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成年人發洩方式:換頭像、改簽名、朋友圈三天可見

一起皮一下才開心 河豚少年的祕密 2019-04-07
當代成年人發洩方式:換頭像、改簽名、朋友圈三天可見

當代成年人的情緒發洩往往都習慣性地先從社交平臺開始。因為這種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不爽,又不會傷及旁人。

當代成年人發洩方式:換頭像、改簽名、朋友圈三天可見

換頭像-刪朋友圈-換封面-改簽名。

頭像往往是最先改的,通常都是黑白灰三種,要麼就看起來越極端越冷冰冰越好,名字變成簡短符號:.,、之類的。

緊接著把朋友圈設成三天可見,刪朋友圈和微博也是必走的流程,發一些僅自己可見的圖片或者一大段文字,看起來跟小作文一樣。

封面圖也是那種悲傷到極點的,帶點抑鬱,黑暗風格。

當代成年人發洩方式:換頭像、改簽名、朋友圈三天可見

全套發洩流程做完後,表面上是想表現自己已經是個沒有感情的殺手,把自己的假面具戴的好好的。

太生氣的話,會把悲傷的歌單打開,一條一條的聽下來了,越聽越感覺自己越來越悲傷。

實際上,做這些步驟的原因是,我們都希望有人看懂我們的每個步驟,然後來安慰我們罷了。

▲▲

以前和對象吵架的時候,都不想放什麼狠話,說完“我睡覺了”後,迅速把微信微博頭像、封面都改成純黑或純白,而暱稱和簽名就只用一個“.”代替。

還要把星標置頂特別關注全部取消,再設置成消息不提醒,才終於舒一口惡氣,開始找朋友吐槽。

每次都是看似兩人已經重歸於好了,實則是一邊發洩自己氣到炸肺的情緒,一邊暗示他,我可沒那麼好脾氣,你快來哄我。

我發現,原來大家都在採取這種”環保式生氣“的方法。

當代成年人發洩方式:換頭像、改簽名、朋友圈三天可見

為什麼大家都開始採用這種方法,因為這是唯一不傷及旁人,又不會非常折騰自己,同時可以發洩一下的好方法了。

摔手機捨不得,把手機摔床上已經是最高級的操作了。摔盤子就跟別想了,折騰的還是自己啊!罵了人冷靜之後還要去道歉。

看來90後的我們都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生悶氣,每天都演好一個沒有情緒的成年人。

▲▲▲

除了社交平臺的一頓操作,當代成年人發洩情緒時最喜歡用"大吃大喝","買買買"來麻痺與補償自己:“我都這麼慘了,還管這麼多幹嘛,還不能好好的放縱一次嗎?”

生氣的時候,往往也是自己衝動的時候,但你會覺得這種衝動是可以接受的,深夜點一堆燒烤配啤酒。下半夜汽水奶茶都要安排上。

吃飽喝足了,打開某寶把以前放在購物車捨不得買的東西,通通買乾淨,好像這樣才能整個人放鬆下去。

每次生氣除了憤怒上頭精力充沛,就是自怨自艾。

當代成年人發洩方式:換頭像、改簽名、朋友圈三天可見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每次生氣的時候腦海中上演小劇場,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無人關心的那種。

所以如果此時有人走進我的世界來,跟我說一些話,效果立竿見影的好。

同事在工作上受氣了,跑去去紋了很酷的紋身,也有換了個髮型,打了耳洞,生氣後乾的事情變得更酷了....還有放下工作,去打一夜遊戲,就像上學時一樣。不開心就在遊戲裡和別人對罵。

說回來,久而久之,成年人們都學會默默消化情緒。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比起撕開傷口呼朋引伴獲取同情,那些察覺到我們釋放出的微弱信號,主動伸手拉一把的人所給的安慰才是真的有效又珍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