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695篇原創首發文章

以色列無疑是近代最具傳奇性的國家之一。自1948年復國至今71載,2.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從未停止過戰爭的槍聲,但經濟建設也搞得很硬,2018年人均40799美元(OECD計2008年不變美元價),居於OECD成員國的中等水平。

以色列的科學文化很燦爛,以諾貝爾獎為例,以色列以僅佔全球總人口0.116%的871.24萬人(其中猶太血統637.7萬人,佔比73.2%,中國外交部數據),卻擁有12位出生時或獲獎時為以色列國籍的諾獎得主(同一口徑,中國有6人)。

猶太血統獲獎者則是另外一回事,據猶太人諾貝爾網站統計,從1901年開始至少有193位猶太裔(包括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血統)獲得諾獎,佔獲獎總人數的23%。當然,這很了不起,全世界猶太血統的人加一起才1500萬人,佔全球人口0.2%略多。

在其它頂級國際科學獎項中,猶太人的成就非常“恐怖”,壟斷了38%的美國國家科學獎、25%的京都獎、 27%的菲爾茲獎、38%的沃爾夫獎、27%的圖靈獎、37%的香農獎、42%的諾依曼獎。

在非科學領域,猶太人則拿走了12%的諾貝爾文學獎、1/3的普利策獎、1/3的奧斯卡獎。

真是一個令人尊敬且震驚的高智慧民族!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首屈一指的教育水平

但令人意外的是,以色列青少年考試成績不太行。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中,以色列青少年的成績一直處於中下等。

PISA將測評內容定義為“素養”(literacy),既不同於知識,又不同於心理學上的一般能力,測評關注學生如何運用知識技能應對現實的挑戰,而不是考查學生對特定課程內容和各種複雜技巧的掌握程度。

最近的一次測評在2015年,以色列青少年在數學和科學僅排41名、閱讀理解則排在34名。

有趣的是,在PISA同一測試中表現最好的國家(或地區)是新加坡,其次是中國香港,這兩個地方人口總數與以色列相近,所以比較起來很有意味。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青少年PISA的測評成績遙遙領先於以色列,但在成年走向社會後的創造力卻要遜色得多。以色列的科學與文化水平處於大幅領先這二者的地位,成就璀璨,就能說明問題。

以色列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等等技術領域的貢獻都相當傑出,同時在農業、物理學和醫學上的研發成果也相當驚豔。而且,以色列的文化藝術水平相當不俗,擁有眾多世界級的作家、詩人、音樂家、畫家和藝術家。

以色列人非凡的創造力吸引了全球資本。據2014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 (IMD)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在以色列獲得風險資本的容易程度全球排名第3位,以色列人均風險投資的總量超過大部分國家,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50倍,位居全球第一。

以色列常年維持著超過7000家初創企業,起初只有2到5個員工,卻能出其不意地孵化出很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偉大企業。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即時通訊軟件ICQ,1996年誕生於以色列的Mirabili公司,QQ和MSN不過是後來的學習者或模仿者。

再比如,英特爾以估值153億美元收購的Mobileye,則是全球駕駛輔助系統最有競爭力的公司之一。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據統計,2005年到2014年,平均每年有約86家以色列公司被世界巨頭收購;同時,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中,來自以色列的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三。這都充分說明以色列人的創造成果取得了廣泛的成功。

這一切都源於人才,源於教育。所以,教育真是很玄妙的事情。

東亞文化圈在各種考試中無往不利,所以在PISA的測評中成績輕鬆地碾壓以色列人,但在現實中,東亞文化圈卻苦於深陷創造力不足的現實泥潭,即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卻無力領導世界科技與文化的進步潮流。相反,小國以色列卻以獨樹一幟的教育模式造就了全球炙手可熱的人才優勢,創造出驚世駭俗的物質和精神文明。

教育投入處於中上水平

教育不是靠錢砸出來的。根據OECD統計數據,2016年以色列公共開支在教育上的投入佔GDP的4.9%,僅僅處於OECD成員的中上水平,比第一位的哥斯達黎加的6.3%,少了約1.4個百分點。

順便提一句,2016年以色列的軍費開支為164.89億美元,佔GDP的4.65%。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私人部門(家庭)對教育的投入在OECD也處於中等偏上水平,2015年(OECD公佈的最近一期數據)的教育開支佔GDP的1.08%。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輕鬆的中小學生

以色列《義務教育法》規定:3-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免費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年限總共為十一年,等同於國內高中畢業),父母可以在世俗學校和宗教學校之間為其子女做出選擇。

以色列中小學生的學業非常輕鬆,學習環境開放且自由。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是遊戲就是玩耍,小學生沒有太多功課,每天下午1點半就放學回家。中學生也是三四點放學,很少去補習班(所以考試成績不太行)。所以,以色列的基礎教育非常輕鬆,中小學生能快樂地在玩耍中成長。

僅就個人的淺見而言,以色列的教育並不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而是更關注孩子內在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發揮作用:家庭是學生的充電器,父母為孩子注入活力、希望和夢想,成為孩子受教育的源動力。社會則教授孩子責任感,教導學生擔起責任,學會考慮鄰居、朋友等其他社會成員的感受,進而營造和諧生活的生存本能。學校則教給學生工具,幫助學生把頭腦中的想法實現——讓夢想照進現實。

以色列前教育部長夏伊·皮隆認為:為青年人提供科學知識的培訓,不是為了讓他們變成更好的科學家,而是為了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人,賦予他們理性思考、邏輯思維的能力,教會他們辨別真理和習慣根據事實做決定。

所以夏伊·皮隆眼裡的好老師需要具備以下五項素質:第一,要愛學生,會傾聽學生的感受;第二,要給每個學生話語權,讓他們可以開誠佈公地發表看法;第三,堅信每個人都是天才,想方設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加以提升。如果老師眼裡沒有天才,只能說明他能力不足;第四,老師必須是一個“關聯者”,知道如何連接創新和財富、過去和未來;第五,會講故事。數學、化學、科學等所有學科都可以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前提是老師本人得會講故事,能把枯燥的內容說得生動。

這很有啟發性。青少年時期的教育更應該挖掘“人”發展動力的道源: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目標、高尚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心理承載能力、達觀健康的生活態度、獨立思考和批判性質疑的思維、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等等難以言說的形而上的軟東西,而非是知識或技能的硬東西。讀書再好,也不能確保幸福過一生。同樣,初中就會微積分,也不能確保成年更有創造力。

國人在奧數上傾注的狂熱,或許在事實上拉低了全社會明天的潛力。天才都可能因為追求複雜技巧而損害天賦,何況多數人都投身於此,僅僅把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作為升學和進身的途徑,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只是緣木求魚,買櫝還珠。

以色列的教育則是輸在起點,贏在終點。教育啟發和強化孩子的好奇心,養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成年後進入高等教育的爆發力卻十足。故而,以色列的中學生基本沒有在奧數等國際大賽中取得過耀眼的名次,但卻在成年後擁有更強大的創造力,成為改變未來科技、藝術和文化的領導者。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宗教與傳統是教育出色的根本原因

以色列的猶太宗教和文化傳統是以色列教育成果出眾的核心原因。

首先,猶太人瘋狂熱愛知識。這世上估計沒有哪個民族如猶太人一樣深刻地領會和信任“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經過2000多年的大流散,猶太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深刻地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因為猶太人在流亡國經常飽受歧視性待遇,比如限制擁有土地等,所以猶太人往往只能更多地依賴知識和技能來維持生計和追求發展。

歷史沉澱下來的猶太宗教經典就約定,學習和鑽研是信仰的一部分,是猶太人身負的神聖使命。《塔木德》說:“富翁和學者誰更偉大?當然是學者,因為學者知道金錢的價值,而富翁卻常常不知道知識的價值”。宗教和傳統都使得猶太人對知識有瘋狂的熱愛和追求。

其次,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世界,是猶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傳統。猶太人鼓勵質疑、爭辯和獨立思考,老師講的可以反駁,上帝講的也可以質疑。而且要敢於懷疑,敢於發問。孩子放學回來,猶太人的母親不問你學了什麼,更不問你考了幾分,就問今天你問了問題嗎?問了好問題嗎?這種傳統之下,孩子更容易培養出我們念念不忘的發散性思維,不以對錯為教育的終局。

再次,猶太人傳統重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猶太人形容僅有知識而無實幹才能的人為“揹著很多書本的驢子”,實際上就是強調學以致用,反對死讀書,主張活學活用,鼓勵孩子將學到的知識轉變成智慧、經驗或者財富。前面提到社會對教師期待的一個重要素質就是“知道如何連接創新和財富、過去和未來”。

最後,猶太人擁有自由與開放的傳統。這種傳統在今天繼續開花結果,比如今天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仍秉持著簡單的管理理念:“最好的科學研究院不是因為你擁有令人驚歎的實驗室和世界上最好的顯微鏡,而是因為你能夠組織好最頂尖的科學家,並讓他們自由地工作”。所以,魏茨曼科學研究院請人的方式是單純因為他這個人而請他,而不在乎他在做什麼項目,預算也是直接資助科學家,而不是資助研究項目。關鍵不在於方向,而在於人。這些科學家可能不知道路的方向,但他們正在鋪路,值得相信和跟隨。

就這樣,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給予工作人員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讓他們去做他們熱愛做的事情。可結果卻意外地符合社會的一般功利標準,即這所研究院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研究中心之一,成就了無數的發明專利,一年的技術轉讓費收入高達350億美金。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沙漠裡開出的農業之花

猶太人的命運從古到今,真的很悲催。即便以色列復國之後,卻仍只能擁有一片貧瘠的土地。今天,以色列實際控制的土地約2.5萬平方千米(超過1947年巴以分治協議中的面積),差不多有我國臺灣的三分之二大小。但南部的內蓋夫沙漠就佔了一半面積,整個國內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可以直接耕種,且極不適於農業生產。這些耕地所在地氣候乾旱,降水量偏少,域內又沒有大江大河,所以嚴重缺乏淡水資源。

以色列人均淡水資源約有270立方米(一立方米相當於一噸)不足世界人均的3%,而乾熱天氣導致的高蒸發量還把可憐的降水大部分還給了上帝。

但就在這樣的沙漠荊棘之地,以色列人卻搞出了牛氣沖天的現代農業,把沙漠改造成了綠洲,創造出種種奇蹟。真可謂多難興邦。

滴灌技術舉世無雙

20世紀60年代,以色列建成了全世界最早的現代滴灌系統,節水35%至50%,水和肥料的利用率高達90%。依賴這項技術的普及,使得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每年13億立方米左右,而與此同時,全國耕地面積從16.5億平方米增加到44億平方米,農業產出卻翻了5倍。

以色列的滴管技術一直在進化和發展。以一個深埋地下的簡單噴嘴為例,就富含大量的高科技。首先,噴嘴由電腦自動化控制,依據傳感器傳回的土壤數據,決定何時澆、澆多還是澆少,絕不浪費的同時又確保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其次,為防止作物的根系生長堵塞噴嘴,噴洞周圍精確塗抹專門的藥劑,抑制根系生產但又將這種抑制控制在周邊一個極小範圍內,這確保農作物的生長不受影響。再次,為防止不噴水時土壤自然陷落堵塞噴嘴,噴水系統中平行佈置一個充氣系統在灌溉完畢後即刻充氣防堵。最後,以色列因缺水農業使用的基本上是回收水,為防止回收水中較多雜質堵塞噴嘴,事先需要在迴流罐中使用環保的物理方法沉澱雜質,並在管線中安裝過濾閥門。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足以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綜合看,以色列的滴灌技術舉世無雙,在全球享有極強的競爭力。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溫室技術強悍豐產

以色列溫室技術全球領先。溫室結構堅固能夠抵禦強風的襲擊,且全面智能化控制,電腦自動控制水、肥,自動調溫、調溼、調氣、調光,比如白天降溫,晚上自動升溫,且能量消耗非常少。同時,溫室內農產品還能高質量豐產。如柑橘,通過水分、肥藥和光照的調節,結果期長達8個月,可分多批採摘,還不影響下一年度的柑橘掛果,無大小年之分。另一個例證是溫室每公頃西紅柿的單季平均產量達300噸,是露天產量的4倍。

現在以色列每年出口大約5.5萬噸水果,歐洲近一半的瓜果蔬菜市場被以色列出口的農產品所佔據。

優質種子助力全球農業生產

以色列自然條件嚴酷,迫使研究機構和私人公司的科學家、技術人員不斷改進種子的抗病性和作物的適應能力。以色列的西紅柿、西瓜、黃瓜、棉花種子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比如以色列出產的棉花種子,每0.067公頃可產優質皮棉0.37噸,可製成0.12噸纖維,從而使得每個勞動力每年產值超過10萬美元。

以色列成立了世界第一個專門儲存野生穀類的植物資源庫,擁有8萬種不同遺傳基因的種子。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高效養殖技術

儘管以色列是對動物最友愛的國家,但動物仍是他們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因此,以色列在養殖技術上下功夫,走精細化路線以提高供給效率而減少對動物的非必要傷害。

以色列有一個全國奶牛計算機管理系統,所有奶牛場都實行計算機聯網,每頭奶牛從出生後的第1次免疫接種之日起,就獲得了一個在全國惟一的註冊登記號碼,其註冊信息也會及時輸入到奶牛管理系統內每頭牛每班次的個體產量以及生產性能的表現,都通過計算機自動進行記錄、彙總、統計、分析。

每頭牛都配有記步器,通過記錄牛的運動情況來了解牛的發情及健康狀況,並進入計算機進行系統分析,所有這些信息資源都可以通過網絡系統實現共享,這對奶業生產的監督、指導、評價、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這種養殖技術,與以色列水資源匱乏和耕地匱乏有關係。類似的技術也應用於雞鴨等白羽動物的養殖。水產養殖也是沿這一路線前進,以色列GFA公司提供了一種解決養魚場地理和環境受限的方法——用1立方米的水養100公斤的魚。這套技術使用生物過濾器以及專門培育的細菌來治理魚類生長的水環境,沒有浪費任何東西。這種系統可以用於在世界各地養殖鹹水魚,甚至是距海洋幾千英里遠的沙漠,可以實現零排放。與此類似,以色列的水產養殖基本採用的都是低汙染、高效低能耗的可循環方式。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沙漠的農業之花

正如開國總統魏茨曼所言:“只要給我們一碗水,一顆種子,這個民族就能生存!”以色列農業變不可能為可能,不但養活了自己,還是全球重要的農產品淨出口國。目前,務農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口不足1%(世界銀行數據),平均每1個務農人員就養活90個人,農業生產率在全球範圍排行領先。

這裡提一下,容易讓人忽略的是,以色列農業的發展的功臣之一竟是嚴苛的立法和執法。以色列在節水、防止水體汙染、農藥殘留等方面制定了比中國嚴苛得多的法律,而且執法相當嚴格,這成為倒逼農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促進了以色列農業科技的騰飛。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以色列的經濟增長奇蹟

據世界銀行數據,以現價美元衡量,以色列GDP從1960年的25.98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3532.68億美元,57年間增長了135.95倍,名義年複合增長(CAGR)率超過9%。同期,現價美元的人均GDP從1960年的1229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40543美元,57年間增長了33.01倍,名義年複合增長(CAGR)率超過6.32%。這樣的成就,絲毫不遜色於東亞韓日的經濟增長奇蹟。

次貸危機之後,以色列經濟復甦較快,最近幾年維持著中低速的穩定增長,價格基本維持穩定。

低通脹下的中低增速增長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2013年至今,以色列經濟增速一直相對平穩,處於3%-4%的中低速區間,但在OECD成員國中名列前茅。據世界銀行數據,2017年以色列GDP增速為3.33%(2018年的數據尚未公佈,預估也在3.33%左右)。同期,以按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貨膨脹也處於低水平,2017年僅為0.24%。

勞動參與率處於歷史高水平

2019年一季度,以色列的勞動參與率為69.3%,處於1995年以來的最好水平。同期的失業率為4.1%,也基本處於1996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2010年以來,以色列的年平均工資維持著低速提高的趨勢。據OECD數據,以2017年不變美元價衡量,以色列的平均年工資從2010年的31017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35067美元。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宏觀審慎性維持良好

據世界清算銀行數據,以色列的宏觀槓桿率在2009年四季度見頂於203.3%,在過去10年槓桿率明顯下降。截至2018年6月30日,宏觀槓桿率降至178.4%,其中政府槓桿率為66.2%,家庭部門的槓桿率為42.0%,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為70.2%。

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色列持續地進行經濟自由化改革,通過大規模私有化來肯定自由市場的價值,奉行少管制、低稅賦和低福利的自由市場政策。政府收入(General government revenue)在GDP中的佔比從1995年的46%,一路下行至2017年的38.6%,這個比例在OECD成員國中處於較低的水平,說明了以色列的整體稅負較低。

2017年政府赤字收窄至GDP的0.95%,在OECD成員國中處於中等水平(2017年財政盈餘第一國家為挪威,盈餘是GDP的4.9%;財政赤字最嚴重的國家是美國,赤字是GDP的4.1%),政府的總體債務負擔不重,2018年半年末債務佔GDP的比例為66.2%,在OECD國家中處於中等偏少的水平。別忘了,這是在政府軍事行動不斷,軍費開支不低的情況下達成的,充分說明了以色列政府精打細算的高超管理水平。

當下的以色列銀行系統處於近10年的最好水平,一方面不良資產佔比降至2017年的1.29%,另一方面銀行監管資本充足率達到14.69%(國家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數據),這說明銀行有足夠的資本來吸收意外風險造成的損失。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在國際收支方面,以色列相對比較健康,2018年的經常賬戶保持著3.1%的盈餘。而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非常強勁,2018年4季度高達119.32億美元。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挑戰

以色列當下的經濟形勢不錯,這使其擁有足夠的空間和彈性去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但內外隱憂都很重,主要體現在外部的軍事衝突與內部的社會分化上。拿社會分化來講,以色列的貧困率高達17.9%(OECD公佈的2017年數據),在有此數據記錄的OECD國家中居第一位(第二位是美國,17.8%),而貧困主要發生在非猶太裔的族群當中,軍事衝突是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關於以色列的若干隨想

民族和解陰霾下的心靈衝突

復國之後,以色列就一直處於高度矛盾的國際關係之中。一方面,以色列是唯一一個實施佔領政策的西方價值觀國家;另一方面,以色列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切實受到威脅的中東國家。這使得以色列面臨越來越嚴重的道德和價值觀衝突。

儘管以色列人高度尊重生命,無比珍視人的價值,但因為軍事佔領的需要,這種觀念就要分裂,變為雙重標準。對自己的公民是一套,對衝突的對方又是另一套。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可嘆的是,這種困境是雙方的,不可能依賴其中的一方就可獲得解決。到目前為止,中東人民——穆斯林、猶太人、基督徒等似乎根本沒有找到一種和平共處的可能和辦法。

因此,巴以衝突短期沒有止息的希望。這意味著以色列似乎難以擺脫目前的惡性循環,軍事佔領是為了消除威脅,而威脅又不得不強化軍事佔領。

民族和解的前路上的濃重陰霾,已成為以色列人心頭和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為新以色列的復興感到不安,他們懷疑自己是否還屬於一個猶太國家(猶太國家不應該是凶橫好戰的),甚至禁不住懷疑以色列的前途。

社會精英和普羅大眾都開始留意除以色列之外的機會,儘管他們愛這個國家,但24小時四面受敵的威脅,心靈飽受道義的煎熬,越來越難以承受,離開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對此,從2013年開始,以色列人幸福指數連年下滑從側面提供了一種印證。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軍事衝突下的國家脆弱性

生物學認為,長期的應激反應會導致生物的“心身疾病”。一個國家亦然。以色列三面受敵,不斷地遭到外部導彈、軍隊和武裝的襲擊,會造成國家的某種脆弱性。近日,以色列與敘利亞又在動武。

以色列是推崇言論自由的國家,對巴以衝突這個核心而持久的議題,以色列輿論一直不乏抨擊政府佔領政策的聲音,不乏對巴勒斯坦人苦難的同情。

但最近幾年,以色列溫和力量逐步退潮而右翼力量呈現壓倒性態勢,過去的左右相對平衡的媒體格局明顯變化。民族情緒更加強烈,判斷更加偏激和強硬,但這卻是一種脆弱化的表現。

因為對於現代社會而言,民族之間的衝突,和平是唯一的出路。難道還能以種族屠殺以求肉體消滅對方嗎?拒絕和平就意味著拒絕理性的未來。

現在的情勢,非以色列國民之福,也非全球人民之福。

滾滾向前的歷史紅塵

在滾滾的歷史紅塵中,只要保全生命,萬事都可週全。猶太人流散2000年之後,在被希特勒殘忍地屠殺數百萬之後,仍能復國,就是明證。希望雙方民族的政治家們能以大智大勇,凝聚共識,大破大立,實現中東地區的永久和平。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值得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 此篇為國家分析系列第12篇,其餘11篇分別是:

    1.墮落天使緬甸,還能否有機會找回一絲絲亞洲最富國之一的榮光?

    2.奔跑吧,俄羅斯

    3.泰國,真的是緩步徐行的“佛系國家”嗎?

    4.遇見下一個亞洲經濟增長奇蹟,越南?

    5.印度,度何處?

    6.金絲雀韓國真的脆弱嗎?

    7.該為德國擔心什麼?

    8.巴西,成色十足的金磚還是混珠之魚目?

    9.新加坡:那個你所熟知的國,你不知道的事和啟示

    10.曖昧難明的法國

    11.迷局中的英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以色列的喜怒哀愁以色列的喜怒哀愁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