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藝術 山水畫 榮寶齋 書法 硯田書友 硯田書友 2017-10-13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一位豪放的書者

一位植根傳統的畫家

一位溫文含蓄的詩人

一位恣意山水間的行者......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薛以君,字醜石,號尚古草堂主人,畫室桐月館、靈巖精舍、尚古草堂、梧月精舍。幼承家學隨祖父學習唐楷,後師從於景大文先生、劉金才主席、耿嘉銘院長系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書畫藝術,為齊派傳人。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後進入榮寶齋畫院,隨師唐輝院長系統研習中國傳統山水畫,對清代各流派做深入研究,尤對四王一脈用功頗深。系統研究仿古山水,主要研究宋代山水畫臨摹與技法。上追古賢,下學翹楚,不慕名利,以平和寧靜的心境創作,尚古不離今,對傳統筆墨意趣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強調視覺衝擊的主調下,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含蓄與張力,並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摸索。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書法豪放而自有法度,國畫張弛有序而自成面貌,山水畫作品在山水界受到眾多學者讚譽。作品多次發表省、市、國家級專業刊物,入選書畫大展等專業性比賽並獲獎,並被海內外諸多美術機構、藝術館和收藏家收藏。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曾在上海、廣州、深圳、福州、義烏、寧波等地舉辦個展或聯展,被各地報紙電視臺報道、專訪。獲得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山東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首批考評書畫專業高級職稱。現為山東國畫院副院長、榮寶齋畫院專職畫家。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他在傳統中汲取,他在創新中昇華,他一直在否定,他一直在尋覓,他一直在探索......

他是豪放的書者,植根傳統的畫家,溫文含蓄的詩人,恣意山水間的行者,是中國書畫藝術傳統的守護者,也是為藝術不斷創新的求索者。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藝術成就:

2008年 中國國際書畫雙年展 二等獎

2009年 獲“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獲書畫傑出貢獻獎

2009年 六國當代畫家作品展 入選

2009年 建國六十週年中國名家書畫展 銀獎

2009年 “和平頌”中國國際名人書畫大展賽 金獎

2010年 上海世博會國際書畫大賽 金獎

2011年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全國名人書畫聯展 一等獎

2011年 慶祝建黨九十週年書畫展 銅獎

2011年 獲“熱心公益事業傑出藝術家”稱號

2011年 被中國書畫家協會聘為第十屆副主席、研究員

2012年 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雙年展 特等獎

2012年 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雙年展 銀獎

2012年 全國通信系統書畫大賽 金獎

2012年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1週年全國名人書畫聯展 特等獎

2012年 在義烏市圖書館舉辦書畫展、作品被義烏圖書館收藏

2012年 進入榮寶齋畫院中國書畫家高級研修班

2012年 進入中國傳統技法研究課題組--傳統山水組方向

2012年 在寧波美術館舉辦展覽、作品被寧波美術館收藏

2012年 作品入選徐州市數字化城市管理藝術掛曆(2萬冊)

2013年 出版《葡萄技法研究》

2013年 出版《法不勝古--薛以君山水集》

2013年 出版《齊派水鱗》

2014年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考核評定 繪畫高級職稱

2014年 被山東國畫院聘為 副院長、一級美術師、研究員

2014年 作品入選榮寶齋畫院藝術掛曆

2014年 作品入選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第五次新人美術作品展(江蘇美協)

2014年 書寫國內最大心經壁(14米)

2015年 作品入選榮寶齋畫院唐輝山水畫工作室作品展(榮寶齋)

2015年 作品入選鐵的新四軍紅色記憶經典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

2015年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榮寶齋)

2016年 天津人美出版《當代山水畫名家逸品清賞---薛以君》

2016年 作品入選中國·徐州首屆青年美術大展

2016年 中國移動書畫藝術展書法 金獎

2017年 作品入選榮寶齋畫院名家工作室桐廬寫生作品展(榮寶齋)

2017年 作品入選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第六次新人美術作品展(江蘇美協)

2017年 入圍榮寶齋畫院山水精英班作為後備人才培養(共5名)

藝術感言:

壬辰入榮寶齋畫院,隨師研習山水,師初誨習書,見幼功,輒誨臨古。龔半千入手,技以其先,升而於道,唯技求首,雖乏其陳,卻受之有用,言而信,信則履之,誠在其中。師再誨傳統法理,於無理甚求理,並理之,從清四王開端倪,漸入宋元之精髓,遍臨而精思,得古之筆意甚喜,謂之筆精墨妙耳。

以君不才,苟命于山水之間,藝無精進,疲於勞神。雖淫浸翰墨,然此中真趣,淺嘗輒止,未克浸潤其間,深入研習,學窮性表,然素知仁者之大意。入手龔賢,於四王吳惲研討尤久,得具深厚功底,後致力仿古山水,惜墨如金,卻蒼潤有餘,其拓基宏闊,意象慘淡,誠足以恢廓才情,醞釀新意。畫山者,畫境氣象氳於體勢,意度盤礴,墨色不滯,流線不直。每每靜觀自作,求格調清奇,線條凌厲,品逸超群,是知仁者之心懷,於筆墨之意趣,書畫之真源,箇中三昧,瞭然於胸矣!

古曰:“畫無筆跡,如書之藏鋒”。 筆墨願志見外,墨之情,感於線質而動,力勁而不露,露則傷於斤斧,故線,圓中帶方,方現力度,運筆以緩漫,而為衝澹,要力全而不苦澀,要氣足而不怒張。一而再再而三,觀、聞,眼、手、心於一位,至此達天籟、地籟、人籟。諸多學人山川為境,詩畫自然,充於眼,感於心,動情於墨,所畫山水林泉,清閒幽曠,屋廬深邃,橋渡往來,山腳入水澄明,瀑布、水源來歷分曉,有此數端,即是得益芥子園、古之精髓傳統由學於筆墨,至此心手合一也。

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閱萬卷書,足履萬山,修於心,鑑於行,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繪事求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與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畫與山水,以蹊徑之怪奇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作畫須絕去甜俗蹊徑。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若屈鐵,山似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不爾,縱儼然及格,己落畫師魔界,不復可救矣,若能解脫繩束,便是透網鱗也。勤於技,修於道,師古,而後師造化自然,方可氣韻生動。

繪事而外,於傳統學問,無不廣為涉獵;尤喜詩詞書法,時時呤誦臨池。揉五色,調素水,溫性情,顯學養,以紙為臺,以筆為路,以色為舟,載人之魂駛之藝海深處。此時,紙已非紙,色亦非色,目也非目,進入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惚之間,唯心聽之。撫琴聽雪,雪之聽,超然物外,心使之然。七彩皆空,空即是色,唯聽存之。以技問之,以意叩之,以心聆之,方能觀畫不見畫,此乃聽之得也。

繪畫之道,法自陰陽。陰陽生即為道,道已成法自立,法不立則不破,法既成究其變。故得一法論,筆得一者為骨,墨得一者為氣;骨得一為陽;氣得一為陰;以筆取氣為陽;以墨生韻為陰。萬物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故落筆即生態,有態即有形,筆筆生髮,陰陽互長。既對立又統一;既矛盾又和諧。以氣得韻;以骨得勢。氣聚於裡,形發於外。始於無極,終於真象。此乃畫之高境矣!

古人用墨,不在取墨而在取氣,運之有神,則墨分五色,墨即是色,且無色不備,更能於同等濃淡之墨色表現出不同之色素與質感,此則西畫之所無也。簡而實,淡而厚,質重異常,生氣全出,誠神來之筆也。

青綠山水之難,不在於繁密,而在於虛靈;不在於濃豔,而在於清雅;不在於富麗堂皇,而在於古意高遠。青綠山水,其一曰古。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古意是區分雅與俗、高與下、文人畫與畫工畫的重要乃至唯一標準。古意是沉靜,是脫俗,是畫中書卷氣息引發而來的思接千載,心遊太虛。青綠山水,其二曰奇,丘壑之奇。孫過庭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奇則生趣,奇則變化,但若一味求奇、求險,則易流於魔道,於奇崛中見雍容,見正大,以奇寓正。青綠山水,其三曰工寫兼得。文人畫或曰士夫畫與畫工畫之別古已有之,文人作畫但曰寫而不曰畫,所謂文人畫者,追求氣韻生動,不求物趣,以得天趣為高。而畫工畫,則往往精工富麗,極盡機巧。

夫山水寫生造境,情由景生,緣心見性。畫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畫為境。或窺萬法以寫胸中之丘壑煙雲,或參造化而悟古人之玄古幽絕。董玄宰雲:“以蹊徑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董氏嘗泛舟於瀟湘洞庭,於斜陽篷底,見雲影水光,湖天空闊,因嘆元暉煙雲之幽微玄遠,感懷雲物何心,其吞吐變滅,皆因元暉品高閒靜而得之矣。

出入宋元,古今並重,工寫兼備,展卷若梅香蘭馥,竹振鳥飛,筆致清遠,墨彩煥然。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鬱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斯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貴,夫畫,夫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輕心臨之,豈不蕪雜神觀,溷濁清風也哉。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恣意傳統山水間的行者——薛以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