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得起,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

一起皮一下才開心 家長學堂 2019-03-25

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他們經常會對勝負非常較真,可能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挫敗了自信。

輸得起,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

場景1:

4歲的小杰跟爸爸一起搭積木,兩人約定誰先搭好誰就贏,結果爸爸先搭好了,小杰耍賴說:“不行,那不算。”爸爸不同意,於是小杰就哭了。

爸爸只好說:“這次算你贏了。”以後,每次跟小杰玩時,爸爸怕他哭,總是故意輸給他。

分析:英國心理治療師尼克.盧克斯摩爾說:“無休止地從失敗的經歷中保護孩子們,對他們是有害無益的。當失敗再次發生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很羞恥,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

做遊戲時家長一味遷就、故意輸給孩子,會讓他形成一種心理假象。長此以往,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只許自己贏,不許別人贏。

輸得起,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

場景2:

小紅因為在學校輸掉了一場演講比賽,情緒特別消沉,在家裡面哭了一整天。父母安慰她:“你今天狀態不太好,要不然肯定能贏。”,小紅卻抱怨裁判老師不公平。後來再有同樣的比賽,小紅就乾脆不去參與,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分析:逆商指的就是一個人應對挫折和失敗的能力。過度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在遇到激烈競爭時,極易產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現實。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呢?

輸得起,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

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競爭精神

心理學家Lamb在2010年的研究發現,父親用科學的方法,通過遊戲與孩子互動,有助於促進兒童積極健康的交往態度,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

所以,家長和孩子玩遊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讓之有道。對年幼的孩子,家長為了激發其對遊戲的興趣,如,下棋、跳繩等,剛開始可以放低水平,邊玩邊教,把比賽的要領教給孩子。

但要控制好節奏,隨著孩子水平的提高,家長要逐步顯露真實的水平,不能因為孩子一哭就認輸。

2、讓在明處。家長在遵守比賽規則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賽前和孩子約定讓他幾步,讓孩子知道家長是在謙讓他。

如下象棋,基本規則是不許悔棋,雙方都要遵守。考慮到雙方實力的差距,家長可以除掉幾顆棋子,再和孩子“比試”。而涉及到基本規則的,儘量不讓。讓了哪些,也要擺在明處,讓孩子知道。

3、引導孩子多參加對等遊戲。多引導孩子與同伴遊戲,雙方實力均衡,這樣的輸贏更利於孩子成長。多引導孩子參加團隊活動,培養協作精神。

輸得起,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

培養孩子正確的輸贏觀

首先,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不要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對比,生活中也少一些牢騷、抱怨、藉口。而是面對現實,善於反思,用“成長型思維”鼓勵孩子完善自己的能力。

其次,要接納孩子的失敗情緒——“我看得出來你真的很難過。……”

要讓孩子感覺到,就算是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績,但是整個過程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的收穫,至少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是被父母看到眼裡的,這會給孩子帶來安慰——“我知道你很努力,你很重視這場比賽,所以才會這麼在意比賽的結果。”

輸得起,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

鼓勵孩子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對於比賽,你最喜歡的是什麼?”“你如何評價自己在團隊裡面的表現?”

表達一份對孩子的信任,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知道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不過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應付的了,如果你需要幫助的話,可以隨時告訴我。而且我想讓你知道,無論比賽的結果如何,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

最後,引導孩子用平常心看待輸贏。比賽或遊戲重在分享過程中的快樂,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輸了要有風度,在失敗中尋求改進;贏了要關注對方的感受,撫慰對方。