和哲理傳統。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馬可魯, 《“啊打”系列 No.25》, 紙面油畫, 60×60cm, 2016

馬可魯, 《No.3, 畫布油畫》, 183x208cm, 2013

馮良鴻, 《 春16-1》, 布面油畫, 120×90cm, 2016

徐紅明, 《2016.5.19》, 宣紙彩墨, 178×97cm, 2016

惜醉今朝

於瀛

時間:2017.04.08 - 2017.06.04

地點:應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A3

2016年開始,於瀛密集地迴歸繪畫實踐,在畫面上進行著充滿強度的思想戰役:他近期的繪畫作品探討了自身藝術實踐中的感性動力、時代性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於瀛回溯了他長期關注的、不同源頭的圖繪風格在社會實踐中的雄心壯志,比如社會主義新農村牆畫等宣傳藝術中平易近人的圖像美學,並將這些截然不同的傳統帶入到他的創作之中,以表達他對當下生活的感知。

《惜醉今朝》海報

單位時間 x 孔令昕

時間:2017.04.21 - 2017.05.21

地點:ArtDepot藝術倉庫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4號院798藝術區七星東街311樓一層

可見的時間

“時間究竟是什麼?時間是物理的,還是心理的?時間有開始和結束嗎?......回顧過去,孔令昕的方式是用一張一張的畫來丈量她走過的軌跡。

孔令昕,《摺疊 NO.1 》, 布面、鉛筆 , 30cm×30cm, 2016

孔令昕,《這邊/那邊 NO.1》 , 120cm×120cm , 布面、鉛筆 , 2016

孔令昕,《那件我不知道的事》 , 布面、鉛筆 ,100cm×100cm , 2017

雷徠

雷徠微個展

策展人:阿改

聯合主辦:象外、如故照相館

展覽時間:2017.04.22-05.22

展覽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方家衚衕46號院西側

如故照相館

關於雷徠更多信息可戳

| 上海地區 |

小夥伴們和象外一起搞的事情

好奇櫃·魔都首屆博物藝術展

時間:2017.04.16-07.16

地點:朵雲軒藝術中心

地址:上海市徐彙區天鑰橋路1188號

朋友圈+:文化館線上藝術計劃展

時間:2017.04.16-05.28

地點:OCAT上海館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文安路30號

李亭葳:感覺好不好 FEELING GOOD?

時間:2017.03.17 - 2017.05.17

地點:J畫廊

地址:上海市 莫干山路50號17號樓102室

樑曼琪:情緒符號

時間:2017.04.16-06.11

地點:上海阿拉里奧畫廊

地址:上海市徐彙區衡山路890弄7號

.

END

.

在彼得·多伊格的畫中與加繆相遇|5月展訊

把藝術拉出圈外

長按上方二維碼,一鍵識別關注我們 -

也歡迎關注我們的新浪微博 @Artha象外

以及主編微博 @象外的阿改

你將在這個公號中看到的:

〇(quan)外人的視角講藝術家和TA的創作故事

能看懂的方法講如何欣賞藝術

還有,普通人怎麼投資藝術

即便不投資,如何買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藝術品

哦,還有,替我們喜歡的藝術家們代售作品

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玩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